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统编语文教材“名著导读”板块的出现,整本书阅读已然成为语文教学的热点。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教师有意识地将读写结合起来,适时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引领他们学习经典名著中的写法奥妙,既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从而让语文核心素养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真正落地生根。
【关键词】读写结合;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155-02
一、“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问题所在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相连,阅读的积累对写作有促进作用。古人曰:“能读千赋,则能为之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观点所说明的道理不言而喻。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读写结合起来,适时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引领他们学习经典名著中的写法奥妙,既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能加深他们对经典读本的认识。
按照教师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同,“读写结合”分为“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两种方式。本文所探讨的是“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即从“如何写作”的角度来理解名著,积累对文字的感受,梳理写作思路,建构写作图式,最终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以读促写”中“读”是手段,是过程,是凭借,“写”才是目的。“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效率不高,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目的手段混淆不清
一些语文教师将“以写促读”与“以读促写”混为一谈,以为在名著阅读课上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就实施了“以读促写”,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比如:在《骆驼祥子》的阅读课上,有的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评点的方式解读祥子在不同境况下的四次“笑”,把握祥子由健康明朗到麻木消沉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小说主题。虽然学生有写作实践,但是整个活动设计的目的指向理解小说,课堂重心自然偏向阅读,故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方法路径不清晰
一些教师所实施的“以读促写”的教学也确实做到了“读”是手段,“写”的能力提高是目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只是提出抽象的要求,没有具体方法、路径的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无法获得提高。比如,学生阅读了《西游记》,教师则要求学生精选动词,描写一个场景;学生阅读了《海底两万里》,教师则布置作文题《太空一日》,要求学生放飞想象,畅想自己太空一日游历中的见闻和感受。以上的 “以读促写”未能真正地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读与写仍然处于分离的状态。
二、“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策略
怎样提高“以读促写”教学的效率呢?教师首先要厘清“读”为“写”提供了哪些支撑。其次,实施有效的写作方法。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从“模仿式写作”和“延伸式写作”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利用经典名著为写作提供话题和技法借鉴。
(一)模仿式写作
模仿式写作就是仿写,是读写结合传统的方式,也是最基本的方式。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3、P24)对仿写的方法作了详细的专题指导,在此不再赘述。个人认为在整本书阅读课中实施模仿式写作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以读促写“点”的选择应是该部名著最突出、最鲜明的写作特色
一部经典名著,可以被借鉴的方面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方面都是作者最用力的地方。因此,应选择最突出、最鲜明的写作特色,使阅读文本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提高模仿写作的效益。 比如,《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我所选择的以读促写点是“合理想象,为文章增添色彩”和“抓住人物特征,展現人物风采”,分别选取《小圣施威降大圣》和《官封弼马心何足》选段作为阅读文本;《朝花夕拾》所选择的以读促写点是“调动感官,多角度描写”和“以形传神,写出人物精神”,分别选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选段作为阅读文本;《昆虫记》所选择的以读促写点是“妙用修辞,生动活泼”和“感性描绘,丰沛抒情”,分别选取《螳螂》和《意大利蟋蟀》选段作为阅读文本。
2.以读促写点适合学生
所谓适合学生是指符合学生写作需要,学生也能够掌握的写作技巧。比如:教师可以借助《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等篇章搭建写作支架,帮助学生写出人物的精神。然而其中“反讽”手法的运用则属于鲁迅个人的写作风格,学生无需模仿。再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骆驼祥子》中“写出事件的波澜”的写作方法,然而老舍先生京味语言的特色就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技巧。因此,教师在实施以读促写教学时应该深入分析文本写作特色,选取学生最需要的以读促写点。
3.设计真实具体的写作情境任务
写作情境不等于写作题或写作提示,而是创设一个真实的“交流”情境,与真实的生活语用、生活写作有关,有具体写作目的、对象,暗含语体要求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当然,在设计写作情境任务时,也要防止表面热闹,要使情境任务指向写作训练点,并使其真正落地。
以《海底两万里》这本名著的模仿式写作教学为例。
活动一:读文本。找准以读促写点,精读阅读材料。
精读下列材料,思考:这个场面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阅读材料】
他立即俯下身体,以无比的沉着镇静等待着朝他猛扑过来的那条可怕的大鲨鱼;待它扑上来时,艇长敏捷地一闪,躲过了鲨鱼的攻击。与此同时,他将匕首刺中鲨鱼的腹部。但这只不过是人鲨大战的开端,恶战还在后面。
可以说,那条巨鲨简直是在怒吼!鲜血从它那被刺中的地方喷涌而出,染红了周围的海水,海水变得混浊不清,我已什么都看不见了。
活动二:搭支架。分析模仿文段,为写作提供方法借鉴。
【技法借鉴】
1.交待场面背景,如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选文中“染红了周围的海水,海水变得混浊不清”则形象地展现了尼摩船长和鲨鱼搏斗时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场面。 2.写出紧张气氛,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一,精选动词,表现尼摩船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与鲨鱼搏斗的激烈:如“俯下”“等待”“闪”“躲”“刺”等动词写出尼摩艇长敏捷的身姿,英勇无畏的精神。“猛扑”“怒吼”等动词写出鲨鱼的凶猛;第二,运用时间副词,表写出形势的危急:如“立即”“待…时”“与此同时”写出时间的紧急。
3.点面结合,点详面略。技法借鉴1属于面的描写,技法借鉴2属于点的描写,点详面略。
4.按照一定的顺序,由点到面(或由面到点)。如选文先集中描写尼摩艇长,再描写海面的情景,层次井然。
活动三:设情境。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任务。
【写作情境】
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如期举行,运动场上四百米跑步比赛准备开始了。你作为班里的小记者,请用文字记录当时的场面。
要求:1.仔细观察运动员们的动作、表情等,并留心观众席上同学们呐喊助威的神态。
2.既要抓住人物特点,有具体的细节描写,又应结合场面描写,点面结合,使文字更加充实生动。
3.按照一定的顺序。
4.200字左右。
活动四:展佳作。小组交流讨论,推荐优秀习作进行展示。
【习作展示】
四百米跑步即将开始了。起跑线上的运动健儿们都已经俯下身子,摆好姿势,蓄势待发。第一道是我们班极有希望夺冠的頭号种子,只见他眼睛直直地盯着红色跑道,弓着腰,随时准备像离弦的箭般飞驰出去。“砰!”随着枪声的响起,运动员们飞身疾驰,奋力向着目标冲刺!
观众席上的同学们早已坐不住了,都激动地站了起来,挥动着班旗,使出浑身力气,用力呐喊着,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加油。加油吧,运动健儿们,在这火红的跑道上挥洒汗水,燃烧青春,书写奇迹,创造历史,打破记录!
总之,模仿式写作需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真实的写作情境,找准以读促写点,搭建有效的写作支架,让学生沉浸在丰富阅读的喜悦中,沉浸在“真写作”的愉快体验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延伸式写作
模仿式写作主要运用于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而延伸式写作则是阅读名著之后针对原作进行写作,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写读后感或评论,表达自己阅读的思考和对原作的评价;一是进行续写,对原作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进行延伸。[3]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我着重以读后感这种方式进行以读促写的训练,既是对模仿式写作的适当补充,防止整体作文结构出现问题,又用经典名著提供写作话题,触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写作读后感前,学生必须读透文本,深入领会文本的精神实质,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比如:《骆驼祥子》中祥子悲苦的命运引发学生思考社会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硬汉精神深深地触动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创设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吸收和融通,使输出更加丰富、深刻。比如,多数学生将《昆虫记》当作获取昆虫知识的兴趣读物。为了帮助学生深入阅读这部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经典著作,我设置了一项以“诗人眼里的昆虫”为主题的阅读探究活动。 通过不同文本的语言对比阅读,感受《昆虫记》细致的描写和丰沛的抒情。
百度百科:“鳃角金龟为鞘翅目多食亚目金龟子总科鳃角金龟科的一群甲虫。体小至大型,一般呈椭圆或略呈圆筒形。触角通常10节,鳃叶状,即末端3~5节向一侧扩张成瓣状,合起来呈锤状。前足开掘式,跗节5节。幼虫称蛴螬,身体柔软,多皱,有细毛,腹部末端圆形,向腹面弯曲,全体呈‘C’形。幼虫生活在土壤中,常将植物根咬断,为地下害虫一个主要类群。”
《松树鳃角金龟》(新世纪出版社): “雄虫满怀激情地展开触角末端的折扇,悄悄地反复向停有雌虫的树枝飞去,它们的黑色身影掠过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飞飞停停,左右盘旋。”
“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通过比读,学生充分感受到《昆虫记》文字中的诗意、深情以及法布尔的人文情怀、文学境界。学生经历了思想的启迪,“感点”更加丰富,写作的话题得到拓展,输出更加深刻、新颖。
写作读后感,自然不必拘泥于一本书。教师可以将学生所读过的多本名著进行整合,从某一关联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写作读后感。比如:学生阅读了《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我引导学生以“成长”为话题写作读后感;学生阅读了《简爱》、《撒哈拉的沙漠》、《呼兰河传》,我引导学生以“逃离”或“遇见”为话题写作读后感。希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进行延伸性思考,从而激发写作潜能。
当然,写好读后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专题(P66)有比较具体的方法介绍,易于学习和掌握。
教学实践表明,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本文所阐述的以读促写的两种方法只是我个人粗浅的思考和认识。并不是说每一本名著都要从这两个方面设计写作教学,而是想通过个人的见解引发老师们对整本书阅读中读写结合的重视,让整本书阅读更有深度、广度,让读写结合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扎实地培养学生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名著导读校本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2019ZQJK046)】
【参考文献】
[1] 郑桂华.“读写结合”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4(07).
[2]张春红.初中统编教材——同步读写教程[M].吉林教育出版社,2017,9.
[3]黄厚江.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J]. 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4(07).
【关键词】读写结合;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155-02
一、“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问题所在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相连,阅读的积累对写作有促进作用。古人曰:“能读千赋,则能为之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观点所说明的道理不言而喻。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读写结合起来,适时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引领他们学习经典名著中的写法奥妙,既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能加深他们对经典读本的认识。
按照教师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同,“读写结合”分为“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两种方式。本文所探讨的是“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即从“如何写作”的角度来理解名著,积累对文字的感受,梳理写作思路,建构写作图式,最终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的。“以读促写”中“读”是手段,是过程,是凭借,“写”才是目的。“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效率不高,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目的手段混淆不清
一些语文教师将“以写促读”与“以读促写”混为一谈,以为在名著阅读课上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就实施了“以读促写”,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比如:在《骆驼祥子》的阅读课上,有的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评点的方式解读祥子在不同境况下的四次“笑”,把握祥子由健康明朗到麻木消沉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小说主题。虽然学生有写作实践,但是整个活动设计的目的指向理解小说,课堂重心自然偏向阅读,故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方法路径不清晰
一些教师所实施的“以读促写”的教学也确实做到了“读”是手段,“写”的能力提高是目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只是提出抽象的要求,没有具体方法、路径的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无法获得提高。比如,学生阅读了《西游记》,教师则要求学生精选动词,描写一个场景;学生阅读了《海底两万里》,教师则布置作文题《太空一日》,要求学生放飞想象,畅想自己太空一日游历中的见闻和感受。以上的 “以读促写”未能真正地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读与写仍然处于分离的状态。
二、“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策略
怎样提高“以读促写”教学的效率呢?教师首先要厘清“读”为“写”提供了哪些支撑。其次,实施有效的写作方法。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从“模仿式写作”和“延伸式写作”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利用经典名著为写作提供话题和技法借鉴。
(一)模仿式写作
模仿式写作就是仿写,是读写结合传统的方式,也是最基本的方式。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P23、P24)对仿写的方法作了详细的专题指导,在此不再赘述。个人认为在整本书阅读课中实施模仿式写作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以读促写“点”的选择应是该部名著最突出、最鲜明的写作特色
一部经典名著,可以被借鉴的方面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方面都是作者最用力的地方。因此,应选择最突出、最鲜明的写作特色,使阅读文本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提高模仿写作的效益。 比如,《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我所选择的以读促写点是“合理想象,为文章增添色彩”和“抓住人物特征,展現人物风采”,分别选取《小圣施威降大圣》和《官封弼马心何足》选段作为阅读文本;《朝花夕拾》所选择的以读促写点是“调动感官,多角度描写”和“以形传神,写出人物精神”,分别选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选段作为阅读文本;《昆虫记》所选择的以读促写点是“妙用修辞,生动活泼”和“感性描绘,丰沛抒情”,分别选取《螳螂》和《意大利蟋蟀》选段作为阅读文本。
2.以读促写点适合学生
所谓适合学生是指符合学生写作需要,学生也能够掌握的写作技巧。比如:教师可以借助《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等篇章搭建写作支架,帮助学生写出人物的精神。然而其中“反讽”手法的运用则属于鲁迅个人的写作风格,学生无需模仿。再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骆驼祥子》中“写出事件的波澜”的写作方法,然而老舍先生京味语言的特色就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技巧。因此,教师在实施以读促写教学时应该深入分析文本写作特色,选取学生最需要的以读促写点。
3.设计真实具体的写作情境任务
写作情境不等于写作题或写作提示,而是创设一个真实的“交流”情境,与真实的生活语用、生活写作有关,有具体写作目的、对象,暗含语体要求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当然,在设计写作情境任务时,也要防止表面热闹,要使情境任务指向写作训练点,并使其真正落地。
以《海底两万里》这本名著的模仿式写作教学为例。
活动一:读文本。找准以读促写点,精读阅读材料。
精读下列材料,思考:这个场面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阅读材料】
他立即俯下身体,以无比的沉着镇静等待着朝他猛扑过来的那条可怕的大鲨鱼;待它扑上来时,艇长敏捷地一闪,躲过了鲨鱼的攻击。与此同时,他将匕首刺中鲨鱼的腹部。但这只不过是人鲨大战的开端,恶战还在后面。
可以说,那条巨鲨简直是在怒吼!鲜血从它那被刺中的地方喷涌而出,染红了周围的海水,海水变得混浊不清,我已什么都看不见了。
活动二:搭支架。分析模仿文段,为写作提供方法借鉴。
【技法借鉴】
1.交待场面背景,如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选文中“染红了周围的海水,海水变得混浊不清”则形象地展现了尼摩船长和鲨鱼搏斗时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场面。 2.写出紧张气氛,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一,精选动词,表现尼摩船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与鲨鱼搏斗的激烈:如“俯下”“等待”“闪”“躲”“刺”等动词写出尼摩艇长敏捷的身姿,英勇无畏的精神。“猛扑”“怒吼”等动词写出鲨鱼的凶猛;第二,运用时间副词,表写出形势的危急:如“立即”“待…时”“与此同时”写出时间的紧急。
3.点面结合,点详面略。技法借鉴1属于面的描写,技法借鉴2属于点的描写,点详面略。
4.按照一定的顺序,由点到面(或由面到点)。如选文先集中描写尼摩艇长,再描写海面的情景,层次井然。
活动三:设情境。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任务。
【写作情境】
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如期举行,运动场上四百米跑步比赛准备开始了。你作为班里的小记者,请用文字记录当时的场面。
要求:1.仔细观察运动员们的动作、表情等,并留心观众席上同学们呐喊助威的神态。
2.既要抓住人物特点,有具体的细节描写,又应结合场面描写,点面结合,使文字更加充实生动。
3.按照一定的顺序。
4.200字左右。
活动四:展佳作。小组交流讨论,推荐优秀习作进行展示。
【习作展示】
四百米跑步即将开始了。起跑线上的运动健儿们都已经俯下身子,摆好姿势,蓄势待发。第一道是我们班极有希望夺冠的頭号种子,只见他眼睛直直地盯着红色跑道,弓着腰,随时准备像离弦的箭般飞驰出去。“砰!”随着枪声的响起,运动员们飞身疾驰,奋力向着目标冲刺!
观众席上的同学们早已坐不住了,都激动地站了起来,挥动着班旗,使出浑身力气,用力呐喊着,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加油。加油吧,运动健儿们,在这火红的跑道上挥洒汗水,燃烧青春,书写奇迹,创造历史,打破记录!
总之,模仿式写作需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真实的写作情境,找准以读促写点,搭建有效的写作支架,让学生沉浸在丰富阅读的喜悦中,沉浸在“真写作”的愉快体验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延伸式写作
模仿式写作主要运用于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而延伸式写作则是阅读名著之后针对原作进行写作,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写读后感或评论,表达自己阅读的思考和对原作的评价;一是进行续写,对原作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进行延伸。[3]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我着重以读后感这种方式进行以读促写的训练,既是对模仿式写作的适当补充,防止整体作文结构出现问题,又用经典名著提供写作话题,触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写作读后感前,学生必须读透文本,深入领会文本的精神实质,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比如:《骆驼祥子》中祥子悲苦的命运引发学生思考社会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硬汉精神深深地触动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创设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吸收和融通,使输出更加丰富、深刻。比如,多数学生将《昆虫记》当作获取昆虫知识的兴趣读物。为了帮助学生深入阅读这部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经典著作,我设置了一项以“诗人眼里的昆虫”为主题的阅读探究活动。 通过不同文本的语言对比阅读,感受《昆虫记》细致的描写和丰沛的抒情。
百度百科:“鳃角金龟为鞘翅目多食亚目金龟子总科鳃角金龟科的一群甲虫。体小至大型,一般呈椭圆或略呈圆筒形。触角通常10节,鳃叶状,即末端3~5节向一侧扩张成瓣状,合起来呈锤状。前足开掘式,跗节5节。幼虫称蛴螬,身体柔软,多皱,有细毛,腹部末端圆形,向腹面弯曲,全体呈‘C’形。幼虫生活在土壤中,常将植物根咬断,为地下害虫一个主要类群。”
《松树鳃角金龟》(新世纪出版社): “雄虫满怀激情地展开触角末端的折扇,悄悄地反复向停有雌虫的树枝飞去,它们的黑色身影掠过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飞飞停停,左右盘旋。”
“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通过比读,学生充分感受到《昆虫记》文字中的诗意、深情以及法布尔的人文情怀、文学境界。学生经历了思想的启迪,“感点”更加丰富,写作的话题得到拓展,输出更加深刻、新颖。
写作读后感,自然不必拘泥于一本书。教师可以将学生所读过的多本名著进行整合,从某一关联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写作读后感。比如:学生阅读了《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我引导学生以“成长”为话题写作读后感;学生阅读了《简爱》、《撒哈拉的沙漠》、《呼兰河传》,我引导学生以“逃离”或“遇见”为话题写作读后感。希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进行延伸性思考,从而激发写作潜能。
当然,写好读后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专题(P66)有比较具体的方法介绍,易于学习和掌握。
教学实践表明,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本文所阐述的以读促写的两种方法只是我个人粗浅的思考和认识。并不是说每一本名著都要从这两个方面设计写作教学,而是想通过个人的见解引发老师们对整本书阅读中读写结合的重视,让整本书阅读更有深度、广度,让读写结合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扎实地培养学生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名著导读校本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2019ZQJK046)】
【参考文献】
[1] 郑桂华.“读写结合”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4(07).
[2]张春红.初中统编教材——同步读写教程[M].吉林教育出版社,2017,9.
[3]黄厚江.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J]. 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