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为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更是成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促进了听障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更是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培养了创新意识,促进了他们表达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聋校语文教学 有效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课中的灵活应用,它改变了单一的接受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聋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使语文学习变得多姿多彩,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如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的运用到聋校语文教学中,是每一个从事聋校教育的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课题。
一、运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高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先导,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和健康学生一样,聋生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对于听力丧失或有部分残余听力的聋哑儿童,他们的生理特点也就决定了学习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视觉来接受绝大部分信息,多媒体的一些特点也就大大拓展了在传统聋校教学中的方式。因此,多媒体教学是实现聋校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以交互的方式,将图形、图像、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感性材料,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生动地表现出来。它具有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往日刻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有助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有效地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极大地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学习“山”字的教学时,先在大屏幕出示一座有三个山峰的山,即中间的山峰较高,两侧的山峰相对较低,配上生动的背景,并在画面的下面打出“山”字,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图画和字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演示象形字“山”到简体字“山”的动画,此时聋生的思维将被这富有人性的设计所震撼,使聋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中学习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二、运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聋校的教学效率
耳聋学生不像正常学生那样,学前已有口语基础,入学识字后,依语学文,而是学语学文都从入学后开始,语与文之间关系是“依文学语”、“以语学文”。由于没有口语基础(尤其是那些没经过早期语训的聋童),只能用眼睛代替耳朵,去认识事物、现象。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它与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运用,为聋校的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亮丽的天空。
大量的画面和文字,使书面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更广泛和深入。促使聋生掌握语言真正融入主流社会,培养聋生书面语的运用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多媒体并非有意排挤或减弱手语辅助教学的功能,但多媒体辅助教学后手语却突然变得不再那么至关重要、必不可少了,特别是对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聋生。这也使得聋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开始摆脱手语对他们学习、理解的局限性和他们对手语的依赖性。大量的语言扑面而来,使聋生真正体会到了语言的能量和魅力,激发出他们进一步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热情,使他们更容易养成语言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易于他们学会语言和形成能力,也使语文课堂上有了生机,有了活力,让教学不再是一件难事,无形当中提高了聋校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化单一为丰富,提高听障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同时,聋生的信息来源于眼睛,他们眼睛之外的事物就不能或很少途径去认识。传统的手语描述简约、概括,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大的模糊性,甚至可能给聋生带来理解上的错位。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则可以说为他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看和听的机会,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听障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化单一为丰富,提高听障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颐和园》时,根据课文内容找到了相应的视频录像,把颐和园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景一次展现在聋生面前,再配上课文录音,使图像与课文相互对照,形、音、色浑然一体,创造出“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优美意境。此刻的聋生仿佛置身于颐和园的美景之中,他们好像真的看到了长廊上的画,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和排云殿,昆明湖上的长堤、小岛和十七孔桥。此时,聋生的感情已和作者发生了共鸣,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听障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传统的聋校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信息的唯一携带者,他的主要作用是传授知识。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充分利用这项技术独有的人机交互功能,能够更加方便地实现教师与聋生、聋生与聋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展示,无形当中也在培养听障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界面给聋生规定同一信息内容的学习任务,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聋生在教师监控下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空间了解每个聋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使聋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同时,聋生与聋生之间也能进行直接的交互,通过多媒体网络空间交流信息,发表个人的不同观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聋生与教师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聋生,聋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任务是激发聋生获取知识的兴趣,聋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换,聋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习惯得到有效培养。
如在教低年级教学看图学词学句“春天来了”时,为了给孩子们展现春天的景象,勾起他们曾经有过的生活记忆,我们老师在带领聋生春游指导观察春天的景色的同时,也拍下大量的图片以记录下孩子们活动的情景,然后把这些图片资料加以整理,制成多媒体课件,让聋生在课堂上边学习有关描写春天的阅读补充材料,边观看课件提供的画面说写句子,整堂课不但容量大,而且效率高,同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大大加深了印象,既便于理解和掌握,又进一步提高了实践能力,强化了创新意识。
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聋校语文教学当中,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近课堂,更是给聋校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感受,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发挥它的最佳效应,让聋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为提高聋生的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了条件,也为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尽情的飞舞。
【参考文献】
1.《聋校语文教学200问》 伊格纳齐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聋校语文教学 有效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课中的灵活应用,它改变了单一的接受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聋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使语文学习变得多姿多彩,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如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的运用到聋校语文教学中,是每一个从事聋校教育的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课题。
一、运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高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先导,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和健康学生一样,聋生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对于听力丧失或有部分残余听力的聋哑儿童,他们的生理特点也就决定了学习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视觉来接受绝大部分信息,多媒体的一些特点也就大大拓展了在传统聋校教学中的方式。因此,多媒体教学是实现聋校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以交互的方式,将图形、图像、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感性材料,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生动地表现出来。它具有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往日刻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有助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有效地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极大地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学习“山”字的教学时,先在大屏幕出示一座有三个山峰的山,即中间的山峰较高,两侧的山峰相对较低,配上生动的背景,并在画面的下面打出“山”字,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图画和字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演示象形字“山”到简体字“山”的动画,此时聋生的思维将被这富有人性的设计所震撼,使聋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中学习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二、运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聋校的教学效率
耳聋学生不像正常学生那样,学前已有口语基础,入学识字后,依语学文,而是学语学文都从入学后开始,语与文之间关系是“依文学语”、“以语学文”。由于没有口语基础(尤其是那些没经过早期语训的聋童),只能用眼睛代替耳朵,去认识事物、现象。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它与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运用,为聋校的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亮丽的天空。
大量的画面和文字,使书面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更广泛和深入。促使聋生掌握语言真正融入主流社会,培养聋生书面语的运用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多媒体并非有意排挤或减弱手语辅助教学的功能,但多媒体辅助教学后手语却突然变得不再那么至关重要、必不可少了,特别是对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聋生。这也使得聋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开始摆脱手语对他们学习、理解的局限性和他们对手语的依赖性。大量的语言扑面而来,使聋生真正体会到了语言的能量和魅力,激发出他们进一步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热情,使他们更容易养成语言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易于他们学会语言和形成能力,也使语文课堂上有了生机,有了活力,让教学不再是一件难事,无形当中提高了聋校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化单一为丰富,提高听障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同时,聋生的信息来源于眼睛,他们眼睛之外的事物就不能或很少途径去认识。传统的手语描述简约、概括,提供的信息具有很大的模糊性,甚至可能给聋生带来理解上的错位。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则可以说为他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看和听的机会,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听障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化单一为丰富,提高听障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颐和园》时,根据课文内容找到了相应的视频录像,把颐和园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景一次展现在聋生面前,再配上课文录音,使图像与课文相互对照,形、音、色浑然一体,创造出“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优美意境。此刻的聋生仿佛置身于颐和园的美景之中,他们好像真的看到了长廊上的画,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和排云殿,昆明湖上的长堤、小岛和十七孔桥。此时,聋生的感情已和作者发生了共鸣,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听障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传统的聋校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信息的唯一携带者,他的主要作用是传授知识。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充分利用这项技术独有的人机交互功能,能够更加方便地实现教师与聋生、聋生与聋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展示,无形当中也在培养听障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界面给聋生规定同一信息内容的学习任务,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聋生在教师监控下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空间了解每个聋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使聋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解决的问题上。同时,聋生与聋生之间也能进行直接的交互,通过多媒体网络空间交流信息,发表个人的不同观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聋生与教师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向聋生,聋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任务是激发聋生获取知识的兴趣,聋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换,聋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习惯得到有效培养。
如在教低年级教学看图学词学句“春天来了”时,为了给孩子们展现春天的景象,勾起他们曾经有过的生活记忆,我们老师在带领聋生春游指导观察春天的景色的同时,也拍下大量的图片以记录下孩子们活动的情景,然后把这些图片资料加以整理,制成多媒体课件,让聋生在课堂上边学习有关描写春天的阅读补充材料,边观看课件提供的画面说写句子,整堂课不但容量大,而且效率高,同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大大加深了印象,既便于理解和掌握,又进一步提高了实践能力,强化了创新意识。
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聋校语文教学当中,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近课堂,更是给聋校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感受,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发挥它的最佳效应,让聋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为提高聋生的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了条件,也为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尽情的飞舞。
【参考文献】
1.《聋校语文教学200问》 伊格纳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