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的“国旗”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p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旗是独立主权国家的标志之一,是国家的象征。通常,国旗通过一定的样式、色彩和图案反映该国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既然独立成“国”,科索沃也必定有自己的“国旗”。根据它的“宪法”,科索沃的“国旗”以蓝色为背景,中间下方是金色的科索沃地图形状,上方是六颗白色的星星,代表的是境内的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波什尼亚克(即前南时期的“穆斯林族”)、戈兰尼、罗姆和土耳其等六个民族。在如今的科索沃,200多万人口中92%是阿尔巴尼亚族,5.3%是塞尔维亚族,其他民族合计占2.7%。科索沃“国旗”与欧盟旗帜都是蓝的底色,都有星星。不过,欧盟旗帜中央的12颗星是黄色的并围成一圈,象征着完美。据称,这种相似性反映的是科索沃民族的多样性和对“返回欧洲”与加入欧盟的渴望。
  “蓝黄星”与“双头鹰”双旗并挂
  然而,这里讲述的“故事”还不只在于科索沃“国旗”的本身,还有这里的一种独特挂旗现象。据我的观察,在科索沃悬挂最多的似乎还不是这面“蓝黄星”旗,而是阿尔巴尼的国旗——“红底黑鹰”旗。有科索沃“国旗”的地方,一定有阿尔巴尼亚国旗;而有阿尔巴尼亚国旗的地方,不一定有科索沃自己的“国旗”。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科索沃“国旗”和阿尔巴尼亚国旗并列地放在一起,也有再加上欧盟旗帜和美国国旗的。说这种现象独特,是因为按常理作为国家象征的国旗是不可以随便挂的。一般来说,在一个主权国家领土上不得随意悬挂他国国旗。科索沃自称已是“独立主权国家”,可为什么热衷挂阿尔巴尼亚的国旗呢?
  阿尔巴尼亚在科索沃的西南部,领土面积2.87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其中阿尔巴尼亚族占98%。与科索沃不同,阿尔巴尼亚早在1912年就独立成国了。同年启用的国旗底色是深红色,中间是一只黑色双头鹰剪影。据说这面国旗是根据15世纪阿尔巴尼亚反抗奥斯曼帝国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印章而设计的。鹰是斯坎德培的象征,因此,阿尔巴尼亚也有“山鹰之国”的称谓。在以后的岁月中,由于国体和政治的改变,阿尔巴尼亚国旗也有所不同,但不变的是双头鹰剪影的图形。1939年前阿尔巴尼亚是王国,所以,两个鹰头中间上方有一个王冠。1939~1943年被德意法西斯占领期间,双头鹰国旗只能偷偷使用。打败法西斯之后,阿尔巴尼亚又恢复了双头鹰国旗。但是,由于共产党执掌政权并且随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44~1946年间的国旗是双头鹰左上方印有苏联国旗上的锤子和镰刀黄色图案,1946~1992年间的国旗是两个鹰头中间上方有一个黄色的五角星边框。1992年4月,剧变后的阿尔巴尼亚将国旗上的五角星去掉。
  显然,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涵上,科索沃的“国旗”与阿尔巴尼亚的国旗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在访问科索沃期间,我多次向不同的人提出了这个问题。普里什蒂纳大学执行副校长切里姆·切里米先生没有直接回答为什么,而是向我介绍了科索沃使用国旗的历史过程。他说,在南联邦时期,科索沃独立问题并不突出,跟联邦各地一样使用南联邦的国旗。南联邦解体后,塞尔维亚和黑山组建了南联盟,科索沃仍在塞尔维亚控制下,但阿尔巴尼亚族的独立要求日趋激烈。因此,1992-1999年间,在科索沃既挂塞尔维亚的国旗,也挂阿尔巴尼亚的国旗。此后一直到2008年,科索沃由联合国托管,悬挂阿尔巴尼亚国旗,2008年“独立”之后就用现在的“国旗”了。
  “国家”的象征和民族的象征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南斯拉夫和塞尔维亚的国旗。二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南联邦的国旗是在原南斯拉夫王国(1918~1941年)的、图案是自上而下的蓝白红三色的国旗中间加上了一颗带金边的红五星,象征着人民自由解放和共产主义。南联邦解体后,南联盟于1992年重新启用了三色旗。2006年塞尔维亚和黑山分家后,塞尔维亚启用了新的国旗。它虽然仍是三色,但排列却自上而下变成红蓝白,偏左的地方有一个国徽。塞尔维亚的国徽由一个红色盾牌和一个金色王冠组成,盾牌里面是一个白色双头鹰。据说,这个双头鹰是拜占庭帝国时期流传下来的斯拉夫民族的标志。
  在与科索沃商业与技术大学校长埃德蒙·哈伊利齐先生座谈时,会议室的椭圆桌中间摆放科索沃“国旗”和阿尔巴尼亚的国旗。我又问其中的缘由,他除了重复科索沃使用国旗的历史演变之后,特别强调说,科索沃的“国旗”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象征,而阿尔巴尼亚的国旗则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同一天下午,我在阿尔巴尼亚朋友陪同下拜访了阿尔巴尼亚驻科索沃的大使切马尔·明卓齐先生。在回答我同样的问题时,他说,国旗实际上是本质的象征。我问:什么本质?他说,阿尔巴尼亚国旗的本质是阿尔巴尼亚人国家的象征。所以,它在阿尔巴尼亚是国旗,但在其他国家则是阿尔巴尼亚民族的象征。比如,在马其顿、黑山等国,阿尔巴尼亚族人聚居的地方也常常悬挂阿尔巴尼亚的国旗。我们尊重这些“国家”的选择。
  至于问及普通民众,他们的回答几乎完全相同:挂“蓝黄星”旗意味着“我们是一个国家”,挂“红底黑鹰”则意味着“我们是阿尔巴尼亚人”。
  两个“国旗”,两种情感
  “独立国家”与阿尔巴尼亚人,与阿尔巴尼亚国家有什么关系?原来,对科索沃的阿族人来说,两个“国旗”表明的是两种情感。
  “蓝黄星”旗象征着他们梦寐以求的“独立主权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科索沃归属于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在南部斯拉夫民族的大家庭中,科索沃及生活在这里的阿尔巴尼亚人都属于另类。比如,在南联邦时期,科索沃不能是构成联邦的主体单位,而只是塞尔维亚这个联邦主体单位治下的一个地区,尽管它的面积比黑山还大。阿尔巴尼亚人不是主体民族,只能是少数民族,尽管人数比作为主体民族的黑山人还多。不难想象科索沃和生活在其中的阿尔巴尼亚人的长期压抑之感。南联邦四分五裂之后,这种压抑之感开始迸发。虽然如此,就如1898年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1912年的阿尔巴尼亚,191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一样,2008年的科索沃就其本质而言也是大国势力一手“缔造”出来的。没有北约,没有欧盟,没有美国,科索沃的“独立成国”不可想象。所以,“蓝黄星”旗又反映了科索沃想摆脱南斯拉夫人、成为欧盟“大家庭”成员的迫切心境。
  “红底黑鹰”旗则是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民族身份的象征,反映的则是更深一层的政治文化。如果说“蓝黄星”旗表明科索沃要“离开”塞尔维亚,那么,“红底黑鹰”旗则表明科索沃的阿巴尼亚人要“接近”阿尔巴尼亚。科索沃南部的历史古城普里兹伦曾是阿尔巴尼亚人文化中心,1878年在这里召开的阿尔巴尼亚人代表会议曾勾画出一个“所有阿尔巴尼亚人的阿尔巴经亚”蓝图。但是,这个蓝图在1912年被欧洲大国撕碎了,它们“制造”出来的阿尔巴尼亚只是一部分阿尔巴尼亚人的国家,不包括科索沃、黑山和马其顿等地阿尔巴尼亚人。于是,诞生于科索沃的那个“大阿尔巴尼亚”蓝图就成了所有阿尔巴尼亚人的“梦想”。在内心深处,科索沃“独立”不过是阿尔巴尼亚人实现这个“梦想”的重要一步。其实,这不仅仅是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心结,也是居住在黑山、马其顿等国的阿尔巴尼亚人的心结。于是,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中心广场上那尊民族英雄斯坎德培挥刀跃马的雕像,同样也屹立在科索沃普里什蒂纳的中心广场上和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城中。阿尔巴尼亚裔的特雷莎修女也得到不同地区阿尔巴尼亚人的高度认同,地拉那的国际机场以特雷莎名字命名,斯科普里有特雷莎修女博物馆,普里什蒂纳步行大街旁有特雷莎的雕像。载体不同,可反映出的心声是一样的。
  几年前,我去阿尔巴尼亚的发罗拉,访问该国的一位前总统。交谈中,他曾很不高兴地对我说,你们中国为什么不承认科索沃独立?真不够哥儿们。这次访问科索沃时,一个反对党领导人与我交谈的第一句话也是:你们中国为什么不承认科索沃独立?不难看出,阿尔巴尼亚人的这种心结有多么沉重,并且穿越了时空。或许正因此,科索沃才在没有“国家“时用阿尔巴尼亚国旗,有了“国家”之后仍然对它情有独钟。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2009~2012年曾在本刊长期连载“寒冰走苏东”系列文章)
其他文献
今夜我可以遇见世上的一切。  拥抱很久没见的外公,跟着探险队登上珠穆朗玛峰,难解的那道数学题终于算了出来,当然也会有考试考砸,和人争吵,丢失东西心急如焚,最害怕的软体动物蜿蜒爬上了客厅的沙良……  可以做到平日里不敢想的许多事情,如同经历奇幻漂流,也偶尔会在醒来时无比庆幸那些都没发生,生活继续。越来越了解自己,也越来越平和,这大概,就是梦的意义。  大卫·方特那在《预见最真实的自己》中写道:在所有
从8月13日阿联酋与以色列宣布关系正常化,到9月15日阿联酋、巴林和以色列三国在美国白宫签署历史性和解文件“亚伯拉罕协议”,“和平旋风”席卷中东。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频繁高调亮相,捞足了政治资本,而中东和平的关键推手——阿联酋阿布扎比酋长国王储、阿联酋的实际掌舵人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则似乎隐藏在了幕后。  穆罕默德王储现年59岁,是阿联酋首任总统扎耶德第三子,1993年1月出任阿联酋武
我有一头天生的卷发,我曾经非常非常嫌弃它。  从小我就期望自己能有一头飘逸的长发,在夏天的傍晚,可以映着天边的晚霞,着一袭轻盈的长裙,缓缓地走在绿荫道旁,凉风轻拂,长发飘飘。像旧电影中的女主角一样。  那样的自己,一定很美。  但我的头发却是烦人的自然卷,头发永远是蓬松而卷翘的。长发垂肩始终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在齐刘海儿风行校园的那段时间,我也曾经跟风去剪过,但效果却是惨不忍睹——想象中顺
笔者在日本外务省工作了40多年,其中十几年是在典仪局度过的。经过数次机构改革,典仪局现下设三个处:礼宾处,主要负责处理皇室相关事宜,接待各国来访使团,安排日本外交官驻外及礼宾事务;国宾及公宾处,主要负责接待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外国贵宾;首相出访处,主要负责安排日本首相出访,也负责安排外国首相访日。笔者当时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在国宾及公宾处。同其他部门相比,该部门的工作吸引了大量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礼宾官
一、背景  数学课堂上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以数学活动为载体,发展学生数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规律展开,激发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实现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思考,使之经历真实的探索过程,从问题的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增强思维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合适的思维空间里,通过自己的体悟,整合加工外部信息,将思维拓展到更深的学习领域中,并逐步
俄罗斯总统普京3日在俄西南部城市索契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举行会晤。据克里姆林宫网站发布的消息,俄土总统在会晤结束后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普京表示,目前莫斯科与安卡拉已重新成为合作伙伴。他与埃尔多安在会谈中讨论了落实2017年至2020年俄土双边合作规划的进程。俄方正为俄土合建的阿库尤核电站陆续投资。此外,俄方不排除给予长期在俄工作的土耳其专家和商人赴俄免签证待遇。埃尔多安表示,土俄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
摘 要  为了弥补微课视频个案研究方面的不足,本文以首届微课比赛获奖视频为研究对象,采用评价研究法设计分析维度表,对获奖视频进行量表分析。基于发现不足、改善问题的理念,本文从教学设计、言语表达、课件制作、视频制作几方面提出建议和改善办法,为完善微课视频为主的创新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与交流,推动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改进,以及基于微课的新型学习方式的推广,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与翟崑相识已十年,十年间有过三次长时间的“坐而论道”,第一次是2005年在悉尼谈地区研究的方式方法,第二次是2010年在北京谈中美在亚太地区如何共处,第三次则是今年5月某天在未名湖畔谈中国与东盟关系。此时翟崑已成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教学之余专攻全球视角下的东南亚地区及国别研究,间或参与“一带一路”以及我国边疆省区发展的参谋咨询工作。  接地气  东南亚问题是我们的钻研方向和业务积累的最大
想象一个场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你和朋友到一个新朋友家中做客。进入新朋友的家中,新朋友给你端了一杯热咖啡。当你把热咖啡捧在手里的时候,你可能会感觉到一股暖流从手心流淌到心里。这时,你是否会不由自主地感觉新朋友更加友善?相反的,假设在这个寒冷的冬日,这个新朋友给你端的不是一杯热咖啡,而是一杯冷咖啡,你是否会感觉到这个新朋友好像有点儿不友善?也就是说,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来解读,生理温暖促进了人际“温
“嘿,稻草人。”哥哥帕克一边摆弄着他的海盗服装一边问我,“学校的万圣节舞会你打算扮演什么?”  我回答:“我不去。”  “为什么?”  “沒有服装。”  “你几乎不需要任何服装,你已经是一个完美的稻草人了!”帕克说。  这话使我非常难过。不仅帕克叫我稻草人,别的同学也都这样叫我。  我才12岁,但已经有6英尺高了,蓬松的红色头发和脸上的雀斑使我看起来特别像稻草人。这让我在校园里抬不起头,甚至很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