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赣南客家音乐是当地的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非常有特色的客家音乐文化,是客家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曾为中国的革命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可是,当今的绝大多数赣南的中小学生对自己的祖先的这一智慧结晶已不太了解了。本问从以下几点阐述了对中小学生进行赣南客家音乐文化教育的途径与重要性:(1)、赣南客家山歌、小调渊源流长。(2)、赣南采茶戏亲切甜美、采茶歌舞欢快唯美。(3)、采茶歌舞演员进课堂传宝,中小学生出教室采风。(4)、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为主题的校内文艺活动
关键词:赣南客家 客家音乐 客家歌舞客家戏曲 课程资源 音乐教育
赣南史称“南抚百越,北望中洲,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之要冲”,故秦汉时便建有县治,至汉末已设有府一级的行政机构。唐末五代时,中原衰乱,赣南因地大人稀,相对偏僻安静,因此,成为僻难者的理想栖身之所,大量中原难民涌入赣南,在此特定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一个新的特殊民系——客家。勤劳的客家人们创造了特有的文化和风情。音乐作为文化风情的一面镜子,赣南的客家音乐更是体现出别于其它民间音乐的魅力,赣南客家音乐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戏曲等。在革命战争年代,赣南客家的音乐鼓舞了多少热血青年……从那些熟悉的红色经典你一定能感受到赣南客家音乐的魅力,电视连续剧《长征》中主题歌《十送红军》是那么的动人心魄,《长征组歌》中的《告别》是那么的荡气回肠,一首《红星歌》伴随着一代代的人成长,一首《斑鸠调》更是唤醒了多少萌动的心……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部《山歌情》把赣南的山歌唱到了北京,风情歌舞《长长的红背带》连着客家人的过去更连着华夏的城镇边寨,让我们心里一震也让北京的观众眼睛一亮,新世纪的一部江西的第一部民族音乐剧——《围屋女人》,再一次让北京乃至全国的观众领略了赣南客家音乐的魅力!
赣南客家音乐的调式特点是:以五声徵调式居多,角调式极少。歌词特点是:五字句和七字句较多,衬词的方言性强且丰富,象“哪呵依呵嗨,介只介,里格,介就……”是极常见的。下面就四个方面谈谈赣南客家音乐文化的魅力及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赣南客家音乐文化教育。
一、赣南客家山歌、小调渊源流长
赣南客家的山歌和小调非常丰富,简短的几句就让你回味无穷,爱不释手。“客家山歌远传扬,条条唱出情意长,条条唱出郎心事,声声唱出妹心肠”。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是祖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继承了诗经三百篇的风格,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地方特色,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其艺术风格独特,语言通俗易懂,生动传神,流畅自然,文采内涵,耐人寻味。
客家山歌用客家话唱,基本是四句七字体,第一、二、四句押韵;唱时往往触景生情,即席歌唱,随口而出,情深意切;唱腔丰富多彩,节奏自由又富于变化,演唱艺术上继承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又常用直叙、比喻、双关、歇后、夸张、叠字等手法;种类和体裁上有山歌号子、爱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驳尾、虚玄歌、逞歌、猜调等;唱的形式有独唱、对唱、表演唱等。
优美的赣南客家音乐被人们看好,在中学的音乐教材中就选了一些极据代表的经典客家音乐,如:《打只山歌过横排》,《斑鸠调》,《十送红军》,戏曲片段《春景天》,《大步走,快快走》……在教学中还可适当的添加些当地的民歌,我在上课时就把我们当地的一首山歌介绍给了同学们,“打只山歌进只坑,雕子格冇叫就哥冇声,霍树叶子就仄仄青,捱打只山歌介就拿你听”,同学们听了很是喜欢,祖辈们的生活情景一下子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课后,同学们强烈要求学这首属于我们自己的歌,那朴实的方言和优美的旋律着实让人喜欢,同学们感悟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客家音乐,无疑就是在接受着赣南客家音乐文化的教育。
所以,在教学中积极地、有目的地、有选择地让学生接触客家音乐,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感体验中加强客家音乐文化教育。让他们在以后的继承和弘扬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赣南采茶戏亲切甜美、采茶歌舞欢快唯美
客家先民,驻足赣南,垦荒种茶,长期劳动生息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创造了自已喜爱的赣南采茶戏,客家人独特的性格特征与精神需求决定着采茶戏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客家人的兴盛与变迁带来了采茶戏的繁荣与发展。采茶戏与客家人相依为命、生存繁衍。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茶篮灯”,亦名“三脚班”。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模仿动物形象的表演艺术,活泼明快、优美抒情的民歌体音乐。演员头带一把抓(罗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腿穿灯笼裤的独特服饰,构成了赣南采茶戏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而深受客家人民的喜爱,成为祖国百花园中一朵姹紫嫣红的山茶花。传统采茶剧有《南山耕田》、《打猪草》、《捡田螺》、《盘花生》、《阿三打铁》、《九龙山摘茶》、《姐妹摘茶》剧目;客家人热爱生活,向往爱情,传统剧目有《俏妹子》、《俏同年》、《钓拐》、《老少配》、《满妹子添喜》;客家人为养家糊口常出外经商,传统剧目有《上广东》、《卖杂货》、《卖花线》、《送哥卖茶》;客家人勤俭持家,反对嫖赌和吸洋烟,传统剧目有《大劝夫》、《四姐反情》;客家人常以手艺谋生,传统剧目有《补皮鞋》、《补缸》、《补磁碗》……采茶戏音乐分灯腔、路腔、茶腔和杂调。戏中有歌,歌中有舞,歌舞结合,时而欢快时而深情,舞姿翩跹,个个舞者活象一朵朵的茶花,娇艳夺目,把种茶、护茶、采茶、摘茶、担茶、洗茶、晒茶、炒茶、搓茶……一串“茶”动作舞现出来。
在中学的音乐欣赏课中,适当的选用些有影有声的赣南采茶戏片段或歌舞片段,让学生坐在多媒体课堂上正式的感受、接受赣南采茶,在他们听多了流行音乐后听听这来自自己家乡的乡土气息浓郁的音乐,既感觉清新又进行了赣南客家音乐文化教育。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采茶歌舞演员进课堂传宝,中小学生出教室采风
戏曲和歌舞与一般的舞蹈和歌曲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这是由她的特点决定的,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些疑惑与不解,而对这太专业的问题或许我们的音乐老师也不一定能回答上来或用肢体表现出来,时不时的请专业演员上台做更生动的讲解和示范,来上一段《上山调》,跳上一段采茶舞,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音乐老师和专业工作人员在场讲解,让学生从理性和感性上了解采茶。演员“现身说法”从专业的示范“唱、做、念、打、舞”到“手、眼、身、法、步”的讲解,让学生领悟赣南采茶的魅力。使学生有志于发展和弘扬赣南客家的歌舞。
有了专业演员的高水平演绎,同学们肯定已经蠢蠢欲动了,天生的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去追踪问底,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领着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去,去茶区感受采茶,去茶区聆听更地道的茶歌。有一次,我带领部分爱好者去盘古山茶区采风,那是全国有名的龙珠茶的故乡,片片的茶林,阵阵的茶歌,采茶姑娘们拾指尖尖采茶忙,茶歌在茶林里回荡,在茶山上盘旋,那次我们采得一手新时期的茶歌,“十五介月亮圆叮当,茶山的妹子做茶忙,手指揉出介龙珠茶,山歌阵阵介就到天光”,同学们每每唱起这首茶歌就会想起那次难忘的采风……
四、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为主题的校内文艺活动
学生看了地道的采茶舞,听了原汁原味的茶歌,这还不够!学生的实践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那么,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在校内开展一些以赣南客家音乐艺术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当然,时代是向前发展的,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所以在组织校内文艺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音乐的时代性和舞蹈的时尚性,比如采茶舞中略带些现代舞的语汇,既反映了新时代的茶农们的风采又满足了学生的喜好。对茶歌的处理也是如此,象一首《跑马溜溜的山上》,既有很传统的民族唱法版也有千斤组合的现代演绎版,体现着不同时期的风情,那么茶歌也可以尝试,这样,青年学生就很能接受这新茶歌了。艺术继承了又创新了,那是一举两得啊!
赣南客家音乐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同学们通过各种活动体验和学习,加深了他们对客家音乐文化的感情,更培养了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当然,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教育途径,但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在爱好的动力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实际操作中既不能盲目地追求继承也不能一味地要求创新,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欣赏情趣,尊重科学的发展观,才能让赣南客家音乐文化这朵清香的山茶花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熠熠生辉,才能让赣南客家音乐在新世纪里香飘四海。
赣南客家音乐是当地的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非常有特色的客家音乐文化,是客家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曾为中国的革命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可是,当今的绝大多数赣南的中小学生对自己的祖先的这一智慧结晶已不太了解了。本问从以下几点阐述了对中小学生进行赣南客家音乐文化教育的途径与重要性:(1)、赣南客家山歌、小调渊源流长。(2)、赣南采茶戏亲切甜美、采茶歌舞欢快唯美。(3)、采茶歌舞演员进课堂传宝,中小学生出教室采风。(4)、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为主题的校内文艺活动
关键词:赣南客家 客家音乐 客家歌舞客家戏曲 课程资源 音乐教育
赣南史称“南抚百越,北望中洲,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之要冲”,故秦汉时便建有县治,至汉末已设有府一级的行政机构。唐末五代时,中原衰乱,赣南因地大人稀,相对偏僻安静,因此,成为僻难者的理想栖身之所,大量中原难民涌入赣南,在此特定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中,慢慢地孕育出一个新的特殊民系——客家。勤劳的客家人们创造了特有的文化和风情。音乐作为文化风情的一面镜子,赣南的客家音乐更是体现出别于其它民间音乐的魅力,赣南客家音乐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戏曲等。在革命战争年代,赣南客家的音乐鼓舞了多少热血青年……从那些熟悉的红色经典你一定能感受到赣南客家音乐的魅力,电视连续剧《长征》中主题歌《十送红军》是那么的动人心魄,《长征组歌》中的《告别》是那么的荡气回肠,一首《红星歌》伴随着一代代的人成长,一首《斑鸠调》更是唤醒了多少萌动的心……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部《山歌情》把赣南的山歌唱到了北京,风情歌舞《长长的红背带》连着客家人的过去更连着华夏的城镇边寨,让我们心里一震也让北京的观众眼睛一亮,新世纪的一部江西的第一部民族音乐剧——《围屋女人》,再一次让北京乃至全国的观众领略了赣南客家音乐的魅力!
赣南客家音乐的调式特点是:以五声徵调式居多,角调式极少。歌词特点是:五字句和七字句较多,衬词的方言性强且丰富,象“哪呵依呵嗨,介只介,里格,介就……”是极常见的。下面就四个方面谈谈赣南客家音乐文化的魅力及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赣南客家音乐文化教育。
一、赣南客家山歌、小调渊源流长
赣南客家的山歌和小调非常丰富,简短的几句就让你回味无穷,爱不释手。“客家山歌远传扬,条条唱出情意长,条条唱出郎心事,声声唱出妹心肠”。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是祖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继承了诗经三百篇的风格,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地方特色,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其艺术风格独特,语言通俗易懂,生动传神,流畅自然,文采内涵,耐人寻味。
客家山歌用客家话唱,基本是四句七字体,第一、二、四句押韵;唱时往往触景生情,即席歌唱,随口而出,情深意切;唱腔丰富多彩,节奏自由又富于变化,演唱艺术上继承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又常用直叙、比喻、双关、歇后、夸张、叠字等手法;种类和体裁上有山歌号子、爱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驳尾、虚玄歌、逞歌、猜调等;唱的形式有独唱、对唱、表演唱等。
优美的赣南客家音乐被人们看好,在中学的音乐教材中就选了一些极据代表的经典客家音乐,如:《打只山歌过横排》,《斑鸠调》,《十送红军》,戏曲片段《春景天》,《大步走,快快走》……在教学中还可适当的添加些当地的民歌,我在上课时就把我们当地的一首山歌介绍给了同学们,“打只山歌进只坑,雕子格冇叫就哥冇声,霍树叶子就仄仄青,捱打只山歌介就拿你听”,同学们听了很是喜欢,祖辈们的生活情景一下子就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课后,同学们强烈要求学这首属于我们自己的歌,那朴实的方言和优美的旋律着实让人喜欢,同学们感悟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客家音乐,无疑就是在接受着赣南客家音乐文化的教育。
所以,在教学中积极地、有目的地、有选择地让学生接触客家音乐,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感体验中加强客家音乐文化教育。让他们在以后的继承和弘扬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赣南采茶戏亲切甜美、采茶歌舞欢快唯美
客家先民,驻足赣南,垦荒种茶,长期劳动生息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创造了自已喜爱的赣南采茶戏,客家人独特的性格特征与精神需求决定着采茶戏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客家人的兴盛与变迁带来了采茶戏的繁荣与发展。采茶戏与客家人相依为命、生存繁衍。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茶篮灯”,亦名“三脚班”。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模仿动物形象的表演艺术,活泼明快、优美抒情的民歌体音乐。演员头带一把抓(罗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腿穿灯笼裤的独特服饰,构成了赣南采茶戏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而深受客家人民的喜爱,成为祖国百花园中一朵姹紫嫣红的山茶花。传统采茶剧有《南山耕田》、《打猪草》、《捡田螺》、《盘花生》、《阿三打铁》、《九龙山摘茶》、《姐妹摘茶》剧目;客家人热爱生活,向往爱情,传统剧目有《俏妹子》、《俏同年》、《钓拐》、《老少配》、《满妹子添喜》;客家人为养家糊口常出外经商,传统剧目有《上广东》、《卖杂货》、《卖花线》、《送哥卖茶》;客家人勤俭持家,反对嫖赌和吸洋烟,传统剧目有《大劝夫》、《四姐反情》;客家人常以手艺谋生,传统剧目有《补皮鞋》、《补缸》、《补磁碗》……采茶戏音乐分灯腔、路腔、茶腔和杂调。戏中有歌,歌中有舞,歌舞结合,时而欢快时而深情,舞姿翩跹,个个舞者活象一朵朵的茶花,娇艳夺目,把种茶、护茶、采茶、摘茶、担茶、洗茶、晒茶、炒茶、搓茶……一串“茶”动作舞现出来。
在中学的音乐欣赏课中,适当的选用些有影有声的赣南采茶戏片段或歌舞片段,让学生坐在多媒体课堂上正式的感受、接受赣南采茶,在他们听多了流行音乐后听听这来自自己家乡的乡土气息浓郁的音乐,既感觉清新又进行了赣南客家音乐文化教育。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采茶歌舞演员进课堂传宝,中小学生出教室采风
戏曲和歌舞与一般的舞蹈和歌曲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这是由她的特点决定的,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些疑惑与不解,而对这太专业的问题或许我们的音乐老师也不一定能回答上来或用肢体表现出来,时不时的请专业演员上台做更生动的讲解和示范,来上一段《上山调》,跳上一段采茶舞,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音乐老师和专业工作人员在场讲解,让学生从理性和感性上了解采茶。演员“现身说法”从专业的示范“唱、做、念、打、舞”到“手、眼、身、法、步”的讲解,让学生领悟赣南采茶的魅力。使学生有志于发展和弘扬赣南客家的歌舞。
有了专业演员的高水平演绎,同学们肯定已经蠢蠢欲动了,天生的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去追踪问底,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领着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去,去茶区感受采茶,去茶区聆听更地道的茶歌。有一次,我带领部分爱好者去盘古山茶区采风,那是全国有名的龙珠茶的故乡,片片的茶林,阵阵的茶歌,采茶姑娘们拾指尖尖采茶忙,茶歌在茶林里回荡,在茶山上盘旋,那次我们采得一手新时期的茶歌,“十五介月亮圆叮当,茶山的妹子做茶忙,手指揉出介龙珠茶,山歌阵阵介就到天光”,同学们每每唱起这首茶歌就会想起那次难忘的采风……
四、赣南客家音乐文化为主题的校内文艺活动
学生看了地道的采茶舞,听了原汁原味的茶歌,这还不够!学生的实践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那么,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在校内开展一些以赣南客家音乐艺术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当然,时代是向前发展的,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所以在组织校内文艺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音乐的时代性和舞蹈的时尚性,比如采茶舞中略带些现代舞的语汇,既反映了新时代的茶农们的风采又满足了学生的喜好。对茶歌的处理也是如此,象一首《跑马溜溜的山上》,既有很传统的民族唱法版也有千斤组合的现代演绎版,体现着不同时期的风情,那么茶歌也可以尝试,这样,青年学生就很能接受这新茶歌了。艺术继承了又创新了,那是一举两得啊!
赣南客家音乐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同学们通过各种活动体验和学习,加深了他们对客家音乐文化的感情,更培养了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当然,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教育途径,但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在爱好的动力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实际操作中既不能盲目地追求继承也不能一味地要求创新,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欣赏情趣,尊重科学的发展观,才能让赣南客家音乐文化这朵清香的山茶花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熠熠生辉,才能让赣南客家音乐在新世纪里香飘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