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2-0175-02
1 实现的效益和成果
齐齐哈尔市抓住成为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的机遇,从1997年—2002年全面实施《齐齐哈尔市节水灌溉工程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大力推进以喷灌、滴灌为重点的节水灌溉建设。至今,全市总共投入资金8.76419亿元,新打机电井5.1867万眼,发展喷灌、滴灌工程1.162万处,受益面积达13.86万hm2;新增点灌2.723万处,点灌能力达到66.8万hm2;管灌工程1.219万处,控制面积达16.67万hm2。建设节水小区71个,形成以龙江、甘南、泰米、依安、梅里斯4县1区为重点,以83047万hm2管灌、点灌为补充的节水灌溉总体发展格局。全面超过了《规划》中各项指标,为提高齐齐哈尔市的总体抗旱能力和水平,增强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表现为:(1)节约了水资源。5年多累计节水5.8亿m3,极大地缓解了齐齐哈尔市的水资源短缺危机。(2)抗灾减灾效果明显。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全市减灾保粮55hg,直接经济效益65亿元,(3)增加农民收入。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齐齐哈尔市地区的13.86万hm2喷灌、滴灌每年可增加收入2.69亿元。
2 主要作法和经验
2.1 因地制宜,市场化运营
齐齐哈尔市搞节水灌溉,一开始就把发展的基点定位在不断提高资本运行质量上,从3个方面实施重点突破,初步确立起喷灌产业市场运行的整体框架。一是科学规划。从突出区域化发展上切入节水灌溉的相对集中发展,有利于强化统一的功能,促进农业集约化,实现喷灌区农业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1996年初,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实地考查,反复论证,提出了《规划》,在提请黑龙江省水利厅专家组鉴定同意后,开始实施。总体思路,以实施“万套节水喷灌工程”为主线,以井灌节水小区建设为重点,在中西部干旱区建成12条节水高效喷灌带,由此带动星罗棋布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至今,相继建成了甘南音河项目区等8个大型喷灌项目区,建成节灌小区71个,全国高标准喷灌示范基地3个,依安建成百里高效喷灌带4条,规模面积2.08万hm2,占总面积11%.二是新井新制。在实践中,把推行大型喷灌股份化,中小喷灌民营化作为发展方向,明确产权主体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使用的原则。主要采取3种形式:(1)在平原浅井区以发展小型喷灌为主,农户独资,农产所有,农户使用,这种产权管理形式占全市喷灌的67%,(2)丘陵中深井区以中型喷灌为主,集体投资合同管理租赁使用,采用这种产权管理形式的占26%;(3)深井区以大型喷灌为主,国家、集体和农户合资,股份合作制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使用。三是讲究核算。从提高资金运行质量人手,把讲究投入产出贯穿于喷灌工程运行的全过程。引导农民打着算盘搞喷灌,在领导方式上,变行政命令为利益引导,在扶持方式上变无偿投入为有偿补助,在国家贴息贷款投放上,普通采取户贷产保,村贷乡保、统贷专储,以及村贷户保,专户储存、分贷统管、粮款结算等形式。做到没有偿还能力的不贷,不用于发展喷灌的不贷,担保不落实不贷。极大地提高了国投资金的使用效益,据测算,齐齐哈尔市的4个喷灌项目区建设国家资金与社会投入资金比为1:2.1,效益费用比R=5.83,取得了较好的回报,
2.2 四方聚财,实现节水灌溉工程投入的多元化
在资金筹措上,注意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建立了以国家投入为龙头,以群众投入为主体,以政府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机制。
主要有4条融资渠道:(1)争取国家重点水利工程资金支持。仅“九五”期间,齐齐哈尔市争取到国家打井喷灌专项资金2.2亿元,占全市同期打井喷灌等投入资金的47%。(2)发挥农民的投入主体作用。通过教育引导农民把消费资金变为生产资金,对农户打井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和引导农民自筹资金2.4亿元,打井上喷灌,占全市总投入的52%。齐齐哈尔市喷灌大县甘南县在“九五”期间发展喷灌6.8万hm2,总投入资金1.763亿元,群众自筹资金及贷款占全县总投入的87%,群众主体作用非常突出,(3)集资金合力,扶贫攻坚。把扶贫攻坚的重点与发展喷灌的难点结合起来,把农业开发、赈灾扶贫、社会援助等资金捆起来用于贫困地区节水工程建设。这类资金占全市总投入的8%。(4)加快水利设施的产权制度改革,修复配套原归集体所有的旧机电井2.1053万眼,向社会公开招标、拍卖1.2662万眼,承包了0.39l万眼,租赁了0.1723万眼,活化沉淀资金934万元。增加了喷灌建设投入。据统计,“九五”期间齐齐哈尔市通过上述4种渠道共筹措打井喷灌资金4.7亿元。相当于齐齐哈尔市建国以来打井资金投入的51倍。
2.3 坚持四个结合,力争节水灌溉效益最大化
一是把发展节水灌溉与土地连片种植有机地结合起来,齐齐哈尔市节水灌溉项目区以及集中发挥喷灌地块,多按种植品种划分若干井灌小区,以小区为单元,采取以井定地,地随井走,集中连片,打井户优先承包的办法调整土地,形成适应规模。二是把发展喷灌与优化种植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提高比较效益,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喷灌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由灌溉大亩粮食作物逐步向灌瓜、果、菜、药等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转变。三是把发展喷灌同农机农艺结合起来。节水灌溉和土地连片种植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动了良种、农药、化肥等土地投入的大幅增加,提高了种田水平。全市71个井灌小区普遍实行了“四统一”:统一作物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田间作业、统一喷灌时间。通过发展水利化带动产业生产集约化,四是把发展喷灌与原有井群的:二次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齐齐哈尔市中西部干旱地区历史上普遍有打井抗旱,用“小白龙”灌溉的传统。前些年通过采取技术措施重新组装配成建制地对原有井群的“二次改造”,将大水漫灌和“小白龙”灌改造成喷灌,既提升了灌溉层次,节约了用水,又大大降低了发展成本,事半功倍。
2.4 实施双向带动,推进节水灌溉产业化
“九五”期间,全市共投资980万元;先后建成了甘南喷灌设备制造厂等3家打井、喷灌设备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喷灌设施系列化生产能力。不但可以满足全市喷灌设施及零配件的需要,还辐射吉林、内蒙等一些省市和地区。
2.5 突出四个同步,促进节水灌溉工程管理规范化
坚持建管用同步运作,抗旱水源与节水灌溉同步运作,规划建设与规范提高同步运作。一是抓规划管理,强化执行。二是抓施工管理,强化统一功能。对井灌区的工程建设普遍实行由抗旱服务站统一购置设备、统一设备安装、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施工准入、统一售后服务。严把设备购入关、施工质量关、工程验收关,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三是抓用水管理,强化宏观调控。一方面从源头抓管理,严格取水制度;另一方面从用水过程抓管理。四是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建立领导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为搞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本栏责任编辑:王兴运)
(署名除外)
1 实现的效益和成果
齐齐哈尔市抓住成为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的机遇,从1997年—2002年全面实施《齐齐哈尔市节水灌溉工程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大力推进以喷灌、滴灌为重点的节水灌溉建设。至今,全市总共投入资金8.76419亿元,新打机电井5.1867万眼,发展喷灌、滴灌工程1.162万处,受益面积达13.86万hm2;新增点灌2.723万处,点灌能力达到66.8万hm2;管灌工程1.219万处,控制面积达16.67万hm2。建设节水小区71个,形成以龙江、甘南、泰米、依安、梅里斯4县1区为重点,以83047万hm2管灌、点灌为补充的节水灌溉总体发展格局。全面超过了《规划》中各项指标,为提高齐齐哈尔市的总体抗旱能力和水平,增强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表现为:(1)节约了水资源。5年多累计节水5.8亿m3,极大地缓解了齐齐哈尔市的水资源短缺危机。(2)抗灾减灾效果明显。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全市减灾保粮55hg,直接经济效益65亿元,(3)增加农民收入。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齐齐哈尔市地区的13.86万hm2喷灌、滴灌每年可增加收入2.69亿元。
2 主要作法和经验
2.1 因地制宜,市场化运营
齐齐哈尔市搞节水灌溉,一开始就把发展的基点定位在不断提高资本运行质量上,从3个方面实施重点突破,初步确立起喷灌产业市场运行的整体框架。一是科学规划。从突出区域化发展上切入节水灌溉的相对集中发展,有利于强化统一的功能,促进农业集约化,实现喷灌区农业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1996年初,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实地考查,反复论证,提出了《规划》,在提请黑龙江省水利厅专家组鉴定同意后,开始实施。总体思路,以实施“万套节水喷灌工程”为主线,以井灌节水小区建设为重点,在中西部干旱区建成12条节水高效喷灌带,由此带动星罗棋布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至今,相继建成了甘南音河项目区等8个大型喷灌项目区,建成节灌小区71个,全国高标准喷灌示范基地3个,依安建成百里高效喷灌带4条,规模面积2.08万hm2,占总面积11%.二是新井新制。在实践中,把推行大型喷灌股份化,中小喷灌民营化作为发展方向,明确产权主体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使用的原则。主要采取3种形式:(1)在平原浅井区以发展小型喷灌为主,农户独资,农产所有,农户使用,这种产权管理形式占全市喷灌的67%,(2)丘陵中深井区以中型喷灌为主,集体投资合同管理租赁使用,采用这种产权管理形式的占26%;(3)深井区以大型喷灌为主,国家、集体和农户合资,股份合作制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使用。三是讲究核算。从提高资金运行质量人手,把讲究投入产出贯穿于喷灌工程运行的全过程。引导农民打着算盘搞喷灌,在领导方式上,变行政命令为利益引导,在扶持方式上变无偿投入为有偿补助,在国家贴息贷款投放上,普通采取户贷产保,村贷乡保、统贷专储,以及村贷户保,专户储存、分贷统管、粮款结算等形式。做到没有偿还能力的不贷,不用于发展喷灌的不贷,担保不落实不贷。极大地提高了国投资金的使用效益,据测算,齐齐哈尔市的4个喷灌项目区建设国家资金与社会投入资金比为1:2.1,效益费用比R=5.83,取得了较好的回报,
2.2 四方聚财,实现节水灌溉工程投入的多元化
在资金筹措上,注意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建立了以国家投入为龙头,以群众投入为主体,以政府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机制。
主要有4条融资渠道:(1)争取国家重点水利工程资金支持。仅“九五”期间,齐齐哈尔市争取到国家打井喷灌专项资金2.2亿元,占全市同期打井喷灌等投入资金的47%。(2)发挥农民的投入主体作用。通过教育引导农民把消费资金变为生产资金,对农户打井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和引导农民自筹资金2.4亿元,打井上喷灌,占全市总投入的52%。齐齐哈尔市喷灌大县甘南县在“九五”期间发展喷灌6.8万hm2,总投入资金1.763亿元,群众自筹资金及贷款占全县总投入的87%,群众主体作用非常突出,(3)集资金合力,扶贫攻坚。把扶贫攻坚的重点与发展喷灌的难点结合起来,把农业开发、赈灾扶贫、社会援助等资金捆起来用于贫困地区节水工程建设。这类资金占全市总投入的8%。(4)加快水利设施的产权制度改革,修复配套原归集体所有的旧机电井2.1053万眼,向社会公开招标、拍卖1.2662万眼,承包了0.39l万眼,租赁了0.1723万眼,活化沉淀资金934万元。增加了喷灌建设投入。据统计,“九五”期间齐齐哈尔市通过上述4种渠道共筹措打井喷灌资金4.7亿元。相当于齐齐哈尔市建国以来打井资金投入的51倍。
2.3 坚持四个结合,力争节水灌溉效益最大化
一是把发展节水灌溉与土地连片种植有机地结合起来,齐齐哈尔市节水灌溉项目区以及集中发挥喷灌地块,多按种植品种划分若干井灌小区,以小区为单元,采取以井定地,地随井走,集中连片,打井户优先承包的办法调整土地,形成适应规模。二是把发展喷灌与优化种植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提高比较效益,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喷灌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由灌溉大亩粮食作物逐步向灌瓜、果、菜、药等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转变。三是把发展喷灌同农机农艺结合起来。节水灌溉和土地连片种植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动了良种、农药、化肥等土地投入的大幅增加,提高了种田水平。全市71个井灌小区普遍实行了“四统一”:统一作物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田间作业、统一喷灌时间。通过发展水利化带动产业生产集约化,四是把发展喷灌与原有井群的:二次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齐齐哈尔市中西部干旱地区历史上普遍有打井抗旱,用“小白龙”灌溉的传统。前些年通过采取技术措施重新组装配成建制地对原有井群的“二次改造”,将大水漫灌和“小白龙”灌改造成喷灌,既提升了灌溉层次,节约了用水,又大大降低了发展成本,事半功倍。
2.4 实施双向带动,推进节水灌溉产业化
“九五”期间,全市共投资980万元;先后建成了甘南喷灌设备制造厂等3家打井、喷灌设备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喷灌设施系列化生产能力。不但可以满足全市喷灌设施及零配件的需要,还辐射吉林、内蒙等一些省市和地区。
2.5 突出四个同步,促进节水灌溉工程管理规范化
坚持建管用同步运作,抗旱水源与节水灌溉同步运作,规划建设与规范提高同步运作。一是抓规划管理,强化执行。二是抓施工管理,强化统一功能。对井灌区的工程建设普遍实行由抗旱服务站统一购置设备、统一设备安装、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施工准入、统一售后服务。严把设备购入关、施工质量关、工程验收关,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三是抓用水管理,强化宏观调控。一方面从源头抓管理,严格取水制度;另一方面从用水过程抓管理。四是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建立领导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为搞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本栏责任编辑:王兴运)
(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