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万余件!北京藏宝数全国第一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kemar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訊 历时4年多,北京的可移动文物家底儿摸清了。326家国有单位收藏了11615758件文物。这是第一次算清北京市的可移动文物总数。文物部门还为每件文物建立了“身份证”。
  此次普查过程中,新发现、新认定文物藏品总数2884873件(套),其中文博系统内新发现有1947767件。北京藏的珍贵文物数、新认定文物藏品数均位列全国第一。
  文博界会将文物分等级,以显示其珍贵程度。此次普查中,等级最高的一级文物有63977件。但是大约86%的文物尚未定级。恭王府、天坛等部分“业内”单位都存在数量不等的未定级藏品。 (刘冕)
其他文献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江南地区因受太平天国起义的冲击,造成大量册籍遗失,其中民众的地契更是散佚严重,造成经济秩序大乱。一些旧日书吏趁机舞弊,以伪造的所谓私藏“秘籍”作为依据,导致土地产权纠纷不断。为此,咸丰皇帝下了一道谕旨,宣布原有地契一律作废无效,同时命令地方官府重新测量土地,清理田粮,重造图册,地籍仍按旧制编为保、区、图、圩、号五级,号内分户。并发放一种新的土地证书“执业田单”,上面写明土地详细
期刊
1937年“七·七”卢沟桥战火爆发,八月间,福建省政府令各县区编组“特种壮丁模范队”,以应付事态的发展,加紧征募壮丁入伍。民国二十七年(1938)一月,国民政府颁布《非常时期征集国民兵及抽签实施办法》,对“征募”壮丁作了具体的规定。民国二十八年(1939),国民政府下属大后方各县奉命成立国民兵团,专门负责国民兵(壮丁)的调查、组织、训练、征拨等事务。民国时期福建省德化县兵役干部训练班毕业纪念章民国
期刊
古人穿戴在耳朵上的衣服被称为“耳衣”,海原人则称为“耳套”,有的地方也称“耳帽”或称“暖耳”,是一种便携式的、套在耳朵上的御寒用具,故名“耳套”。一般选用丝绸、棉麻等材质制作,在表面采用刺绣工艺进行装饰,在里面缝制狐、兔、羊羔皮,或者是棉绒、鸡鸭毛等用于御寒。耳套取材多样,彰显了富贵等级和个性。耳套与气候、季节、地理有很大关系,用材用料、薄厚均不一。耳套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多于春天、深秋初冬季节使
期刊
玉带銙又称“玉带板”,是封建社会后期官场上为了体现地位尊卑而产生的玉带上的饰物。玉带是由鞓(皮革带)、带扣、銙(带上镶嵌之物)、铊尾四部分组成系腰之物,平时我们所说的玉带、金带、银带、铜带等名称,其实这些名称并非是带子的不同,而主要是指带上所嵌的饰物不同。缀金銙者,称金带,缀玉銙者,称玉带。另外还有银带、铜带、铁带等名称,均因带銙的质料而得名。  宋欧阳修《归田录》“太宗尝曰:玉不离石,犀不离角,
期刊
唐三彩是我国陶瓷中的艺术瑰宝,自1905年我国北方唐三彩被发现以来,引起国内外许多机构及收藏家的高度关注。通常认为,迄今已发现烧造唐三彩的窑址是河南巩县、陕西铜川和西安西郊、河北内丘,不妨称它们为北方唐三彩。本文将要讨论的是鲜为人知的四川邛窑唐三彩,是目前已知唯一的南方唐三彩。    位于四川成都邛崃市的十方堂窑是邛窑唐三彩的烧造地,1988年1月,国务院将十方堂邛窑遗址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期刊
古陶瓷是中国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灿若星辰的中国古陶瓷,不仅是国有大馆的使命,也是每一个民营博物馆的初心。为进一步推动国内古陶瓷特别是北方古陶瓷研究,由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主办的“2017北方古代陶瓷品鉴会”于5月22日至23日在河南郑州召开。展览和学术会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席会议的代表和会议规模也远远大于主办方的设想和预期。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河北
期刊
画珐琅起源于15世纪中叶欧洲的佛朗德斯地区,并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始传入中国。当时民间称之为“洋瓷”,而宫廷则称其为“广珐琅”。大约在雍正年间,画珐琅工艺传入苏州地区,从而形成了我国的三大画珐琅生产中心:内廷珐琅处和广州、苏州。至乾隆朝,其工艺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本文选择部分有山水人物纹饰的乾隆年制铜胎画珐琅器予以介绍。  瓶类的铜胎画珐琅器  由于乾隆爷对画珐琅工艺十分酷爱,不仅
期刊
明清鼎革之际,一些明遗民不愿奉事清朝,以隐逸禅道方式来全其志节,他们的绘画大多抒写身世之感,寄托亡国之痛、故国之情,代表人物有“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他们追求创新,一扫当时画坛摹古沉闷风气,使画坛耳目一新,对后世影响很大。终明一代,桂林为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风昌盛,明清易代之际更是抗清中兴的中心基地,一时才俊纷聚,人才济济。为再现明清之际那大动荡时期的桂林画坛景象,本文通过
期刊
众所周知,古人认为鱼类的生殖繁盛,有“多子多孙”的祝福寓意;又由于“鱼”谐音“余”,因此鱼被誉为富足象征的吉祥物,还衍生出“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的成语,鱼纹也成为了传统陶瓷的装饰纹样之一。至元代,鱼纹与水藻或莲花相配的装饰纹样,在青花瓷中得到成熟,如湖南省博物馆藏的“元青花鱼藻纹盘”,安徽博物馆藏的“元青花鱼藻纹大碗”,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藏的“元青花鱼藻纹大罐”等。到了明代以后,鱼藻纹在瓷器中得
期刊
记者:曹教授您好!听说您给《中国民间陶瓷收藏大系》(以下简称《大系》)当了一回“媒人”。  曹建文:“媒人”谈不上,我也就是尽了点微薄之力。2014年下半年,河北美术出版社的田忠副总编找到了我,告知《大系》从策划、立项到开展工作已经有两三年时间了,其间出版社联系过不少古陶瓷专家,也开过研讨会,但始终无果。在详细了解《大系》的运作方向和基本情况之后,我觉得这对是好事一桩,而且在当下也具备实现的可能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