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思想上应明确:通过音乐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素质。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对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观念要更新,教育思想要端正
音乐教育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们应该树立宏观的音乐教育概念,要用现代教育观念去研究、解决问题。根据大纲的要求,音乐课包含丰富的内容,但是有人把音乐课狭隘地理解为唱歌课,以教会学生会唱几首歌为目标,以教唱为主要教学手段,形成了“教师教歌,学生学歌”的局面。这种教唱式的教学方法,既没有涵盖音乐教育的全部内容,又偏离了音乐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既扼杀了音乐作品的鲜明个性,也剥夺了学生理解作品的权利,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没有兴趣。而创新教育的特征在于它的基础性,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造素质为主,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使音乐成为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音乐教师既要更新教育观念,又要改进教学方法,主动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任。因此,在教学中应树立明确思想,突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帮助他们产生创造的欲望,得到创造的结果。
二、丰富学习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现阶段中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如歌曲、欣赏、读谱知识、综合训练、音乐游戏等。诸多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素质,也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提供了可能。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现代音乐教育应跳出传统音乐教育的模式。在音乐教学进程中,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我们首先应当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灵活选用发现教学法、开放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并要做到经常变换教学方法,如采用音乐游戏、歌舞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用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以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积极探求,形成主动性,让学生在音乐的殿堂中充分享受音乐的美,让学生随着音符的跳跃,发展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从教学方法来看,单一的口传身教的教唱法已无法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根据新教材的不同教学内容,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于音乐课来说,我认为这句话有着更深、更广泛的含义。上课时,根据每一堂课不同的需要,最好从视、听、说、动等多种角度带给学生一些新奇的感受。
三、唱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情感的表达建立在声音的技术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情也可以反过来带动声音技术。在中学的唱歌课和歌咏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不少的学生在唱歌时不是在“唱”,而是在“喊”。尤其高音的时候,不是音调不准就是喊得脸红脖子粗,缺乏美感,这种现象不纠正,将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在音乐课上,特别是唱歌课中,首先要对学生加强集体主义观念教育,使学生懂得,集体唱歌时,声音要整齐,音量要一致,突出个人就会破坏整体效果。其次,应让学生多听、多看一些优秀的童声齐唱和录象带,边听边解说,使学生懂得强弱结合,才能唱出美妙的歌,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声音的美感观念。发声方法不正确是造成学生喊歌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何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歌唱,是克服学生“喊歌”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用轻声唱法来训练学生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好的训练方法有两种:1、用哼唱(m)练习。要求学生上、下牙齿不能咬紧,双唇松闭,舌根平放,口腔内好像含着半口水。练习时气息要做到“匀、慢、稳”。2、以弱声来练习,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哼鸣位置上慢慢张开唇部来唱各种母音。在此基础上,在声乐练习中我还采用了以情带声、融声以情的方法启发学生,如:让学生模仿火车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声音等练习发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读谱时采用了童话法、讲授法等,新歌导入采用故事法、画图法、谜语法、谈话法等;节奏训练采用提问法、游戏法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歌唱习惯,而且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四、欣赏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欣赏教学是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类环节,一些教师要不就是听听就行了,有的干脆就不听,理由是进行欣赏教学时教室里的纪律不好组织。其实,欣赏教学是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是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最好形式。“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欣赏教学应以情感教育为主线,采用唱游、律动的方法让学生多听、多想、多做,加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正确感知和理解,并且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如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时,可先让学生听音乐,让他们感受整个音乐的情绪,领悟到威风凛凛的万马奔腾的场面,以及严肃、轻松的骑马检阅部队的情景;然后分段欣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所听见的音乐形象,还可以结合即兴表演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音乐内容和故事情节的感知和体验以及人物角色的选择,各种动作的再造想象,学生从音乐曲中进行音乐语言以及动作的创新,并付诸实践,从而理解了音乐,升华了情感。
五、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我们应该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在课堂上能自由呼吸。”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还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发言权,做到自尊、自信,能够充分发表自已的独立见解,不要怕错。而教师应该在这时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散。也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乐曲的内容,展开无拘无束的思维、想象、表现,在师生民主和谐的心理状态下开展提问、讨论、竞争等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与教师、与同学的交往中有效地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营造民主、和谐的竞争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竞争中,能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超越同伴,甚至超越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就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音乐擂台赛”,“谁是音乐家”,“哪组最能干”等等一些具有竞争意识的游戏,这样既激励了学生们的创新欲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音乐教师应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形式,在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活动中,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必须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 观念要更新,教育思想要端正
音乐教育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们应该树立宏观的音乐教育概念,要用现代教育观念去研究、解决问题。根据大纲的要求,音乐课包含丰富的内容,但是有人把音乐课狭隘地理解为唱歌课,以教会学生会唱几首歌为目标,以教唱为主要教学手段,形成了“教师教歌,学生学歌”的局面。这种教唱式的教学方法,既没有涵盖音乐教育的全部内容,又偏离了音乐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既扼杀了音乐作品的鲜明个性,也剥夺了学生理解作品的权利,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没有兴趣。而创新教育的特征在于它的基础性,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造素质为主,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使音乐成为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音乐教师既要更新教育观念,又要改进教学方法,主动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任。因此,在教学中应树立明确思想,突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帮助他们产生创造的欲望,得到创造的结果。
二、丰富学习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现阶段中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如歌曲、欣赏、读谱知识、综合训练、音乐游戏等。诸多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素质,也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提供了可能。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现代音乐教育应跳出传统音乐教育的模式。在音乐教学进程中,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我们首先应当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灵活选用发现教学法、开放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并要做到经常变换教学方法,如采用音乐游戏、歌舞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用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以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积极探求,形成主动性,让学生在音乐的殿堂中充分享受音乐的美,让学生随着音符的跳跃,发展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从教学方法来看,单一的口传身教的教唱法已无法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根据新教材的不同教学内容,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于音乐课来说,我认为这句话有着更深、更广泛的含义。上课时,根据每一堂课不同的需要,最好从视、听、说、动等多种角度带给学生一些新奇的感受。
三、唱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情感的表达建立在声音的技术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情也可以反过来带动声音技术。在中学的唱歌课和歌咏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不少的学生在唱歌时不是在“唱”,而是在“喊”。尤其高音的时候,不是音调不准就是喊得脸红脖子粗,缺乏美感,这种现象不纠正,将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在音乐课上,特别是唱歌课中,首先要对学生加强集体主义观念教育,使学生懂得,集体唱歌时,声音要整齐,音量要一致,突出个人就会破坏整体效果。其次,应让学生多听、多看一些优秀的童声齐唱和录象带,边听边解说,使学生懂得强弱结合,才能唱出美妙的歌,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声音的美感观念。发声方法不正确是造成学生喊歌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何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歌唱,是克服学生“喊歌”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用轻声唱法来训练学生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好的训练方法有两种:1、用哼唱(m)练习。要求学生上、下牙齿不能咬紧,双唇松闭,舌根平放,口腔内好像含着半口水。练习时气息要做到“匀、慢、稳”。2、以弱声来练习,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哼鸣位置上慢慢张开唇部来唱各种母音。在此基础上,在声乐练习中我还采用了以情带声、融声以情的方法启发学生,如:让学生模仿火车由远而近、由近而远的声音等练习发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读谱时采用了童话法、讲授法等,新歌导入采用故事法、画图法、谜语法、谈话法等;节奏训练采用提问法、游戏法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歌唱习惯,而且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四、欣赏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欣赏教学是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类环节,一些教师要不就是听听就行了,有的干脆就不听,理由是进行欣赏教学时教室里的纪律不好组织。其实,欣赏教学是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是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最好形式。“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欣赏教学应以情感教育为主线,采用唱游、律动的方法让学生多听、多想、多做,加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正确感知和理解,并且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如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时,可先让学生听音乐,让他们感受整个音乐的情绪,领悟到威风凛凛的万马奔腾的场面,以及严肃、轻松的骑马检阅部队的情景;然后分段欣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所听见的音乐形象,还可以结合即兴表演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音乐内容和故事情节的感知和体验以及人物角色的选择,各种动作的再造想象,学生从音乐曲中进行音乐语言以及动作的创新,并付诸实践,从而理解了音乐,升华了情感。
五、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我们应该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在课堂上能自由呼吸。”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还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发言权,做到自尊、自信,能够充分发表自已的独立见解,不要怕错。而教师应该在这时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散。也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乐曲的内容,展开无拘无束的思维、想象、表现,在师生民主和谐的心理状态下开展提问、讨论、竞争等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与教师、与同学的交往中有效地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营造民主、和谐的竞争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竞争中,能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超越同伴,甚至超越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就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音乐擂台赛”,“谁是音乐家”,“哪组最能干”等等一些具有竞争意识的游戏,这样既激励了学生们的创新欲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音乐教师应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形式,在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活动中,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必须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