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平台。高中物理教学倡导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并明确指出“实验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大大加强了。如何在实验教学中真正落实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浅谈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验素养
物理实验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师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主导者,物理实验教学能否高质量的开展,教师的物理教学水平是关键。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我们也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自己就必须拥有一桶水。可见,教师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物理实验素养对于教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物理实验本身是一种科学探索的过程,对于实验的原理、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的数据处理等,教师必须烂熟于心,信手拈来。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信任度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除具备扎实的物理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物理实验专业素养。义务教育对观察与实验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观察、动手体验、学会设计、主动探究。为了全面推进物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为了能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中学物理教师除了应掌握必要的物理实验技能外,还应该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正确的理解,对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组织学生实验的方法与技巧有基本的了解,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以外情况有充分的预设。这无疑要求物理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物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物理实验素养。
二、教师应该具备物理实验教学的新理念
从实验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搞好实验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物理实验功底,还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紧跟目前科技发展的步伐,时刻关注前沿科技发展中有关物理学的新知识。实验教学不局限于课本,而要开拓思维,走出封闭的课堂,走进生动的生活。在物理实验的教学形式上灵活多样,不墨守成规的照搬照套,更不迷信权威,而是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用实验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物理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几乎都是编者早已为我们设计好了的,只需要照着课本上的实验设计依葫芦画瓢,一板一眼的按部就班操作,就能够顺利完成实验。这其实没有任何创造性,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验证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多大帮助。对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物理教师完全可以自己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为素材,根据物理原理建构模型,重新创设实验。这既使物理实验显得生动有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还紧扣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不能不说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进步。
三、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如: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接触面材料、接触面湿度等。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时间较长,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的落实以上其中的一个任务或两个任务,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甚至有的组提出此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弹簧测力计匀速不易控制。此时教师及时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可以拉动木块下面的长木板,无论从操作性还是误差方面都得到改进。操作性方面,长木板可以是变速的。误差方面,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而且实验得到了升华。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小组分组合理、分工明确(可轮换);②组长相当于小老师,一定要培训好;③教师扮好自己的角色——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④注重交流评价,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信心。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课程资源。任何时候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的创新。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实施以创造性教育。依靠具有创新的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而教师对实验创新又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关键。
一、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验素养
物理实验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师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主导者,物理实验教学能否高质量的开展,教师的物理教学水平是关键。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我们也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自己就必须拥有一桶水。可见,教师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物理实验素养对于教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物理实验本身是一种科学探索的过程,对于实验的原理、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的数据处理等,教师必须烂熟于心,信手拈来。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信任度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除具备扎实的物理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物理实验专业素养。义务教育对观察与实验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观察、动手体验、学会设计、主动探究。为了全面推进物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为了能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中学物理教师除了应掌握必要的物理实验技能外,还应该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正确的理解,对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组织学生实验的方法与技巧有基本的了解,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以外情况有充分的预设。这无疑要求物理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物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物理实验素养。
二、教师应该具备物理实验教学的新理念
从实验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搞好实验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物理实验功底,还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紧跟目前科技发展的步伐,时刻关注前沿科技发展中有关物理学的新知识。实验教学不局限于课本,而要开拓思维,走出封闭的课堂,走进生动的生活。在物理实验的教学形式上灵活多样,不墨守成规的照搬照套,更不迷信权威,而是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用实验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物理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几乎都是编者早已为我们设计好了的,只需要照着课本上的实验设计依葫芦画瓢,一板一眼的按部就班操作,就能够顺利完成实验。这其实没有任何创造性,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验证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多大帮助。对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物理教师完全可以自己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为素材,根据物理原理建构模型,重新创设实验。这既使物理实验显得生动有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还紧扣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不能不说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进步。
三、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如: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接触面材料、接触面湿度等。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时间较长,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的落实以上其中的一个任务或两个任务,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甚至有的组提出此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弹簧测力计匀速不易控制。此时教师及时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可以拉动木块下面的长木板,无论从操作性还是误差方面都得到改进。操作性方面,长木板可以是变速的。误差方面,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而且实验得到了升华。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小组分组合理、分工明确(可轮换);②组长相当于小老师,一定要培训好;③教师扮好自己的角色——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④注重交流评价,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信心。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上的探究实验是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让学生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而是替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甚至做成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认识并形成正确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得出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逐步树立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课程资源。任何时候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的创新。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实施以创造性教育。依靠具有创新的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而教师对实验创新又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