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畅享快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hu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园中班中开展田园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走进自然,而且有效地拓展了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科学一直都在幼儿的身边围绕着,任何的事物都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本文以“种植青菜”为例,谈谈幼儿中班在田园活动中自主探究性实施的策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究行为。
  【关键词】幼儿中班;田园活动;自主探究
  根据园区内的种植园特色,我们幼儿中班在种植园中,选择的种植蔬菜就是——小青菜,在种植过程中,让幼儿学习观察并能记录青菜从播种到发芽长大的历程。
  一、引题——活动的跟踪与反思
  经过一系列的种植过程,从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解读与分析,现将一些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一)经验的不足
  因为幼儿只看见长大后的小青菜,没有了解过它的种植过程,也不了解泥土對于种子发芽的重要性,不知道该给播撒好的种子盖上多厚的泥土,导致了第一次种子没有发芽,所以最后种子没有发芽他们感到很惊讶,也很疑惑,他们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因为家长告诉他们种植的过程就是撒上种子,盖上泥土就可以了,所以他们给种子盖上了厚厚的一层泥土。
  (二)观察无规律
  这次的吸取上次失败的经验,给种子盖上了薄薄的一层泥土,终于种子发芽了,幼儿很开心,但是在开心的同时,他们发现了种子播散的问题,这个情况是怎么来的呢?只有种子撒过的地方才会发芽,空白的地方可想而知就是幼儿没有撒上种子,他们把种子都集中撒在了一些地方。因为幼儿在播撒种子的时候是随意的,看到有其他幼儿在那播撒,便有其他幼儿跟着过去播撒,他们没有很好地去规划土地,才会导致这个现象的出现。
  (三)记录不清晰
  密集的地方该如何处理幼儿讨论了很久,这个问题对于幼儿的确难解决,其实小青菜是可以移植的,小青菜长大后,将那密集在一起的连根拔出来一些,再将这些拔出的小青菜移植种到那些空白的土地上。就是因为这方面的知识稀少,所以才会有幼儿提出要将那些拔掉算了,可以不影响其他的小青菜,这方法当然不可行;虽有幼儿说这方法不好,但是也想不出来其他更好的方法。
  二、有效观察,巧妙探究
  从这次的种植青菜的活动中体现出了幼儿在生活中种植方面经验的缺乏,他们不去探索和观察,感受不到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现象,所以需要教师对幼儿的激发探究兴趣和观察记录的策略。
  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对探究的兴趣
  当开展种植园这个活动的时候,我们需要想好种植什么,什么蔬菜是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所以在此教师让幼儿自主讨论,让幼儿来选择蔬菜种子,让他们观看各种蔬菜的图片,最后让幼儿自主选择,并且能够说说原因,并在教师的帮助下选取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蔬菜种植,便与幼儿观察。
  1.选择种子
  在讨论种植什么蔬菜种子的过程中,幼儿各抒己见,每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这时教师就应该出来帮助幼儿,让幼儿在选取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适不适合自己,在过程中,幼儿会从自己喜欢吃的角度和认为买蔬菜的角度选取。如,我喜欢吃萝卜,我们就种萝卜吧!还有说喜欢吃番茄、豆角,青豆、青菜……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报着各种蔬菜名字,都要种植自己爱吃的,谁也不让着谁;老师,蔬菜根本就不用种的,直接去菜市场买就可以了,菜市场可多蔬菜了,我们家的菜都是买来的,想买什么就有什么呢。的确,现在都是买的多,导致幼儿不知道蔬菜是需要种植才有的,而且幼儿不知道每种蔬菜的不同种植方法,所以在零经验的基础上,要帮助幼儿选取易种植且易存活的蔬菜,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发现,青菜的种植方法是最为简单的。
  2.选择方法
  那么青菜的种子应该怎么播撒呢?幼儿对此一无所知,不知如何下手。“那种子应该怎么播撒呢?”问题抛给幼儿,可以让幼儿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幼儿没有经验,可以让幼儿去询问家长,最后幼儿带着自己的答案,开始与其他幼儿一起探究如何将小青菜的种子播撒下去的方法。如,“爷爷说,只要把种子撒到土地上就可以了,种子就会慢慢的长大变成青菜了”“老师,土地是不用挖坑的,种子只要这样撒在泥地上面,再用泥土盖住种子就可以了,还要浇水,我们就可以吃到青菜了。”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有利于幼儿更了解如何播撒种子,但是幼儿知道播撒种子的方法后就能让种子发芽吗?如情景中,幼儿知道如何播撒种子后,却为何还是没有让种子发芽?原来,覆盖种子的泥土只需要薄薄的一层即可了。
  策略二:跟踪观察,通过对比了解事物
  当种子播撒下去后,那么就要让幼儿学会去观察种子的变化,它的变化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为什么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是怎样产生的?都是需要幼儿去观察的,并能够发现种子发芽到长大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步步引导,是教师需要去做的。
  1.观察种子
  让幼儿能够亲近自然,喜欢探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幼儿进行接下去的活动。种子长得什么样?和自己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让幼儿对青菜种子产生好奇的心理,好奇心是幼儿探究的动机基础和内在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使幼儿产生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如,“老师,怎么青菜种子的颜色和青菜的颜色不一样啊?它怎么是有点圆圆的,这个到底是不是青菜的种子啊?是青豆的种子吧,那我们是不是买错了,快点重新去买吧,不然种出来的就不是青菜了。”笔者说:“到底是不是青菜种子,我们种下去就知道了。”
  让幼儿产生对青菜种子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在探究和观察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记录下幼儿的各种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判断和选择,形成有探究意义和价值的问题,作为幼儿探究的起点。
  2.观察过程
  教师带领幼儿时时刻刻地进行观察,看看种子刚刚发芽的状态,是不是和青菜长得一样,这样的一个发芽状态需要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幼儿通过和长大后的青菜进行对比,发现刚发芽的青菜和长大后的青菜形状是不一样的。
  如,在看到种子发芽的时候,幼儿很开心,但有幼儿说:“老师,这不是青菜啊!”笔者便问:“为什么不是呢?”幼儿很认真地告诉笔者:“我们长出来的青菜和哥哥姐姐班种的青菜不一样啊,我们的青菜只有两片小叶子,还很小;而他们的青菜叶子多,还大啊。”其实青菜的发芽到成熟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不是一步到位的,发芽和成熟后的形状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让幼儿探究播撒种子到种子发芽和发芽到青菜成熟的时间,在这个观察的时间中探究青菜的生长变化,从中得出青菜的生长过程和规律。
  3.观察分享
  从青菜种子的播撒到青菜成熟的过程一系列的观察,幼儿将自己所观察到青菜的过程和规律与同伴进行集体、小组和个别的分享和交流,能够一一说出自己所观察的结果,如,原来青菜不是直接有的,是需要一步步的种植过程才来的。青菜是种子播撒后需要浇水才能发芽,发芽的青菜和成熟的青菜长得不同,它的叶子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慢慢增多,青菜也慢慢长大成型。从这样一系列的观察和探究,幼儿对青菜的来历有了深入的了解,知道了青菜种植过程,并对观察和探究的问题进行记录与交流,最后教师需要将幼儿观察探究的结果进行一个整理和归纳,使幼儿更好地理解。
  三、结语
  在田园活动“青菜园圃”中,幼儿从观察、记录中不断地感受到大自然中的奇妙的科学现象,也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性从未断过。幼儿在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幼儿失去观察记录的兴趣,所以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引导,采取合适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虞永平.种植园地与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10(13).
  [4]尹坚勤.种植园地:重要的幼儿科学教育资源[J].幼儿教育,2006.
其他文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首先要让孩子们感到愉快,使他们在愉快而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气氛中喜爱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教师要把受渗透到每一个音符中,用每个动作去融化、感染学生。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笔者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好奇心强,对所讲的每一种知识都觉得有新鲜感,但持久性较差,兴趣容易转移。针对这些问题,在上音乐课时,教师要随时注意调节课堂气氛,
【摘要】众所周知,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同时,必须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坚持渗透“德育”,让德育为教学保驾护航。而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巨大而艰辛的隐性工程。语文无疑是一门极具美学特色的课程,文章美,文字美,音韵美,形象美,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平台,以语文的美,培育学生美的灵魂,是时代的召唤,是百年大计的召唤。  【关键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朗读有效落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读中识字学词,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情感,品味写法,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文课堂;朗读能力;有效策略  在农村中小学
【摘要】由于现今来自社会对教师行业的质疑,对教育界的高度关注,让老师的工作开展亦步亦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将教育的效果最大化?本文从关爱学生、与家长沟通要“过滤”信息、使用美的语言以及聆听学生的心声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德育工作的见解。  【关键词】爱;过滤;放大优点;聆听   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教育学生,一切源于爱,一旦离开了爱,一切教育无从谈起。这种爱,是朋友之间
【摘要】多媒体教学在新时代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新课改后国内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小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教学,让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器乐,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小学生的音乐器乐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总体上学生的音乐教学逐渐被丰富,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转变,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器乐教学;音
本报综合报道 2018年5月8日上午,韶关市第四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第二届职业院校文艺展演在曲江职校举行。本次活动由韶关市教育局主办、曲江职业技术学校承办。市教育局梁丽娟副局长、曲江区曾烈省副区长,市教育局职成科黄国队科长,曲江区教育局付发林局长、华建方副局长出席本次活动并与曲江职校的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精彩纷呈的文艺展演。  梁丽娟副局长在第四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广州市黄桂娟名师工作室以“琢玉成器,立德树人”为基本理念,以小学生宪法教育研究为切入点,发挥工作室主持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领航中青年思政教师成长。2019年11月5日上午,工作室团队来到美丽的方圆实验小学,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讨,深入开展 “小学生宪法教育实践研究”课堂教学研究。  广州市黄桂娟名师工作室成员、方圆实验小学品德学科组长刘妍老师为大家展示了课例《校园的号令》。这节课刘
【摘要】“班主任”是教师职业中最熟悉不过的名词,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失的元素,在教书育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多数的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都是拖着沉重的步伐前进。累和吃力是多数班主任的工作心声,那如何改变这种工作状态,让班主任在繁杂的事务中把班级管理“掌舵”得心应手,运筹帷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尊重学生,以爱育人;善用班规,以法制人;巧培班干,以策治人;竖立威信、以德服人,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何为“语言文字运用”呢?部分老师单纯地将其理解为说与写,其实不然,语言文字运用应涵盖理解和表达两个层面,所以听、说、读、写都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新时代下,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一、以理解为基重视积累  理解是学会语言运用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让孩子们感受祖国的富强繁荣,提高孩子們的科技创新意识,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樟边小学在9月23日至30日举行了2019学年“强国梦”航空科技节。  本次航空科技节贴近孩子们的认知发展水平,针对不同年级有不同侧重的学习及比赛内容。一、二年级主要学习航空知识及折纸飞机;三、四年级主要学习航空知识及操作飞行模拟器;五、六年级主要学习航空科技知识及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