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啥总感到“身在曹营心在汉”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ly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破产企业的下岗党员。我原先所在的企业是一家军工企业,在工厂工作的前20年里,生活总是充满着激情,在那个“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姑娘们都以嫁给工人为荣,穿着国营大厂的工作服上街,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为此,我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企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老牌的国有企业在一轮又一轮的残酷竞争中败下阵来。加之边境无战事,军工产品的订单也一减再减。我所在的企业负债率高达200%,像一头病入膏肓的老牛,再也不堪重负,不得不宣布破产。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企业,成为再就业劳动大军中的一分子。
  为了养家糊口,我走进一家又一家私营企业,对付着陌生而挑剔的面试、试用。从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最后,我凭借在国企中练就的技术,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
  凭着国企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扎实的技术,我渐渐赢得了老板的厚爱,成为技术骨干。可走入顺境的我却悄然发现:日子渐渐小康,可精神却逐渐贫穷。
  在国企呆了30多年,入党后受党教育10多年,在我的骨子深处,有一种深深的“国企情结”。刚到私企打工,迫于生计,我还可以忍让,可时间一长,我就发现国企和私企虽仅有一字之差,但在思想观念、为人处事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老板文化不高,技术又是外行,所以他外出谈生意,都由我陪伴。通过接触,我发现老板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缺乏通盘考虑,常常刚愎自用,又听不得不同意见。有一次,老板从网上了解到某项目利润高,没有作深入的市场分析,就想上马。出于自身职责,我建议他多了解市场行情,不可仓促行事。可老板竟当着众人的面,指着我说:“前怕狼,后怕虎,啷个做生意?”后来,这个项目如我所料失败了。看着几万块钱打了水漂,我的心也凉了半截。
  在我供职的私营企业,老板不会给你勾画什么远大前景,也不会关心过程,他看重的是订单,是利润。我是搞技术的,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一直充满着激情,可如今,为了一张张订单,我总觉得在工作中没有了欢乐,也没有了激情。
  一些老同事和好友看到我应酬繁忙,红光满面,都认为我干得不错,问我在哪发财。我总是淡淡地说:“在外面打工。”连企业的名称都不愿说。要是以前,我会很自豪地说:某某厂!
  我常常来到昔日的工厂所在地,陷入绵绵的回忆之中。我常常怀念那热血沸腾的岁月,怀念那份做主人翁的豪情,甚至怀念那物质生活远不如今天丰富的年代……
  平心而论,这些年来,我在私营企业打工,确实挣了不少钱,物质生活早就越过了小康,但不知道为什么,如今日子越过越好,但心里却越堵越慌,钞票越来越多,干劲却越来越小。我也想努力适应新环境,曾不止一次地提醒自己,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可我就是做不到,始终有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
  不知道是时代变化太快,还是我的适应能力太差。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没能给我带来太多的欢乐,而一味追求精神生活的代价,又不是我所能承受的。为此,我常常感到苦闷、困惑,更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一个苦闷的老国企人:曾经
  205年9月10日(图:艾 兵)
其他文献
2001年3月26日,历经半个世纪风雨、濒临破产的老国有企业重庆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改制为由重庆机电集团控股、员工参股的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改制时,老公司除了身负700余万元债务,还有近400名下岗员工。改制当年,新公司竟然在短短9个月内,完成产值6000多万元,一改原企业年亏损3000万元的历史,实现利润500万元。4年来,销售额每年增长1亿多元,累计上缴税收3000多万元,成为重庆乃至整个
期刊
目前,我市国有企业虽然大多进行了改制,但很多企业只是“改头”换了“面”,其“内瓤子”并没有变,可谓“有现代企业制度之形,无现代企业制度之实”。具体表现为: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滞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被严重扭曲。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改制企业经营效果没有大的改善。  国企改制,改而不转为哪般?依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思想观念落后。由于没有做好思想宣传和动员工作,职工对现代企业制度知之甚少,尽管企业改
期刊
国有企业要改制,更要转制。衡量是否转制、转制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就是看是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是优化董事会的制度安排和完善公司的监督机制。  如何优化董事会的制度安排?  董事会制度的安排,一方面受制于所有权结构和资本结构,另一方面要与制度环境相适应。由传统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大多数股份公司,国家仍然是最大的股东,拥有绝对控股权。因此,董事会制度改革应按照治理成本最小化或治理收
期刊
编者按:最近,市纪委在开展“反腐倡廉永葆先进性”主题教育活动中,推出了一批反映党员干部勤廉兼优先进典型事迹的通讯和报告文学。本刊选编了其中的3篇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到财政局工作,谁不喜欢?更何况去当局长,那真是令人心跳加速,热血沸腾。然而,2003年6月18日,当37岁的熊泽亮从铜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调任财政局长时,县委书记马平的一席话,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财政局长这个岗位处于矛盾的风口浪尖
期刊
“为了世道的公平,你这个名字有意义!”每当有人这样称赞自己的名字时,万盛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蔚世平总会笑着说:“这将是我一生的追求。”    “我18万多元的案件,没花一分冤枉钱”    殷成信一家住在万盛区东林煤矿干坝子洗选厂的住宅小区,女儿女婿远在成都。老两口带着4岁多的小外孙,其乐融融。没想到,2004年4月30日晚上8点多钟,一场灾难突然降临了。当时,小孩正在小区玩耍,不慎被小铁门上的钢丝
期刊
2000年,重庆市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拉开帷幕。  2002年初,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等28个技术开发类和工程勘察设计类科研机构全部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几年来,改制院所相继推行了从外部体制到内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进行着艰难的蜕变。    阵痛之后是阳光    对科研院所进行体制改革,好比“刮骨疗伤”,痛楚是难免的。然而经历阵痛的风雨,科研院所便开始沐浴阳光。因为——  改革,激发了科研
期刊
1998年春,时任北碚区朝阳街道办事处主任柳宗蓉,调任区计划生育委员会(现人口和计生委)主任。  上任第一天,柳宗蓉就往天府镇青锋村赶。她听说那里有一个特殊的超生户,户主叫万朝清。  青锋村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之巅。柳宗蓉一大早乘车赶到天府镇,然后搭乘三轮摩托赶了一截乡村路,最后走了3个小时山路,才到了青锋村。  刚进家门,老万就哭诉了自家的不幸遭遇:12岁的女儿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歹徒强暴杀
期刊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当无数企业发出“降成本难,难于上青天”的呼声时,秉承了日本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的中日合资企业——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以其独特的优势演绎了成本管理的精彩故事——    老总们的办公室    长安铃木年产11万辆“奥拓”、“羚羊”、“雨燕”牌汽车,每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润2亿多元。那么总裁桥本俊明的办公室有多大?  答案令人吃惊:桥本俊明以及其他7位副总裁和300多位
期刊
困难企业多、困难群众多、人员结构复杂……渝中区化龙桥片区拆迁工程近乎集拆迁矛盾之大成。然而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整个片区已有11000余户顺利实现搬迁,拆迁安置工程已完成90%以上。这就是——    “请政府关注化龙桥片区居民的生存环境!”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化龙桥年年成为重庆市人代会、政协会上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曾被称为“困难企业一条街”、“下岗职工一条街”的化龙桥片区,由于困难企业集
期刊
石柱县沙子镇位于巍巍七曜山上,与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接壤。在这片平凡的土地上,上演着一个动人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余长泾,现年64岁,中共党员,1961年3月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历任原金铃乡干事、党委书记,原沙子区工委副书记。  他的故事,还得从40多年前讲起。  参加工作前,余长泾和比自己小3岁的本乡新店村女青年谭文翠订了婚。由于谭文翠是文盲,余长泾参加工作成为国家干部后,许多人都说余长泾前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