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课程教学理念、课程教学思路、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考核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法制文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法制文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105-03
信息化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与要素,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动态研究过程。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实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重要环节。目前,课程信息化教学乃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高职高专法制文学课程也不例外。因此,本文试从课程教学理念、课程教学思路、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考核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来思考在法制文学课程中要如何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课程教学理念
在公安院校,法制文学课程主要选取大量优秀的相关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反映法制生活,通过对法律事件的描述,对人物命运的勾勒,抨击社会丑恶阴暗,展现人心人性美,伸张正义,弘扬正气,从而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法治时代要用法制理念扶正祛邪,惩恶扬善。
制定法制文学课程大纲,我们要兼顾文学功能和政治功能,既要吸引人、感染人和鼓舞人,起到陶冶高尚情操、树立远大理想和提高审美趣味的文学艺术功能,又要考虑到普及法律常识、提高法治素质弘扬法治精神,发挥法治宣教功能和威慑性、醒世性和预防性的警示力。这是设置大纲的核心目标。
二、课程教学思路
法制文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培养法律思维就是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学会依照法律原则、法律规范和法律精神,恰当地运用法律理念、法律语言和法律逻辑来分析处理社会问题。公安院校的教学,专业技能知识和人文综合素质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法制文学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有效途径。法制文学兼顾法制与文学的双重功效,它有文学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和升华精神的作用,它也有道德教化作用。道德教化是通过栩栩如生的正面人物形象以及鲜明的主题思想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启迪和教益,它远比法律条文更加有说服力,有更宽广的普法意义。
法制文学课程选取的文字作品与影视作品多,信息量大,因此,本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以教学内容的信息化为基础,依托各种现代教学媒介,比如多媒体设施、网络教学设施构建一个多功能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活动当中的要素——学生、教师、媒体和教学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即产生变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三、课程教学设计
法制文学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交替,以学为主”、“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师和教学任务的引导下自主地学习。
(一)课堂上的教学设计。多种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量,而且其形象直观,能够让学生在不知觉中发挥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营造出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良好学习情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无形中得到巩固加强。在课堂上,教师可依托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课件、视频、影视欣赏作品等信息化资料组织教学。法制文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强调再现实景,突出文学情景化,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对法律法规的认知与掌握,以及人文素养,职业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促进者与帮助者,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组织、掌控与测评,而不过多干涉学习过程。
(二)课外的教学应用设计。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给信息化教学提供的十分便利的条件,是其得以顺利实现的坚实物质基础。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必然给信息化教学效益远超传统教学。因此,在课外,教师可使用校园网建立的丰富立体化的法制文学课程网页,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让学生通过鼠标点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站或内容,自主获取信息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素材,进行提前预习或是课后复习,并根据其具体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活动的进度与教师、同学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如此,既可以让学生灵活的掌握所学知识,又能够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还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三)实践活动中的教学设计。在课后的实践活动或是兴趣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律政佳人》《律政新人王》等法制剧里的经典桥段来模拟法庭,然后用DV拍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中央12频道的“社会与法”栏目里的素材,自编自导自演法制题材微电影,等等。法制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与影像技术的形象直观相结合,将能营造出新奇新颖的学习环境,大大促进学生对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能力的提高。课外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的创新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使法制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得到落实,真正学以致用。学生在践行法制知识当中,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的品格逐渐得到培养,崇尚法理、捍卫法律尊严的信念逐渐建立,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
四、课程考核设计
法制文学课程的考核应避免传统的一次定成绩的考试模式,建立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紧密高素质、综合性、专业化的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信息化考核评价体系,将学生参与科研、社会调查、案例分析以及实践再现等多种学习实践途径结合起来,力求考核的灵活多样和全面性,充分发挥考核的促进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法制文学鉴赏转向对法条的理解和执法的实践等方面能力的关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法制文学课程信息化走向更高层次。 法制文学课程设计强调实践,考核标准也以实践为主要依据,主要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法律规范的实践情况以及模拟作品的质量。教学信息和手段以课堂影视影视教学中的法制文学、课后网络自学中的法律实例、课外活动中的法律实践为主要内容。教学过程力求遵循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的提高。
五、课程教学过程
法制文学课程教学过程首先是要注意吸收传统教学优点,其次是要准确把握受众即学生的特点,最后是要结合课程内容的差异性,把握教学环节衔接的不同,发挥信息资源和科技媒介的优势。据此,可将课程教学过程分解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在于方便归类整理资料和储存信息。它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以及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较为完整的体现出来,它是备课资料的中心和精华。因此,法制文学课程讲授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实属大势所趋。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既要兼顾课堂教学,又要兼顾课外辅导,因此,多媒体课件也必须分开进行,同时也要相互协调配合。课堂教学课件主要是课堂教学使用,旨在提纲挈领地归纳本单元的知识要点,使学习内容直观生动;课外辅导课件主要服务于学生们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学习内容得到扩充发散。如此协调使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轻松地进行预习复习,另一方面又能吸引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建设校园网络资源。建设校园网络资源应在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中心,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法制文学课程在如何建设校园网络资源的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课堂教学,还要在横向(广度)和纵向(深度)上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因此,建设校园网络资源应重视以下几个层次:
1.主目录——“历史时期”、“思考问题”、“讨论专区”、“在线测试”4个模块。(1)“历史时期”模块。中国法制文学反映社会主义法制生活的方方面面,新中国成立后,法制逐步建立,法制文学随之诞生,作为文学的一部分,她伴随着新时期文学的繁荣而发展,成为当代文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当代文学当中雅俗共赏的一种文学样式。因此,“历史时期”模块将跨越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1世纪的法制文学,并且按照各个不同的时期,分为“初期”、“调整期”、“复苏期”、“发展期”、“繁荣期”5个模块。这样划分的优点在于:一是学生能够很方便地依照历史阶段,了解法制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整体上把握法制文学,形成整体概念。二是这种划分也方便学生从社会历史研究的角度去学习体会。此五分法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历史社会背景当中研究作家作品,养成宏观概念。如此,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到文学知识,领会法制精神,而且能充分领略何为经世致用的思想。(2)“思考问题”模块。在本模块中设置各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研究视角和思辨思维。(3)“讨论专区”模块。本模块的设置主要是针对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讨论包括学生在研读校园网中提供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及相关评论时所写的读书心得,以及根据“思考模块”中的思考题目所进行的讨论。师生之间的互动包括教师为学生们答疑,以及对学生间的讨论进行引导和对学生所写的读书心得进行评阅,并将优秀的心得文章推荐给其他学生参考、借鉴。(4)“在线测试”模块。本模块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测试,以了解自己对法制文学的掌握程度。在线测试可以让学生完成试题并提交后,便可获知测试分值,从而调整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2.二层目录——“历史背景”、“文学样式”、“重点作家”。在“历史时期”项目下应建立“历史背景”、“文学样式”、“重点作家”3个模块。(1)“历史背景”和“文学样式”模块。这两个模块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与法制文学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并且帮助学生们分析法制文学在该阶段的发展走向。(2)“重点作家”模块。本模块是整个网络资源建设关注的重点,入选的作家都应该是法制文学发展史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
3.三层目录——“作家介绍”、“作品阅读”、“作品分析”、“影视欣赏”、“评论文章”。在“重点作家”项目下应建立“作家介绍”、“作品阅读”、“作品分析”、“影视欣赏”、“评论文章”这5个模块。(1)“作家介绍”模块。该模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作家生平、写作风格以及作家所取得的成就。在多媒体技术作用下,相关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及其他包括音频视频材料,可以得到协调配合,取得最佳效果。(2)“作品阅读”模块。本模块主要选取优秀作家完整作品,避免因片段赏析而可能产生的一知半解或断章取义,使学生对作品有个整体性的把握。(3)“作品分析”模块。为了便于初学者对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该模块设计有故事梗概、章节简介、点评、人物简介、形象分析、作品主题及象征意象等部分。作品分析模块一方面有整部作品的内容提要,另一方面也有对每个章节内容的详细分析及总结。对于人物,则区分为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简要介绍,主要人物细致评论。对于主题、象征意象及重要引文,都分别简要阐述。(4)“影视欣赏”模块。该模块主要收录一些根据优秀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以及纪录片等音频视频材料,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感官的触动,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体验和欣赏文学作品,充分体现法制文学的形象性和代入感。(5)“评论文章”模块。该模块主要是从网络、各种期刊数据库以及学术刊物中筛选出有关入选作家和作品的经典评论文章,通过示范借鉴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其论文写作。
(三)课程教学的实践再现。法制文学课程的实践再现是指在法律实践活动中训练、培养和应用课程教学中的法律知识,并将实践结果以文本或视频的形式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学生鉴赏、讨论、分析。法律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卓有成效的一种方式,它同时又能凸显出法制知识的实用性。法律实践主要是课外进行,是学生众多课外活动内容当中的一种兴趣活动。这种兴趣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征文活动、法律文学兴趣小组和撰写学术研究论文等。征文活动可以参照或模拟《我看〈中国警察〉》《〈刑警本色〉之我所见》等为主题;法律文学兴趣小组活动,可以校内举办模拟法庭和模拟法律咨询等活动,也可以在校外参加法庭审判旁听和法制案例研讨活动。撰写学术研究论文活动,可以挑选出有钻研精神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学术研究论文。这些实践成果都可以以文本的形式上传到校园网络的讨论专区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让老师进行指导和评说。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根据《一号法庭》《离婚律师》等法制剧里的经典桥段来模拟法庭,然后用DV拍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让学生根据中央12频道的“社会与法”栏目里的素材,自编自导自演法制题材微电影等等,这些实践成果则可以以视频的形式上传到校园网络的讨论专区让师生之间进行互动赏析。 按照法制文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从课堂案例教学延伸至课外实践操作的这种以讲解分析案例、模拟法庭训练、诊所咨询教育、法律实践活动等形式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养成法律思维的习惯,掌握法律思维的方法,使大学生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评价社会现象,运用法律武器解决现实问题。
六、课程教学效果
(一)信息资源丰富,网络媒介有效。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充分使用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并有效利用网络进行课程教学。在校园网络资源的建设上,导航合理、层次分明、使用方便,各模块的文本资料和视频资料循序渐进,有机整合,便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内容。其中,“讨论专区”更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能更充分地交流互动。对学生而言,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对教师而言,教师可在讨论分析及成果展示中考核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程度和效果。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信息化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便捷延伸,在有效集中的信息基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资源上,整个教学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模块导向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作为指导者、顾问员,指导学生学习,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爱思考、勤实践的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素质和技能。
法制文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将全面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注重网络资源的运用以及多媒体的辅助,以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法等等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式、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方法取代传统的结论式灌输法,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环节,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文本材料,补充、推介详尽的背景及分析材料,并通过声音、影像、视频等等多种手段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面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料,可以激发自己对文本的背景理解和情感接受,并进行实践操作,同时还可以在学习环节上主动突破传统的单一模式,开创更加富有成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真正实现课程大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娜.从“海岩剧”的成功看法制文学的商业意义[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2]李娜.影视鉴赏与《法制文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与应用[J].高教论坛,2014(7)
[3]李娜.《法制文学》课程对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
[4]李娜.公安院校《法制文学》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4)
[5]刘贵富.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
【关键词】法制文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105-03
信息化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与要素,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动态研究过程。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实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重要环节。目前,课程信息化教学乃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高职高专法制文学课程也不例外。因此,本文试从课程教学理念、课程教学思路、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考核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来思考在法制文学课程中要如何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
一、课程教学理念
在公安院校,法制文学课程主要选取大量优秀的相关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反映法制生活,通过对法律事件的描述,对人物命运的勾勒,抨击社会丑恶阴暗,展现人心人性美,伸张正义,弘扬正气,从而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法治时代要用法制理念扶正祛邪,惩恶扬善。
制定法制文学课程大纲,我们要兼顾文学功能和政治功能,既要吸引人、感染人和鼓舞人,起到陶冶高尚情操、树立远大理想和提高审美趣味的文学艺术功能,又要考虑到普及法律常识、提高法治素质弘扬法治精神,发挥法治宣教功能和威慑性、醒世性和预防性的警示力。这是设置大纲的核心目标。
二、课程教学思路
法制文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培养法律思维就是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学会依照法律原则、法律规范和法律精神,恰当地运用法律理念、法律语言和法律逻辑来分析处理社会问题。公安院校的教学,专业技能知识和人文综合素质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法制文学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有效途径。法制文学兼顾法制与文学的双重功效,它有文学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和升华精神的作用,它也有道德教化作用。道德教化是通过栩栩如生的正面人物形象以及鲜明的主题思想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启迪和教益,它远比法律条文更加有说服力,有更宽广的普法意义。
法制文学课程选取的文字作品与影视作品多,信息量大,因此,本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以教学内容的信息化为基础,依托各种现代教学媒介,比如多媒体设施、网络教学设施构建一个多功能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活动当中的要素——学生、教师、媒体和教学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即产生变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三、课程教学设计
法制文学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交替,以学为主”、“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师和教学任务的引导下自主地学习。
(一)课堂上的教学设计。多种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量,而且其形象直观,能够让学生在不知觉中发挥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营造出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良好学习情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无形中得到巩固加强。在课堂上,教师可依托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课件、视频、影视欣赏作品等信息化资料组织教学。法制文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强调再现实景,突出文学情景化,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对法律法规的认知与掌握,以及人文素养,职业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促进者与帮助者,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组织、掌控与测评,而不过多干涉学习过程。
(二)课外的教学应用设计。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给信息化教学提供的十分便利的条件,是其得以顺利实现的坚实物质基础。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必然给信息化教学效益远超传统教学。因此,在课外,教师可使用校园网建立的丰富立体化的法制文学课程网页,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让学生通过鼠标点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站或内容,自主获取信息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素材,进行提前预习或是课后复习,并根据其具体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活动的进度与教师、同学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如此,既可以让学生灵活的掌握所学知识,又能够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还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三)实践活动中的教学设计。在课后的实践活动或是兴趣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律政佳人》《律政新人王》等法制剧里的经典桥段来模拟法庭,然后用DV拍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中央12频道的“社会与法”栏目里的素材,自编自导自演法制题材微电影,等等。法制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与影像技术的形象直观相结合,将能营造出新奇新颖的学习环境,大大促进学生对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能力的提高。课外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的创新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使法制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得到落实,真正学以致用。学生在践行法制知识当中,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的品格逐渐得到培养,崇尚法理、捍卫法律尊严的信念逐渐建立,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
四、课程考核设计
法制文学课程的考核应避免传统的一次定成绩的考试模式,建立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紧密高素质、综合性、专业化的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信息化考核评价体系,将学生参与科研、社会调查、案例分析以及实践再现等多种学习实践途径结合起来,力求考核的灵活多样和全面性,充分发挥考核的促进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法制文学鉴赏转向对法条的理解和执法的实践等方面能力的关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法制文学课程信息化走向更高层次。 法制文学课程设计强调实践,考核标准也以实践为主要依据,主要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法律规范的实践情况以及模拟作品的质量。教学信息和手段以课堂影视影视教学中的法制文学、课后网络自学中的法律实例、课外活动中的法律实践为主要内容。教学过程力求遵循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的提高。
五、课程教学过程
法制文学课程教学过程首先是要注意吸收传统教学优点,其次是要准确把握受众即学生的特点,最后是要结合课程内容的差异性,把握教学环节衔接的不同,发挥信息资源和科技媒介的优势。据此,可将课程教学过程分解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在于方便归类整理资料和储存信息。它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以及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较为完整的体现出来,它是备课资料的中心和精华。因此,法制文学课程讲授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实属大势所趋。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既要兼顾课堂教学,又要兼顾课外辅导,因此,多媒体课件也必须分开进行,同时也要相互协调配合。课堂教学课件主要是课堂教学使用,旨在提纲挈领地归纳本单元的知识要点,使学习内容直观生动;课外辅导课件主要服务于学生们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学习内容得到扩充发散。如此协调使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轻松地进行预习复习,另一方面又能吸引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建设校园网络资源。建设校园网络资源应在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中心,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法制文学课程在如何建设校园网络资源的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课堂教学,还要在横向(广度)和纵向(深度)上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因此,建设校园网络资源应重视以下几个层次:
1.主目录——“历史时期”、“思考问题”、“讨论专区”、“在线测试”4个模块。(1)“历史时期”模块。中国法制文学反映社会主义法制生活的方方面面,新中国成立后,法制逐步建立,法制文学随之诞生,作为文学的一部分,她伴随着新时期文学的繁荣而发展,成为当代文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当代文学当中雅俗共赏的一种文学样式。因此,“历史时期”模块将跨越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1世纪的法制文学,并且按照各个不同的时期,分为“初期”、“调整期”、“复苏期”、“发展期”、“繁荣期”5个模块。这样划分的优点在于:一是学生能够很方便地依照历史阶段,了解法制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整体上把握法制文学,形成整体概念。二是这种划分也方便学生从社会历史研究的角度去学习体会。此五分法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历史社会背景当中研究作家作品,养成宏观概念。如此,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到文学知识,领会法制精神,而且能充分领略何为经世致用的思想。(2)“思考问题”模块。在本模块中设置各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研究视角和思辨思维。(3)“讨论专区”模块。本模块的设置主要是针对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讨论包括学生在研读校园网中提供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及相关评论时所写的读书心得,以及根据“思考模块”中的思考题目所进行的讨论。师生之间的互动包括教师为学生们答疑,以及对学生间的讨论进行引导和对学生所写的读书心得进行评阅,并将优秀的心得文章推荐给其他学生参考、借鉴。(4)“在线测试”模块。本模块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测试,以了解自己对法制文学的掌握程度。在线测试可以让学生完成试题并提交后,便可获知测试分值,从而调整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2.二层目录——“历史背景”、“文学样式”、“重点作家”。在“历史时期”项目下应建立“历史背景”、“文学样式”、“重点作家”3个模块。(1)“历史背景”和“文学样式”模块。这两个模块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与法制文学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并且帮助学生们分析法制文学在该阶段的发展走向。(2)“重点作家”模块。本模块是整个网络资源建设关注的重点,入选的作家都应该是法制文学发展史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
3.三层目录——“作家介绍”、“作品阅读”、“作品分析”、“影视欣赏”、“评论文章”。在“重点作家”项目下应建立“作家介绍”、“作品阅读”、“作品分析”、“影视欣赏”、“评论文章”这5个模块。(1)“作家介绍”模块。该模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作家生平、写作风格以及作家所取得的成就。在多媒体技术作用下,相关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及其他包括音频视频材料,可以得到协调配合,取得最佳效果。(2)“作品阅读”模块。本模块主要选取优秀作家完整作品,避免因片段赏析而可能产生的一知半解或断章取义,使学生对作品有个整体性的把握。(3)“作品分析”模块。为了便于初学者对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该模块设计有故事梗概、章节简介、点评、人物简介、形象分析、作品主题及象征意象等部分。作品分析模块一方面有整部作品的内容提要,另一方面也有对每个章节内容的详细分析及总结。对于人物,则区分为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简要介绍,主要人物细致评论。对于主题、象征意象及重要引文,都分别简要阐述。(4)“影视欣赏”模块。该模块主要收录一些根据优秀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以及纪录片等音频视频材料,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感官的触动,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体验和欣赏文学作品,充分体现法制文学的形象性和代入感。(5)“评论文章”模块。该模块主要是从网络、各种期刊数据库以及学术刊物中筛选出有关入选作家和作品的经典评论文章,通过示范借鉴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其论文写作。
(三)课程教学的实践再现。法制文学课程的实践再现是指在法律实践活动中训练、培养和应用课程教学中的法律知识,并将实践结果以文本或视频的形式上传至校园网络,供学生鉴赏、讨论、分析。法律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卓有成效的一种方式,它同时又能凸显出法制知识的实用性。法律实践主要是课外进行,是学生众多课外活动内容当中的一种兴趣活动。这种兴趣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征文活动、法律文学兴趣小组和撰写学术研究论文等。征文活动可以参照或模拟《我看〈中国警察〉》《〈刑警本色〉之我所见》等为主题;法律文学兴趣小组活动,可以校内举办模拟法庭和模拟法律咨询等活动,也可以在校外参加法庭审判旁听和法制案例研讨活动。撰写学术研究论文活动,可以挑选出有钻研精神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学术研究论文。这些实践成果都可以以文本的形式上传到校园网络的讨论专区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让老师进行指导和评说。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根据《一号法庭》《离婚律师》等法制剧里的经典桥段来模拟法庭,然后用DV拍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让学生根据中央12频道的“社会与法”栏目里的素材,自编自导自演法制题材微电影等等,这些实践成果则可以以视频的形式上传到校园网络的讨论专区让师生之间进行互动赏析。 按照法制文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从课堂案例教学延伸至课外实践操作的这种以讲解分析案例、模拟法庭训练、诊所咨询教育、法律实践活动等形式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养成法律思维的习惯,掌握法律思维的方法,使大学生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评价社会现象,运用法律武器解决现实问题。
六、课程教学效果
(一)信息资源丰富,网络媒介有效。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充分使用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并有效利用网络进行课程教学。在校园网络资源的建设上,导航合理、层次分明、使用方便,各模块的文本资料和视频资料循序渐进,有机整合,便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内容。其中,“讨论专区”更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能更充分地交流互动。对学生而言,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对教师而言,教师可在讨论分析及成果展示中考核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程度和效果。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信息化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便捷延伸,在有效集中的信息基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资源上,整个教学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模块导向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作为指导者、顾问员,指导学生学习,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爱思考、勤实践的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素质和技能。
法制文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将全面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注重网络资源的运用以及多媒体的辅助,以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法等等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式、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方法取代传统的结论式灌输法,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环节,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文本材料,补充、推介详尽的背景及分析材料,并通过声音、影像、视频等等多种手段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面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料,可以激发自己对文本的背景理解和情感接受,并进行实践操作,同时还可以在学习环节上主动突破传统的单一模式,开创更加富有成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真正实现课程大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娜.从“海岩剧”的成功看法制文学的商业意义[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2]李娜.影视鉴赏与《法制文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与应用[J].高教论坛,2014(7)
[3]李娜.《法制文学》课程对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
[4]李娜.公安院校《法制文学》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4)
[5]刘贵富.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