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感培养 教学方法
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长期艰难跋涉在应试的崎岖小道上。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对语文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忽视了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使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误区。造成学生语感素质不高,语文素质总体不尽人意。那么,语文教改的根本出路究竟何在?笔者的看法是:语文教学应该重在引导学生感悟,建立以美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语文跟着感觉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我们要明确:第一,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用以表达生活的语言就有深浅之分;同时,语言又从世俗状态不断地趋向专门化和艺术化的,因而语言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又有雅俗之分。这样,就可根据语言的深浅雅俗,将语感的对象划分为若干个语层。第二,语感本身也是逐渐深化的,总是从获得一些模糊朦胧的印象开始,逐渐地感到明晰,最后才达到透彻的领悟。所以,语感本身也划分为若干个感层,大体可分为感觉、感知和感悟三层。依据语层而逐层递进,在一定语层上又依据感层而步步深人,这就是语文美感教学的程序。
语感的深浅取决于对语感对象的熟知程度。总的教学方法是:少讲析,多读背;少灌输,多陶冶。针对不同的语层感层,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感觉的基础上模仿,在感知的基础上借鉴,在感悟的基础上创造。获得感觉只须泛读,获得感知就要精读,而获得感悟就要熟读成诵,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具体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诵读吟咏,感受语言。语感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所以反复的诵读是产生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渐入佳境,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办法固然笨,但说明读书对理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本上所选的美文,都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师要充分运用阅读教学,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品味语言,揣摩精华。叶老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从认知上的会意能力看,领悟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体味,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
3.“披文入情”走进心灵。任何作品都只能提供一个具有多层次内容的结构框架,其中有许多未定点,而这些“空白区域”期待读者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去从反复的诵读中领会、体验和补充,读出语意潜能。作者常常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读者必须通过作品中有限的语言去体会作者“十分”的用心,甚至超出这“十分”,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4.注重实践,活化语感。语感靠长期积淀,只有持之以恒强化实践,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我们可以从听说读写四方面着手。“听”,把握信息,抓住中心和要点,理解意思和蕴涵的情感;“说”,准确、连贯、得体;尤其要突出的是“读写”,博览群书,一般说班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常常是对课外书情有独钟的,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语言刺激,逐渐形成语感;“写”是调动头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激发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促进了语感的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
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长期艰难跋涉在应试的崎岖小道上。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对语文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忽视了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使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误区。造成学生语感素质不高,语文素质总体不尽人意。那么,语文教改的根本出路究竟何在?笔者的看法是:语文教学应该重在引导学生感悟,建立以美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语文跟着感觉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我们要明确:第一,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用以表达生活的语言就有深浅之分;同时,语言又从世俗状态不断地趋向专门化和艺术化的,因而语言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又有雅俗之分。这样,就可根据语言的深浅雅俗,将语感的对象划分为若干个语层。第二,语感本身也是逐渐深化的,总是从获得一些模糊朦胧的印象开始,逐渐地感到明晰,最后才达到透彻的领悟。所以,语感本身也划分为若干个感层,大体可分为感觉、感知和感悟三层。依据语层而逐层递进,在一定语层上又依据感层而步步深人,这就是语文美感教学的程序。
语感的深浅取决于对语感对象的熟知程度。总的教学方法是:少讲析,多读背;少灌输,多陶冶。针对不同的语层感层,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感觉的基础上模仿,在感知的基础上借鉴,在感悟的基础上创造。获得感觉只须泛读,获得感知就要精读,而获得感悟就要熟读成诵,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具体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诵读吟咏,感受语言。语感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所以反复的诵读是产生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渐入佳境,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办法固然笨,但说明读书对理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本上所选的美文,都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师要充分运用阅读教学,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品味语言,揣摩精华。叶老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从认知上的会意能力看,领悟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体味,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
3.“披文入情”走进心灵。任何作品都只能提供一个具有多层次内容的结构框架,其中有许多未定点,而这些“空白区域”期待读者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去从反复的诵读中领会、体验和补充,读出语意潜能。作者常常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读者必须通过作品中有限的语言去体会作者“十分”的用心,甚至超出这“十分”,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4.注重实践,活化语感。语感靠长期积淀,只有持之以恒强化实践,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我们可以从听说读写四方面着手。“听”,把握信息,抓住中心和要点,理解意思和蕴涵的情感;“说”,准确、连贯、得体;尤其要突出的是“读写”,博览群书,一般说班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常常是对课外书情有独钟的,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语言刺激,逐渐形成语感;“写”是调动头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激发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促进了语感的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