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理解和实践之间的对话。但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老师每天做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工作,可能会认为自己对接触的一切——学生、教材、教学、成效等必了如指掌,其实未必。古人云:“习焉不察”。一个人每天重复地做某一件事,看问题就容易僵化,所获得的认识也容易片面或肤浅。一位教师对某些教学现象可以知之甚熟,但对教学的总体和本质或许知之不深。我们对于许许多多的教学熟见现象,如果向自己问一个“为什么”,再问一个“怎么办”,那么很可能就会把自己问住了。贵州教育家汪广仁说:“从发展的角度看,教学实践是无止境的。”一位教师要使自己的业务素养不断优化,就需要自觉地、持之以恒的开展教学反思。
反思有法,但无定法。实际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反思的有效途径有三:
一、即时反思。
在一个教学活动(如一节课)告一段落,有了一定的结果时,就马上做反思,把预定的教学方案、目标与教学情况、实效联想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如“教后记”,一节课上下来,集中一点思考得失,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学札记”以日记方式,记录教学活动的所见所闻与心得体会。这样,教学活动就不会成为过眼烟云,而且由于感受真切、体验深刻,对自身的教学工作就必定表现出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延时反思。
对过去已经教过的内容,再次教学时,以“熟课生教”的态度进行备课。具体说,就是从新的教学对象出发,吸取前次教学的经验,扬长补短,同时审时度势,引进新信息,运用新教法,设计新课程,形成新教案。延时反思可以打破因循守旧,激励自我超越,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充分展示创新的优势,永远呈现出清新的活力。
三、超前反思。
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指导,追随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对身边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熟知现象进行考察、整理事宜,判断性质,鉴别取舍,总结其存在与发展的趋势,从中提炼符合时代精神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这种反思主要通过教学实验、教学调查和撰写教学论文来投设教师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超前反思能使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识从主观转向于客观,从平面转向于立体,从而表现出更强的科学性。
(作者简介:何春勤,女,系湖北省郧县鲍峡中学教师。1989年7月毕业于郧县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工作勤恳扎实,任劳任怨,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为给自己充电,又自修了中文专科、本科学历。邮编:442517;电话:13217194278;信箱:1.hechunqin@163.com)
老师每天做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工作,可能会认为自己对接触的一切——学生、教材、教学、成效等必了如指掌,其实未必。古人云:“习焉不察”。一个人每天重复地做某一件事,看问题就容易僵化,所获得的认识也容易片面或肤浅。一位教师对某些教学现象可以知之甚熟,但对教学的总体和本质或许知之不深。我们对于许许多多的教学熟见现象,如果向自己问一个“为什么”,再问一个“怎么办”,那么很可能就会把自己问住了。贵州教育家汪广仁说:“从发展的角度看,教学实践是无止境的。”一位教师要使自己的业务素养不断优化,就需要自觉地、持之以恒的开展教学反思。
反思有法,但无定法。实际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反思的有效途径有三:
一、即时反思。
在一个教学活动(如一节课)告一段落,有了一定的结果时,就马上做反思,把预定的教学方案、目标与教学情况、实效联想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如“教后记”,一节课上下来,集中一点思考得失,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学札记”以日记方式,记录教学活动的所见所闻与心得体会。这样,教学活动就不会成为过眼烟云,而且由于感受真切、体验深刻,对自身的教学工作就必定表现出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延时反思。
对过去已经教过的内容,再次教学时,以“熟课生教”的态度进行备课。具体说,就是从新的教学对象出发,吸取前次教学的经验,扬长补短,同时审时度势,引进新信息,运用新教法,设计新课程,形成新教案。延时反思可以打破因循守旧,激励自我超越,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充分展示创新的优势,永远呈现出清新的活力。
三、超前反思。
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指导,追随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对身边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熟知现象进行考察、整理事宜,判断性质,鉴别取舍,总结其存在与发展的趋势,从中提炼符合时代精神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这种反思主要通过教学实验、教学调查和撰写教学论文来投设教师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超前反思能使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识从主观转向于客观,从平面转向于立体,从而表现出更强的科学性。
(作者简介:何春勤,女,系湖北省郧县鲍峡中学教师。1989年7月毕业于郧县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工作勤恳扎实,任劳任怨,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为给自己充电,又自修了中文专科、本科学历。邮编:442517;电话:13217194278;信箱:1.hechunq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