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和学习中追寻数学本义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数学教学而言,我觉得更多地应该由“静态”的数学向“动态”的数学转移。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线索,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探寻和理解知识与观点背后的价值意义,促进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思辨与自我建构,发展思维,生长智慧。
  “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节课,主要是借助计算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索规律的一般策略与方法,发展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审视与透析,不难发现,“计算器”“探索”和“规律”是本课的三个关键词。其中,“计算器”是学生探索的工具;“规律”是学生探索的结果;“探索”才是教学的“核心”。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设想架构一条充满探索味和研究味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有效探索和自主学习中发展数学思维,实现数学教学的本真意义。以下是新授环节教学实践的简要描述:
  一、建立猜想
  1.计算器计算出36×30的积,体会36、30和1080在乘法算式中的名称。
  2.猜想:如果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可能会有什么变化?教师根据例题分层出现表格,在小组讨论中初步形成对问题的猜想。
  3.通过大组交流,进一步明晰猜想。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意图:结合例题直接提出猜想,首先基于学生过去相关问题计算的经验,从规律探索的角度引发学生对经验的回顾和提升;其次,点明了本课核心的探索线索,体会“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验证猜想
  1.初步验证
  (1)师生共同完成上表中第1小题的验证,重点体会验证的方法和结果。
  (2)小组合作完成其余3小题的验证,强调小组内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3)交流汇报验证的方法和结果,体会到上表中的4小题通过验证,都符合先前的猜想。
  (4)质疑:通过对上表的探索和验证,是否可以认定猜想一定是成立的?通过交流,引发学生进一步验证的需求。一是在36×30=1080这个式子中进一步验证,二是在其它乘法式子中进一步验证。
  2.再次验证
  (1)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对36×30=1080这个乘法式子继续展开研究,进一步验证猜想是否成立。
  (2)交流验证的过程,体会猜想结果的正确性。在交流中,重点择取数目大的,数目小的以及如0和1等一些特殊的数,体会举例验证时数据的合理性和丰富性。
  (3)小结:在36×30=1080这个乘法式子中,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无论乘几,从验证的过程和结果上看,都符合猜想。
  3.丰富验证
  (1)出示表格,让学生换一个乘法式子继续展开研究,再次验证猜想是否成立。
  (2)学生自由举例验证,汇报交流,再次确认猜想成立。
  三、归纳提升
  1.小结:通过大量举例,发现都符合先前的猜想,由此可确认猜想成立。带领学生回忆此规律在笔算乘法中的运用。
  2.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整个研究过程,突出规律研究的一般方法,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意图:体会验证方法的合理性,强调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凸显验证过程的丰富性是本环节教学的核心。学生在学习中,心理和认知上都有了不断的提升,既对自己的猜想获得初步的成立感到成功的喜悦,又对自己的验证进一步产生“质疑”。不仅强调了“做数学”的过程,又突出了培养良好“数学素养”的重要性。伴随着思路的“打开”,行为也就变得“清晰”和“有序”了。学生经历的不仅是设计方法、发现规律的过程,更经历了不断感知,不断体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过程。“结论”是“有效过程”催化的结果,“有效过程”是追寻“数学本义”的核心。[1]】
  回顾本课的设计思路,笔者从追寻数学本义的角度,力图使数学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授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具体来说,借助本课教学,追寻数学本义,关键体现四个“注重”。
  一、注重结果和过程的和谐统一
  对于学生而言,接受并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不难,但是如果教学直指获得规律这一结果,而淡化或削弱规律的探索过程,那么教学目标就会发生偏移。规律固然重要,但是规律是怎么来的更加重要,这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结果”所无法替代的功能与价值。教学中,我着力让学生体悟探索的线索,体会探索的一般方法,以36×30=1080这个式子为探索素材,建立猜想,然后再进一步进行引思:由36×30=1080这个式子得到的其他例子是否符合猜想?其他的乘法算式是否符合猜想?从简单数据到复杂数据,从一般数据到特殊数据是否还符合猜想?学生在不断的设计和验证中逐步确认猜想,探索过程十分丰富,而就是在这一丰富而又充实的过程中,实现了结果和过程的和谐统一。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机融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当教师对学生进行重新认识与重新定位后,就开始用导学、参与、激励、引领等方式去改进和丰富原有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我们不仅要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且在改变自己教学方式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指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课教学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生有效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得以落实凸显,既各有侧重,又有机融合。
  对于积的变化规律,在提出猜想后,验证阶段最初是师生合作,再后是小组合作的方式,而因数乘上非指定数目以及在其它乘法式子中的验证,又完全由学生个体独立完成。为了让学生看到更多的举例验证的情况,又引导学生将自己举例的情况在小组里进行集中观察、讨论和归纳。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关注并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数学与活动有机融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规律探索的体验与理解。
其他文献
【名师档案】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语文学科优秀青年教师,2011年入选江苏省好青年百人榜。近年来,先后参加各类课堂教学竞赛,多次获一等奖。曾到四川、广东、新疆、上海、河南等地执教公开课,均获好评。有30多篇论文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报刊发表,曾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师陶杯”等征文竞赛中多次获一等奖
新课改实施后,高中历史教科书呈现出“一标多本”的格局,颠覆了此前“一纲一本”的现象,这就有了“课标教材”和“大纲教材”的说法,教学内容也就出现了相应的差异,甚至是较大的差异。但课标教材和大纲教材关于“一国两制”的知识叙述,却差别很小:三个子目都几乎雷同,其内容要点,只在台湾问题上新增少量时政色彩的典型事件,侧重于和平交流。故此,以“一国两制”为样本,追踪自己的教学变革,寻觅历史教学的时代变化,是具
徐建湖缩小教育的隐性差距  杨九俊夫小印象记  柳小梅我们,在“一群人”中成长  生家琦小学情境数学教学原理与操作要领  施丹瑾感恩,“你们”在我身后  吴冬冬爱之链  管小冬台前·幕后  戴 春“网状立体学科教研”助我成长  张春方采取有效策略 打造竟成教育  王旭彤  找寻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的最佳路径  顾桂荣 张耀德  发现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成就最好的自我  沈丽萍从“三无”课程到“三本
语言测试目的要为教学服务,要考查学生在实际环境下运用语言的能力。命题是测试成败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决定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也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课程实施的水平。近几年笔者组织了多次命题比赛,发现教师所制题目存在较多问题,教师命题能力不容乐观。笔者继而通过访谈了解到,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很少研究中考命题趋向,对命题原则更知之甚少。命题时,教师通常采取“拿来主义”,直接下载或沿
摘要:课程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丰富经历,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冠英校区调整重组学科内容,使之结构化、系统化;整体规划各项学生活动,使之序列化;增强校本课程的丰富性、选择性,使之多样化,并聚焦生本化,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孩子创造成功发展的机会。  关键词:学生;多元课程;体验;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
摘要:仪式是一种重要的德育途径与手段。职业院校仪式教育的主要形态是通过仪式、庆典仪式和纪念仪式。其主要特征为主旨内涵的教育性、文化性;教育形式的规模化、工业化;建构特征的表演性、象征性;规律呈现的例行性、周期性。其主要功能体现在身份认同与组织凝聚、道德教化与价值认同、历史传承与文化传播、情绪体验与情感升华等四方面。  关键词:职业院校;仪式;形态;特点;功能;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为什么能刀刀到位,轻松简单?熟知牛的身体结构规律,故游刃有余。如果把文本比作“牛”,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就是那“节之有间”中的“间”,只要找准了“间”——文章中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应的内容,即有效的切入点,就能事半而功倍。因此,切入点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从文章的题目切入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它蕴含着全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尤其是题眼,学生
摘要: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应以为专业课教学提供语文基础、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人生幸福提供动力为价值取向,依据企业需求确定课程标准、改革语文教学内容、拓展开发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6-0027-02  一、语文课程改革的现实动因  (一)自身定位不
教学时间:2012年2月  教学内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人民版高中历史(课标教材)必修1)  教学场合:四川省乐山市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研讨会  教学对象:四川省乐山一中高二文科班  一、运用授课者自身资源导入  (在萨克斯音乐《回家》声中,65人左右的大班额学生进入宽大的阶梯教室,PPT上是本人在“国立台湾大学”门口留影的照片和前往香港旅游的港澳通行证。)  师:(指着照片)他是
摘要:曹华祝校长秉承“人和、务本、求是”治校方略,励精图治,建设财校,发展财校。致力“人和”,建成和谐校园;躬身“务本”,提升办学质量;坚持“求是”,以创新推动学校发展。曹华祝校长的成功教育人生给我们很多启示。  关键词:叙事报告;曹华祝;人和;务本;求是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1-0068-03  [人物档案]曹华祝,江苏省徐州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