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路弯弯,阳光温暖地穿过晚春鲜嫩的绿色,辉映着杂花和绿树的香气,分不清的黑河还是白河,时而隐身时而欢快地跳入眼前。汽车徜徉在延庆县千家店的百里画廊中,我们放心地打开车窗,任清新的风卷着没有霾没有各种污染物超标的空气扑面而来……想象着,周末和节假日这里千车穿梭万人流连的情景——闻名遐迩的千家店,有百里画廊之称的千家店,北京首家镇景合一的千家店,拥有国家4A级风景区称号的千家店,每年5-11月都要接待超过60万的游客。
千家店镇位于延庆县东北部的深山区,是延庆乃至北京最边远的一个镇。因地处上风上水,又有黑河白河缠绕,天然的山水资源禀赋加上先知先觉、起于2002年连续十几年不间断的环境整治和水源林木涵养,形成了如今覆盖全镇、镇景合一的百里画廊。百里画廊不但招徕了远近的游客,充实了小镇百姓的腰包,还把千家店推上了北京乃至全国的大舞台,成为首家全镇域纳入国家4A级景区的镇,接下来,他们还要走向世界——申办世界级硅化木地质公园。尊重自然,千家店镇秉承“环境治理景观化”的建设思路,坚定不移推进“百里山水画廊”旅游产业发展,使得在环境建设推进的同时又实现了经济收益与生态文明的提升。
从山间小镇到世界级地质公园
记者:千家店镇“环境立镇”的思路的由来和背景是什么?环境整治过程中经历哪些阶段?
池合仓书记(以下简称池书记):千家店的环境整治开始于2002年,是历届领导的接力整治才有今天的面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是环境整治阶段,也可以说是“洗脸”阶段。当时提出在可视范围内给环境“洗脸”,清理公路两侧50米内的杂草、垃圾,实现“杂草成堆,垃圾成灰,植树种花,绿树成荫”的治理目标。第一阶段共清除杂草1.05万亩,清理卫生死角1.78万平方米,拉土垫方6.67万方,拆除私搭乱建171处、5万余平方米,使黑、白河公路沿线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第二是环境建设阶段,即边整治边建设阶段,在镇域内开展“拆、建、管”景观化建设。
“拆”,是针对公路两侧影响观瞻的、看着“不顺眼”的地方,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搭建的、很不成规模的房子,影响环境的厕所,老百姓建的猪圈等,光公路两侧,就拆了12000多平方米。
管,主要是“六边”整治工程,实现“山边”割灌、整形;“水边”清理杂草、树木,使河道通畅;“村边”拆除私搭乱建、清理卫生死角、植花种草;“林边”植树、选树枝、割杂草;“田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大地景观;“路边”两侧拆违、对公路沿线村庄进行立体面改造。通过评比、打分,镇里每年拿出20万元奖励排名前五的行政村用于治理。
建,就复杂多了,千家店落实景观化治理思路,将镇行政区划确定为百里山水画廊一环三区12个景观节点,打造系列山水精品景观;利用退耕、退稻还林地种植黄芩,打造了“千亩葵海,万亩茶园”等大地景观;改建小路31.13公里,打通了黑白河旅游环线;按照徽派建筑风格改造沿线村庄墙体外立面13万平方米,形成了“北派南风”的水乡效果;公路两侧栽植爬山虎、黄栌等花草树木百万余株,形成了百里“绿荫红谷”的景观效果;扩建黑白河沿线两侧观景台16个,修建六道河、红石湾等5处生态湿地水景观7.3万平米,呈现出“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乡村风光。机关干部在公路沿线包片儿包路段栽花,村干部也定了任务,每人种树10棵,房前屋后都可以,让千家店“远处看是树林,近前看是村庄,村在林中,林中有屋”。
第三,依托网格化管理实现环境再提升阶段。依托“养山就业”的惠农政策,对山、水、村、林、田、路进行网格化划分,3000余名生态管护人员以点状分布,相关科室、行政村实行分级管理,划分责任区,定人、定岗、定责,使山场、村庄、公路、河道处处有人管,块块有人抓,真正做到环境管护 “横到边,竖到沿”。
镇景合一来之不易
记者:千家店环境整治的效果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效果背后肯定是管理的有效组织和落实,我们知道管人是最难的,需要建章、定制、细化标准……你们都采取了哪些办法,制定了哪些规章制度?
池书记:规章制度有《千家店镇村环境建设任务责任书》、《千家店镇村级环境建设考核标准》、《千家店镇农村垃圾房运行标准及管理办法》、《千家店镇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千家店镇生态保洁员管理制度》、《千家店镇生态保洁员奖惩办法》等等,标准有《千家店镇对保洁员“一扫全保”管理标准》,至于说到落实的管理办法,既有“六个一”,又有“1435”,还有“一扫全保”。
为了推进延庆县的环境建设,延庆县市政管委和文明办提出的是“五个一”工程,即:一个村有一套负责环境整治的领导班子;有一辆垃圾收集车;有一套环境整治制度;有一支环境整治队伍;有一个垃圾处理填埋点。我们千家店因为地处山区,柴草比较多,加了一个柴草堆放点,就变成了“六个一”。
延庆县针对自身的特点,提出了“1435农村环境管理模式”,目的是加强景区环境精细化管护,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我们严格落实这一要求,同时结合实际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1”是全镇农村环境管理形成一个网络,镇、村设立组织管理机构,把19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组建成一个网络,进行统一管理。“4”就是四定,一是定岗位职责;二是定工作标准;三是村委会根据环境管理的不同区域定出保洁员的工作地点及范围;四是每个村按照实际情况加强对专职保洁人员的管理。“3”即农村环境管理落实三个事项,一是落实各级管理机构;二是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及保洁人员;三是落实 “一票否决”制,环境不达标的村庄不参加各种评优评先活动。“5”即农村网格化管理实行“五查”机制:一是日巡查,片长、环境专管员、村级保洁队长每日巡查;二是周检查,乡镇市容所周检查;三是月抽查,镇抽查各村的村庄;四是季度拉练检查,对各村进行拉练检查;五是年度考核检查,对村级进行检查考核评比。
“一扫全保”具体是指保洁员早晨清扫,全天保洁。早晨6—8点,上午8—11点和下午3—6点三个时段8小时保洁员轮流值班。各村保洁员要各负其责,确保责任区街道路面打扫干净、无垃圾、无粪便、无积水,要做到车过不起烟、雨后不沾泥、人过无脚印。景区、绿地、街心公园、健身场等公共场所无白色漂浮物、无乱堆乱放、无粪便、无积水,建筑物外立面、电线杆等地方清扫干净,无乱贴乱画、乱挂。各村建筑渣土要倒入村内指定地点定期掩埋,做到周边环境干净,生活垃圾要日产日清,按要求倒入指定地点。“一扫全保”既维护了环境,又实现了生态就业效益与公益兼顾原则。 记者:你们十几年的环境整治过程中肯定遭遇到不少困难吧?
池书记:那是当然。不难,就用不着连续六任领导班子、十几年不间断地抓环境整治这个事了。老百姓一开始不理解,拆他的猪圈、换地方堆放柴禾,肯定会有阻力,但是坚持下来,环境上去了,游客多了,收入提高了,老百姓尝到甜头,后面的事情就顺畅多了。
始于环境整治长于生态文明
记者:我们知道,千家店通过环境治理实现了产业转型,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而百姓增收又带动了生态文明的提升。
池书记:2008年底,我们立足自然、产业及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广泛吸引了社会力量参与到将百里山水画廊打造成以“资源保护上的生态绿谷,产业发展上的经济走廊,旅游脉络上的景观项链”为特点的复合功能新区的建设中来,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2009年5月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2009年12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全国第一家以典型、稀有、珍贵的硅化木群为主体景观,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考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地质公园。2010年初,千家店成立创建指导及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审核创建4A景区方案,组织协调创建工作,以及监督、检查、验收创建工作的落实和实施情况,明确分工,层层落实,以“生态为纲,经济为常,环境为用,文化为本”,对全镇进行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到2010年9月,景区被评为全国第一个 “镇景合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这一变化中,获益最多的当然就是本地的村民。生态环境是千家店的一张王牌,有环境才有一切。环境整治和建设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为老百姓带来增收,截至2012年底,千家店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34110万元,农民人均劳动所得实现13794元,收入翻番,这使得百姓生态就业增收、生态创业致富热情进一步高涨。
记者:下一步千家店环境管理有什么新思路?
池书记:下一步将以百里山水画廊一期工程为基础,继续建设旅游大环境,明确建设主题,统一建设风格,建成山水印象小镇:一是进一步完善滴水壶、乌龙峡谷两个景区,增设旅游服务内容,升级硅化木景区,建成硅化木地质博物馆;二是高品位包装“山水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升级改造原有的辛栅子等7个民俗村,新发展河口、龙潭等7个民俗村,推出一批民俗精品户;三是继续发展千亩葵海、万亩茶园,做好葵海及茶园产品的深加工,打造“千家”品牌,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推动“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游客参与果品采摘、采茶制茶等一系列农事体验项目,农事体验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将“百里山水画廊”建设成为一个以生态建设与休闲旅游产业为龙头,集绿色循环产业发展、旅游休闲观光、民俗欣赏、农事体验、科普教育、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发展产业带,实现生态强镇富民。
风光旖旎的白河谷地和壮美的黑河峡谷孕育了神奇的硅化木群与自然美景,85.3%的林木覆盖率使得景区成为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和绿色氧吧。延庆正在申办世界硅化木地质公园,而百里山水画廊是其主体部分。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使他们的素质能够随着环境的改善和生活的改善得以大幅度提升。
随着旅游的发展、游客的增加,环境管理难度增加,我们提出“环境是全社会的事,是全镇百姓的事”,没有环境就没有一切。这一切得益于环境,同时又推进了环境建设。如今,“保护生态就是守望幸福”已经成为千家店镇人民的共识。
(责任编辑:笛音)
“六边管理法”值得推广
吴 刚(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延庆县千家店镇在环境建设领域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做法。其中,不少做法可以应用于城区环境建设。
“六边管理法”是环境建设的一种新理念和有效举措。在乡村中,山边、水边、村边、林边、田边、路边是环境建设中容易被忽视的点位,也是难以清洁和维护的点位,这些点位影响视域环境。千家店镇实施六边管理法,将六边管到位,并进一步实现了“六边景观化”。
千家店镇创造的“六边管理法”可以应用于城区环境建设中。城区环境维护中要注重“边管理”。主路边、人行道边、楼边、店铺边、城市家居边、垃圾桶边等“六边”是容易被忽视的点位。“边管理”是城市管理的新思路。现在,北京市不少乡村的环境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城区环境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向乡村学习环境治理经验。
“六边管理”体现了人们的环境素质,值得我们学习。
千家店镇的百里山水画廊已经成为国家4A级景区,是全国唯一的整个乡镇区域升级为4A级景区的地方。千家店镇在环境建设方面创造出很多经验,它是环境建设思想的富集区。市民去千家店镇游览和观光,想必会是一次环境建设的洗礼。去一次千家店镇,顶上几个月的环境意识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黄 烨(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延庆县千家店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可以冠之为“千家店模式”。
“千家店模式”为什么会成功?从党的领导看,贯彻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从政府管理角度看,实施“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完成市县两级政府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的GDP指标考核、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还有落实新农村建设、山区富民等。除了这些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探讨。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高境界。生态文明从本质上说,就是以生态伦理、生态道德和生态文化为支撑的高级文明形态。“千家店模式”的文明形态内涵丰富,包括:发展思路“三生态”;建设原则“三高”;建设步骤“三阶段”;建设规划 “一环三区12景”;建设内容“六边”(山、水、村、林、田、路)环境治理景观化;管理网格化、点状分布、三定、横到边、竖到沿;责任机制、常态管护等等。这是千家店人探索出的适合山区村镇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模式和具体方法。
“千家店模式”精髓是人与自然和谐,为了首都“一盆净水”,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始终重视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一开始并不顺利,山里人挪个柴禾堆拆个猪圈都舍不得。而且怎么建,建什么,具体步骤、方案也经过多次反复,硬是闯出了一条路。他们认为,环境建设主要是认识问题,本质是“洗脸”(整治脏乱),关键在建设。首先干部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2002年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环境是脸”,优化绿色发展空间,构架循环产业格局,浑然天成。涵养天然植被和林木,铺路修桥疏浚河道,让水绿山青,使得都是巧劲,用海量人工创造自然景观又不露人工痕迹。
“千家店模式”理念清、思路明。昔日的穷山恶水,能变成百里山水画廊,奥秘在此。仔细聆听那婉转的乡音,语调平缓,主人似乎在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得出来招待客人而感到羞涩,许多问题需要一一提及才能得到简短的解答。事后醒悟,他们习惯于只做不说。从开始整治村庄环境至今,六届镇党政领导班子,领着全镇12000余口,干了十多年,这些不善言辞的淳朴的山里人,用行动印证了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的战略意义。
朴实的千家店人不声不响地创造了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百里山水画廊。他们屋前流淌清澈的河水,维系着首都的生命线。为了这条河,他们腾退3000亩河滩稻田,优化发展空间;节约资源、发展生物清洁能源;圈养数万牛羊,保护植被;建章立制,建立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每人每年种活10棵树,半亩花苗,维护环境,垃圾分类,责任到人,凡此种种。关键是树立起新的发展理念和一整套行动规范,并大力付诸行动。
“千家店模式”缔造的“百里山水画廊”很美,美在山水中蕴含着民族的生态文化传统。山水主人们奉行的共同富裕、有福同享的生态道德观念;甘于奉献、涵养水源、造福子孙的生态伦理观念;还有徽派风格、北派南风的生态美学观念,等等,在内容上与形式实现了美的高度统一。
(责任编辑:笛音)
千家店镇位于延庆县东北部的深山区,是延庆乃至北京最边远的一个镇。因地处上风上水,又有黑河白河缠绕,天然的山水资源禀赋加上先知先觉、起于2002年连续十几年不间断的环境整治和水源林木涵养,形成了如今覆盖全镇、镇景合一的百里画廊。百里画廊不但招徕了远近的游客,充实了小镇百姓的腰包,还把千家店推上了北京乃至全国的大舞台,成为首家全镇域纳入国家4A级景区的镇,接下来,他们还要走向世界——申办世界级硅化木地质公园。尊重自然,千家店镇秉承“环境治理景观化”的建设思路,坚定不移推进“百里山水画廊”旅游产业发展,使得在环境建设推进的同时又实现了经济收益与生态文明的提升。
从山间小镇到世界级地质公园
记者:千家店镇“环境立镇”的思路的由来和背景是什么?环境整治过程中经历哪些阶段?
池合仓书记(以下简称池书记):千家店的环境整治开始于2002年,是历届领导的接力整治才有今天的面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是环境整治阶段,也可以说是“洗脸”阶段。当时提出在可视范围内给环境“洗脸”,清理公路两侧50米内的杂草、垃圾,实现“杂草成堆,垃圾成灰,植树种花,绿树成荫”的治理目标。第一阶段共清除杂草1.05万亩,清理卫生死角1.78万平方米,拉土垫方6.67万方,拆除私搭乱建171处、5万余平方米,使黑、白河公路沿线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第二是环境建设阶段,即边整治边建设阶段,在镇域内开展“拆、建、管”景观化建设。
“拆”,是针对公路两侧影响观瞻的、看着“不顺眼”的地方,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搭建的、很不成规模的房子,影响环境的厕所,老百姓建的猪圈等,光公路两侧,就拆了12000多平方米。
管,主要是“六边”整治工程,实现“山边”割灌、整形;“水边”清理杂草、树木,使河道通畅;“村边”拆除私搭乱建、清理卫生死角、植花种草;“林边”植树、选树枝、割杂草;“田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大地景观;“路边”两侧拆违、对公路沿线村庄进行立体面改造。通过评比、打分,镇里每年拿出20万元奖励排名前五的行政村用于治理。
建,就复杂多了,千家店落实景观化治理思路,将镇行政区划确定为百里山水画廊一环三区12个景观节点,打造系列山水精品景观;利用退耕、退稻还林地种植黄芩,打造了“千亩葵海,万亩茶园”等大地景观;改建小路31.13公里,打通了黑白河旅游环线;按照徽派建筑风格改造沿线村庄墙体外立面13万平方米,形成了“北派南风”的水乡效果;公路两侧栽植爬山虎、黄栌等花草树木百万余株,形成了百里“绿荫红谷”的景观效果;扩建黑白河沿线两侧观景台16个,修建六道河、红石湾等5处生态湿地水景观7.3万平米,呈现出“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乡村风光。机关干部在公路沿线包片儿包路段栽花,村干部也定了任务,每人种树10棵,房前屋后都可以,让千家店“远处看是树林,近前看是村庄,村在林中,林中有屋”。
第三,依托网格化管理实现环境再提升阶段。依托“养山就业”的惠农政策,对山、水、村、林、田、路进行网格化划分,3000余名生态管护人员以点状分布,相关科室、行政村实行分级管理,划分责任区,定人、定岗、定责,使山场、村庄、公路、河道处处有人管,块块有人抓,真正做到环境管护 “横到边,竖到沿”。
镇景合一来之不易
记者:千家店环境整治的效果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效果背后肯定是管理的有效组织和落实,我们知道管人是最难的,需要建章、定制、细化标准……你们都采取了哪些办法,制定了哪些规章制度?
池书记:规章制度有《千家店镇村环境建设任务责任书》、《千家店镇村级环境建设考核标准》、《千家店镇农村垃圾房运行标准及管理办法》、《千家店镇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千家店镇生态保洁员管理制度》、《千家店镇生态保洁员奖惩办法》等等,标准有《千家店镇对保洁员“一扫全保”管理标准》,至于说到落实的管理办法,既有“六个一”,又有“1435”,还有“一扫全保”。
为了推进延庆县的环境建设,延庆县市政管委和文明办提出的是“五个一”工程,即:一个村有一套负责环境整治的领导班子;有一辆垃圾收集车;有一套环境整治制度;有一支环境整治队伍;有一个垃圾处理填埋点。我们千家店因为地处山区,柴草比较多,加了一个柴草堆放点,就变成了“六个一”。
延庆县针对自身的特点,提出了“1435农村环境管理模式”,目的是加强景区环境精细化管护,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我们严格落实这一要求,同时结合实际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1”是全镇农村环境管理形成一个网络,镇、村设立组织管理机构,把19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组建成一个网络,进行统一管理。“4”就是四定,一是定岗位职责;二是定工作标准;三是村委会根据环境管理的不同区域定出保洁员的工作地点及范围;四是每个村按照实际情况加强对专职保洁人员的管理。“3”即农村环境管理落实三个事项,一是落实各级管理机构;二是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及保洁人员;三是落实 “一票否决”制,环境不达标的村庄不参加各种评优评先活动。“5”即农村网格化管理实行“五查”机制:一是日巡查,片长、环境专管员、村级保洁队长每日巡查;二是周检查,乡镇市容所周检查;三是月抽查,镇抽查各村的村庄;四是季度拉练检查,对各村进行拉练检查;五是年度考核检查,对村级进行检查考核评比。
“一扫全保”具体是指保洁员早晨清扫,全天保洁。早晨6—8点,上午8—11点和下午3—6点三个时段8小时保洁员轮流值班。各村保洁员要各负其责,确保责任区街道路面打扫干净、无垃圾、无粪便、无积水,要做到车过不起烟、雨后不沾泥、人过无脚印。景区、绿地、街心公园、健身场等公共场所无白色漂浮物、无乱堆乱放、无粪便、无积水,建筑物外立面、电线杆等地方清扫干净,无乱贴乱画、乱挂。各村建筑渣土要倒入村内指定地点定期掩埋,做到周边环境干净,生活垃圾要日产日清,按要求倒入指定地点。“一扫全保”既维护了环境,又实现了生态就业效益与公益兼顾原则。 记者:你们十几年的环境整治过程中肯定遭遇到不少困难吧?
池书记:那是当然。不难,就用不着连续六任领导班子、十几年不间断地抓环境整治这个事了。老百姓一开始不理解,拆他的猪圈、换地方堆放柴禾,肯定会有阻力,但是坚持下来,环境上去了,游客多了,收入提高了,老百姓尝到甜头,后面的事情就顺畅多了。
始于环境整治长于生态文明
记者:我们知道,千家店通过环境治理实现了产业转型,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而百姓增收又带动了生态文明的提升。
池书记:2008年底,我们立足自然、产业及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广泛吸引了社会力量参与到将百里山水画廊打造成以“资源保护上的生态绿谷,产业发展上的经济走廊,旅游脉络上的景观项链”为特点的复合功能新区的建设中来,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2009年5月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2009年12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全国第一家以典型、稀有、珍贵的硅化木群为主体景观,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考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地质公园。2010年初,千家店成立创建指导及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审核创建4A景区方案,组织协调创建工作,以及监督、检查、验收创建工作的落实和实施情况,明确分工,层层落实,以“生态为纲,经济为常,环境为用,文化为本”,对全镇进行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到2010年9月,景区被评为全国第一个 “镇景合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这一变化中,获益最多的当然就是本地的村民。生态环境是千家店的一张王牌,有环境才有一切。环境整治和建设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为老百姓带来增收,截至2012年底,千家店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34110万元,农民人均劳动所得实现13794元,收入翻番,这使得百姓生态就业增收、生态创业致富热情进一步高涨。
记者:下一步千家店环境管理有什么新思路?
池书记:下一步将以百里山水画廊一期工程为基础,继续建设旅游大环境,明确建设主题,统一建设风格,建成山水印象小镇:一是进一步完善滴水壶、乌龙峡谷两个景区,增设旅游服务内容,升级硅化木景区,建成硅化木地质博物馆;二是高品位包装“山水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升级改造原有的辛栅子等7个民俗村,新发展河口、龙潭等7个民俗村,推出一批民俗精品户;三是继续发展千亩葵海、万亩茶园,做好葵海及茶园产品的深加工,打造“千家”品牌,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推动“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游客参与果品采摘、采茶制茶等一系列农事体验项目,农事体验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将“百里山水画廊”建设成为一个以生态建设与休闲旅游产业为龙头,集绿色循环产业发展、旅游休闲观光、民俗欣赏、农事体验、科普教育、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发展产业带,实现生态强镇富民。
风光旖旎的白河谷地和壮美的黑河峡谷孕育了神奇的硅化木群与自然美景,85.3%的林木覆盖率使得景区成为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和绿色氧吧。延庆正在申办世界硅化木地质公园,而百里山水画廊是其主体部分。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使他们的素质能够随着环境的改善和生活的改善得以大幅度提升。
随着旅游的发展、游客的增加,环境管理难度增加,我们提出“环境是全社会的事,是全镇百姓的事”,没有环境就没有一切。这一切得益于环境,同时又推进了环境建设。如今,“保护生态就是守望幸福”已经成为千家店镇人民的共识。
(责任编辑:笛音)
“六边管理法”值得推广
吴 刚(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延庆县千家店镇在环境建设领域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做法。其中,不少做法可以应用于城区环境建设。
“六边管理法”是环境建设的一种新理念和有效举措。在乡村中,山边、水边、村边、林边、田边、路边是环境建设中容易被忽视的点位,也是难以清洁和维护的点位,这些点位影响视域环境。千家店镇实施六边管理法,将六边管到位,并进一步实现了“六边景观化”。
千家店镇创造的“六边管理法”可以应用于城区环境建设中。城区环境维护中要注重“边管理”。主路边、人行道边、楼边、店铺边、城市家居边、垃圾桶边等“六边”是容易被忽视的点位。“边管理”是城市管理的新思路。现在,北京市不少乡村的环境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城区环境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向乡村学习环境治理经验。
“六边管理”体现了人们的环境素质,值得我们学习。
千家店镇的百里山水画廊已经成为国家4A级景区,是全国唯一的整个乡镇区域升级为4A级景区的地方。千家店镇在环境建设方面创造出很多经验,它是环境建设思想的富集区。市民去千家店镇游览和观光,想必会是一次环境建设的洗礼。去一次千家店镇,顶上几个月的环境意识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黄 烨(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延庆县千家店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可以冠之为“千家店模式”。
“千家店模式”为什么会成功?从党的领导看,贯彻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从政府管理角度看,实施“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完成市县两级政府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的GDP指标考核、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还有落实新农村建设、山区富民等。除了这些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探讨。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高境界。生态文明从本质上说,就是以生态伦理、生态道德和生态文化为支撑的高级文明形态。“千家店模式”的文明形态内涵丰富,包括:发展思路“三生态”;建设原则“三高”;建设步骤“三阶段”;建设规划 “一环三区12景”;建设内容“六边”(山、水、村、林、田、路)环境治理景观化;管理网格化、点状分布、三定、横到边、竖到沿;责任机制、常态管护等等。这是千家店人探索出的适合山区村镇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模式和具体方法。
“千家店模式”精髓是人与自然和谐,为了首都“一盆净水”,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始终重视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一开始并不顺利,山里人挪个柴禾堆拆个猪圈都舍不得。而且怎么建,建什么,具体步骤、方案也经过多次反复,硬是闯出了一条路。他们认为,环境建设主要是认识问题,本质是“洗脸”(整治脏乱),关键在建设。首先干部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2002年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环境是脸”,优化绿色发展空间,构架循环产业格局,浑然天成。涵养天然植被和林木,铺路修桥疏浚河道,让水绿山青,使得都是巧劲,用海量人工创造自然景观又不露人工痕迹。
“千家店模式”理念清、思路明。昔日的穷山恶水,能变成百里山水画廊,奥秘在此。仔细聆听那婉转的乡音,语调平缓,主人似乎在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得出来招待客人而感到羞涩,许多问题需要一一提及才能得到简短的解答。事后醒悟,他们习惯于只做不说。从开始整治村庄环境至今,六届镇党政领导班子,领着全镇12000余口,干了十多年,这些不善言辞的淳朴的山里人,用行动印证了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的战略意义。
朴实的千家店人不声不响地创造了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百里山水画廊。他们屋前流淌清澈的河水,维系着首都的生命线。为了这条河,他们腾退3000亩河滩稻田,优化发展空间;节约资源、发展生物清洁能源;圈养数万牛羊,保护植被;建章立制,建立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每人每年种活10棵树,半亩花苗,维护环境,垃圾分类,责任到人,凡此种种。关键是树立起新的发展理念和一整套行动规范,并大力付诸行动。
“千家店模式”缔造的“百里山水画廊”很美,美在山水中蕴含着民族的生态文化传统。山水主人们奉行的共同富裕、有福同享的生态道德观念;甘于奉献、涵养水源、造福子孙的生态伦理观念;还有徽派风格、北派南风的生态美学观念,等等,在内容上与形式实现了美的高度统一。
(责任编辑: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