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成因及其在教育方面的影响,揭示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亟待改进的现状,农村教师的缺乏和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等现实问题,通过与澳大利亚“为农村准备教师”计划的合理结合,为我国的农村教师培养和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教师;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87-0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人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动因素,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是一切重大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
一、城乡二元结构
1.城乡二元机构的成因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社会结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同样存在这种结构现象,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显著的差异,形成了城乡两极分化的格局。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变迁走过了一条特殊的道路,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白永秀教授将这条道路分割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1949):西方工业文明与市场经济的冲击致使中国城乡分离加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商品和资本开始冲击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和自然经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固有的城乡关系开始腐蚀。
第二阶段(1949—1978):计划经济体制固化了中国城乡差距。1949年新中国建立,但是却面临着一般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体系”中沦为附庸的危险。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不得不走上一条封闭式工业化道路,这种制度逐步使“以乡托城”二元格局得以形成并且定格。
第三阶段(1978—2003):前改革时代“级差式”发展方式和“分离化”改革措施加速了中国城乡分离与对立。在城乡关系方面,“级差式”发展方式和“分离化”改革措施则表现为城市利用自身优势和国家优惠政策的改革先富起来,由此加剧了中国本来就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
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后改革时代城乡关系出现既统筹又分离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国家强化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政策但改革累积效应使城乡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战略重组使农村资源向城市集中再次助推城乡分离;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源向城市集中导致农村发展再次受限。
2.城乡二元结构在教育方面的影响
国家一直致力于缓解、改变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但这一社会结构仍给我国现代社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总结起来主要有教育投入错位和政策机制的偏颇两方面。
1.教育投入错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固有的“亲城市”,“远农村”的思想模式一直存在,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来源于当地财政收入,这对于本来落后的农村,无疑是巨大压力。
2.政策机制的偏颇。在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下,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城市和农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工业和农业实行着不同的经济政策。农村和农业的总体政策定位是服务于城市的发展。
二、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教师
一名合格的老师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来看,农村教师的现状急需改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便是题中之意。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现代教师,必须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的专业知识,复合型的专业能力,崇高的专业道德,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农村教师现实情况:1.农村教师群体的结构特征:在性别结构上,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教师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越弱;教育层级越高的学校,教师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越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教师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越强。2.农村教师群体的教育特征:在学历背景上,农村教师第一学历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3年;农村教师最高学历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5年;在毕业院校上,农村教师第一学历毕业院校主要为中师和师专;农村教师第一学历毕业地多为地级市和县城。
三、国家已经做出的努力
为了使学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从整体上看,首先要保证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都要为学龄儿童提供平等的义务教育。教育平等不只是教育机会意义上的平等,更重要的是教育资源配置意义上的平等,尤其是教师资源配置的平等。
农村教师的结构与质量问题,说到底是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问题。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向农村倾斜的教育政策,譬如特岗教师计划、农村硕师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等。
四、澳大利亚对我国的启示借鉴意义
很多国家都面临或面临过类似于我国农村教师的问题。笔者在阅读文献时发现澳大利亚政府自2008年展开的“为农村准备教师”的方案很值得我国借鉴。澳大利亚提出如下观点:解决农村教师问题,不是培养数量更多的教师,而应该是从职前的教师教育入手、从动机与意愿、职业精神与能力、道德与伦理等多角度出发,让学生们愿意去农村并且愿意持续服务农村,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笔者主要有以下想法:1.对于边远贫困落后地区的教师招考应依本地户口为条件,如果只招本地户口的学生,他从小生活在这里,对此地有一定的感情,再加上父母都在此地,工作一段时间,便一心一意从事本职工作。2.在高考招生时加大对边远贫困落后地区考生优惠政策,如国培计划,定向招生政策,鼓励他们走出去升造,还能返回家乡服务,加大对这部分学生违约的惩戒力度,提高违约成本,同时延长服务本地的最短期限。3.要增加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免费师范生招生数量,目前教育育部六所直属师范院校的免费师范生就业前景特别好,他们既能接受免费的优质的高等师范教育,毕业后又能到省会城市的学校就业。笔者认为,每年应给贫穷县一定免费师范生指标,让他们低门坎接受免费的师范教育,毕业后必须长期服务于落后地区,打消他们远走他乡的念头。4.提高贫困地区渐师的待遇。从日常生活,住房,工资,办公条件,教学设施,子女上学以及就业等多方面都应该予以较多的倾斜政策。5.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有的地区,一名教师所带班级连续几年的中考或高考成绩突出,地方政府就会给这名教师增加行政职务。如此不知是加强了教育教学工作还是削弱了教学力量。建议在提高教师政治待遇时,还应该让其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如此,既提高了教师的地位,也不会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邬志辉,秦玉友.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13-287.
[2]何芳,赵丽英,舒亚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219-223
[3]钱理群、刘铁芳.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92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教师;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87-0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人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动因素,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是一切重大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
一、城乡二元结构
1.城乡二元机构的成因
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社会结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同样存在这种结构现象,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显著的差异,形成了城乡两极分化的格局。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变迁走过了一条特殊的道路,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白永秀教授将这条道路分割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1949):西方工业文明与市场经济的冲击致使中国城乡分离加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商品和资本开始冲击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和自然经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固有的城乡关系开始腐蚀。
第二阶段(1949—1978):计划经济体制固化了中国城乡差距。1949年新中国建立,但是却面临着一般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体系”中沦为附庸的危险。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不得不走上一条封闭式工业化道路,这种制度逐步使“以乡托城”二元格局得以形成并且定格。
第三阶段(1978—2003):前改革时代“级差式”发展方式和“分离化”改革措施加速了中国城乡分离与对立。在城乡关系方面,“级差式”发展方式和“分离化”改革措施则表现为城市利用自身优势和国家优惠政策的改革先富起来,由此加剧了中国本来就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
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后改革时代城乡关系出现既统筹又分离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国家强化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政策但改革累积效应使城乡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战略重组使农村资源向城市集中再次助推城乡分离;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源向城市集中导致农村发展再次受限。
2.城乡二元结构在教育方面的影响
国家一直致力于缓解、改变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但这一社会结构仍给我国现代社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总结起来主要有教育投入错位和政策机制的偏颇两方面。
1.教育投入错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固有的“亲城市”,“远农村”的思想模式一直存在,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来源于当地财政收入,这对于本来落后的农村,无疑是巨大压力。
2.政策机制的偏颇。在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下,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城市和农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工业和农业实行着不同的经济政策。农村和农业的总体政策定位是服务于城市的发展。
二、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教师
一名合格的老师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来看,农村教师的现状急需改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便是题中之意。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现代教师,必须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的专业知识,复合型的专业能力,崇高的专业道德,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农村教师现实情况:1.农村教师群体的结构特征:在性别结构上,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教师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越弱;教育层级越高的学校,教师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越强;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教师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越强。2.农村教师群体的教育特征:在学历背景上,农村教师第一学历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3年;农村教师最高学历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5年;在毕业院校上,农村教师第一学历毕业院校主要为中师和师专;农村教师第一学历毕业地多为地级市和县城。
三、国家已经做出的努力
为了使学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从整体上看,首先要保证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都要为学龄儿童提供平等的义务教育。教育平等不只是教育机会意义上的平等,更重要的是教育资源配置意义上的平等,尤其是教师资源配置的平等。
农村教师的结构与质量问题,说到底是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问题。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向农村倾斜的教育政策,譬如特岗教师计划、农村硕师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等。
四、澳大利亚对我国的启示借鉴意义
很多国家都面临或面临过类似于我国农村教师的问题。笔者在阅读文献时发现澳大利亚政府自2008年展开的“为农村准备教师”的方案很值得我国借鉴。澳大利亚提出如下观点:解决农村教师问题,不是培养数量更多的教师,而应该是从职前的教师教育入手、从动机与意愿、职业精神与能力、道德与伦理等多角度出发,让学生们愿意去农村并且愿意持续服务农村,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笔者主要有以下想法:1.对于边远贫困落后地区的教师招考应依本地户口为条件,如果只招本地户口的学生,他从小生活在这里,对此地有一定的感情,再加上父母都在此地,工作一段时间,便一心一意从事本职工作。2.在高考招生时加大对边远贫困落后地区考生优惠政策,如国培计划,定向招生政策,鼓励他们走出去升造,还能返回家乡服务,加大对这部分学生违约的惩戒力度,提高违约成本,同时延长服务本地的最短期限。3.要增加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免费师范生招生数量,目前教育育部六所直属师范院校的免费师范生就业前景特别好,他们既能接受免费的优质的高等师范教育,毕业后又能到省会城市的学校就业。笔者认为,每年应给贫穷县一定免费师范生指标,让他们低门坎接受免费的师范教育,毕业后必须长期服务于落后地区,打消他们远走他乡的念头。4.提高贫困地区渐师的待遇。从日常生活,住房,工资,办公条件,教学设施,子女上学以及就业等多方面都应该予以较多的倾斜政策。5.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有的地区,一名教师所带班级连续几年的中考或高考成绩突出,地方政府就会给这名教师增加行政职务。如此不知是加强了教育教学工作还是削弱了教学力量。建议在提高教师政治待遇时,还应该让其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如此,既提高了教师的地位,也不会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邬志辉,秦玉友.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13-287.
[2]何芳,赵丽英,舒亚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219-223
[3]钱理群、刘铁芳.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