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恩斯首先是美国的凯恩斯,他相信美国政府最终不会突破市场经济的底线,更不会突破人的自由的底线。
我所不了解的凯恩斯,这位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在最近一段时间似乎成为自由主义的敌人、市场经济的敌人,甚至是专制政府的帮凶。许小年说,我们不需要凯恩斯主义,张维迎说,要埋葬凯恩斯主义。事实真的如此吗?中国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几乎同时表达了对凯恩斯主义的警惕,究竟是什么用意?
感谢克鲁格曼,他的中国之行于我是受益匪浅。在短暂的面对面请教之后,我开始阅读他的新书《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这当然是一本试图扫描经济危机历史的书,从上个世纪初期的美国大萧条开始,作者的分析横扫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挖出日本的病灶,然后又嘲笑了东南亚金融风暴的短视与愚蠢。一直到今天,这场仍然在蔓延的经济危机,成为克鲁格曼的最近关注案例。在这样的历史流变之中,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克鲁格曼和那些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捍卫者在援引数据,史料,在寻找经济危机的原因之时,焦点几乎一致。而对政府的批评,尤其是对格林斯潘的批评,更是异口同声。只有在如何理解凯恩斯主义的问题上,双方的分野才开始显露出来:
“在1930年12月,当事态变得明朗,即美国已经陷入一场罕见的大衰退时,凯恩斯试图向公众解释这场萧条的起因。他宣称:我们的交流发电机出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句话十分激进,因为凯恩斯其实是在宣称,美国的经济引擎将不会自动重启,而是需要由政府来激活。但是,从更深的意义上讲,说这话的凯恩斯是一个保守派,因为他的意思是说,美国经济引擎的问题并不是根本性的,通过一种技术性的修理就能解决。”
怎么理解克鲁格曼这些话的价值?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凯恩斯时代的宏大背景。对人类历史而言,那是一个迷惘的时代。当时,世界上有太多的知识分子都深信,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彻底失败了,西方惟有转向一种集权式的计划经济,才能摆脱大萧条。这甚至包括了以自由主义为旗帜的罗素,以及我们热爱的胡适之。
我在余英时先生的著作《重寻胡适历程》的23页读到:“奇怪得很,他(罗素)说苏俄的dictatorship办法是最适用于俄国和中国的。他说,这样的农业国家之中,若采用民治,必闹得稀糟,远不如dictatorship的法子。我(胡适之)说,那我们爱自由的人却有点受不了。他说,那只好要我们自己牺牲一点了。此言也有道理,未可全认为不忠恕”。
我的意思是想说,即便是罗素,即便是胡适之,在当时当地,对资本主义的信心,对天赋人权的信心,对自由的信心,也是一种小信,一种犹豫,一种失望。只有凯恩斯响亮地提出,资本主义并没有走上绝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修理好,要捍卫我们的自由权利,仅仅需要一种十分有限的干预,这种干预一点都不会破坏私有财产和私人决策。
显然,我们的历史成全了凯恩斯。在市场经济,自由理念一片萧瑟之中,凯恩斯开出的药方真的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之后的经济复兴使得人们对自由市场经济重新树起了信心。而当时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决策,使得人们确信,宏观经济干预,尤其是以削减利率或者增加预算赤字来对抗衰退的办法,可以使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在基本充分就业之下,大体保持稳定。
说实话,对于一个视自由和市场为空气的人而言,我对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策略有一种本能的不认同。因为古典经济学坚定地认为,政府必然要经过私人利益的过滤,这意味着政府的干预有可能越过自由的底线,最终形成一种对人的奴役。任何一种专制制度,事实上就是政府干预过度才得以形成。
为了解开我内心的纠结,我开始阅读凯恩斯那本诘屈聱牙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我的准经济学爱好者的专业积累,我显然看不懂那些复杂的公式,那些天书一样的数学模型。但有几个问题我终于清晰起来:
凯恩斯首先是美国的凯恩斯。他面对的政府,是一个建立在五月花号公约上的新教伦理为基础的政府,凯恩斯相信,他列出的拯救方案,他相信美国政府最终不会突破市场经济的底线,更不会突破人的自由的底线。
凯恩斯其次是一个热爱自由的凯恩斯。他对古典经济学烂熟于心,他比我们都知道自由的价值,市场的价值。
最后,凯恩斯还是一个短期的凯恩斯,一个技术主义的凯恩斯。如果说古典经济学思考的是人类的命运,那么凯恩斯思考的则是资本主义在一个突发事件面前必要的策略;如果说奥地利学派思考的是整个市场经济的呈现,那么,凯恩斯思考的,则是市场被人为阻断之后,人们如何用一种技术来激活它。
现在我相信,我们这些自由主义的守望者,从来就不是凯恩斯的敌人,事实上我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是那种鼠目寸光的二元判断阻碍了我们的认知。由此,当我们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问题,我们就会面对一系列窘境。我们以自由和生命尊严做底线吗?我们志存高远,心系未来吗?我们真正尊重市场,倡导充分竞争吗?我们有至高敬畏、同时又爱人如己吗?
我心有答案。并由此理解了许小年的话,他说,我们不需要凯恩斯主义,这个主语用心良苦。我也理解了张维迎教授的话,埋葬凯恩斯主义,是的,这可能是一种决绝的姿态,有一些愤怒,有一些着急,但扪心自问,当张维迎看清了真相,他除了着急,除了发出一种情绪化的呼喊,作为一介书生,他还能做什么呢?
我所不了解的凯恩斯,这位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在最近一段时间似乎成为自由主义的敌人、市场经济的敌人,甚至是专制政府的帮凶。许小年说,我们不需要凯恩斯主义,张维迎说,要埋葬凯恩斯主义。事实真的如此吗?中国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几乎同时表达了对凯恩斯主义的警惕,究竟是什么用意?
感谢克鲁格曼,他的中国之行于我是受益匪浅。在短暂的面对面请教之后,我开始阅读他的新书《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这当然是一本试图扫描经济危机历史的书,从上个世纪初期的美国大萧条开始,作者的分析横扫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挖出日本的病灶,然后又嘲笑了东南亚金融风暴的短视与愚蠢。一直到今天,这场仍然在蔓延的经济危机,成为克鲁格曼的最近关注案例。在这样的历史流变之中,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克鲁格曼和那些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捍卫者在援引数据,史料,在寻找经济危机的原因之时,焦点几乎一致。而对政府的批评,尤其是对格林斯潘的批评,更是异口同声。只有在如何理解凯恩斯主义的问题上,双方的分野才开始显露出来:
“在1930年12月,当事态变得明朗,即美国已经陷入一场罕见的大衰退时,凯恩斯试图向公众解释这场萧条的起因。他宣称:我们的交流发电机出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句话十分激进,因为凯恩斯其实是在宣称,美国的经济引擎将不会自动重启,而是需要由政府来激活。但是,从更深的意义上讲,说这话的凯恩斯是一个保守派,因为他的意思是说,美国经济引擎的问题并不是根本性的,通过一种技术性的修理就能解决。”
怎么理解克鲁格曼这些话的价值?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凯恩斯时代的宏大背景。对人类历史而言,那是一个迷惘的时代。当时,世界上有太多的知识分子都深信,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彻底失败了,西方惟有转向一种集权式的计划经济,才能摆脱大萧条。这甚至包括了以自由主义为旗帜的罗素,以及我们热爱的胡适之。
我在余英时先生的著作《重寻胡适历程》的23页读到:“奇怪得很,他(罗素)说苏俄的dictatorship办法是最适用于俄国和中国的。他说,这样的农业国家之中,若采用民治,必闹得稀糟,远不如dictatorship的法子。我(胡适之)说,那我们爱自由的人却有点受不了。他说,那只好要我们自己牺牲一点了。此言也有道理,未可全认为不忠恕”。
我的意思是想说,即便是罗素,即便是胡适之,在当时当地,对资本主义的信心,对天赋人权的信心,对自由的信心,也是一种小信,一种犹豫,一种失望。只有凯恩斯响亮地提出,资本主义并没有走上绝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修理好,要捍卫我们的自由权利,仅仅需要一种十分有限的干预,这种干预一点都不会破坏私有财产和私人决策。
显然,我们的历史成全了凯恩斯。在市场经济,自由理念一片萧瑟之中,凯恩斯开出的药方真的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之后的经济复兴使得人们对自由市场经济重新树起了信心。而当时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决策,使得人们确信,宏观经济干预,尤其是以削减利率或者增加预算赤字来对抗衰退的办法,可以使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在基本充分就业之下,大体保持稳定。
说实话,对于一个视自由和市场为空气的人而言,我对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策略有一种本能的不认同。因为古典经济学坚定地认为,政府必然要经过私人利益的过滤,这意味着政府的干预有可能越过自由的底线,最终形成一种对人的奴役。任何一种专制制度,事实上就是政府干预过度才得以形成。
为了解开我内心的纠结,我开始阅读凯恩斯那本诘屈聱牙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我的准经济学爱好者的专业积累,我显然看不懂那些复杂的公式,那些天书一样的数学模型。但有几个问题我终于清晰起来:
凯恩斯首先是美国的凯恩斯。他面对的政府,是一个建立在五月花号公约上的新教伦理为基础的政府,凯恩斯相信,他列出的拯救方案,他相信美国政府最终不会突破市场经济的底线,更不会突破人的自由的底线。
凯恩斯其次是一个热爱自由的凯恩斯。他对古典经济学烂熟于心,他比我们都知道自由的价值,市场的价值。
最后,凯恩斯还是一个短期的凯恩斯,一个技术主义的凯恩斯。如果说古典经济学思考的是人类的命运,那么凯恩斯思考的则是资本主义在一个突发事件面前必要的策略;如果说奥地利学派思考的是整个市场经济的呈现,那么,凯恩斯思考的,则是市场被人为阻断之后,人们如何用一种技术来激活它。
现在我相信,我们这些自由主义的守望者,从来就不是凯恩斯的敌人,事实上我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是那种鼠目寸光的二元判断阻碍了我们的认知。由此,当我们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问题,我们就会面对一系列窘境。我们以自由和生命尊严做底线吗?我们志存高远,心系未来吗?我们真正尊重市场,倡导充分竞争吗?我们有至高敬畏、同时又爱人如己吗?
我心有答案。并由此理解了许小年的话,他说,我们不需要凯恩斯主义,这个主语用心良苦。我也理解了张维迎教授的话,埋葬凯恩斯主义,是的,这可能是一种决绝的姿态,有一些愤怒,有一些着急,但扪心自问,当张维迎看清了真相,他除了着急,除了发出一种情绪化的呼喊,作为一介书生,他还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