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这一波批安徒生的家伙太坏了,充分表现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安徒生如果活着,看到这种事,也会瑟瑟发抖。谁再骂安徒生,我就要骂谁了。
《皇帝的新装》是不是讽刺愚蠢的权力,虚荣的男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不是怜悯可怜的女孩,被压迫的女性?
《野天鹅》是不是女儿拯救了哥哥们、自己与国度?11个儿子和一个最小的女儿,现实里恐怕是11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那个勇敢而坚韧的女孩,熠熠生辉。
《海的女儿》删去末尾三百年换一个不灭的灵魂,是因为有宗教因素。美人鱼是女性,但女性不是美人鱼。
在童话里,爱情一直都是超越世俗的最高价值观之一。因为古今中外,人们都曾经被束缚压迫,不能自由恋爱,深受其害。
只不过现代人追求爱情,比一两百年前自由多了。所以,我们会觉得争取爱情的代价是不是高了?其实不高。爱情的内在意义,本来就密切联系着自由、生命、平等。
最开始批判故事机里的改编《海的女儿》的博主,她所批的那几个核心情节,就是安徒生原文里有的。
其实在我看来,各种文学作品,不管经典不经典,读者都可以自己去发挥解读,再经典的作品,面对读者的时候都是平等的,不然也不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说法。
但是,文学欣赏和找茬这两者行为完全不是一回事。一个是阅读欣赏行为,一个是为了找茬“审判定罪”。
阅读行为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宗教因素淡化改编,谈感动,谈遗憾。而找茬行为,就是上纲上线,任何美好的作品,都能被扭曲,被附会联想,夸大负面。
我只想对那些人说:别用你们的势利眼去读安徒生童话,你们就只是想找茬而已。
《冰雪女王》里有句话适合送给这些势利眼——“因为他心里有一块镜子的碎片,眼里也有碎片渣的缘故,所以看什么都不顺眼,只有取出碎片,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眼里有碎片渣和没有碎片渣,有天壤之别。我直接摘几段我微博上的评论留言,大家就能感受到,什么是鉴赏阅读,什么是恶意找茬。
网友1:不过在《野天鹅》上我不是很赞同博主,因为那位公主就算要被烧死了也必须保持沉默才能救哥哥这个设定,真是太符合男权社会制定的标准女性了,不过我也不完全认为是安徒生的锅,毕竟这么几百年了,男权还是这个男权 。
网友2:必须保持沉默才能救哥哥,那你有没有看到她完成许诺就可以说出自己的话了?她抛出羽衣后上不愧天下不负地,大声呼喊说出真相的那一幕多么光辉灿烂你看不到?
网友3:我非常喜欢小美人鱼,她勇敢地冲破了原生环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世界。不论在别人看来是否值得,她梦想的世界都是她从小在海面上望着陆地所憧憬的。即使没有救下那个人类,她也终归会走向陆地。我至今都没有这种勇气去追求最想要的,不断妥协并说服自己这样也不错。瞧,我们读的仿佛不是同一个安徒生。
他们对安徒生的厌恶,恰恰来自安徒生准确戳中了他们的势利眼、无情、机关算尽还有贪恋权力和见不得人好。安徒生的讽刺是不分男女老少的,正如他热爱的美好,也包括男女老少。
不管你是男人、女人,还是老人、小孩,重点是个人的人品如何,而不是基于你的年纪性别去判断标记。
安徒生还不够好,还不够婉转吗?一个作家的文字如此深情,如此温柔,还敢于嘲讽和揭示人间丑陋。
安徒生童话不是女性争取权利的敌人,《海的女儿》删减版也不是敌人,原文就更加不是了。在文学家的笔下,他赞颂的是普遍意义上的美好人性。
讲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世上人太多打着“三观正”的旗帜,干着毁三观的事。 正如網友“密林老汪”所言:脑子里只有渣男贱女舔狗赔钱货的人自然看什么都能套上渣男贱女舔狗赔钱货。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老话说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心中有屎所见皆屎。她们对童话的恶意解毒把自己内心的偏狭与无知暴露得一览无遗,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三观正”呢。
所以说,找茬找到安徒生的头上了,真是太不要脸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最后还得说一说孩子和童话之间的渊源。周作人说过:“以前的人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将他当作缩小的成人,拿‘圣经贤传’尽量的灌下去,便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懂得甚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总之儿童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
中文里面“童话”这个词,源头正是周作人。他最早把安徒生童话引入中国,当年大力翻译推荐安徒生和王尔德等人的童话作品。归根结底,也是因为他看明白了,太多大人喜欢教训孩子,不把孩子当孩子。他才想把好的儿童文学介绍到国内,供中国的孩子们享用。
一转眼,安徒生童话来到中国近百年,但凡被安徒生童话里淡淡的哀伤和温暖的柔软所感动过的孩子,被安徒生俏皮的暗喻和机智的讽刺所照亮过的孩子,长大后都会明白,那是吻合人类审美的好作品。
《皇帝的新装》是不是讽刺愚蠢的权力,虚荣的男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不是怜悯可怜的女孩,被压迫的女性?
《野天鹅》是不是女儿拯救了哥哥们、自己与国度?11个儿子和一个最小的女儿,现实里恐怕是11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那个勇敢而坚韧的女孩,熠熠生辉。
《海的女儿》删去末尾三百年换一个不灭的灵魂,是因为有宗教因素。美人鱼是女性,但女性不是美人鱼。
在童话里,爱情一直都是超越世俗的最高价值观之一。因为古今中外,人们都曾经被束缚压迫,不能自由恋爱,深受其害。
只不过现代人追求爱情,比一两百年前自由多了。所以,我们会觉得争取爱情的代价是不是高了?其实不高。爱情的内在意义,本来就密切联系着自由、生命、平等。
最开始批判故事机里的改编《海的女儿》的博主,她所批的那几个核心情节,就是安徒生原文里有的。
其实在我看来,各种文学作品,不管经典不经典,读者都可以自己去发挥解读,再经典的作品,面对读者的时候都是平等的,不然也不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说法。
但是,文学欣赏和找茬这两者行为完全不是一回事。一个是阅读欣赏行为,一个是为了找茬“审判定罪”。
阅读行为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宗教因素淡化改编,谈感动,谈遗憾。而找茬行为,就是上纲上线,任何美好的作品,都能被扭曲,被附会联想,夸大负面。
我只想对那些人说:别用你们的势利眼去读安徒生童话,你们就只是想找茬而已。
《冰雪女王》里有句话适合送给这些势利眼——“因为他心里有一块镜子的碎片,眼里也有碎片渣的缘故,所以看什么都不顺眼,只有取出碎片,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眼里有碎片渣和没有碎片渣,有天壤之别。我直接摘几段我微博上的评论留言,大家就能感受到,什么是鉴赏阅读,什么是恶意找茬。
网友1:不过在《野天鹅》上我不是很赞同博主,因为那位公主就算要被烧死了也必须保持沉默才能救哥哥这个设定,真是太符合男权社会制定的标准女性了,不过我也不完全认为是安徒生的锅,毕竟这么几百年了,男权还是这个男权 。
网友2:必须保持沉默才能救哥哥,那你有没有看到她完成许诺就可以说出自己的话了?她抛出羽衣后上不愧天下不负地,大声呼喊说出真相的那一幕多么光辉灿烂你看不到?
网友3:我非常喜欢小美人鱼,她勇敢地冲破了原生环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世界。不论在别人看来是否值得,她梦想的世界都是她从小在海面上望着陆地所憧憬的。即使没有救下那个人类,她也终归会走向陆地。我至今都没有这种勇气去追求最想要的,不断妥协并说服自己这样也不错。瞧,我们读的仿佛不是同一个安徒生。
他们对安徒生的厌恶,恰恰来自安徒生准确戳中了他们的势利眼、无情、机关算尽还有贪恋权力和见不得人好。安徒生的讽刺是不分男女老少的,正如他热爱的美好,也包括男女老少。
不管你是男人、女人,还是老人、小孩,重点是个人的人品如何,而不是基于你的年纪性别去判断标记。
安徒生还不够好,还不够婉转吗?一个作家的文字如此深情,如此温柔,还敢于嘲讽和揭示人间丑陋。
安徒生童话不是女性争取权利的敌人,《海的女儿》删减版也不是敌人,原文就更加不是了。在文学家的笔下,他赞颂的是普遍意义上的美好人性。
讲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世上人太多打着“三观正”的旗帜,干着毁三观的事。 正如網友“密林老汪”所言:脑子里只有渣男贱女舔狗赔钱货的人自然看什么都能套上渣男贱女舔狗赔钱货。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老话说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心中有屎所见皆屎。她们对童话的恶意解毒把自己内心的偏狭与无知暴露得一览无遗,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三观正”呢。
所以说,找茬找到安徒生的头上了,真是太不要脸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最后还得说一说孩子和童话之间的渊源。周作人说过:“以前的人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将他当作缩小的成人,拿‘圣经贤传’尽量的灌下去,便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懂得甚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总之儿童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
中文里面“童话”这个词,源头正是周作人。他最早把安徒生童话引入中国,当年大力翻译推荐安徒生和王尔德等人的童话作品。归根结底,也是因为他看明白了,太多大人喜欢教训孩子,不把孩子当孩子。他才想把好的儿童文学介绍到国内,供中国的孩子们享用。
一转眼,安徒生童话来到中国近百年,但凡被安徒生童话里淡淡的哀伤和温暖的柔软所感动过的孩子,被安徒生俏皮的暗喻和机智的讽刺所照亮过的孩子,长大后都会明白,那是吻合人类审美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