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行山深处的九龙岗山脚下,坐落着一个小山庄,它的名字叫岗底,只有169户人家、630口人。
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一个苹果卖到了100元,卖出太行山,卖进奥运会,真正成为可以与日本“世纪一”相媲美的“黄金”苹果。种植苹果,让岗底村彻底改变了穷山沟的命运,村民人均收入由80元突破了万元大关,靠种植业成了全县首富的村庄。
愚公精神在岗底
从京珠高速公路内丘县城西行67公里,翻过三座大山,途经360弯盘山道,记者才来到岗底村,清新的空气,满山遍野的苹果树和红顶楼房的新民居,仿佛进入到世外桃源。
岗底村的村支部书记杨双牛并不在村里,接待记者的是村里成立的富岗食品公司副总裁张衍保。他是邢台日报原总编,是最早报道岗底村的记者,退休后被村里请来做管理。二十多年来,他见证了岗底村的每一个变化。
“如果说有的村子是靠树典型树出来的,那么岗底村的今天完全是靠着村支书杨双牛带着村民们苦干出来的。”张衍保深有感触地说道。
岗底村位于冀晋交界的山区,全部家底就是8000亩荒山和200亩山间农田,就算把农田全部种上粮食,也远远无法满足村里630口人的口粮需要。建村以来,全村人一直过着“糠菜树叶半年粮”的日子。1984年底,被任命为岗底村村支书的杨双牛,将目光转向了一直被村里人忽视的8000亩荒山。
“村委会开会,干部们达成了共识,如果把荒山利用起来种上果树,村里一定会富。”张衍保介绍道,改造荒山并不容易,不少村民觉得辛苦又没有效益,不愿意去。村委会干部一家家上门,磨破了嘴皮子,花了大半年时间,才把最后一户村民“撵”上山。
隆隆的炮声,在岗底一响就是10年。10年间,动石方180万立方米,8000亩荒山被改造成了“绿山”,种上了18万棵果树,其中大部分是苹果树。
昔日的荒坡变成层层梯田,围山转圈锁住了荒山,鱼鳞坑点缀着角角落落,三座塘坝横卧拖么沟,17公里长的山间路上,深藏着百座小水窖。
岗底高标准的治山模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河南省济源市委副书记张凤友来到岗底,参观之后挥豪写下14个大字:“愚公故乡在济源,愚公精神在岗底。”
128道工序的标准化生产
“要把苹果卖个好价钱,要靠市场,更要靠科技。”这是被岗底村人称为“科技财神”的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对村民的忠告。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农产品定价机制逐渐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一个苹果因为品相的不同,含水量和甜度的差别,在价格上也会有天壤之别。看到那些进口苹果卖得比国内苹果贵十多倍甚至数十倍,只因“相貌”和口感好而受欢迎时,岗底村人“受刺激”了。
为了让苹果卖个好价钱,2004年,岗底村为自己的苹果注册了“富岗”商标,并在全国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
杨双牛几上北京走访中国农业大学,多次求助河北农业大学,请来一批专家,为富岗苹果量身定做生产标准,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使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轨道。
富岗苹果的标准化生产足足有128道工序,什么时间整枝,什么时间打防虫剂,什么时间施肥及施什么样的肥,什么时间用黑光灯、草把诱虫,什么时间套袋、去袋,什么时间疏果,果个儿间隔距离多少,亩产果多少个儿,都规定得具体、清楚、明白。
只有按工序生产,果型正,着色匀,含微量元素高,才能卖出好价钱。道道工序就是规矩,有规矩才有方圆。岗底果农生产出来的苹果真像是一个模具脱出来的。富岗苹果连续12年四届获绿色食品证书,还成为2008年奥运会专供产品。
128道工序的标准制订不易,执行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杨双牛的办法就是“三铁”文化,即铁心肠、铁手腕、铁面孔。曾有一位果农在管理苹果时,128道工序少了1道。这件事叫杨双牛知道后,罚了他200元,还大会小会点名批评他这样做是“坏了良心”、“想砸富岗的品牌”、“砸全村人的饭碗”。有人替那位果农说情,说情人在杨双牛那里得到的也是“铁面孔”:“做产品如做人,产品如人品。生产工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质量是品牌的命根子,在生产工序上缺胳膊少腿,说明我们的人做差了。”最后,他对说情人说:“以后你再当这样的说客,连你也得罚。”
“三铁”文化保证了128道工序道道不少,道道用心做,道道做到位。
100元一个的“黄金”苹果
常言道:货好价出头。富岗苹果在价格上能出多高的头?
杨双牛拿着富岗苹果进了北京,去跟国际上顶级苹果比一比,从中去找答案。北京五道口、城乡贸易中心,凡是卖苹果的市场他转了个遍,发现最贵的日本“世纪一”苹果100元一个。他狠狠心花200元买了两个,小心翼翼地拿回村里,开了一个群众会,把苹果切成几十片,分发给村民品尝。大家伙尝来尝去,异口同声,都说富岗苹果比日本“世纪一”好吃。
杨双牛在班子会上提出富岗苹果论个儿卖,最好的极品果一个要卖50元,有的人想不通。50元钱当时能买100斤小麦。有人在会上讲:定价不是价,卖了才是价。
反对声面前,杨双牛说:“卖出去就卖,卖不出去就送,送也是一种宣传。”没想到的是,50元一个的苹果,第一年没人要,第二年抢着要,第三年买不到。天价的富岗苹果在市场上一炮走红。
有一年,省政府在张家口召开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会,让杨双牛介绍经验。当时的省长钮茂生听了杨双牛因将苹果卖到50元一个被说成是“黑”时,钮茂生高兴地在大会上说:“我看杨双牛黑得还不够,应该加倍地黑。”当场建议杨双牛把50元一个的苹果卖到100元。聪明的杨双牛,当年就把50元一个的苹果调到100元,价格高了一倍,苹果卖得还是很好。
岗底果农的苹果,村里一律包销,以质论价,村里成立了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所有富岗苹果由公司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销售苹果设立专卖店,以防假冒,还在香港注册了分公司。现在他们上了阿里巴巴网,试图把客户做大。用杨双牛的话说,把专卖店设在网民的家门口,实现富岗苹果与消费者零距离对接,伸手就能品尝富岗苹果之美味,一网网天下。
绿色追溯系统
和记者一样,很多人也许会对富岗苹果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绿色心存疑虑。
富岗公司为每个富岗牌苹果打造的“电子简历”可为您解除这一疑虑。
富岗公司经过几年的研发,投资50万元打造了一套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现全程绿色监控,让人们对苹果从“果园”到“餐桌”的全过程看得明白,吃得放心。
追溯系统为每个富岗苹果打造了3个标签。3个标签分别对应着每个苹果的“电子简历”。只要客户进入富岗公司的网站,在相应位置输入3个标签号码,消费者就会查到苹果在生产、物流、销售各个环节的安全信息。大到果农管理过程、果园位置、环境指标,小到苹果打几次杀菌剂,什么时间打等果品监测数据。在富岗公司的一个苹果上,追溯系统中收录的安全信息多达59项。如果哪一个苹果出现问题,立即可追溯到责任人。
谈起富岗公司对苹果实施安全追溯系统,杨双牛站位很高,他说,食品安全重如山。在吃绿色成为人们追求时尚的今天,吃上明白的绿色食品,消费者才会把心放在肚里。只有生产绿色食品,才能跟上时代潮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追溯系统虽然增加點投入,但它对企业发展,对农民增收远远大于投入。
2010年3月,杨双牛几次跟邢台市农业学校校长关柏林磋商,并与邢台市农业学校签订协议,由农校老师到岗底村对全村18-55岁的208名果农进行技术培训,191名农民顺利通过考试,他们获得初级工或中级工证书。岗底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持证下田”的村庄。
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一个苹果卖到了100元,卖出太行山,卖进奥运会,真正成为可以与日本“世纪一”相媲美的“黄金”苹果。种植苹果,让岗底村彻底改变了穷山沟的命运,村民人均收入由80元突破了万元大关,靠种植业成了全县首富的村庄。
愚公精神在岗底
从京珠高速公路内丘县城西行67公里,翻过三座大山,途经360弯盘山道,记者才来到岗底村,清新的空气,满山遍野的苹果树和红顶楼房的新民居,仿佛进入到世外桃源。
岗底村的村支部书记杨双牛并不在村里,接待记者的是村里成立的富岗食品公司副总裁张衍保。他是邢台日报原总编,是最早报道岗底村的记者,退休后被村里请来做管理。二十多年来,他见证了岗底村的每一个变化。
“如果说有的村子是靠树典型树出来的,那么岗底村的今天完全是靠着村支书杨双牛带着村民们苦干出来的。”张衍保深有感触地说道。
岗底村位于冀晋交界的山区,全部家底就是8000亩荒山和200亩山间农田,就算把农田全部种上粮食,也远远无法满足村里630口人的口粮需要。建村以来,全村人一直过着“糠菜树叶半年粮”的日子。1984年底,被任命为岗底村村支书的杨双牛,将目光转向了一直被村里人忽视的8000亩荒山。
“村委会开会,干部们达成了共识,如果把荒山利用起来种上果树,村里一定会富。”张衍保介绍道,改造荒山并不容易,不少村民觉得辛苦又没有效益,不愿意去。村委会干部一家家上门,磨破了嘴皮子,花了大半年时间,才把最后一户村民“撵”上山。
隆隆的炮声,在岗底一响就是10年。10年间,动石方180万立方米,8000亩荒山被改造成了“绿山”,种上了18万棵果树,其中大部分是苹果树。
昔日的荒坡变成层层梯田,围山转圈锁住了荒山,鱼鳞坑点缀着角角落落,三座塘坝横卧拖么沟,17公里长的山间路上,深藏着百座小水窖。
岗底高标准的治山模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河南省济源市委副书记张凤友来到岗底,参观之后挥豪写下14个大字:“愚公故乡在济源,愚公精神在岗底。”
128道工序的标准化生产
“要把苹果卖个好价钱,要靠市场,更要靠科技。”这是被岗底村人称为“科技财神”的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对村民的忠告。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农产品定价机制逐渐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一个苹果因为品相的不同,含水量和甜度的差别,在价格上也会有天壤之别。看到那些进口苹果卖得比国内苹果贵十多倍甚至数十倍,只因“相貌”和口感好而受欢迎时,岗底村人“受刺激”了。
为了让苹果卖个好价钱,2004年,岗底村为自己的苹果注册了“富岗”商标,并在全国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
杨双牛几上北京走访中国农业大学,多次求助河北农业大学,请来一批专家,为富岗苹果量身定做生产标准,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使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轨道。
富岗苹果的标准化生产足足有128道工序,什么时间整枝,什么时间打防虫剂,什么时间施肥及施什么样的肥,什么时间用黑光灯、草把诱虫,什么时间套袋、去袋,什么时间疏果,果个儿间隔距离多少,亩产果多少个儿,都规定得具体、清楚、明白。
只有按工序生产,果型正,着色匀,含微量元素高,才能卖出好价钱。道道工序就是规矩,有规矩才有方圆。岗底果农生产出来的苹果真像是一个模具脱出来的。富岗苹果连续12年四届获绿色食品证书,还成为2008年奥运会专供产品。
128道工序的标准制订不易,执行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杨双牛的办法就是“三铁”文化,即铁心肠、铁手腕、铁面孔。曾有一位果农在管理苹果时,128道工序少了1道。这件事叫杨双牛知道后,罚了他200元,还大会小会点名批评他这样做是“坏了良心”、“想砸富岗的品牌”、“砸全村人的饭碗”。有人替那位果农说情,说情人在杨双牛那里得到的也是“铁面孔”:“做产品如做人,产品如人品。生产工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质量是品牌的命根子,在生产工序上缺胳膊少腿,说明我们的人做差了。”最后,他对说情人说:“以后你再当这样的说客,连你也得罚。”
“三铁”文化保证了128道工序道道不少,道道用心做,道道做到位。
100元一个的“黄金”苹果
常言道:货好价出头。富岗苹果在价格上能出多高的头?
杨双牛拿着富岗苹果进了北京,去跟国际上顶级苹果比一比,从中去找答案。北京五道口、城乡贸易中心,凡是卖苹果的市场他转了个遍,发现最贵的日本“世纪一”苹果100元一个。他狠狠心花200元买了两个,小心翼翼地拿回村里,开了一个群众会,把苹果切成几十片,分发给村民品尝。大家伙尝来尝去,异口同声,都说富岗苹果比日本“世纪一”好吃。
杨双牛在班子会上提出富岗苹果论个儿卖,最好的极品果一个要卖50元,有的人想不通。50元钱当时能买100斤小麦。有人在会上讲:定价不是价,卖了才是价。
反对声面前,杨双牛说:“卖出去就卖,卖不出去就送,送也是一种宣传。”没想到的是,50元一个的苹果,第一年没人要,第二年抢着要,第三年买不到。天价的富岗苹果在市场上一炮走红。
有一年,省政府在张家口召开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会,让杨双牛介绍经验。当时的省长钮茂生听了杨双牛因将苹果卖到50元一个被说成是“黑”时,钮茂生高兴地在大会上说:“我看杨双牛黑得还不够,应该加倍地黑。”当场建议杨双牛把50元一个的苹果卖到100元。聪明的杨双牛,当年就把50元一个的苹果调到100元,价格高了一倍,苹果卖得还是很好。
岗底果农的苹果,村里一律包销,以质论价,村里成立了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所有富岗苹果由公司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销售苹果设立专卖店,以防假冒,还在香港注册了分公司。现在他们上了阿里巴巴网,试图把客户做大。用杨双牛的话说,把专卖店设在网民的家门口,实现富岗苹果与消费者零距离对接,伸手就能品尝富岗苹果之美味,一网网天下。
绿色追溯系统
和记者一样,很多人也许会对富岗苹果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绿色心存疑虑。
富岗公司为每个富岗牌苹果打造的“电子简历”可为您解除这一疑虑。
富岗公司经过几年的研发,投资50万元打造了一套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现全程绿色监控,让人们对苹果从“果园”到“餐桌”的全过程看得明白,吃得放心。
追溯系统为每个富岗苹果打造了3个标签。3个标签分别对应着每个苹果的“电子简历”。只要客户进入富岗公司的网站,在相应位置输入3个标签号码,消费者就会查到苹果在生产、物流、销售各个环节的安全信息。大到果农管理过程、果园位置、环境指标,小到苹果打几次杀菌剂,什么时间打等果品监测数据。在富岗公司的一个苹果上,追溯系统中收录的安全信息多达59项。如果哪一个苹果出现问题,立即可追溯到责任人。
谈起富岗公司对苹果实施安全追溯系统,杨双牛站位很高,他说,食品安全重如山。在吃绿色成为人们追求时尚的今天,吃上明白的绿色食品,消费者才会把心放在肚里。只有生产绿色食品,才能跟上时代潮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追溯系统虽然增加點投入,但它对企业发展,对农民增收远远大于投入。
2010年3月,杨双牛几次跟邢台市农业学校校长关柏林磋商,并与邢台市农业学校签订协议,由农校老师到岗底村对全村18-55岁的208名果农进行技术培训,191名农民顺利通过考试,他们获得初级工或中级工证书。岗底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民“持证下田”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