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星驰电影《功夫》里,火云邪神用“天下武功无快不破”来诠释功夫的最高境界。按照艺术通感的惯例,这种概括性极高的名言可以适用于所有与之类似的领域,其中就包括智能手机。
去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大佬再次演绎了这种“武林绝学”,他们都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共同坠入了手机“爱河”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人入水前的装备和姿势不同,但入水的时机和坚决的程度却几无二致。个中缘由,值得玩味。
有市场 有热钱
当然,互联网公司迷恋上“智能机”,也不仅仅是赶个时髦这么简单。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手机出货近2亿部,其中智能机就高达9485.5万部。也就是说,中国每卖出两部手机里,有一部就是智能手机。
还有个数据值得关注,现在中国总计有约10亿手机用户,其中约3亿用户已经在iPhone诞生后,成为智能手机的一员,剩下的7亿属于还没有换机的用户。两个数据其实都指向一个现实:在中国,智能手机有着巨大的更新换代和普及的市场基础,这也正是原来的手机门外汉,互联网企业集体凑热闹造手机的大背景。
另一个背景则是有其投资者愿意出钱支持他们造手机。在当下中国经济下滑、股市地产灰暗一片,原有的热钱出口比如电商遇冷之下,手机这个如此巨大的市场显然会刺激资本的新欲望。想想罗永浩这个本与手机制造业毫无关联的十足门外汉,在手机雏形都还没有的情况下都能轻松融资千万,就能明白这个行业里热钱的躁动程度了。
事实上,资本市场也的确在赤裸裸地向各种智能手机概念表达着炽热的爱意,许多相关股票都受到爆炒。这也不难理解,雷军成功为小米融到了第二笔投资2.16亿美元后,企业被估值40亿美元,瞬间成为中国互联网名列前茅的公司,连雷军都戏言这个估值不是市盈率而是“市梦率”。
在资本的推动下,也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互联网企业“修炼”智能手机的速度,犹如网络架构中的信息交换一样迅速。比如,此前并无实业操作经验的小米,2011年9月才公布第一代小米手机, 到2012年5月就发布了小米手机青春版,小米已经能像诺基亚那样的成熟手机制造商,来调配产品的“档期”了。这种速度奇迹令人咋舌。
打左灯 向右转
纵观中国三轮手机潮——2000年前后,中国家电厂商发动的第一次手机潮,2007年前后联发科协同深圳众多山寨机小厂掀起的第二轮手机热,都不能与这一轮互联网造手机的魔法式成名相提并论。
这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大佬们每一个都比宣传部门更懂得如何利用媒体去抢夺眼球。在媒体的惊呼声中,这些大佬一边不停地配合传统媒体的节奏,变换表情和眼波;另一边又指挥着自己掌握的网络媒体,发布一个又一个的劲爆消息。从质疑到谩骂,从肯定到模仿,文武昆仑无所不挡,生旦净末悉数登场。
话题的创作之下,看似每家所“修炼”的招式不同,实则内功心法都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说受到了苹果公司乔布斯的启发和激励,雷军甚至在江湖中还有了“雷布斯”的绰号。但仔细端详,苹果显然不是触发这些大佬进入手机行业的快捷键。
乔布斯打造的是一个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包括由芯片、操作系统、软件商店、零部件厂商、组装厂、零售体系、App开发者组成的强大生态系统。iOS操作系统正是这个生态圈的核心,苹果也把iOS操作系统以主导者的角色介入到产业链各环节中。苹果以产业链整合者的身份,把三星、富士康等代工企业和AppStore商店里由世界各地的程序员基于苹果系统编制的应用程序结合起来,以统一的产品形态提供给消费者。此模式的关键在于雄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别样的产品设计和高度的市场认同。
显然,这种模式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短期内无法达到的。所以,尽管打着苹果的旗号,但中国互联网公司,没有任何一家是按苹果的产品开发路径前进,相反,所有的互联网手机都是基于Android系统而开发。这种“打左灯,往右转”的共同行为模式耐人寻味。
毋庸置疑,中国互联网手机全都受惠于谷歌。从2005年收购成立仅22个月的高科技企业Android,到今年Android拥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50%以上的市场份额,谷歌仅用了 4年。但中国互联网选择Android系统作为开发基点,并非因为崇拜谷歌的成功,而是因为Android是开源系统,一句话——免费。
Android系统和苹果iOS系统本是世界IT技术流派上的两大体系,有技术员形象地将其比喻成“小集市”和“大殿堂”。iOS系统类似于大殿堂般的雄伟和精致,细节都务必追求巧夺天工,因此使用的代价自然不菲;Android系统则更具互联网的共享精神,追求公平和分享,以纯粹的技术交流为乐,以技术壁垒为耻。两大技术流派的人从未合流,言语争斗论战不休。
柏杨说中国的文化是酱缸文化,在于其强大的调和力。这种在国外势不两立的技术分歧,在中国互联网大佬们的谈笑间就让这些“樯橹”灰飞烟灭了。可以这样说,苹果就像记录着阿里巴巴宝藏的地图,而谷歌则给了他们宝藏的钥匙——Android系统的开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进入手机市场扫平了障碍。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打左灯 往右转”不过是互联网企业们调和阴阳的妙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才是真正的绝招。
在新一轮的互联网手机军备竞赛中,“性价比”是热词之一。从双核到四核,从500万像素到千万像素,在短时间内争相推出。“暴利”也成为相互指责的高频词汇,手机价格一降再降,千元手机都已是昨日黄花,700元的高配置手机都已新鲜出炉,周鸿祎更是喊出“手机应该免费”的口号。
在一个毒奶粉、地沟油猖獗的时空里,居然有一群愿意赔钱为大家免费提供手机的企业家,真的有免费午餐吗?
打开国内互联网手机的介绍,就会发现几乎都有一个词——定制。这个词汇的内涵就妙不可言了,小米不能使用360的手机软件,360特供机也用不了腾讯QQ,都在意料之中。
在这种使用前提下,智能手机的功能显然不能够完全体现,其更类似于互联网企业的定制移动终端。手机不过是一个噱头,而产品的实质在于强行捆绑用户,成为固定的pv流量,互联网这种开放系统于是在中国又被成功分割。用开放的Android围起比苹果还小的围墙,这是何等讽刺?
“互联网公司布局移动终端,主要是想卡位移动互联网入口,后续再通过流量和服务赚钱。”互联网专家邱雨评论道。而这种经营模式最核心的部分,是网络运营商的分成,也就是说和移动或电信谈流量费用的分成比例。因此,用户群的大小将决定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的谈判砝码。而中国民众的购买力,互联网企业心知肚明,这也正是手机价格一降再降的主因。如果不是风投坚持底线,估计离赠送手机还真的不远了。
一个更令人不安的信号也正在浮现,云技术的大量引入,成为当前互联网手机的主要卖点。比如盛大果壳电子CEO郭朝晖表示,盛大的目标就是让80%的人都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让每个人能够通过智能手机的终端应用、云计算架构更好地享受互联网服务。不过,炫目的名词难以掩盖云技术的尴尬,这项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不在计算的难度,而在于数据的安全。自去年苹果公司出现客户隐私泄露事件以后,客户数据的安全已成为当前国际互联网的热点。在中国互联网频发密码失窃,信息被盗的前提下,谁能保证它的“云”就足够安全?
手机搜索公司宜搜CEO汪溪说:“互联网公司做手机都是想控制用户,但用户的需求是不能被割裂的,用户不会只需要一家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服务,不同品牌的用户之间也是需要沟通的。”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甚至在微博中直言,互联网手机会失败。因为“两个产业差别巨大,企业基因不同”。也许,只想定制、限制,而非真正智能的互联网手机,这个梦很大,但绝非他们描绘的这般美好。
去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大佬再次演绎了这种“武林绝学”,他们都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共同坠入了手机“爱河”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人入水前的装备和姿势不同,但入水的时机和坚决的程度却几无二致。个中缘由,值得玩味。
有市场 有热钱
当然,互联网公司迷恋上“智能机”,也不仅仅是赶个时髦这么简单。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手机出货近2亿部,其中智能机就高达9485.5万部。也就是说,中国每卖出两部手机里,有一部就是智能手机。
还有个数据值得关注,现在中国总计有约10亿手机用户,其中约3亿用户已经在iPhone诞生后,成为智能手机的一员,剩下的7亿属于还没有换机的用户。两个数据其实都指向一个现实:在中国,智能手机有着巨大的更新换代和普及的市场基础,这也正是原来的手机门外汉,互联网企业集体凑热闹造手机的大背景。
另一个背景则是有其投资者愿意出钱支持他们造手机。在当下中国经济下滑、股市地产灰暗一片,原有的热钱出口比如电商遇冷之下,手机这个如此巨大的市场显然会刺激资本的新欲望。想想罗永浩这个本与手机制造业毫无关联的十足门外汉,在手机雏形都还没有的情况下都能轻松融资千万,就能明白这个行业里热钱的躁动程度了。
事实上,资本市场也的确在赤裸裸地向各种智能手机概念表达着炽热的爱意,许多相关股票都受到爆炒。这也不难理解,雷军成功为小米融到了第二笔投资2.16亿美元后,企业被估值40亿美元,瞬间成为中国互联网名列前茅的公司,连雷军都戏言这个估值不是市盈率而是“市梦率”。
在资本的推动下,也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互联网企业“修炼”智能手机的速度,犹如网络架构中的信息交换一样迅速。比如,此前并无实业操作经验的小米,2011年9月才公布第一代小米手机, 到2012年5月就发布了小米手机青春版,小米已经能像诺基亚那样的成熟手机制造商,来调配产品的“档期”了。这种速度奇迹令人咋舌。
打左灯 向右转
纵观中国三轮手机潮——2000年前后,中国家电厂商发动的第一次手机潮,2007年前后联发科协同深圳众多山寨机小厂掀起的第二轮手机热,都不能与这一轮互联网造手机的魔法式成名相提并论。
这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大佬们每一个都比宣传部门更懂得如何利用媒体去抢夺眼球。在媒体的惊呼声中,这些大佬一边不停地配合传统媒体的节奏,变换表情和眼波;另一边又指挥着自己掌握的网络媒体,发布一个又一个的劲爆消息。从质疑到谩骂,从肯定到模仿,文武昆仑无所不挡,生旦净末悉数登场。
话题的创作之下,看似每家所“修炼”的招式不同,实则内功心法都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说受到了苹果公司乔布斯的启发和激励,雷军甚至在江湖中还有了“雷布斯”的绰号。但仔细端详,苹果显然不是触发这些大佬进入手机行业的快捷键。
乔布斯打造的是一个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包括由芯片、操作系统、软件商店、零部件厂商、组装厂、零售体系、App开发者组成的强大生态系统。iOS操作系统正是这个生态圈的核心,苹果也把iOS操作系统以主导者的角色介入到产业链各环节中。苹果以产业链整合者的身份,把三星、富士康等代工企业和AppStore商店里由世界各地的程序员基于苹果系统编制的应用程序结合起来,以统一的产品形态提供给消费者。此模式的关键在于雄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别样的产品设计和高度的市场认同。
显然,这种模式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短期内无法达到的。所以,尽管打着苹果的旗号,但中国互联网公司,没有任何一家是按苹果的产品开发路径前进,相反,所有的互联网手机都是基于Android系统而开发。这种“打左灯,往右转”的共同行为模式耐人寻味。
毋庸置疑,中国互联网手机全都受惠于谷歌。从2005年收购成立仅22个月的高科技企业Android,到今年Android拥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50%以上的市场份额,谷歌仅用了 4年。但中国互联网选择Android系统作为开发基点,并非因为崇拜谷歌的成功,而是因为Android是开源系统,一句话——免费。
Android系统和苹果iOS系统本是世界IT技术流派上的两大体系,有技术员形象地将其比喻成“小集市”和“大殿堂”。iOS系统类似于大殿堂般的雄伟和精致,细节都务必追求巧夺天工,因此使用的代价自然不菲;Android系统则更具互联网的共享精神,追求公平和分享,以纯粹的技术交流为乐,以技术壁垒为耻。两大技术流派的人从未合流,言语争斗论战不休。
柏杨说中国的文化是酱缸文化,在于其强大的调和力。这种在国外势不两立的技术分歧,在中国互联网大佬们的谈笑间就让这些“樯橹”灰飞烟灭了。可以这样说,苹果就像记录着阿里巴巴宝藏的地图,而谷歌则给了他们宝藏的钥匙——Android系统的开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进入手机市场扫平了障碍。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打左灯 往右转”不过是互联网企业们调和阴阳的妙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才是真正的绝招。
在新一轮的互联网手机军备竞赛中,“性价比”是热词之一。从双核到四核,从500万像素到千万像素,在短时间内争相推出。“暴利”也成为相互指责的高频词汇,手机价格一降再降,千元手机都已是昨日黄花,700元的高配置手机都已新鲜出炉,周鸿祎更是喊出“手机应该免费”的口号。
在一个毒奶粉、地沟油猖獗的时空里,居然有一群愿意赔钱为大家免费提供手机的企业家,真的有免费午餐吗?
打开国内互联网手机的介绍,就会发现几乎都有一个词——定制。这个词汇的内涵就妙不可言了,小米不能使用360的手机软件,360特供机也用不了腾讯QQ,都在意料之中。
在这种使用前提下,智能手机的功能显然不能够完全体现,其更类似于互联网企业的定制移动终端。手机不过是一个噱头,而产品的实质在于强行捆绑用户,成为固定的pv流量,互联网这种开放系统于是在中国又被成功分割。用开放的Android围起比苹果还小的围墙,这是何等讽刺?
“互联网公司布局移动终端,主要是想卡位移动互联网入口,后续再通过流量和服务赚钱。”互联网专家邱雨评论道。而这种经营模式最核心的部分,是网络运营商的分成,也就是说和移动或电信谈流量费用的分成比例。因此,用户群的大小将决定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的谈判砝码。而中国民众的购买力,互联网企业心知肚明,这也正是手机价格一降再降的主因。如果不是风投坚持底线,估计离赠送手机还真的不远了。
一个更令人不安的信号也正在浮现,云技术的大量引入,成为当前互联网手机的主要卖点。比如盛大果壳电子CEO郭朝晖表示,盛大的目标就是让80%的人都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让每个人能够通过智能手机的终端应用、云计算架构更好地享受互联网服务。不过,炫目的名词难以掩盖云技术的尴尬,这项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不在计算的难度,而在于数据的安全。自去年苹果公司出现客户隐私泄露事件以后,客户数据的安全已成为当前国际互联网的热点。在中国互联网频发密码失窃,信息被盗的前提下,谁能保证它的“云”就足够安全?
手机搜索公司宜搜CEO汪溪说:“互联网公司做手机都是想控制用户,但用户的需求是不能被割裂的,用户不会只需要一家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服务,不同品牌的用户之间也是需要沟通的。”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甚至在微博中直言,互联网手机会失败。因为“两个产业差别巨大,企业基因不同”。也许,只想定制、限制,而非真正智能的互联网手机,这个梦很大,但绝非他们描绘的这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