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问题的学法指导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yqgf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途径。
  解决物理问题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实现认识上第二次飞跃的主要途径。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是具体问题情景与原有物理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高中生在解决物理问题中存在三个方面的薄弱环节:一是头脑中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二是不能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选择合理的物理模型;三是不善于发现题目中的隐蔽条件理顺解题思路。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解决物理问题的学法指导。
  
  1 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动力学知识体系可以从三条主线来展开:一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二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三是力的时间积累效应。
  
  2 让学生弄清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搞清力学体系后,所有力学问题均可按照三条解题思路进行:①力的观点: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②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③能量观点: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3 教给学生力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如果对一个过程列式三个观点都可以。如果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优先选用两个定理;若涉及力和时间,优先选用动量定理;若涉及功和位移;优先选用动能定理;若确定物理量问的瞬时关系,则选用力的观点。如果研究对象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选用两大守恒定律;若涉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优先考虑动量守恒定律;若涉及物体间的能量转化,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
  在解力学综合题时,应优先考虑从能量和动量的角度着手,选好研究对象,明确物理过程,分清初态、末态,可把动量和能量的相关规律结合求解,不要看到力学问题,就想到用F=ma和运动学的规律,而不进行思路选择,这种倾向应注意克服。
  在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题时,首先应分清物体或系统的运动过程,各物理过程或全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等。
  
  4 指导学生审题
  
  对审题过程进行指导,审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有好些学生拿到物理题目往往不注意审题或不善于审题,引起错解,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4.1 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建立物理情景。一方面教师在讲述例题时十分注重审题过程,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的错解进行分析,从反面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
  4.2 指导学生发现题目中的隐蔽条件,高中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中最常出现的心理障碍是不善于发现隐蔽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细心地识别物理现象,学会全面地分析物理过程,尽早完成从满足于对物理情境表面因素的认识到自觉地深入发现隐蔽因素的转变,指导学生在审题时注意一些关键词:如恰好,至少,尽量,细线等;注意分析物理过程中的突变点:如物体受力的突变,运动状态的突变等,
  4.3 注意指导学生画好示意图,画示意图实际上是把题目中的情景转换成物理模型的过程,并且几乎所有的物理问题都可用简单,明了的示意图来表示,我们要求学生在板演,平时作业和考试中都要画好示意图,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4.4 指导学生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达到提高解决实际物理能力的目的,如子弹打木块问题,可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也可用动量,能量关系求解;还可对这个问题进行很多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总之,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框架,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动力学体系的清晰图象,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克学习难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一文章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两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结合河南城建学院教改的实践,探讨了“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产学研相结合”教育模式    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大招生而带来的毕业生高峰的到来,毕业生供给量的急剧增加,使得毕业生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竞争。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2
期刊
复习的目的是综合提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进一步深化、精化、系统化。教师应以课本为主,根据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将课本上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在做题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1 紧扣教材,打好基础    考试题目再怎么变化也不会脱离课本知识,有的只是稍将课本中的练习、习题和实验加以变形,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出
期刊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②知道电场能的概念。知道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的能量转换;③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④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并能运用其讨论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物观察与演示,在计算过程中理解掌握电容器的相关概念、性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期刊
[摘要]德育主题活动就是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年龄阶段及身心特点,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育德,在生活中体验德育,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了时代感,起到了教育学生、熏陶学生的作用。本文从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原因,主题活动的必要性,具体做法,活动的反思等五个方面来浅述中职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生;主题活动;实践;思考    在中等职业学校从教十多年以来
期刊
作为一名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我着实经历了第一个吃螃蟹的痛苦过程,虽有过迷茫、困惑、消极的情绪,但也有切身的感悟和收获。所以,我想将自己在这学期新课程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模块一分子与细胞)所得到的一点体会,以及我们应该要把握的重点总结出来,和大家进行相关教学经验的交流,并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以求共同提高。    1 多肽的命名    多肽:含有多个氨基酸单元的聚合物,可以看作是由多个氨基酸分子
期刊
[摘要]本文对师范院校非环境专业开设人与自然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考试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  [关键词]非师范专业;人与自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师范类高等院校,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环境教育训练还不够,尤其是高校的环境伦理教育更加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不同专业方向的未来教师,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一种带有系统性、综合性的环境教育培训,经
期刊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味的“授业解惑”,把单纯的课本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强行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应付地接受学习。传统教学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和“盛果子的筐子”。但摘果子的人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是教师把“果子”摘下来,硬塞给了学生。学生仅仅是一个听众,发挥的只是盛果子的筐的作用,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得到的只是“死”知识,丢掉
期刊
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在强调适应男女生普遍具有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也要深入研究两性各自特有的发展规律,文章针对当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漠视性别差异,尤其是忽视女生的教育现状,提出语文教学应遵循性别心理差异因性施教:因势利导,发展优势,补救劣势,促进女生和谐平衡发展,    1 调查情况    我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至十册课本中的男女比例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十册课本中共110篇
期刊
口语训练是当今小学生作文提前起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低年级要抓好这一部分的训练,才能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很差,这与在低年级时不注重口语训练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我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口语交际时有的学生无话可说,有的想说不知道从哪说起,有的东一句,西一句的说,还有的看到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有的想到了什么,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表达,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必要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践中。本文在简要介绍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后,着重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环节以及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要求,并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修养与法律基础;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