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一粒种子 赏析古诗韵味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ke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心选种,构建课堂结构;精心选种,感受诗词意境;精心选种,理解诗歌感情。
  【关键词】种子;课堂结构;意境;情感
  《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诗歌鉴赏阅读更需要遵循这一阅读教学的规律。
  一粒种子,是我们教学活动的起源,围绕这个起源,我们就可以设计教学活动。诗歌中种子往往就是诗歌的“诗眼”。诗眼,是借人眼比喻的,它是诗中最能开拓题目意趣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他是全诗生辉、通体发亮的聚光的焦点。诗人往往巧设诗眼,将自己的“立言之本”昭示给读者。抓住诗眼,就是抓住诗人写作的中心。能提纲挈领的把握全诗。
  精选种子,设计并展开课堂教学,能使古诗词的教学主线清晰、层次鲜明、并拾级而上、趣味盎然。
  一、精心选种,构建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是指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顺序、勾连和时间安排。在我们传统的中学的诗词教学中,把学生看作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往往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朗读、读通读顺”,“对照注释、理清词义”,“品析炼字、体悟感情”,“熟读成诵、巩固练习”,这样的板块设置层次清晰,但是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学生思维散乱,师生共生较少。
  精选种子来构建课堂教学的结构,组织教学,课堂结构就像一棵树,种子有活力,能植根课堂这块沃土,主干挺拔,不旁逸斜出,枝叶饱满,层层向上。种子就成了老师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范仲淹的《渔家傲》,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就精选种子“异”来构建课堂的教学结构。课堂结构分为:反复诵读,感知“异”;品析意象,感受“异”;品词炼字,体会“异”;知人论诗,理解“异”;拓展阅读,延伸“异”。整个教学设计,由“异”入词。由“异”出词。
  师:首先同学们自由朗读《渔家傲》。
  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我们指名朗读。
  生1:朗读。
  生2:朗读。
  师:我发现刚才两个学生的朗读,一个流畅,一个低缓。喜欢哪一个呢?
  生3:第二种,因为我觉得这首词比较悲壮。
  师:是的,比较悲,请同学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来形容词人的感受吗?
  生3:异。
  师:下面我们就请同桌之间互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音韵,初步感知词中的“异”。(要求同桌互读,并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纠正不足。)
  这是课堂的第一部分,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初步感知诗人的情感,接着在笔者引导下找出诗眼“异”。那么,笔者就由“异”切入,引导学生寻找词中的“异”景(诗词的意象),然后把景色连接起来,品析词的意境,品味字词的精妙之处,结合作者的人生际遇、宋朝的社会情况,深入理解作者的感情。最后,笔者进行总结,推荐课后的拓展阅读。
  师:本词的作者由“异”导入,带领我们领略“异”于江南小桥流水、吴侬软语的塞外风光,感受边塞秋季辽阔悲壮、荒凉肃杀的景色,体悟戍边将士浓浓的思乡之愁,拳拳爱国之心,以及两鬓斑斑却有壮志未酬的悲凉,空有报国之心但朝廷贫困软弱的无奈。
  由“异”导入,延伸阅读,这样的课堂设计主线分明,层次清晰,拾级而上,不断走进诗歌的深处,领略是个无穷的意境和诗人复杂的感情。这样的古诗词教学不仅有着感性的品味,还有这理性的构思。当然,这样的案例也有很多:笔者在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时,就紧扣“壮”字,品味“壮”中之悲。教学《木兰诗》时,就紧扣“女郎”,探寻“女郎”身上的女汉子形象。
  二、精心选种,感受诗词意境
  一粒种子,可以构建课堂结构,那么一粒种子,同样可以感受诗词的意境。可使课堂丰满灵动、诗意盎然。
  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才是意境。所以,要理解感受诗词意境,就要先抓住意象,有意象才有意境,有意境才有感情。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它浸染了作者的感情,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借助意象,我们可以感知诗词的内容,从而品味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所以,笔者在品析意象,感知“异”的环节,这样展开课堂环节:
  师:我们一起朗读一下注释1
  生:齐读注释1
  师: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范仲淹和我们一样都是苏州人。他从小桥流水、杏花春雨、吴侬软语的苏州来到塞外,就发出这样的感慨:“塞下秋来风景异”,请同学们找找作者写了哪些“异”景?
  生:雁去衡阳 长烟落日
  生:边声四起 千嶂孤城
  生:羌管悠悠 寒霜满地
  师:同学们找出了异于江南的塞外风光,下面学生任选一个意象,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用几句话描写所想象的画面。
  PPT展示:代词人绘景
  我从杏花春雨的江南,来到铁马西风的塞北,满眼是迥异于江南的塞外风光……
  学生准备,指名到黑板板书。
  生:我从杏花春雨的江南,来到铁马西风的塞北,满眼是迥异于江南的塞外风光。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停留的意思。
  师:你翻译的味道稍微浓一点,如果加一点想象就更好了。
  生:秋天来了,黄叶纷飞,大雁排着队向衡阳展翅纷飞,毫无留恋的意思。
  师:这样就形象生动了,在描写中,你能感觉塞外秋季怎样的气氛?
  生:萧瑟、凄凉。
  师:我们学的古诗词中,还有没有“大雁”给我们这种感受呢?
  生: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师:同学们积累佷多,也都明白了大雁这一意象的内涵。   借助“异”,这一粒种子,笔者引导学生找“异”景:找出异于江南的塞外风光,异于平时的塞外战前风光。然后“代词人绘景”,绘意境:让学生转变为作者,似乎就行走在塞外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双眼观赏文字中的景象,用自己灵动的笔,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塞外的风光,就能感知塞外异于江南的辽阔高远,异于平时的肃杀苍凉。引导学生不断走向诗歌的文字深处,穿行在字里行间,品析隐藏在文字下面的八分之七的故事。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了“大雁”、“孤城”、“落日”、“寒霜”等意象在古诗文中特定的文化内涵。引又为下面“知人论诗,感知异”做铺垫。
  三、精心选种,理解诗歌感情
  精心选种,寻找意象,描绘意境,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王夫之说:古者因情而为文,文成而情去。因此,古诗词的美,不仅在于他灵动的意象,唯美的意境,更在于作者的或热烈或含蓄或豪放或婉约的感情,而作者的感情往往是复杂的,理解诗歌的感情就成为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品析意象、感知意境,都是为最终理解诗歌的感情做铺垫。
  精心选种,来理解诗歌的感情,会让古诗文的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笔者在教学《渔家傲》的“知人论诗,感知异”的环节时,这样展开课堂环节:
  师:刚才我们代词人绘景,描绘塞外的风光,就能感知塞外异于江南的辽阔高远,异于平时的肃杀苍凉。下面我们在刚才描写的已经后面,加上抒情的句子,代词人抒情。
  PPT展示:代词人抒情
  学生准备。
  生:我从杏花春雨的江南,来到铁马西风的塞北,满眼是迥异于江南的塞外风光。秋天来了,黄叶纷飞,大雁排着队向衡阳展翅纷飞,毫无留恋的意思。大雁可以回家,叫我怎能不思乡呢?
  生:我从杏花春雨的江南,来到铁马西风的塞北,满眼是迥异于江南的塞外风光。耳边满是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各种声响,还有号角的声音,叫我怎能不想家。
  师:同学们都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那么,这首词仅仅是思乡之作吗?下面我们看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PPT展示
  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
  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积极抵御。当时边塞有歌谣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师:我们一起朗读一下写作背景。
  生:齐读ppt内容。
  师:下面我们再次结合创作背景,为作者抒情。
  生:燕然碑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归期无法预定。我是多么想刻石记功,然后返回故乡。
  生:听到悠悠的羌管声,我彻夜难眠,我是多么想建功立业呀。
  生:我和士兵们有的满头白发,有的泪流满面。我是多么思念家乡,又想打败西夏。
  师:同学们读出了词人思念家乡,想建功立业。但是现实呢?作者能否实现雄心壮志呢?再次补充一下。
  生:听到悠悠的羌管声,我彻夜难眠,我是多么想建功立业呀,可是现实却壮志难酬。
  生:我和士兵们有的满头白发,有的泪流满面。我是多么思念家乡,又想打败西夏。可是现实却壮志难酬。
  师:同学们为作者抒情更加深入了,同学们还能再次深入的抒写词人内心的难以言说的情感吗?
  再次朗读PPT内容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
  生:我想建功立业,但是壮志难酬。因为朝廷是这样贫穷软弱,我是多么遗憾呀。
  师:同学的眼光真敏锐一下子就能看出作者隐藏在文字深处的遗憾、无奈。所以,已经中包含了对故乡的思念,包含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但却壮志难酬的遗憾,还有着对朝廷贫穷软弱的无奈。
  借助“异”这一粒种子,结合时代背景、词人生平,使得这个环节的教学主线清晰,过程流畅,高潮迭起。古诗文情感的理解就有了抓手,避免了标签式的概括,避免了空洞苍白的说教。是学生阅读诗歌后个人独特的阅读感受,是学生行走在诗词的字里行间,浅唱低吟,从而一步一步的不断深入的走进作者的心灵,理解诗歌的感情。
  当然,借助“异”这一粒种子,还可以组织学生品味字词的精妙之处。如《渔家傲》中的“孤”、“浊”、“悠悠”、“泪”。学生在品析“泪”字时精彩纷呈。学生说:“泪”字是词人复杂感情的最直观的感受。这个“泪”字包含了词人多少别愁、多少遗憾、多少无奈、多少凄凉啊!学生说:这个“泪”是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学生围绕“异”字,品析“泪”字,没有游离课堂之外,也没有脱离诗歌的感情。而是加深的对感情的理解,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受到古诗词文化的浸润。
  精选一粒种子,组织诗歌教学,不仅使课堂主线清晰丰满、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使课堂教学内容丰满灵动、共生共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黄厚江.树式共生课堂结构,语文的原点
  [2]焦丽梅.古典诗词意境与课堂教学环节的对接.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2):18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e学习”中PAD平板运用为论述要点,阐述话题导引、任务探学及资料链接等方式对活化课堂教学资源的促进作用。发挥PAD平板信息容量大、传输快及资源共享等功效,引导学生在学习运用能有针对性尝试,利于他们转化学习思维方法,帮助他们促进知识技能生成。  【关键词】初中英语;PAD平板;话题;互动  计算辅助教学越来越被重视,甚至被当成是各地校本资源的重要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多视角、大
针对在工作状态下道岔尖轨伤损难以监测的问题,建立尖轨的简化模型并求解其频散方程,对道岔尖轨中存在的导波的多模态和频散等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超声导波的道岔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而输尿管结石尤为多见,作者于1980年在沪学习期间曾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输尿管较大结石,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吴银珍,女,33岁,已婚,门诊号32
期刊
为了解细菌性痢疾与体液免疫水平的关系以及治疗前后体液免疫水平的改变,我们对80例患者(年龄为15—68岁)进行了血清Ig 的测定。试验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结果:治疗前(80例)I
期刊
当下的世界,正处于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发展阶段,包括物流行业在内的众多行业必然要经历又一次重大的变革。因此,行业未来朝哪个方向发展成为亟需思考的重大课题。这样的时间节
【摘 要】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微课是指教师通过小型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微课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活动,它并不需要占用那么多的教学时间,教师也不用根据教学大纲准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只要根据某一个主题或者某一知识点展开知识的讲解就可以了。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使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知识讲解,微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灵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需要随时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初中物理课程具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了2011年1月~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987例中心静脉置管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导管相
【摘 要】 工具书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学生在使用工具书的工程中却呈现出极其不均衡的现象。针对种种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借助工具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工具书;英语学习兴趣;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自主学习能力  一、工具书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工具书(词典/电子词典)对于任
【摘 要】语文教学,学生阅读感悟仅凭教材文本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让学生能够赖于相关资料形成助读活力,资料助读可以促进学生阅读感悟,但需要积极思考,认真对待。本文从初中学生赖于资料助读形成阅读感悟阐述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关键词】资料助读;阅读感悟;策略思考  平时的语文教学,人们只局限于学生对教材文本语言文字之字里行间的神游,似乎将文字都咀嚼得那样的滚瓜烂熟,但给人的感觉是学生的阅读感悟还不是那么
<正>不知哪位哲人说过:"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的确,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一个语文老师,时时刻刻要像父母关爱子女一样关爱自己的学生。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