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是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消除贫困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如何进一步明确精准扶贫的实施现状,探索精准扶贫的实施路径,是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的精准扶贫调研,阐述了精准扶贫的实施现状,分析了县、镇、村各级政府间精准扶贫联动发展的优化路径,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大通县实施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县域脱贫攻坚与乡村精准扶贫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实施路径;大通县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50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1
1 大通县精准扶贫调研过程
大通县精准扶贫调研以问卷为基础,广泛征求各层次群众意见,在充分了解当地基本情况后,走访各级党政机关,深入村户并走访相关企业。①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②走访政府与进村入户相结合;③企业考察与政策宣讲相结合;④随机采访与人物专访相结合。通过各个层面、各种人群和多种方式的结合,由点到面依次深入,对大通县的精准扶贫情况展开全面调研,获得更全面和真实的信息。
2 大通县精准扶贫现状及问题分析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大通县积极转变扶贫老思想、旧观念,紧紧围绕整体脱贫目标,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施策,推动全县扶贫攻坚任务全面落实。尽管大通县扶贫工作已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扶贫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扶贫知识了解尚少,政策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并未知晓国家“精准扶贫”的相关制度,当地媒体缺少对扶贫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十分不到位。
(2)扶贫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够,部分乡村尚待进一步落实。部分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的落实情况不够好,部分村干部们较少到村民家中走访,未组织村民学习扶贫相关的政策制度。
(3)扶贫过程中忽视科技的发展,乡村现代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大部分村庄尚未普及网络,网络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农民科技知识匮乏,农业科技的使用近乎于零。
(4)部分干部过于重视“面子工程”,贫困户评定存在不公平现象。部分村干部重视村庄外围建筑修缮,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却微乎其微;贫困户评定过程中“裙带现象”严重,评定过程公开透明性差。
3 大通县精准扶贫实施路径反馈及建议思考
3.1 上级政府精准扶贫实施路径策略
3.1.1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指标体系,编印村户档案样本,组织贫困县在全省率先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以此为基础,逐村逐户制定扶贫开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3.1.2 细化精准帮扶措施,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推进精准扶贫,做到对症下药、分类施治。把发展养殖业、畜牧业等扶贫产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手段,努力为每个贫困户都找到一条致富之路,并加大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帮扶力度,争取早日实现精准帮扶的目标。
3.1.3 创新扶贫新业态,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
积极拓展扶贫新业态,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通过建立农村合作社、蔬菜养殖基地等方式将村民集中起来,共同向脱贫目标迈进。可通过电商的途径,将本地出产的粮食蔬菜作物和畜牧产品远销外省甚至是国外。
3.1.4 加强扶贫队伍建设,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
市县成立扶贫驻村工作队管理办公室,强化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市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农村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
3.2 当地政府精准扶贫实施路径
3.2.1 扩大精准扶贫宣传
加强精准扶贫宣传,扩大扶贫政策的基层影响力,提升农民的制度认同感。充分利用各级资源多途径,多方位宣传相关制度和政策,提高农民贫困意识,脱贫意识。增强农民对扶贫政策的认同感,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3.2.2 建立健全监督与制约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与制约机制,确保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消除不公平现象。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将监督制度落实,切实保障扶贫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防止滥用权力,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
3.2.3 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
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升农民的科技意识。逐步推进农村的科技建设,完善通讯设施、普及网络,教育农民以现代科技手段为辅助,让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的发展。
3.2.4 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农业投入
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农业投入,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时刻把农民的需求放在首位,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工作目标;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加大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的力度,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4 结 语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符合中国扶贫工作实际的重大决策部署,但在具体的推进实践中,仍存在问题。本文以大通县为基础,就其现状及实施过程中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园园,刘彦随,张紫雯.基于典型调查的精准扶贫政策创新及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
[关键词]精准扶贫;实施路径;大通县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50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1
1 大通县精准扶贫调研过程
大通县精准扶贫调研以问卷为基础,广泛征求各层次群众意见,在充分了解当地基本情况后,走访各级党政机关,深入村户并走访相关企业。①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②走访政府与进村入户相结合;③企业考察与政策宣讲相结合;④随机采访与人物专访相结合。通过各个层面、各种人群和多种方式的结合,由点到面依次深入,对大通县的精准扶贫情况展开全面调研,获得更全面和真实的信息。
2 大通县精准扶贫现状及问题分析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大通县积极转变扶贫老思想、旧观念,紧紧围绕整体脱贫目标,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施策,推动全县扶贫攻坚任务全面落实。尽管大通县扶贫工作已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扶贫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扶贫知识了解尚少,政策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并未知晓国家“精准扶贫”的相关制度,当地媒体缺少对扶贫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十分不到位。
(2)扶贫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够,部分乡村尚待进一步落实。部分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的落实情况不够好,部分村干部们较少到村民家中走访,未组织村民学习扶贫相关的政策制度。
(3)扶贫过程中忽视科技的发展,乡村现代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大部分村庄尚未普及网络,网络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农民科技知识匮乏,农业科技的使用近乎于零。
(4)部分干部过于重视“面子工程”,贫困户评定存在不公平现象。部分村干部重视村庄外围建筑修缮,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却微乎其微;贫困户评定过程中“裙带现象”严重,评定过程公开透明性差。
3 大通县精准扶贫实施路径反馈及建议思考
3.1 上级政府精准扶贫实施路径策略
3.1.1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指标体系,编印村户档案样本,组织贫困县在全省率先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以此为基础,逐村逐户制定扶贫开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3.1.2 细化精准帮扶措施,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推进精准扶贫,做到对症下药、分类施治。把发展养殖业、畜牧业等扶贫产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手段,努力为每个贫困户都找到一条致富之路,并加大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帮扶力度,争取早日实现精准帮扶的目标。
3.1.3 创新扶贫新业态,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
积极拓展扶贫新业态,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通过建立农村合作社、蔬菜养殖基地等方式将村民集中起来,共同向脱贫目标迈进。可通过电商的途径,将本地出产的粮食蔬菜作物和畜牧产品远销外省甚至是国外。
3.1.4 加强扶贫队伍建设,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
市县成立扶贫驻村工作队管理办公室,强化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市县扶贫攻坚指挥部,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农村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
3.2 当地政府精准扶贫实施路径
3.2.1 扩大精准扶贫宣传
加强精准扶贫宣传,扩大扶贫政策的基层影响力,提升农民的制度认同感。充分利用各级资源多途径,多方位宣传相关制度和政策,提高农民贫困意识,脱贫意识。增强农民对扶贫政策的认同感,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3.2.2 建立健全监督与制约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与制约机制,确保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消除不公平现象。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将监督制度落实,切实保障扶贫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防止滥用权力,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
3.2.3 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
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升农民的科技意识。逐步推进农村的科技建设,完善通讯设施、普及网络,教育农民以现代科技手段为辅助,让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的发展。
3.2.4 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农业投入
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农业投入,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时刻把农民的需求放在首位,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工作目标;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加大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的力度,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4 结 语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符合中国扶贫工作实际的重大决策部署,但在具体的推进实践中,仍存在问题。本文以大通县为基础,就其现状及实施过程中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园园,刘彦随,张紫雯.基于典型调查的精准扶贫政策创新及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