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潘丽雯 女,10岁,义乌市福田小学。平日里较活泼开朗,好学上进。爱好广泛。闲暇之余喜欢写写画画及弹弹琴。荣获19届全国中小学生书画作品比赛(书法)小明星奖,我觉得不仅是对我学习的肯定,也是对我日后学习的一种激励。因为学、艺皆无止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丽雯 女,10岁,义乌市福田小学。平日里较活泼开朗,好学上进。爱好广泛。闲暇之余喜欢写写画画及弹弹琴。荣获19届全国中小学生书画作品比赛(书法)小明星奖,我觉得不仅是对我学习的肯定,也是对我日后学习的一种激励。因为学、艺皆无止境!
其他文献
光阴如箭,2015如期而至,每当新年,我们都会在美丽的杭州为你祈祷,祝福你新年吉祥! 三十年前因形势所需,在钢笔书法热潮的发源地杭州创办了《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三十年后的今天同样因形势所需,《中国钢笔书法》更名为《中国篆刻》。杂志为旬刊,每月出三本,下设三个编辑部:钢笔书法编辑部、篆刻编辑部、书画教育编辑部,对应钢笔书法、篆刻、书画教育三本同根同宗的杂志。学术与艺术相互支持,编辑与营运独立操作。
《乔大壮印集》(图1),乔无疆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 这本印谱是乔大壮的女公子乔无疆所编。书名为乔大壮手迹,书前有沙孟海、刘海粟、沈尹默的题签,徐悲鸿(图2)、傅抱石所绘乔大壮像,以及潘伯英所撰《乔大壮先生传》。书后有乔大壮撰并书《黄(士陵)先生传》(图3)。还有就是乔无疆写的长长的《后记》,回忆乔大壮生前事迹,也讲到此书的编辑过程,史料价值很高。乔无疆本不熟悉篆刻,为了编这本印
黄子易 出生于2004年2月23日,现就读于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文澜校区六(1)班,是一位酷爱书法的女生。在我休憩之际愿看一贴好字,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在闲暇之余,愿练一张硬笔,将它与匆忙之中的作业区分。书法带给我在喧嚣城市中些许片刻的宁静,也带给我与其密不可分的古典文学之美。它是一个平台,使我有机会结识诗词,爱上诗词;它也伴随诗词把佳句与美字融合,使我沉迷,令我陶醉。这次是我第一次除参加学校
一、课题的背景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让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基于“生活逻辑”的美术课堂教学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生活的价值,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教育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
王 飞 字蓊白;号琴堂;居北京。现为博士研究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兰山印社社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硕士, 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毕业生、庄汉生奖学金。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胡抗美先生。曾学习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与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书法工作室助教。编著出版有:《王飞书法作品选》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陈 玲 2012年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高研班研修。2013年至今在人民大学胡抗美书法工作室研修,师从胡抗美导师及曾翔老师,从而在书法及篆刻艺术领域得以深入探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宝鸡市书画家协会秘书长。曾多次参加国内各类大型展览,获宝鸡市“喜迎十八大实现新跨越“中燃杯”职工书画作品展览优秀奖,“中国梦·劳动美”宝鸡市职工书法美术优秀作品展三等奖,入展陕
摘 要:博物馆是收藏和展示古代文物的展览馆,而美术馆则是收藏和展示现当代艺术品的展览馆。从两者的定义而言,二者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博物馆与美术馆在各自基本功能的介绍和比较,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和美术馆,使它们的功能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博物馆 美术馆 功能 区别 一.博物馆的基本功能 (一)教育功能 我国博物馆已有百年历史, 从诞生第一天起, 就与教育活动密不可分。清代
摘 要: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以大写意的方式提升学生创意能力:因意成象,让学生有情感的表达物象;以意领气,让学生有形式的表达美感;以象达意,让学生有自由的表达童趣。大写意注重方法和规律,注重意趣和意态的表达。当孩子们有一种创造性的想法了,采用交叉联想、学会倾听、艺术借鉴等方式,那么艺术的创意就自然而生,创意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
一、历史上对秦印的认识 在明清人的印论中,由于人们对秦印的认识不够,不能准确的识别秦印,因此也谈不上如何学习秦印艺术了,更谈不上深层次的研究。明代张学礼集辑的摹古印谱《考古印文正薮》序中说道:“至于先代玺文印章,湮于水土、暂出人间者,犹可考文 ,其间世迁代易,或各相同,衔相类者,亦无能辨其孰为秦、汉,孰可隋、唐也。”疑问的背后,却道出了当时的印人学者思考如何区分秦汉、隋唐古印。甘旸在他的印学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