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途径。
解决物理问题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实现认识上第二次飞跃的主要途径。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是具体问题情景与原有物理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高中生在解决物理问题中存在三个方面的薄弱环节:一是头脑中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二是不能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选择合理的物理模型;三是不善于发现题目中的隐蔽条件理顺解题思路。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解决物理问题的学法指导。
1 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动力学知识体系可以从三条主线来展开:一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二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三是力的时间积累效应。
2 让学生弄清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搞清力学体系后,所有力学问题均可按照三条解题思路进行:①力的观点: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②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③能量观点: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3 教给学生力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如果对一个过程列式三个观点都可以。如果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优先选用两个定理;若涉及力和时间,优先选用动量定理;若涉及功和位移;优先选用动能定理;若确定物理量问的瞬时关系,则选用力的观点。如果研究对象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选用两大守恒定律;若涉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优先考虑动量守恒定律;若涉及物体间的能量转化,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
在解力学综合题时,应优先考虑从能量和动量的角度着手,选好研究对象,明确物理过程,分清初态、末态,可把动量和能量的相关规律结合求解,不要看到力学问题,就想到用F=ma和运动学的规律,而不进行思路选择,这种倾向应注意克服。
在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题时,首先应分清物体或系统的运动过程,各物理过程或全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等。
4 指导学生审题
对审题过程进行指导,审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有好些学生拿到物理题目往往不注意审题或不善于审题,引起错解,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4.1 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建立物理情景。一方面教师在讲述例题时十分注重审题过程,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的错解进行分析,从反面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
4.2 指导学生发现题目中的隐蔽条件,高中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中最常出现的心理障碍是不善于发现隐蔽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细心地识别物理现象,学会全面地分析物理过程,尽早完成从满足于对物理情境表面因素的认识到自觉地深入发现隐蔽因素的转变,指导学生在审题时注意一些关键词:如恰好,至少,尽量,细线等;注意分析物理过程中的突变点:如物体受力的突变,运动状态的突变等,
4.3 注意指导学生画好示意图,画示意图实际上是把题目中的情景转换成物理模型的过程,并且几乎所有的物理问题都可用简单,明了的示意图来表示,我们要求学生在板演,平时作业和考试中都要画好示意图,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4.4 指导学生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达到提高解决实际物理能力的目的,如子弹打木块问题,可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也可用动量,能量关系求解;还可对这个问题进行很多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总之,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框架,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动力学体系的清晰图象,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克学习难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解决物理问题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实现认识上第二次飞跃的主要途径。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是具体问题情景与原有物理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高中生在解决物理问题中存在三个方面的薄弱环节:一是头脑中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二是不能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选择合理的物理模型;三是不善于发现题目中的隐蔽条件理顺解题思路。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解决物理问题的学法指导。
1 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动力学知识体系可以从三条主线来展开:一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二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三是力的时间积累效应。
2 让学生弄清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搞清力学体系后,所有力学问题均可按照三条解题思路进行:①力的观点: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②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③能量观点: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3 教给学生力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如果对一个过程列式三个观点都可以。如果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优先选用两个定理;若涉及力和时间,优先选用动量定理;若涉及功和位移;优先选用动能定理;若确定物理量问的瞬时关系,则选用力的观点。如果研究对象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选用两大守恒定律;若涉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优先考虑动量守恒定律;若涉及物体间的能量转化,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
在解力学综合题时,应优先考虑从能量和动量的角度着手,选好研究对象,明确物理过程,分清初态、末态,可把动量和能量的相关规律结合求解,不要看到力学问题,就想到用F=ma和运动学的规律,而不进行思路选择,这种倾向应注意克服。
在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解题时,首先应分清物体或系统的运动过程,各物理过程或全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等。
4 指导学生审题
对审题过程进行指导,审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有好些学生拿到物理题目往往不注意审题或不善于审题,引起错解,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4.1 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建立物理情景。一方面教师在讲述例题时十分注重审题过程,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的错解进行分析,从反面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
4.2 指导学生发现题目中的隐蔽条件,高中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中最常出现的心理障碍是不善于发现隐蔽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细心地识别物理现象,学会全面地分析物理过程,尽早完成从满足于对物理情境表面因素的认识到自觉地深入发现隐蔽因素的转变,指导学生在审题时注意一些关键词:如恰好,至少,尽量,细线等;注意分析物理过程中的突变点:如物体受力的突变,运动状态的突变等,
4.3 注意指导学生画好示意图,画示意图实际上是把题目中的情景转换成物理模型的过程,并且几乎所有的物理问题都可用简单,明了的示意图来表示,我们要求学生在板演,平时作业和考试中都要画好示意图,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4.4 指导学生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达到提高解决实际物理能力的目的,如子弹打木块问题,可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也可用动量,能量关系求解;还可对这个问题进行很多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总之,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贯穿始终,使知识学习与智能训练融合于一体,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框架,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动力学体系的清晰图象,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克学习难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