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贺州市八步区位于广西东部,林业用地面积397.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8.8%,活立木蓄积量达130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3.9%,是广西林业大县之一,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等称号。2009年3月,我区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率先全面启动林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靠问责,力推林改
面对林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区委、区政府下决心走出一步“狠棋”——采取“压力传导,任务细化,成果倒逼”的工作法。
一是建立“一级抓一级”的林改压力传导机制。我区从区到乡镇到村组都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林改领导小组,并且层层立下军令状,形成了区委书记、区长抓乡镇党委书记、镇长,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抓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抓村组干部,各项工作责任人抓一线工作人员的“一级抓一级”林改压力传导机制。
二是建立风险抵押金式的林改责任奖惩机制。首先是区林改领导小组的领导及成员,区林业局班子成员,各乡镇书记、镇长、分管领导、林改办主任及林业站站长各交1000元风险押金,林改办督查小组、打证小组、纠纷调处组和档案管理组正、副组长各交500元风险押金。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林改工作任务的,风险押金给予退回,并按同等金额给予奖励,否则,风险押金不予退回,充作林改经费。其次是对各包村工作小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林改工作任务的,按包村林改面积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同时各包村工作小组人员在林改工作中,按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考评分高低与年终考核挂钩。
三是建立限时完成工作任务的成果倒逼机制。林改工作进度实行每周一督查,半月一通报,一月一考评,让涉及林改的每一个责任人和部门限时“交卷”,如责任人和部门落实不力则被问责。
二、靠科技,助推林改
一是“双S”结合,精确高效。为高效推进林改工作,我们率先采用了GPS+GIS现代科学技术模式。全区购买了78台高精度的GPS仪器和林权管理系统GIS,将所有万分之一地形图的数据导入GPS,进行野外勾图时,使用GPS定位自动生成宗地范围,再将采集到的宗地数据导入电脑;然后应用最新开发的林权管理系统GIS进行勾绘草图、小班求积、清样、标注、描色、数据分析、统计等内业数据处理。通过使用GPS外业勘界和GIS内业数据处理相结合的科技应用模式,能把林农的山地面积分得更精确,让林农放心,大大减少了“争山边”的现象,而且节省了工作经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全区林改进度,并为今后数字林业及林权精细管理打下了基础。
二是巧借人才,外援助力。林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先后聘请了周边院校220名林学专业技术人才到全区各乡镇进行实地外业勘界。各乡镇充分利用了外聘及本地的技术力量,统筹制定外业勘界计划表,分区域、分时段安排好各村(组)的外业勘界工作。同时,注重通过外聘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传、帮、带”,促进本地科技人员锻炼成长。借助技术外援的智慧和力量,全区外业勘界工作进度大大加快,工作最快时日达10万亩,而且保证了外业勘界工作的质量。
三是加强培训,保证质量。为保证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林改工作的质量,我们加大了技术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各层次的林改技术培训班,印发工作手册和宣传资料,使参加林改的工作人员对每一技术环节及工作流程都清楚明白。在“双S”应用上,多次聘请西南林学院教授到我区举办GIS和GPS应用培训班,并进行野外实地培训,分别对相关技术人员和林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共500人次,使各级技术人员全面掌握GIS管理信息系统和高精度GPS操作应用,并通过“手把手”教会参与勘界地农户1800人次使用高精度GPS进行外业草图的成图,大大加快外业勘界工作进度,保证了外业勘界工作质量。
三、靠特色,加快发展
农民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后,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爱林护林的意识明显增强。我们顺势而上,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鼓励支持农民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和规范林地流转,在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成效显著。一是发展林下旅游。依托区位优势,按照“融入大桂林,嵌入珠三角,特色鲜明化,游线网络化,景点精品化”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森林旅游,提倡农民建立农家乐。二是壮大林下养殖。林改确权以来,林下种养规模不断扩大。以贺州巨东种养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集团为龙头,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三黄鸡养殖示范基地5个。全区林下养殖户达3000多户,年出栏商品肉鸡达290多万羽,销售收入8200多万元,养殖户人均可增收120元以上。三是发展林下种植。以知名制药企业灵峰药业为龙头,通过给免费给农户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并且保价回收药材等方式,带动农民种植鸡血藤药材。现已在贺街、步头等六个乡镇发展鸡血藤种植面积1.59万亩,预计盛产期年销售收入可达1800元一亩,种植户人均可增收80元以上。
(责编:于源)
一、靠问责,力推林改
面对林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区委、区政府下决心走出一步“狠棋”——采取“压力传导,任务细化,成果倒逼”的工作法。
一是建立“一级抓一级”的林改压力传导机制。我区从区到乡镇到村组都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林改领导小组,并且层层立下军令状,形成了区委书记、区长抓乡镇党委书记、镇长,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抓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抓村组干部,各项工作责任人抓一线工作人员的“一级抓一级”林改压力传导机制。
二是建立风险抵押金式的林改责任奖惩机制。首先是区林改领导小组的领导及成员,区林业局班子成员,各乡镇书记、镇长、分管领导、林改办主任及林业站站长各交1000元风险押金,林改办督查小组、打证小组、纠纷调处组和档案管理组正、副组长各交500元风险押金。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林改工作任务的,风险押金给予退回,并按同等金额给予奖励,否则,风险押金不予退回,充作林改经费。其次是对各包村工作小组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林改工作任务的,按包村林改面积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同时各包村工作小组人员在林改工作中,按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考评分高低与年终考核挂钩。
三是建立限时完成工作任务的成果倒逼机制。林改工作进度实行每周一督查,半月一通报,一月一考评,让涉及林改的每一个责任人和部门限时“交卷”,如责任人和部门落实不力则被问责。
二、靠科技,助推林改
一是“双S”结合,精确高效。为高效推进林改工作,我们率先采用了GPS+GIS现代科学技术模式。全区购买了78台高精度的GPS仪器和林权管理系统GIS,将所有万分之一地形图的数据导入GPS,进行野外勾图时,使用GPS定位自动生成宗地范围,再将采集到的宗地数据导入电脑;然后应用最新开发的林权管理系统GIS进行勾绘草图、小班求积、清样、标注、描色、数据分析、统计等内业数据处理。通过使用GPS外业勘界和GIS内业数据处理相结合的科技应用模式,能把林农的山地面积分得更精确,让林农放心,大大减少了“争山边”的现象,而且节省了工作经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全区林改进度,并为今后数字林业及林权精细管理打下了基础。
二是巧借人才,外援助力。林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先后聘请了周边院校220名林学专业技术人才到全区各乡镇进行实地外业勘界。各乡镇充分利用了外聘及本地的技术力量,统筹制定外业勘界计划表,分区域、分时段安排好各村(组)的外业勘界工作。同时,注重通过外聘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传、帮、带”,促进本地科技人员锻炼成长。借助技术外援的智慧和力量,全区外业勘界工作进度大大加快,工作最快时日达10万亩,而且保证了外业勘界工作的质量。
三是加强培训,保证质量。为保证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林改工作的质量,我们加大了技术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各层次的林改技术培训班,印发工作手册和宣传资料,使参加林改的工作人员对每一技术环节及工作流程都清楚明白。在“双S”应用上,多次聘请西南林学院教授到我区举办GIS和GPS应用培训班,并进行野外实地培训,分别对相关技术人员和林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共500人次,使各级技术人员全面掌握GIS管理信息系统和高精度GPS操作应用,并通过“手把手”教会参与勘界地农户1800人次使用高精度GPS进行外业草图的成图,大大加快外业勘界工作进度,保证了外业勘界工作质量。
三、靠特色,加快发展
农民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后,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爱林护林的意识明显增强。我们顺势而上,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鼓励支持农民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和规范林地流转,在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成效显著。一是发展林下旅游。依托区位优势,按照“融入大桂林,嵌入珠三角,特色鲜明化,游线网络化,景点精品化”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森林旅游,提倡农民建立农家乐。二是壮大林下养殖。林改确权以来,林下种养规模不断扩大。以贺州巨东种养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集团为龙头,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三黄鸡养殖示范基地5个。全区林下养殖户达3000多户,年出栏商品肉鸡达290多万羽,销售收入8200多万元,养殖户人均可增收120元以上。三是发展林下种植。以知名制药企业灵峰药业为龙头,通过给免费给农户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并且保价回收药材等方式,带动农民种植鸡血藤药材。现已在贺街、步头等六个乡镇发展鸡血藤种植面积1.59万亩,预计盛产期年销售收入可达1800元一亩,种植户人均可增收80元以上。
(责编: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