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生德育发展的最佳载体,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最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道德与法治教学除了实现单纯的教学目的,还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提升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是本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几点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课堂生活化 整合资源
一、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向
课堂,是传递爱的主要场所。知识目标重要,情感目标更重要。失去了情感目标,学习会变成乏味的重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设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教学的关键。教学应该以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巧妙科学的融入到教学三维目标中。如在上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时,就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具体而又细致的分析,在确定三维目标时,就可以联系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健康生活——珍爱生命,最终确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
【过程与方法】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整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目标就是感悟生命、珍爱生命。实际这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学生通过所感所悟,去理解教材知识,从而树立并形成真正的技能与素养。
二、将课堂生活化,创设素养培育平台
最好的地方课堂在自然。教育发生的地方,都是课堂;内心灵动的时刻,都是教育。如果我们只把课堂圈定在教室里,那会摧毁孩子们心中的课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教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养成,最终引领学生实现所要达到的核心发展素养。
三、回归课堂初心,拓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课堂应该是给学生一个走的进去的深度,给学生一个感受真切的快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我们留给学生的“问题”,都是预设好了答案的,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会答题,不会质疑。试想:预设了答案的问题是“真问题”吗?有些问题有答案,有些问题可能永远没有答案。如果一定要找答案,很可能会死在“找答案”的路上。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而不是一味的去概括标准答案。课堂,温度比深度更重要,因为,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情怀,培养创新意识,培养素养。因为人文教育的缺失,可能让“有知识”的人变成恶人,让“有理想”的人变成魔鬼,让人间变成地狱。所以只有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初心,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积极参与社会、积累文化基础、全面发展的主体。
四、用心整合资源,打造综合性课程
首先,在操作层面,要不断实现完整的课程结构设计,积极拓展各类教学活动,突显知行合一、深思并重、问题促教、社会实践等特色。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全方位的过程,它立足于学科取向,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标,从而铸就学生健全人格。因此,必须整合资源,打造综合性课程,以多学科原理和方法为支撑,结合学科背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其次,在活动型课程的构建中,应该加大在社会现实和教学的融合,不仅要引入正面的话题,还要学会合理地处置负面信息,使之起到良好的正面教育效果。要善于将时政热点问题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理性思考,明确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结束语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应本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课堂就应该剥去华丽的外衣回归课堂的初心,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了适合学生的课程,有了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没有不爱学习的学生,当学生自身得到发展,在爱的过程中,学生是幸福的,当学生幸福感爆棚的时候,就不用再担心教学目标完成不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得不到培养。生长无法加速,教育无法俗速成,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渗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切忌揠苗助长。
【参考文献】
[1] 赵伟、赵士谦. 中小学法治教育实施困境与对策[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2] 杨辉启. 试论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改进[J]. 学周刊,2016(19).
[3] 赖安利. 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5 (06).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第八中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课堂生活化 整合资源
一、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向
课堂,是传递爱的主要场所。知识目标重要,情感目标更重要。失去了情感目标,学习会变成乏味的重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设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教学的关键。教学应该以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巧妙科学的融入到教学三维目标中。如在上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时,就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具体而又细致的分析,在确定三维目标时,就可以联系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健康生活——珍爱生命,最终确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
【过程与方法】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整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目标就是感悟生命、珍爱生命。实际这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学生通过所感所悟,去理解教材知识,从而树立并形成真正的技能与素养。
二、将课堂生活化,创设素养培育平台
最好的地方课堂在自然。教育发生的地方,都是课堂;内心灵动的时刻,都是教育。如果我们只把课堂圈定在教室里,那会摧毁孩子们心中的课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教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养成,最终引领学生实现所要达到的核心发展素养。
三、回归课堂初心,拓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课堂应该是给学生一个走的进去的深度,给学生一个感受真切的快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我们留给学生的“问题”,都是预设好了答案的,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会答题,不会质疑。试想:预设了答案的问题是“真问题”吗?有些问题有答案,有些问题可能永远没有答案。如果一定要找答案,很可能会死在“找答案”的路上。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而不是一味的去概括标准答案。课堂,温度比深度更重要,因为,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情怀,培养创新意识,培养素养。因为人文教育的缺失,可能让“有知识”的人变成恶人,让“有理想”的人变成魔鬼,让人间变成地狱。所以只有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初心,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积极参与社会、积累文化基础、全面发展的主体。
四、用心整合资源,打造综合性课程
首先,在操作层面,要不断实现完整的课程结构设计,积极拓展各类教学活动,突显知行合一、深思并重、问题促教、社会实践等特色。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全方位的过程,它立足于学科取向,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标,从而铸就学生健全人格。因此,必须整合资源,打造综合性课程,以多学科原理和方法为支撑,结合学科背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其次,在活动型课程的构建中,应该加大在社会现实和教学的融合,不仅要引入正面的话题,还要学会合理地处置负面信息,使之起到良好的正面教育效果。要善于将时政热点问题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理性思考,明确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结束语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应本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课堂就应该剥去华丽的外衣回归课堂的初心,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了适合学生的课程,有了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没有不爱学习的学生,当学生自身得到发展,在爱的过程中,学生是幸福的,当学生幸福感爆棚的时候,就不用再担心教学目标完成不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得不到培养。生长无法加速,教育无法俗速成,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渗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切忌揠苗助长。
【参考文献】
[1] 赵伟、赵士谦. 中小学法治教育实施困境与对策[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2] 杨辉启. 试论中小学法治教育的改进[J]. 学周刊,2016(19).
[3] 赖安利. 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5 (06).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