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也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宗教信仰作为农民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农民的生产与生活,还会深刻地影响了农民的行为、意识、价值观等。研究农民的宗教信仰情况,有利于探讨农民的精神需求,进而深入了解农村社会现实,为当今三农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解题思路。本文通过对武汉S乡农民宗教信仰情况进行初步调查研究,分析农民信仰特点和农村宗教活动的基本特点,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农民的精神需求,透过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来深入了解农村社会的现实,为当今三农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关键词:农民、宗教、信仰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对外交流增多,加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较好,宗教活动在很多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农民信仰宗教的人数明显增多,呈逐年上升趋势,信教热潮悄然兴起并迅速蔓延,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农村宗教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值得注意的问题。农村宗教活动研究为我们做好农村的文化建设、深入了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目前学术界对农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如农民的养老、医疗、农民工以及失地农民的问题等,而对于农民的精神文化方面的研究较少,关于我国农民宗教信仰和农村宗教活动问题的研究至今为数不多。因此,对此课题进行研究,有比较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地点及调研活动
本次调查选取的地点是位于武汉市西南郊汉南区境内的S乡,它在长江的西岸,通顺河上河段的南岸,东临长江,西抵汉南农场,南至洪湖市界,北与蔡甸区曲口乡隔通顺河相对。S乡属长江冲积平原,呈狭长地状,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江岸线长达15千米左右。S乡有"百只窑乡"之称,这里又盛产甜玉米和西瓜,乡民多以陶业、农业和渔业为生,年收入大多处在8000元至10000元之间。
宗教信仰在S乡乡民生活中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78%的乡民是宗教信徒,其中以基督教信徒居多,具备调研价值。笔者就研究课题进行了观察与访问,并在实地对观察与访问资料进行概括和抽象。调查访问的对象主要是乡里的宗教活动负责人和宗教信徒。
二、S乡宗教活动现状:
(一)基督教礼拜活动
S乡目前共有基督教信徒220余人,其中男人47人,女人176人。每个星期天上午,教徒们会从全乡各地汇集到教堂做礼拜。基督教堂位于当地一个名为程家山的小山上,山下是一个靶场,靶场周围都是农田。教堂是一座白色的普通建筑,装修十分简单,甚至有些许简陋,外墙上的白漆有些斑驳,露出里面灰黄色的砖泥,只有房顶上的大红色十字架最醒目。教堂通常不允许外人自由进入,笔者在熟人,也是老教徒钱大婶的的带领下,才得以进入其中观察记录。走进教堂,里面的设施也很简陋,一排排长短不一高低不一的凳子,最前面放着一张类似于学校讲桌的桌子,墙面被简单地粉刷了一下,水泥地面还有些坑洼不平。
教堂里很快就坐满了人,以妇女和老人为主。这次礼拜的内容一般包括讲圣经,唱诗歌和祷告。讲圣经的是牧师江长老,他先是在上面读一遍,底下的教徒再跟着读一遍,然后他用非常通俗的当地方言将圣经的内容解释给教他们听,教徒们满脸虔诚,如痴如醉,有的闭着眼睛喃喃自语,有的还拿着小本子,慢慢地做做笔记。接下来是集体祷告,江牧师站在台上,高高地举起右手,闭着双眼,大声祷告着,台下全体教徒起立,低下头,双手在前面握着,江牧师唱念一句,他们就跟着唱念一句:
天父神啊,我们感谢你,赞美你,哈利路亚,哈利路亚。无时无刻不在的神,哈利路亚,哈利路亚。你赐国家兴旺发达,哈利路亚,哈利路亚,兴旺发达,国泰民安,哈利路亚,哈利路亚,愿我乡玉米西瓜大丰收,砖窑效益好,哈利路亚,哈利路亚。愿乡民平安喜乐,无病无灾,哈利路亚,哈利路亚……
祷告的内容起初听起来很有西方的味道,但听到后面,发现加入了不少本土化的东西。信徒都是农民,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经济收入和身体状况,而乡里的砖窑、甜玉米和西瓜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这反应出农民信徒在基督教信仰里的功利色彩和浓厚的地方特质。
S乡基督教徒虽多,但他们不太愿对外人,特别是非教徒透露个人信息。我在钱大婶的热情推荐和保证下,才得以采访到以下几位典型的教徒代表。由于教友之间都互相称呼"兄弟"、"姊妹",遂以下也以此方式称呼。
个案一:江牧师(男,69岁)
我老家是河南人,小时候随着家人逃荒来到了武汉,年轻的时候白天在乡里的砖窑厂里上班,晚上去上夜校,学习文化知识,后来我害一场大病,到武昌那边治病。养病的时候很无聊,不知道是哪个人带给我一本基督教的宣传册子,我看了觉得特别好,可以平静内心,还可以帮助别人,也不会危害到国家,所以就开始信主。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去中南神学院进修,也跟三自爱国会的领导有了接触,开始有了在乡里传教的想法。三自会和市里的基督教会分别帮我筹集了几千块钱,我自己再东拼西凑拿出了万把块钱,修成了今天程家山家的那座教堂。我先是去大队里面传教,慢慢发展了几个信徒,早期都是通过熟人关系介绍进来的,到了95年、96年的时候,人数增加了许多,出现了一个高潮,到现在信徒人数有200多人,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基督教能在我们乡里发展得这么顺利,都是靠主的保佑。
个案二:熊兄弟(男,72岁)
我退休前是乡里的小学校长,退休后被反聘到乡政府,写写文件,整理档案,可以说是搞了一辈子的工作。现在老了,也搞不动了,老伴去年走了,儿子姑娘都在汉口,我一个人生活也蛮孤单的。后来经过熟人介绍,加入了教会,除了每个星期的定点聚会以外,还经常有活动,其他教友也有跟我年纪差不多的,在一起聊聊天,时间也好打发,我心里也有了寄托。
个案三:钱姊妹(即钱大婶,女,54岁)
2000年的时候,我腰肩盘突出发作,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什么活都干不了。我儿子专门请了老中医来给我看病,试了针灸和按摩,还开了药,每天吃,没有效果。后来又吃西药,用了千把块钱,还是不好。我家条件又不好,我都准备等死的,江牧师晓得我的情况后,带着几个教友来看我,帮我祈祷,每个星期来两三回,这样搞了一个多月后,我明显感觉腰疼好多了,后来能起床干活了。你看我现在能走能跑,不晓得几好!就像没得过病一样的!从那以后,我就信了主,是主保佑我身体健康的,我会一直对主忠诚。
(二)民间信仰活动
中国民间信仰的传统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是最普遍、最基本的。石奕龙认为,"民间信仰是一种泛布性的宗教,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欧大年认为,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汉族人所特有的宗教传统包括年节习俗、祖先崇拜、葬礼仪式、风水和许多其他活动",并认为"几乎所有中国宗教传统如儒家、道教与汉化的佛教最初都不外是由这些古代民间信仰原则中决裂出来的。"
民间信仰的典型特点是多神崇拜,确切地讲,它是对民间拜神活动的归纳和概括,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民间一切拜神活动都是民间信仰,从狭义来说,现阶段的民间信仰专指正式宗教之外的民间拜神活动。现阶段我国承认的正式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除此之外,大量的神灵崇拜都属于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和封建迷信是有区别的。首先,就民间信仰的性质而言,它是和宗教相类似的信仰活动。其次,民间信仰的历史悠久,它的产生远在封建社会以前,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时代,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未消失。封建这一词并不能反映它的实质,因为所有宗教活动都相信冥冥中有超自然的神力存在。不可否认,在民间信仰里有封建迷信的东西,因为民间信仰范畴广泛,内容庞杂。但是封建迷信是专指封建宗法神权相联和宣扬封建糟粕与社会主义法制相抵触的迷信活动,在政府管理范围中是被禁止的,而民间信仰在法律上是未被禁止的。
我国的民间信仰包括祖先神的崇拜和领袖神的崇拜,特别是对祖先神的崇拜,在S乡的表现尤为突出,以下是我观察的两个个案。
个案四:乡民王大爷家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中午12点,"祖宗宴"正式开始。除了王大爷以外,其他家人都自觉地回避到客房,让大堂空旷起来,大堂正中的桌子上早已摆好几副碗筷和几道菜,这些供祖宗"吃"的菜也有讲究,一般来说包括一道肉菜、一条鱼和若干青菜。这些菜在祖宗"食用"之前绝对不允许被其他人食用,否则就是大不敬。王大爷在桌子的四角都分别点燃一张纸钱,然后再点起一张纸钱,对着门口喊:"各位祖宗请进来",边喊做出往里迎的动作。接下来,他毕恭毕敬地守在桌边,时不时往地上倒些酒水,这就是给祖宗"敬酒"了,嘴里还不停地说:"请各位吃好喝好,保佑我们全家人。"等桌四角的纸钱都完全熄灭后,表明祖宗已经结束"用餐",这时王大爷会再点燃一张纸钱,做出送的动作,请祖宗"好走"。待祖宗离开后,其他的家人都从客房来到大堂,王大爷也笑咪咪地吩咐老伴把其他的菜端上来,全家一起用餐。大家都抢着使用祖宗"使用"过的碗筷,希望能受到保佑。
个案五:S乡田间小路上
农历正月十五这天上午8点,一串串响亮的鞭炮声打破了宁静,一群乡民抬着一顶轿子,吹着唢呐,引着鞭炮在路上走,好不热闹。轿子里放的正是关羽的神像,那张红色的脸非常有特点。神像是乡民们从关公庙里请出来的,抬着它在全乡走一圈,是希望全乡都能得到他的庇佑。乡民一看到抬关老爷的队伍来了,就会纷纷从屋里走出来,拿出已准备好的鞭炮去迎请他。如果抬轿子的队伍有幸在自家门口停留的话,那更是莫大的福气,乡民会马上拿出烟和糖果送给抬轿子的队伍,有的会给十几二十块钱的打发钱,以沾沾福气,博个好彩头。关老爷神像在全乡"巡视"一圈后,会被抬回庙里,那里还等待着一批虔诚的乡民,他们希望自己尽早上供,乞求平安、发财、万事顺利。
关羽本只是三国中的一个历史人物,为什么变成了一个能保一家四方平安,万事如意的神呢?乡里的老人们说,谁也说不清关老爷是干什么的,光知道它有灵圣,希望他什么都能保佑。
二、S乡乡民信仰宗教的原因
1.信教"蛮好玩"
每年农闲的时候,S乡乡民的空余时间较多,但是此时乡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乡民闲暇生活非常单调,除了看电视,聊天,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一方面,这些娱乐休闲方式并不是完全健康向上的;另一方面,它们之间的互动性不强,不利于村民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
乡民信教后,参加正规的宗教活动,情况就发生了大不同。教徒们经常会被组织聚集在一起,学习诗歌、经文、祷告。这些活动已经成为信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娱乐的方式,而且他们很享受这个学习过程,享受这种友善、宽容、和谐无害的环境。多数乡民反应这种定期的聚会"蛮好玩",可以说教会的活动丰富了农民的闲暇生活,给农村单调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让农民收获了快乐和轻松。
2.信教可以治病保平安
据调查可知,大多数乡民最初信仰宗教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治病保平安,功利心非常明显。S乡只有一个卫生所,条件比较简陋,只能治疗一些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遇到大病就只能去区里的人民医院甚至是市里的医院,收费较高,而农村合作医疗与社会保障制度在S乡发展得还不完善,福利保障并没有完全覆盖,因此乡民还是承担不起大病的医疗费用。如果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倒下了,整个家庭就没有了收入来源,这在农村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乡民就会尝试依靠一种强大的外在力量--"神",来保护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去病消灾。
乡民往往喜欢分享这样一些不寻常的经历,这些经历主要是:自己或家人得了重病,无法救治,希望"神"能够解救;家里发生意外,内心极度痛苦,希望找个精神支柱;家庭总是发生不顺利的事,希望"神"能够保平安。由于心理上的作用,宗教信仰减轻了病人的精神上的负担,减少了对死亡的恐惧,很多患重病的人因为信仰宗教恢复了健康。这就更坚信了他们对"神"的信仰。正如心理学上的,人们倾向于寻找那些和自己解释相符合的情况。
三、促进S乡宗教活动健康发展的建议
为了保证宗教活动在S乡更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要广泛普及科技、法律知识,在乡里通过电视、广播、公布栏等宣传媒介普及有关宗教活动的法律知识以及迷信的危害,让乡民弄清宗教信仰与迷信的区别,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第二是要提高宗教活动讲道人的素质和道德水平,加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让其向乡民传授健康、向上的教义内容,保证宗教在乡里的健康发展。第三是要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S乡民遇到大病,合作医疗可以报销一部分,但是剩下的部分仍然无法承受。乡民在无助的情况下求助宗教似乎算是一种无奈之举。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第四是要加强对宗教活动监督引导,S乡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党员的团结和组织群众的凝聚力作用,加强对农村党员关于宗教知识的教育,并且通过他们来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农村信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欧阳肃通.转型视野下的中国农村宗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石奕龙.闽南民间信仰的表层差别及其原因[J].台湾研究期刊,1999(1):62-63.
[3]欧大年.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是宗教意识[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2).
[4] 曾强.冲突与适应--对农村宗教信仰的社会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4.
作者简介:杨茜,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关键词:农民、宗教、信仰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对外交流增多,加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较好,宗教活动在很多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农民信仰宗教的人数明显增多,呈逐年上升趋势,信教热潮悄然兴起并迅速蔓延,给中国农村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农村宗教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值得注意的问题。农村宗教活动研究为我们做好农村的文化建设、深入了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目前学术界对农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如农民的养老、医疗、农民工以及失地农民的问题等,而对于农民的精神文化方面的研究较少,关于我国农民宗教信仰和农村宗教活动问题的研究至今为数不多。因此,对此课题进行研究,有比较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地点及调研活动
本次调查选取的地点是位于武汉市西南郊汉南区境内的S乡,它在长江的西岸,通顺河上河段的南岸,东临长江,西抵汉南农场,南至洪湖市界,北与蔡甸区曲口乡隔通顺河相对。S乡属长江冲积平原,呈狭长地状,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江岸线长达15千米左右。S乡有"百只窑乡"之称,这里又盛产甜玉米和西瓜,乡民多以陶业、农业和渔业为生,年收入大多处在8000元至10000元之间。
宗教信仰在S乡乡民生活中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78%的乡民是宗教信徒,其中以基督教信徒居多,具备调研价值。笔者就研究课题进行了观察与访问,并在实地对观察与访问资料进行概括和抽象。调查访问的对象主要是乡里的宗教活动负责人和宗教信徒。
二、S乡宗教活动现状:
(一)基督教礼拜活动
S乡目前共有基督教信徒220余人,其中男人47人,女人176人。每个星期天上午,教徒们会从全乡各地汇集到教堂做礼拜。基督教堂位于当地一个名为程家山的小山上,山下是一个靶场,靶场周围都是农田。教堂是一座白色的普通建筑,装修十分简单,甚至有些许简陋,外墙上的白漆有些斑驳,露出里面灰黄色的砖泥,只有房顶上的大红色十字架最醒目。教堂通常不允许外人自由进入,笔者在熟人,也是老教徒钱大婶的的带领下,才得以进入其中观察记录。走进教堂,里面的设施也很简陋,一排排长短不一高低不一的凳子,最前面放着一张类似于学校讲桌的桌子,墙面被简单地粉刷了一下,水泥地面还有些坑洼不平。
教堂里很快就坐满了人,以妇女和老人为主。这次礼拜的内容一般包括讲圣经,唱诗歌和祷告。讲圣经的是牧师江长老,他先是在上面读一遍,底下的教徒再跟着读一遍,然后他用非常通俗的当地方言将圣经的内容解释给教他们听,教徒们满脸虔诚,如痴如醉,有的闭着眼睛喃喃自语,有的还拿着小本子,慢慢地做做笔记。接下来是集体祷告,江牧师站在台上,高高地举起右手,闭着双眼,大声祷告着,台下全体教徒起立,低下头,双手在前面握着,江牧师唱念一句,他们就跟着唱念一句:
天父神啊,我们感谢你,赞美你,哈利路亚,哈利路亚。无时无刻不在的神,哈利路亚,哈利路亚。你赐国家兴旺发达,哈利路亚,哈利路亚,兴旺发达,国泰民安,哈利路亚,哈利路亚,愿我乡玉米西瓜大丰收,砖窑效益好,哈利路亚,哈利路亚。愿乡民平安喜乐,无病无灾,哈利路亚,哈利路亚……
祷告的内容起初听起来很有西方的味道,但听到后面,发现加入了不少本土化的东西。信徒都是农民,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经济收入和身体状况,而乡里的砖窑、甜玉米和西瓜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这反应出农民信徒在基督教信仰里的功利色彩和浓厚的地方特质。
S乡基督教徒虽多,但他们不太愿对外人,特别是非教徒透露个人信息。我在钱大婶的热情推荐和保证下,才得以采访到以下几位典型的教徒代表。由于教友之间都互相称呼"兄弟"、"姊妹",遂以下也以此方式称呼。
个案一:江牧师(男,69岁)
我老家是河南人,小时候随着家人逃荒来到了武汉,年轻的时候白天在乡里的砖窑厂里上班,晚上去上夜校,学习文化知识,后来我害一场大病,到武昌那边治病。养病的时候很无聊,不知道是哪个人带给我一本基督教的宣传册子,我看了觉得特别好,可以平静内心,还可以帮助别人,也不会危害到国家,所以就开始信主。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去中南神学院进修,也跟三自爱国会的领导有了接触,开始有了在乡里传教的想法。三自会和市里的基督教会分别帮我筹集了几千块钱,我自己再东拼西凑拿出了万把块钱,修成了今天程家山家的那座教堂。我先是去大队里面传教,慢慢发展了几个信徒,早期都是通过熟人关系介绍进来的,到了95年、96年的时候,人数增加了许多,出现了一个高潮,到现在信徒人数有200多人,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基督教能在我们乡里发展得这么顺利,都是靠主的保佑。
个案二:熊兄弟(男,72岁)
我退休前是乡里的小学校长,退休后被反聘到乡政府,写写文件,整理档案,可以说是搞了一辈子的工作。现在老了,也搞不动了,老伴去年走了,儿子姑娘都在汉口,我一个人生活也蛮孤单的。后来经过熟人介绍,加入了教会,除了每个星期的定点聚会以外,还经常有活动,其他教友也有跟我年纪差不多的,在一起聊聊天,时间也好打发,我心里也有了寄托。
个案三:钱姊妹(即钱大婶,女,54岁)
2000年的时候,我腰肩盘突出发作,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什么活都干不了。我儿子专门请了老中医来给我看病,试了针灸和按摩,还开了药,每天吃,没有效果。后来又吃西药,用了千把块钱,还是不好。我家条件又不好,我都准备等死的,江牧师晓得我的情况后,带着几个教友来看我,帮我祈祷,每个星期来两三回,这样搞了一个多月后,我明显感觉腰疼好多了,后来能起床干活了。你看我现在能走能跑,不晓得几好!就像没得过病一样的!从那以后,我就信了主,是主保佑我身体健康的,我会一直对主忠诚。
(二)民间信仰活动
中国民间信仰的传统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是最普遍、最基本的。石奕龙认为,"民间信仰是一种泛布性的宗教,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欧大年认为,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汉族人所特有的宗教传统包括年节习俗、祖先崇拜、葬礼仪式、风水和许多其他活动",并认为"几乎所有中国宗教传统如儒家、道教与汉化的佛教最初都不外是由这些古代民间信仰原则中决裂出来的。"
民间信仰的典型特点是多神崇拜,确切地讲,它是对民间拜神活动的归纳和概括,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民间一切拜神活动都是民间信仰,从狭义来说,现阶段的民间信仰专指正式宗教之外的民间拜神活动。现阶段我国承认的正式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除此之外,大量的神灵崇拜都属于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和封建迷信是有区别的。首先,就民间信仰的性质而言,它是和宗教相类似的信仰活动。其次,民间信仰的历史悠久,它的产生远在封建社会以前,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时代,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未消失。封建这一词并不能反映它的实质,因为所有宗教活动都相信冥冥中有超自然的神力存在。不可否认,在民间信仰里有封建迷信的东西,因为民间信仰范畴广泛,内容庞杂。但是封建迷信是专指封建宗法神权相联和宣扬封建糟粕与社会主义法制相抵触的迷信活动,在政府管理范围中是被禁止的,而民间信仰在法律上是未被禁止的。
我国的民间信仰包括祖先神的崇拜和领袖神的崇拜,特别是对祖先神的崇拜,在S乡的表现尤为突出,以下是我观察的两个个案。
个案四:乡民王大爷家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中午12点,"祖宗宴"正式开始。除了王大爷以外,其他家人都自觉地回避到客房,让大堂空旷起来,大堂正中的桌子上早已摆好几副碗筷和几道菜,这些供祖宗"吃"的菜也有讲究,一般来说包括一道肉菜、一条鱼和若干青菜。这些菜在祖宗"食用"之前绝对不允许被其他人食用,否则就是大不敬。王大爷在桌子的四角都分别点燃一张纸钱,然后再点起一张纸钱,对着门口喊:"各位祖宗请进来",边喊做出往里迎的动作。接下来,他毕恭毕敬地守在桌边,时不时往地上倒些酒水,这就是给祖宗"敬酒"了,嘴里还不停地说:"请各位吃好喝好,保佑我们全家人。"等桌四角的纸钱都完全熄灭后,表明祖宗已经结束"用餐",这时王大爷会再点燃一张纸钱,做出送的动作,请祖宗"好走"。待祖宗离开后,其他的家人都从客房来到大堂,王大爷也笑咪咪地吩咐老伴把其他的菜端上来,全家一起用餐。大家都抢着使用祖宗"使用"过的碗筷,希望能受到保佑。
个案五:S乡田间小路上
农历正月十五这天上午8点,一串串响亮的鞭炮声打破了宁静,一群乡民抬着一顶轿子,吹着唢呐,引着鞭炮在路上走,好不热闹。轿子里放的正是关羽的神像,那张红色的脸非常有特点。神像是乡民们从关公庙里请出来的,抬着它在全乡走一圈,是希望全乡都能得到他的庇佑。乡民一看到抬关老爷的队伍来了,就会纷纷从屋里走出来,拿出已准备好的鞭炮去迎请他。如果抬轿子的队伍有幸在自家门口停留的话,那更是莫大的福气,乡民会马上拿出烟和糖果送给抬轿子的队伍,有的会给十几二十块钱的打发钱,以沾沾福气,博个好彩头。关老爷神像在全乡"巡视"一圈后,会被抬回庙里,那里还等待着一批虔诚的乡民,他们希望自己尽早上供,乞求平安、发财、万事顺利。
关羽本只是三国中的一个历史人物,为什么变成了一个能保一家四方平安,万事如意的神呢?乡里的老人们说,谁也说不清关老爷是干什么的,光知道它有灵圣,希望他什么都能保佑。
二、S乡乡民信仰宗教的原因
1.信教"蛮好玩"
每年农闲的时候,S乡乡民的空余时间较多,但是此时乡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乡民闲暇生活非常单调,除了看电视,聊天,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一方面,这些娱乐休闲方式并不是完全健康向上的;另一方面,它们之间的互动性不强,不利于村民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
乡民信教后,参加正规的宗教活动,情况就发生了大不同。教徒们经常会被组织聚集在一起,学习诗歌、经文、祷告。这些活动已经成为信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娱乐的方式,而且他们很享受这个学习过程,享受这种友善、宽容、和谐无害的环境。多数乡民反应这种定期的聚会"蛮好玩",可以说教会的活动丰富了农民的闲暇生活,给农村单调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让农民收获了快乐和轻松。
2.信教可以治病保平安
据调查可知,大多数乡民最初信仰宗教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治病保平安,功利心非常明显。S乡只有一个卫生所,条件比较简陋,只能治疗一些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遇到大病就只能去区里的人民医院甚至是市里的医院,收费较高,而农村合作医疗与社会保障制度在S乡发展得还不完善,福利保障并没有完全覆盖,因此乡民还是承担不起大病的医疗费用。如果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倒下了,整个家庭就没有了收入来源,这在农村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乡民就会尝试依靠一种强大的外在力量--"神",来保护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去病消灾。
乡民往往喜欢分享这样一些不寻常的经历,这些经历主要是:自己或家人得了重病,无法救治,希望"神"能够解救;家里发生意外,内心极度痛苦,希望找个精神支柱;家庭总是发生不顺利的事,希望"神"能够保平安。由于心理上的作用,宗教信仰减轻了病人的精神上的负担,减少了对死亡的恐惧,很多患重病的人因为信仰宗教恢复了健康。这就更坚信了他们对"神"的信仰。正如心理学上的,人们倾向于寻找那些和自己解释相符合的情况。
三、促进S乡宗教活动健康发展的建议
为了保证宗教活动在S乡更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要广泛普及科技、法律知识,在乡里通过电视、广播、公布栏等宣传媒介普及有关宗教活动的法律知识以及迷信的危害,让乡民弄清宗教信仰与迷信的区别,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第二是要提高宗教活动讲道人的素质和道德水平,加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让其向乡民传授健康、向上的教义内容,保证宗教在乡里的健康发展。第三是要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S乡民遇到大病,合作医疗可以报销一部分,但是剩下的部分仍然无法承受。乡民在无助的情况下求助宗教似乎算是一种无奈之举。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第四是要加强对宗教活动监督引导,S乡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党员的团结和组织群众的凝聚力作用,加强对农村党员关于宗教知识的教育,并且通过他们来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农村信徒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欧阳肃通.转型视野下的中国农村宗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石奕龙.闽南民间信仰的表层差别及其原因[J].台湾研究期刊,1999(1):62-63.
[3]欧大年.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是宗教意识[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2).
[4] 曾强.冲突与适应--对农村宗教信仰的社会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4.
作者简介:杨茜,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