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数学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通过完成一定量的数学课堂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
一.数学课堂作业现状
1.枯燥乏味,无吸引力。
目前,部分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过分追求数学学科的规范性,过分注重数学化,不与生活联系,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毫无趣味可言,使不少学生缺乏完成作业的激情和兴趣,使得作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题量如海,有量无质。
数学作业堂堂有,学生堂堂做。作业量过重,许多老师搞“题海战术”,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更使学生负担过重,与素质教育相违背,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负面影。
3.无目的,无梯度。
很多教师在选取课堂作业时,面对全体学生一概而论,布置的作业层次不分明,没有梯度。这种做法,使得成绩优异的学生做无谓重复,而学困生又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对许多题目束手无策,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
二.如何做好课堂作业的合理设计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的容器,要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和技能,必须自己学会学习,学会评价。有效的回家作业,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通过作业的布置,使学生相信自己有做数学的能力,而不是害怕或者厌恶数学,从而树立信心去应用已具有的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素养。
1.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学生一连看了几个小时的电视却毫不厌烦,和伙伴们做长时间的游戏也不觉得疲惫,为什么?因为感兴趣啊!数学作业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学生对待作业也能像对待游戏、电视的话,我想我们的数学教学将会变得很轻松。
(1)数学作业的生活化。“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数学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学生应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这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作业的设计,应涉及阅读、模仿练习、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项训练,且富有一定层次性,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如讲“教育储蓄”前,先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储蓄所了解有关储蓄知识,在搞清了储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储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息税、本息和等基本术语后,就以自己家庭理财为例进行一些有关的计算,课上要求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参加教育储蓄的方案。设计这一作业,就是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时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数学作业的综合化。数学是“一门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作业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并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如在学习“浓度配比应用题”之后,我将课本上一道练习题改编如下:把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这是一道数学题还是化学题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的问题打破了“陈规陋习”的束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
(3)数学作业的趣味化。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学生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大脑皮层会激烈运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完成作业。课堂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由旧“趣”促新“趣”,让生动有趣的回家作业取代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自编或改编题目进行交流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把握作业的适量性
许多教师总是认为,多做几道题总比少做或不做要好,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常常对某个知识点做反复的练习。这种操练式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成绩有显著的效果,而对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如果在不良的情况下过度练习,比如说让那个学生做100道类似的题目,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不喜欢学习甚至厌倦学习,反复的练习体现在“熟”上,有句话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作业会“熟能生厌”,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
作业布置适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是重要和必要的。
3.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新课标理念下的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要让每个学生的每一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有差异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差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着力点。为此,设计课堂作业时要充分注意各个层次的学生,既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学优生免受“饥饿”之苦。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利用“作业套餐”的形式设置三类题目:
A类是基础题:针对基础较差、学有困难的学生而设计,作业的份量较少,难度较低,方法以模仿性为主,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密切相关的基础训练,一个题目尽可能安排一个知识点的练习。通过练习,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真正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B类是提高题:针对基础一般、学业中等的学生而设计,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作业可来源于每一课时后面的作业题和相应的学习指导训练题。回家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其变式和一般综合题等。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C类是发展题:这类作业面对的是班级中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及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目。它综合面广、操作灵活、创新性强,能让学优生吃得饱,既拓宽了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創新能力。
“作业套餐”难易程度可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同时还可以及时反馈教学的效果。
4.强化作业的实践性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中渗透了其重视实践的思想。实践性作业主要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予以综合应用,这类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此种形式的作业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从生活中取材,确定中心或主题,再围绕中心设计作业大纲。学生可以从父母、电视、报纸及网络等途径了解这些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实践活动,然后用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来证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践性作业,强调实践操作,更具综合与开放性。此类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以及提高能力作用明显。
实践性作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这些具有实践性、生活性的作业改变了作业的单一模式,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素质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数学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通过完成一定量的数学课堂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
一.数学课堂作业现状
1.枯燥乏味,无吸引力。
目前,部分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过分追求数学学科的规范性,过分注重数学化,不与生活联系,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毫无趣味可言,使不少学生缺乏完成作业的激情和兴趣,使得作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题量如海,有量无质。
数学作业堂堂有,学生堂堂做。作业量过重,许多老师搞“题海战术”,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更使学生负担过重,与素质教育相违背,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负面影。
3.无目的,无梯度。
很多教师在选取课堂作业时,面对全体学生一概而论,布置的作业层次不分明,没有梯度。这种做法,使得成绩优异的学生做无谓重复,而学困生又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对许多题目束手无策,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
二.如何做好课堂作业的合理设计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的容器,要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和技能,必须自己学会学习,学会评价。有效的回家作业,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通过作业的布置,使学生相信自己有做数学的能力,而不是害怕或者厌恶数学,从而树立信心去应用已具有的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素养。
1.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学生一连看了几个小时的电视却毫不厌烦,和伙伴们做长时间的游戏也不觉得疲惫,为什么?因为感兴趣啊!数学作业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学生对待作业也能像对待游戏、电视的话,我想我们的数学教学将会变得很轻松。
(1)数学作业的生活化。“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数学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学生应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这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作业的设计,应涉及阅读、模仿练习、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项训练,且富有一定层次性,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如讲“教育储蓄”前,先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储蓄所了解有关储蓄知识,在搞清了储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储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息税、本息和等基本术语后,就以自己家庭理财为例进行一些有关的计算,课上要求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参加教育储蓄的方案。设计这一作业,就是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时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数学作业的综合化。数学是“一门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作业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并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如在学习“浓度配比应用题”之后,我将课本上一道练习题改编如下:把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这是一道数学题还是化学题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的问题打破了“陈规陋习”的束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
(3)数学作业的趣味化。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学生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大脑皮层会激烈运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完成作业。课堂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由旧“趣”促新“趣”,让生动有趣的回家作业取代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自编或改编题目进行交流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把握作业的适量性
许多教师总是认为,多做几道题总比少做或不做要好,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常常对某个知识点做反复的练习。这种操练式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成绩有显著的效果,而对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如果在不良的情况下过度练习,比如说让那个学生做100道类似的题目,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不喜欢学习甚至厌倦学习,反复的练习体现在“熟”上,有句话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作业会“熟能生厌”,使学生不想学习,阻碍学生的发展。
作业布置适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是重要和必要的。
3.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新课标理念下的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要让每个学生的每一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有差异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差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着力点。为此,设计课堂作业时要充分注意各个层次的学生,既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学优生免受“饥饿”之苦。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利用“作业套餐”的形式设置三类题目:
A类是基础题:针对基础较差、学有困难的学生而设计,作业的份量较少,难度较低,方法以模仿性为主,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密切相关的基础训练,一个题目尽可能安排一个知识点的练习。通过练习,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真正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B类是提高题:针对基础一般、学业中等的学生而设计,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作业可来源于每一课时后面的作业题和相应的学习指导训练题。回家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其变式和一般综合题等。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C类是发展题:这类作业面对的是班级中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及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目。它综合面广、操作灵活、创新性强,能让学优生吃得饱,既拓宽了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創新能力。
“作业套餐”难易程度可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同时还可以及时反馈教学的效果。
4.强化作业的实践性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中渗透了其重视实践的思想。实践性作业主要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予以综合应用,这类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此种形式的作业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从生活中取材,确定中心或主题,再围绕中心设计作业大纲。学生可以从父母、电视、报纸及网络等途径了解这些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实践活动,然后用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来证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践性作业,强调实践操作,更具综合与开放性。此类作业对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以及提高能力作用明显。
实践性作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这些具有实践性、生活性的作业改变了作业的单一模式,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素质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