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策略选择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819994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碳金融业务能力。碳金融业务面临着环境与社会风险评估的复杂性,需要熟悉环境与金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银行内部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从外部招聘熟悉碳金融国际标准的专业人才,聘请和储备一些社会与环境专家作为外部顾问等方式,建立起从事碳金融业务的专业团队。加强低碳领域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吸引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低碳研究队伍,推动低碳技术市场的发展。
  2.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金融机构应当从思想认识上着手,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把碳金融发展纳入到国家气候变化、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使碳金融成為节能减排的主要政策工具。金融企业不仅要注重内部的环境问题, 而且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引导工商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就要求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对全体员工的“碳金融”宣传教育工作, 以提升其“可持续发展”意识与贯彻落实积极的环境政策的自觉性。
  3.探索多方合作推动碳金融市场建设。商业银行应该寻求更多的合作形式,积极推动国内、国际碳金融市场建设。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与国内碳金融服务中介合作,通过参与筹建或者入股北京、上海、天津碳交易市场,参与筹备碳交易基金,推动搭建统一的国内碳交易平台,以改变目前我国CDM项目业主与国外买方交易时分散谈判导致的售价偏低局面。另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需要把握国际碳金融体系建设和碳金融产品创新的机会,积极与国际碳金融机构合作,共同研究国际碳交易和定价规律,加快开发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衍生产品,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建设,提升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定价能力。
  4.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金融部门选择目标客户提供基础依据。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订相应的标准、监测和考核规范,建立健全具有法律效力的低碳经济机制。积极推进“绿色信贷”目录指引、项目环保标准、环境风险评级等专业标准的制定,并加强环保和银监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完善征信系统,及时更新企业日常环保执法信息和年度环保审核报告等,便于银行在贷款审核过程中查阅和参考,为金融部门选择目标客户提供基础依据。
  5.加强金融机构与政府环保等部门的协同合作。金融机构应当积极配合政府环保部门,落实好国家的各项环保政策与法规。同时,环保部门也应建立并完善环保信息库,与金融机构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 配合其实行碳金融,努力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使信贷资金充分发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巨大作用。加强金融机构与能源、农业等战略性产业合作,推进衍生品创新,实现战略协同效应。
  (作者单位:农行临海市支行营业中心 浙江临海 317000)
  (责编:郑钊)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1~100题。共100道题)本部分由十一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1-100题。共100道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
本研究以346名90后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就业心理量表,考察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初步应对策略。结果表明:90后大学
2008年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对渝北区2007年1月以来区政府在建设用地管理方面贯彻落实国家土地调控和管理方针政策、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结合实际开展专
近些年,国内外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者对教师期望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重点介绍了教师期望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内容,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美贸易战对双方劳工的影响。贸易战虽然对双方不利,但美国劳工在关税保护下是获益者,他们是美国对华贸易强硬政策的支持者。而贸易战损害了中国劳工的利益,
【正】 有交换“东西”的地方,就有市场。这“东西”可能是一袋土豆,一台洗衣机,或一所房子。在所有这些情况下,购买什么和对它付款两者之间有直接联系。但是这“东西”,也可
本文介绍了班干部轮换制的理论来源、实施形式、特点、实践羁绊,并就班干部轮换制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班干部轮换制实施过程中,为推动大学生自
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它具有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中华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洗礼和传承,积淀了丰富的国家治理思
自我提升指个体对自我相关信息进行评定时出现的一种积极偏向,是人们实现和维持良好自我感觉的一种方式。在前人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评述了自我提升的实证研究中所用到的
对于幽默的重要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少都有一些体会,也有不少学者和专家作过相关的研究与探讨。但对于如何使人变得幽默,如何练就幽默感,这方面的认识和资料却很少,也很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