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但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常出现一些误区,如何处理好这些误区,需要教师注意提问的方法和策略,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做出判断和调整,才可能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变成一个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使师生交流达到最佳的契合点。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师提问;误区;处理;方法;策略
一、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
1.提问随意,表达不准确。教师在提问时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如在学习初二教材“汽化和液化”这一节时,老师课堂引入提问:“汽化属于物态变化中哪一个?”学生目瞪口呆、无从回答。老师大声呵斥学生:“这个都不会啊,你们课前预习了没有!”才有一个学生回答:“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学生们恍然大悟,有的学生窃窃私语:“老师提的原来是这个问题啊。”可见作为处于教学主导作用中的教师提出问题时必须开门见山、准确明了,以便学生迅速进入思维状态,直接寻找答案。
2.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在学习“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一节时,老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用电压表测电路中电压,比一比哪个小组测的电压多?”且不说他这种提问是想设置一个开放性的学生探究活动,还是只想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练习使用电压表?学生花了四、五分钟探究后,老师给出了答案,可以测三个电压:两灯的电压及电源电压。而有一组学生将电压表与开关并联,发现开关闭合时两灯亮、电压表示数为零,开关断开时两灯不亮、电压表有示数。他们认为可以测出的不止3个电压,还有开关两端的电压,而且不同情况下电压不同。老师明显没有预设到这种情况,老师笑了笑、摆摆手、让学生坐下,不加评论。当学生生成的问题是自己没有预设到的时,教师应及时做出一种判断:当堂课不能解决的可以告诉学生这种现象所属的规律;当堂课中能展开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要怕时间紧,影响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应把握课堂中的问题对课堂做及时的调整,肯定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师提问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
2.广度与深度的关系。教师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厌倦反感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3.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4.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有的学生想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低头或逃避老师的目光不想回答。因此教师提问后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提示与探询、鼓励是必要的,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教师提问中的方法策略
1.引发争论激发思考。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必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联系实际“对比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如“电流表与电压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等的比较。在发展了学生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联系学生知识“层递式”提问。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4.新旧知识比照“扩展式”提问。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如初三学习“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平衡螺母的调法与初二天平中平衡螺母的调法,进行新旧比照,引导学生分析天平平衡后平衡螺母不能再调,称量过程中天平不平衡只能通过加减砝码或调节游码。让学生扩展、比照归纳出杠杆水平平衡后平衡螺母同样不能再动,可以通过改变动力、阻力的大小或改变力臂来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
总之,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25页
[2]黄纯.《“问题教学”在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物理教学探讨.2011第2期27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师提问;误区;处理;方法;策略
一、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
1.提问随意,表达不准确。教师在提问时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如在学习初二教材“汽化和液化”这一节时,老师课堂引入提问:“汽化属于物态变化中哪一个?”学生目瞪口呆、无从回答。老师大声呵斥学生:“这个都不会啊,你们课前预习了没有!”才有一个学生回答:“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学生们恍然大悟,有的学生窃窃私语:“老师提的原来是这个问题啊。”可见作为处于教学主导作用中的教师提出问题时必须开门见山、准确明了,以便学生迅速进入思维状态,直接寻找答案。
2.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在学习“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一节时,老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用电压表测电路中电压,比一比哪个小组测的电压多?”且不说他这种提问是想设置一个开放性的学生探究活动,还是只想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练习使用电压表?学生花了四、五分钟探究后,老师给出了答案,可以测三个电压:两灯的电压及电源电压。而有一组学生将电压表与开关并联,发现开关闭合时两灯亮、电压表示数为零,开关断开时两灯不亮、电压表有示数。他们认为可以测出的不止3个电压,还有开关两端的电压,而且不同情况下电压不同。老师明显没有预设到这种情况,老师笑了笑、摆摆手、让学生坐下,不加评论。当学生生成的问题是自己没有预设到的时,教师应及时做出一种判断:当堂课不能解决的可以告诉学生这种现象所属的规律;当堂课中能展开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要怕时间紧,影响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应把握课堂中的问题对课堂做及时的调整,肯定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师提问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
2.广度与深度的关系。教师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厌倦反感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3.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4.提问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有的学生想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低头或逃避老师的目光不想回答。因此教师提问后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提示与探询、鼓励是必要的,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教师提问中的方法策略
1.引发争论激发思考。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必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联系实际“对比式”提问。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如“电流表与电压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等的比较。在发展了学生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联系学生知识“层递式”提问。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4.新旧知识比照“扩展式”提问。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如初三学习“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平衡螺母的调法与初二天平中平衡螺母的调法,进行新旧比照,引导学生分析天平平衡后平衡螺母不能再调,称量过程中天平不平衡只能通过加减砝码或调节游码。让学生扩展、比照归纳出杠杆水平平衡后平衡螺母同样不能再动,可以通过改变动力、阻力的大小或改变力臂来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
总之,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到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25页
[2]黄纯.《“问题教学”在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物理教学探讨.2011第2期27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