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祖慧能
惠能(638—713年),一作慧能,唐代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禅宗“南宗”的创立人。俗姓卢,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
当年,六祖惠能因为聪明和智慧,从五祖弘忍那里继承了衣钵(袈裟),却遭到了以神秀为首的师兄弟们的妒忌,而遭追杀。惠能一路南下,翻山越岭,历尽艰辛,回到故乡新兴后隐姓埋名,一晃16年过去了。直到唐高宗上元三年,惠能听说广州光孝寺来了大法师印宗,遂来到这里。公元676年的一天夜晚,印宗法师正在讲经,惠能悄悄地进去恭听。忽然吹来一阵大风,悬挂在大殿的佛幡被吹得左右摇动,弟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幡是无情物,是风在动。”有的说:“明明是幡动,这哪里是风动?”一时间双方各执一词。惠能在旁边听着,觉得双方未能识自本心,便说:“不是风动,也非幡动,而是人的心在动。如果仁者的心不动,风也不动,幡也不动了。”在座的人一听,无不感到震惊。印宗法师见惠能语出不凡,便邀请他入室详细询问。惠能这才将珍藏了16年的袈裟和圣钵出示,印宗才知道,原来他就是人们追寻了16年之久的六祖。那天是正月初八。
到了正月十五,印宗法师在光孝寺大雄宝殿后面的一棵菩提树下,给惠能削发受戒,在场的有当时国内的十大高僧。后来人们将惠能的头发埋地处,盖一塔,名叫“瘗(瘗yì埋葬)发塔”。从此,惠能便成为佛教禅宗的六祖,即第六代的宗师。光孝寺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岭南宰相
张九龄(678—740年),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始兴(今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清化石头塘村)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诗人。
张说是张九龄人生道路上的恩人,他在政坛上击败了政治对手姚崇后,就开始把矛头转向另一位对手即御史中丞宇文融。宇文融每次向唐明皇汇报工作时,张说就提反对意见,两人因此逐渐变成了仇家。张九龄通过工作上的接触,看出宇文融是个有仇必报的人,于是就提醒张说提防着点。张说不以为然,想当年自己跟姚崇斗的时候他宇文融还不知道在哪里呢。然而没过多久,宇文融就找了个理由把张说打倒了,导致张说丢了相位不说,还遭到了牢狱之灾。张九龄和张说的关系是举朝皆知的,所以也跟着受了牵连。从这件事看出,张九龄不仅是良相,也很有识人之才,有着“一叶知秋”的敏锐嗅觉。
多年后,当吃了败仗的安禄山被押送到京城长安,朝廷在商议如何将安禄山定罪时,张九龄一眼看出此人日后必反,力主马上砍头。唐明皇心软,耳根也软,被李林甫劝了几句就放了安禄山。等到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先丢了长安,后丢了杨贵妃,最后连王位也丢了,这时才想起张九龄的英明,不过为时已晚了。
责任编辑 张家瑜
惠能(638—713年),一作慧能,唐代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禅宗“南宗”的创立人。俗姓卢,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
当年,六祖惠能因为聪明和智慧,从五祖弘忍那里继承了衣钵(袈裟),却遭到了以神秀为首的师兄弟们的妒忌,而遭追杀。惠能一路南下,翻山越岭,历尽艰辛,回到故乡新兴后隐姓埋名,一晃16年过去了。直到唐高宗上元三年,惠能听说广州光孝寺来了大法师印宗,遂来到这里。公元676年的一天夜晚,印宗法师正在讲经,惠能悄悄地进去恭听。忽然吹来一阵大风,悬挂在大殿的佛幡被吹得左右摇动,弟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幡是无情物,是风在动。”有的说:“明明是幡动,这哪里是风动?”一时间双方各执一词。惠能在旁边听着,觉得双方未能识自本心,便说:“不是风动,也非幡动,而是人的心在动。如果仁者的心不动,风也不动,幡也不动了。”在座的人一听,无不感到震惊。印宗法师见惠能语出不凡,便邀请他入室详细询问。惠能这才将珍藏了16年的袈裟和圣钵出示,印宗才知道,原来他就是人们追寻了16年之久的六祖。那天是正月初八。
到了正月十五,印宗法师在光孝寺大雄宝殿后面的一棵菩提树下,给惠能削发受戒,在场的有当时国内的十大高僧。后来人们将惠能的头发埋地处,盖一塔,名叫“瘗(瘗yì埋葬)发塔”。从此,惠能便成为佛教禅宗的六祖,即第六代的宗师。光孝寺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岭南宰相
张九龄(678—740年),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始兴(今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清化石头塘村)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诗人。
张说是张九龄人生道路上的恩人,他在政坛上击败了政治对手姚崇后,就开始把矛头转向另一位对手即御史中丞宇文融。宇文融每次向唐明皇汇报工作时,张说就提反对意见,两人因此逐渐变成了仇家。张九龄通过工作上的接触,看出宇文融是个有仇必报的人,于是就提醒张说提防着点。张说不以为然,想当年自己跟姚崇斗的时候他宇文融还不知道在哪里呢。然而没过多久,宇文融就找了个理由把张说打倒了,导致张说丢了相位不说,还遭到了牢狱之灾。张九龄和张说的关系是举朝皆知的,所以也跟着受了牵连。从这件事看出,张九龄不仅是良相,也很有识人之才,有着“一叶知秋”的敏锐嗅觉。
多年后,当吃了败仗的安禄山被押送到京城长安,朝廷在商议如何将安禄山定罪时,张九龄一眼看出此人日后必反,力主马上砍头。唐明皇心软,耳根也软,被李林甫劝了几句就放了安禄山。等到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先丢了长安,后丢了杨贵妃,最后连王位也丢了,这时才想起张九龄的英明,不过为时已晚了。
责任编辑 张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