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i830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创造自由的环境
  创造环境的首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工具,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首先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并向学生展示,利用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比如在讲信息技术发展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与创造,还可以让学生课下收集相关资料,下一次课的时候交流。创设情境时教师既要创设生活情境又要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进行现场模拟演练。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的实用性,比如学校各种活动(歌唱大赛、科技节等)的开展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利用概念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导航
  概念图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技术,它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线和层级结构四个要素,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概念图可以清晰地表述概念之间的关系,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和转换。利用概念图作为教学工具,可以实现课程内容的导航和课堂知识的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起点差异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让学生领悟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高一年级信息技术的引导课上使用概念图展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相关技能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和进入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概念图呈现教学内容,展示知识分支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概念图优化了知识的表现形式,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带领他们有目的地学习,帮助他们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使用概念图,指导学生能学的内容自己学,想学的内容互相学或跟教师学,把所学的知识通过概念图画出来,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采用层次教学法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背景越来越多样化,为了实现因材施教,要根据中学生知识的层次性采用层次教学法,即对学生的课堂练习任务分出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完成教材所要求内容的学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做更深层次的任务,每节课每位学生都能满负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每节课给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完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看书,集体分组讨论,在网上查找,也可以请教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学习方法,做到“授人以渔”。
  4.精选案例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有聊QQ、打游戏等现象发生,就很有可能是本节的内容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师的备课入手,精选案例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每一节课都有精彩的贴近生活的经典案例,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教研組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关于上课的内容所有成员都要精心准备,经过讨论之后再决定挑选出最能贴近生活的、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使用。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在经过全组人员的精心准备之后,总能带领学生探索、学习新的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精讲理论,强化操作训练
  计算机教师应当认识到计算机理论是对操作的基础性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将教材上大面积的理论内容进行精简,着重讲解对操作有实际意义的理论内容,并运用计算机实际操作对相应理论进行演示,让学生重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深度理解理论知识并学会相关运用,而不是简单背诵定义。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上机练习时,可以在学生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理论解决问题,在操作中通过丰富的理论基础发散思维,将复杂的计算机原理融入操作,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在日后步入社会时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解决能力。
  6.课堂教学中提问时机的处理技巧
  6.1课前设疑,引人入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好奇心,对知识的学习有“追下去”的悬念心理,使他们带着心理期待学习。这样就能引发他们求知欲,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6.2课后留疑,回味无穷。学习信息技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适当进行课后留疑,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授《计算机网络中资源共享》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网络的功能内容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通过网络,你还想做什么?还能做什么?这样的启发,能够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一步思考、学习,形成创造性的学习成果。
  7.开展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情趣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层次研究、探讨,发展学生情趣。如在教学“信息技术基础”中的“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这一课后,教师设计了如下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动手用Flash制作校徽,比一比看看谁设计的校徽最具创意。这一实践活动不仅需要创意,而且需要一定的Flash操作能力,可谓是信息技术能力大比拼的时候。学生积极投入实践活动,从脑海中的设计过渡到电脑设计,再利用Flash将校徽制作出来,一系列的过程考验了学生的信息能力。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情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实践活动的设计摒弃了教师为主的做法,而是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脱颖而出,获得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一些学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这严重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看不起自己,时常对自己进行消极的自我评价,怀疑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品行,久而久之,会产生自闭、自暴自弃的严重后果。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小学体育课中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并对如何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小学
摘 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C语言迅速在全世界普及推广,C语言程序设计在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学生在学习C程序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出发,立足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展开关于C语言学习方法及兴趣培养等几方面的讨论,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职院校 C程序设计 兴趣培养  C语言是国际上广泛流行的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加入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行列,至今二十多年,从Basic语言-WPS-Office家族-多媒体信息加工—网络技术应用等,进入现在的网络时代,越教越不知该怎么教,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但学生一提信息技术就想到上网,教师一提到信息技术就感觉无从下手,技术很多、软件更多,所有的一切都教给学生不现实也不可能,学生的信息素养层次不同,造成教学中无法完全参照教材,教学电脑设备也是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新经济环境下,农业想要更好的发展便必须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时候,必须重视农民经济管理思想以及手段方面的转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质量。笔者主要分析了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并进行了优化策略的提出,希望能够给农业经济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优化  对于我国而言,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
棉籽经压榨榨油处理后称为棉籽饼粕,棉籽饼粕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性蛋白饲料,可以作为理想的蛋白质饲料。在粗饲料不足的中国,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蛋白饲料资源不足。但是,由于棉
摘 要: 近几年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经过几年的探究,翻转课堂已经发展出三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一是基于教师个人“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模式;二是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模式;三是基于“MOOCs”的翻转课堂模式。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微视频 电子书包 MOOCs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
酶的分子工程是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焦点,目前主要包括合理设计和定向进化。突变体的合理设计需要建立在了解酶的活性-构效关系的基础上,不仅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而且需要巨大的
摘 要: 随着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当今时代已是人类与信息科技共存的时代,信息技术已占据人们生活的重要领域,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项辅助工具。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现状分析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高效的
摘 要: 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生动性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广大教师应当着眼于信息技术研究最前沿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运用,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并延伸到课外开展拓展活动,构建生动活泼的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生动教学 分析研究  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抓手,受应试理念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一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现代社会属于信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