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实际案例观察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总结病猪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腹泻等,具有发病快、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常用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检查、肠粘膜和粪便检查等。明确诊断结果后,及时对症治疗,可有效降低病猪淘汰率。常用治疗方法为肌肉注射痢菌净、维生素C等,连续用药1周,治愈率可达80%以上。
关键词 猪痢疾;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8-060-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1110.1008.028.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11/10 10:08:00
猪痢疾即猪血痢,发病实质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具有传染速度快、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实质是由血液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黄疸等[1]。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病单一发病时,临床治疗难度较小,若两者混合感染,会使病猪的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大,导致病猪的淘汰率上升,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2]。分析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为降低病猪淘汰率提供参考。
1 发病情况
以重庆市潼南区1个中小型育肥猪企业为例,分析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的发病情况。该育肥猪企业于2014年3月25日外调架子猪700头,投入猪场当日注射猪瘟疫苗10头份,猪丹毒、猪肺疫和猪瘟疫苗三联疫苗注射2头份,1周内猪群未发生明显异常。投入猪场第9 d,部分育肥猪出现呼吸困难症状,采食量明显减少,排稀便,随即变为水泻,粪便颜色呈棕色或黑色,少数病猪粪便呈红色,1周后猪群全部患病。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粪便中可见纤维渗出物的碎片和粘膜,味腥臭,全身皮肤发红或发紫,绝大部分病猪体温超过40℃,其中42头病猪于发病2~3 d内死亡,病程达1周的病猪死亡率明显上升。
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2.1 临床症状
观察发现,不同猪群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多数猪群发病后呈急性传染,发病后3~5 d即可波及整个猪群。病猪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采食量明显减少,不同程度的腹泻和发热,少数病猪可出现便秘症状。病猪的粪便中可见血液、粘膜,急性期死亡的病猪全身皮肤发紫或皮肤无明显变化。多数病猪发病后24 h内,体温即可达到40℃,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表现为精神沉郁,呈高度脱水状态,大小便失禁,弓腰席地,腹痛,四肢末端发紫,耳尖、耳朵邊缘干并有卷起,小部分病猪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呈腹式呼吸,偶有干咳,眼结膜充血发红,尿液颜色呈深咖啡色或深黄色[3]。病情发展至后期,消瘦严重,起立无力,极度衰弱,直至死亡。
2.2 剖检变化
剖检后可见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血液凝固不良,腹股沟淋巴结、肺门严重肿大,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咽喉部可见出血性溃疡,切开气管,可见气管内有泡沫状粘液,肺部表面可见明显点状出血和瘀血,心脏类似煮熟状。胃部表面可见胃溃疡,解剖后可见胃底部红肿或出血。急性发病死亡的病猪,伴有出血性肠炎,结肠粘膜明显肿胀、出血,肠内容物大部分为混有血液的粘液,颜色为酱油色或深咖啡色,直肠粘膜明显增厚,可见较大的出血点。慢性发病死亡的病猪病变部位主要为盲肠和结肠,该类病猪剖检均可见肠系粘膜水肿、充血,小部分病猪剖检可见肠道表层粘膜完全坏死,并形成灰黄色的纤维蛋白伪膜,剥除伪膜后可见溃疡、糜烂面[4]。肝脏剖检可见瘀血、肿大,部分病猪肝脏实质表面可见区域性坏死病灶。解剖胆囊发现,胆囊内胆汁充盈,胆汁类似米汤状,胆囊粘膜有出血点。肾脏明显肿大,可见膀胱内膜充血、肿大或出血。
3 诊断方法
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的常用诊断方法为血液检查和肠粘膜、粪便检查。
3.1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种。
3.1.1 血液粘附性检查
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的血液呈水样,粘附性差。采集病猪血液标本置于抗凝剂试管中,待血液标本冷却后倒出,如抗凝剂试管壁可见粒状血块,加热至38℃时消失,则可明确诊断结果[5]。
3.1.2 血液压片显微镜检查
取病猪静脉血滴于载玻片上,在载玻片上滴入与血液标本等量的盐水后混匀,加上盖玻片,使用600倍的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标本,若标本中可见虫体,且虫体呈球形、颗粒状、逗点形或颗粒状,即可确诊[6]。
3.1.3 血液涂片检查
取病猪耳静脉血,制作成涂片,经姬姆萨染色剂染色后镜检,若红细胞表面可见椭圆形、圆形或杆状紫红色虫体,且调动螺旋时,紫红色虫体的折光性较强,虫体中部发亮,形状类似气泡,边缘缺乏光滑性,瑞氏染色液染色后镜检虫体呈紫蓝色,即可确诊为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3.1.4 血液标本培养
提取病猪新鲜粪便中的血液进行培养,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将血液标本稀释,在加有粘菌素的鲜血琼脂板上画线,并将琼脂板放置在38℃的厌氧条件下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见有β溶血环,即可确诊为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3.2 肠粘膜、粪便检查
采集病猪的新鲜粪便或大肠粘膜做成涂片,使用姬姆萨染色或草氨酸结晶将涂片染色,染色后将图片置于600倍的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如显微镜视野内可见3个以上弯曲的大螺旋体,则可怀疑为猪痢疾。如显微镜下同时可见血液寄生虫,则可确诊为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4 治疗方法
4.1 西药治疗
目前,我国治疗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的常用方法为肌肉注射痢菌净、盐酸多西环素。笔者以安徽省临泉县1个中小型育肥猪养殖企业为例,分析上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该育肥猪养殖企业共有育肥猪450头,首例病猪发病后3 d内,猪群全部患病。兽医发现首例病猪后,于猪群内投放盐酸土霉素粉。然后给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肌肉注射痢菌净,用药剂量为5 mg,每天注射2次,连续注射5 d。按体重给病猪注射强力盐酸多西环素,1 kg体重的用药剂量为0.1 mg,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4 d。用药治疗期间共32头病猪死亡,治疗期间待猪群采食量明显增加,此时兽医在病猪的每t饲料中加入200 g土霉素、100 g痢菌净,让病猪食用1周,期间将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的病猪及时淘汰。此外,治疗过程中适当给病猪补充维生素C,有心衰症状的病猪注射强心剂。用药治疗3 d后,大部分病猪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食欲明显增加,持续用药治疗5 d后,411头病猪治愈,7头病猪淘汰,治愈率为91.3%。该治疗结果表明上述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4.2 民间土方治疗
观察发现各地应用的土方治疗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也具有一定的疗效。常用的土方为药酒验方,药物成分包括麻黄、土茯苓、红花、丹皮、甘草等,将上述药材用文火煎炒至微黄,趁热度未散失时,加入1000 mL米酒,密封后保存3 d即可使用。使用时将药酒再次加热,温度维持在40℃左右,给病猪灌服,每日2次,连续灌服1周治愈率可达75%。
5 小结
综上所述,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具有发病率高、传染速度快、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发病后如未能及时有效控制,会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应详细掌握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的临床症状和临床特点,发病后能够尽早明确病猪的诊断结果,及时对症治疗,将病猪的淘汰率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減少养猪业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永祥.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病例诊治体会[J].畜牧兽医杂志,2010,29(5):109,111.
[2] 董建平,康艳红,黄劼.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病例诊治体会[J].农业与技术,2012,32(5):133-134.
[3] 赵延光.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病例诊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1,32(9):38.
[4] 蒋翠梅,全国琼,蒋立斌.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综合防治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1):74-76.
[5] 漆晶晶,陶得和.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2,32(5):75.
[6] 李传新.中西医结合治疗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11):61-62.
(助理编辑:易婧;责任编辑:敬廷桃)
关键词 猪痢疾;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8-060-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1110.1008.028.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11/10 10:08:00
猪痢疾即猪血痢,发病实质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具有传染速度快、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实质是由血液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黄疸等[1]。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病单一发病时,临床治疗难度较小,若两者混合感染,会使病猪的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大,导致病猪的淘汰率上升,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2]。分析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为降低病猪淘汰率提供参考。
1 发病情况
以重庆市潼南区1个中小型育肥猪企业为例,分析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的发病情况。该育肥猪企业于2014年3月25日外调架子猪700头,投入猪场当日注射猪瘟疫苗10头份,猪丹毒、猪肺疫和猪瘟疫苗三联疫苗注射2头份,1周内猪群未发生明显异常。投入猪场第9 d,部分育肥猪出现呼吸困难症状,采食量明显减少,排稀便,随即变为水泻,粪便颜色呈棕色或黑色,少数病猪粪便呈红色,1周后猪群全部患病。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粪便中可见纤维渗出物的碎片和粘膜,味腥臭,全身皮肤发红或发紫,绝大部分病猪体温超过40℃,其中42头病猪于发病2~3 d内死亡,病程达1周的病猪死亡率明显上升。
2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2.1 临床症状
观察发现,不同猪群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多数猪群发病后呈急性传染,发病后3~5 d即可波及整个猪群。病猪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采食量明显减少,不同程度的腹泻和发热,少数病猪可出现便秘症状。病猪的粪便中可见血液、粘膜,急性期死亡的病猪全身皮肤发紫或皮肤无明显变化。多数病猪发病后24 h内,体温即可达到40℃,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表现为精神沉郁,呈高度脱水状态,大小便失禁,弓腰席地,腹痛,四肢末端发紫,耳尖、耳朵邊缘干并有卷起,小部分病猪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呈腹式呼吸,偶有干咳,眼结膜充血发红,尿液颜色呈深咖啡色或深黄色[3]。病情发展至后期,消瘦严重,起立无力,极度衰弱,直至死亡。
2.2 剖检变化
剖检后可见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血液凝固不良,腹股沟淋巴结、肺门严重肿大,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咽喉部可见出血性溃疡,切开气管,可见气管内有泡沫状粘液,肺部表面可见明显点状出血和瘀血,心脏类似煮熟状。胃部表面可见胃溃疡,解剖后可见胃底部红肿或出血。急性发病死亡的病猪,伴有出血性肠炎,结肠粘膜明显肿胀、出血,肠内容物大部分为混有血液的粘液,颜色为酱油色或深咖啡色,直肠粘膜明显增厚,可见较大的出血点。慢性发病死亡的病猪病变部位主要为盲肠和结肠,该类病猪剖检均可见肠系粘膜水肿、充血,小部分病猪剖检可见肠道表层粘膜完全坏死,并形成灰黄色的纤维蛋白伪膜,剥除伪膜后可见溃疡、糜烂面[4]。肝脏剖检可见瘀血、肿大,部分病猪肝脏实质表面可见区域性坏死病灶。解剖胆囊发现,胆囊内胆汁充盈,胆汁类似米汤状,胆囊粘膜有出血点。肾脏明显肿大,可见膀胱内膜充血、肿大或出血。
3 诊断方法
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的常用诊断方法为血液检查和肠粘膜、粪便检查。
3.1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种。
3.1.1 血液粘附性检查
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的血液呈水样,粘附性差。采集病猪血液标本置于抗凝剂试管中,待血液标本冷却后倒出,如抗凝剂试管壁可见粒状血块,加热至38℃时消失,则可明确诊断结果[5]。
3.1.2 血液压片显微镜检查
取病猪静脉血滴于载玻片上,在载玻片上滴入与血液标本等量的盐水后混匀,加上盖玻片,使用600倍的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标本,若标本中可见虫体,且虫体呈球形、颗粒状、逗点形或颗粒状,即可确诊[6]。
3.1.3 血液涂片检查
取病猪耳静脉血,制作成涂片,经姬姆萨染色剂染色后镜检,若红细胞表面可见椭圆形、圆形或杆状紫红色虫体,且调动螺旋时,紫红色虫体的折光性较强,虫体中部发亮,形状类似气泡,边缘缺乏光滑性,瑞氏染色液染色后镜检虫体呈紫蓝色,即可确诊为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3.1.4 血液标本培养
提取病猪新鲜粪便中的血液进行培养,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将血液标本稀释,在加有粘菌素的鲜血琼脂板上画线,并将琼脂板放置在38℃的厌氧条件下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见有β溶血环,即可确诊为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3.2 肠粘膜、粪便检查
采集病猪的新鲜粪便或大肠粘膜做成涂片,使用姬姆萨染色或草氨酸结晶将涂片染色,染色后将图片置于600倍的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如显微镜视野内可见3个以上弯曲的大螺旋体,则可怀疑为猪痢疾。如显微镜下同时可见血液寄生虫,则可确诊为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4 治疗方法
4.1 西药治疗
目前,我国治疗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的常用方法为肌肉注射痢菌净、盐酸多西环素。笔者以安徽省临泉县1个中小型育肥猪养殖企业为例,分析上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该育肥猪养殖企业共有育肥猪450头,首例病猪发病后3 d内,猪群全部患病。兽医发现首例病猪后,于猪群内投放盐酸土霉素粉。然后给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肌肉注射痢菌净,用药剂量为5 mg,每天注射2次,连续注射5 d。按体重给病猪注射强力盐酸多西环素,1 kg体重的用药剂量为0.1 mg,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4 d。用药治疗期间共32头病猪死亡,治疗期间待猪群采食量明显增加,此时兽医在病猪的每t饲料中加入200 g土霉素、100 g痢菌净,让病猪食用1周,期间将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的病猪及时淘汰。此外,治疗过程中适当给病猪补充维生素C,有心衰症状的病猪注射强心剂。用药治疗3 d后,大部分病猪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食欲明显增加,持续用药治疗5 d后,411头病猪治愈,7头病猪淘汰,治愈率为91.3%。该治疗结果表明上述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4.2 民间土方治疗
观察发现各地应用的土方治疗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也具有一定的疗效。常用的土方为药酒验方,药物成分包括麻黄、土茯苓、红花、丹皮、甘草等,将上述药材用文火煎炒至微黄,趁热度未散失时,加入1000 mL米酒,密封后保存3 d即可使用。使用时将药酒再次加热,温度维持在40℃左右,给病猪灌服,每日2次,连续灌服1周治愈率可达75%。
5 小结
综上所述,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具有发病率高、传染速度快、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发病后如未能及时有效控制,会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应详细掌握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猪的临床症状和临床特点,发病后能够尽早明确病猪的诊断结果,及时对症治疗,将病猪的淘汰率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減少养猪业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永祥.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病例诊治体会[J].畜牧兽医杂志,2010,29(5):109,111.
[2] 董建平,康艳红,黄劼.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病例诊治体会[J].农业与技术,2012,32(5):133-134.
[3] 赵延光.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病例诊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1,32(9):38.
[4] 蒋翠梅,全国琼,蒋立斌.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综合防治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1):74-76.
[5] 漆晶晶,陶得和.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2,32(5):75.
[6] 李传新.中西医结合治疗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11):61-62.
(助理编辑:易婧;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