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人的命运,教师、学生的习惯则决定着学校的命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中学时代正是青少年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认为,在基础教育的阶段,学校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一、“习惯教育”育新人
基于理论认识,我校将办学理念定位为“让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习惯”,并将其具体落实在五种习惯上,即节俭、读书、思考、勤奋、运动。“习惯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习惯教育”理念的形成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引领着学校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三风一训”。我们希望全校师生都能成为良好习惯的受益者,从而达到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教师愉快工作,幸福生活的目的。
二、十载风雨话沧桑
学校从2005年开始确立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目标,2015年将这一目标扩充为习惯教育,由学校自主开发了校本教材,并将之融入课堂,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推行自主管理——习惯教育初绽放
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随着独生子女的出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日益突显出来,学校、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在某些时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把以往的被動教育和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呢?这些思考不约而同地出现在2004年9月新上任的8个六年级班主任的脑海中。2005年3月9日,在学校的引导下,六年级全体师生决定在本学年试行自主管理,并于该日中午举行了自主管理誓师大会。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辅助和主动作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自我形象设计”、“班务日记制和学生值周制”、班级制度的建设、“每周辩论”、“谈天说地”、“新闻发布”、“我的心语”、温馨之家、整洁之家、文明之家、学习之家、团结之家、守纪之家、奉献之家、爱心之家的评选等活动。教师成为了学生自主管理中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校德育工作有了一个新型的教育环境。
“每天习惯了值周教师的检查,习惯了看到班主任课间在班级里闪现的身影,习惯了在老师的监督下上自习课,突然没人管了,心里还真有点儿空荡荡的。”一位学生如此形容最初的感觉。学生由不适应到开始主动承担起大大小小的事情,就连养鱼、开关灯这样的小事都有专人负责。在退队仪式上,当同学们摘下佩带多年的红领巾珍藏起来,大声宣读青春誓言的一瞬间,我们看到了他们成熟而坚定的目光。
(二)编撰校本课程——习惯教育展新颜
2009年9月,为了推广学生自主管理的成果,学校拓宽了习惯养成教育的外延,明确了五种习惯(节俭、读书、思考、勤奋、运动)为学校习惯教育的五个支柱;组织人力物力,潜心研究,科学定位,编撰校本教材,将校本课程排进课表,让校本课程走进课堂,由专职教师进行授课;设立楼廊文化,让习惯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些举措,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从物质文化向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拓展,使学校的特色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深。
三、内涵发展铸品牌——特色学校创建成果
系列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使得习惯教育理念在广大师生中生根发芽。学校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习惯教育展开,学生大型活动阵容整齐,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精细化常态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校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一)、队伍建设引领习惯教育
学校加强班子建设,以校长为核心,规范管理、明确责任,保证质量。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前提。我校始终把职业道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位置,以铸造“师魂”为根本,要求教师有服务于每一名学生的师德修养。学校利用教师自评、互评、家长评、学生评来考核教师的师德行为。教师们深刻领悟到:精湛的业务能力、高超的教学水平、优质的服务意识,才是师德的最高境界。
在读书中沉淀,在写作中升华。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必须率先垂范, “以书为师,温润人生”。有制度保证,有活动跟踪,有成果交流的读书活动早已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舞台,学校长期开展《教师讲坛》活动。教师们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娓娓道来,滋润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田,激活着每一位教师的智慧。教师讲坛将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新亮点,引领教师们实践于教学,思考于理念,成熟于交流。
(二)、因地制宜,彰显办学理念
学校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墙壁等有效空间打造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育人”,让学生在校园中得到全方位的教育与熏陶,形成学校“处处是文化,事事皆教育”的良好氛围。(校园规划已进入尾声,马上进入施工阶段)
(三)、德育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日常管理,培养习惯;量化评比,强化习惯;实践活动,突出习惯;大型活动,彰显习惯。
习惯教育理念熏陶下的学生们,如今已经有了许多让同龄人羡慕的好习惯。
(四)、教学活动渗透习惯教育
1、教学管理制度化
质量是生命,管理是保证。学校领导班子树立“真诚服务教师”的管理理念,关心每一位教师;教师树立“真情塑造未来”的教育理念,关心每一位学生。逐步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完美的制度文化,保障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教学研究习惯化
在教学工作中,我校坚持“以教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开展集体备课,规范备课常规,提高集体备课效果。带着“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学校将课题实践课与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结合在一起,借助科研的“五个一”工程,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打造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如今,教师们已经习惯了自动自觉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标、研究考试说明。集体备课不再流于形式,而是切实讲究效果,做到一个主讲,众人补充,形成方案。
3、教学活动常态化
学校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主题研讨、教学反思、个案分析等活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教和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专业发展以研训活动为载体,以课标为引领,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课堂实践为落脚点,以反思为延伸点,通过集体备课展示、观课议课、反思交流、试题命制、抽签课、骨干引领课、同课异构、复习研讨课、试卷讲评课、复习引领课、课标解读、论文撰写、师徒结对,集团化办学等活动的开展,从而达到“促进教师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培训目标。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先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如弟子规)涵养了学生的传统文化,阅读课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书法课磨练了学生的意志,绘画课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击剑、健美操、歌唱、排球等等更是充实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校的每一名学子在这块沃土上快乐成长。
十年来,从彷徨到清晰,习惯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它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它以无声的语言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三十五中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中学时代正是青少年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认为,在基础教育的阶段,学校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一、“习惯教育”育新人
基于理论认识,我校将办学理念定位为“让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习惯”,并将其具体落实在五种习惯上,即节俭、读书、思考、勤奋、运动。“习惯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习惯教育”理念的形成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引领着学校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三风一训”。我们希望全校师生都能成为良好习惯的受益者,从而达到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教师愉快工作,幸福生活的目的。
二、十载风雨话沧桑
学校从2005年开始确立了“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目标,2015年将这一目标扩充为习惯教育,由学校自主开发了校本教材,并将之融入课堂,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推行自主管理——习惯教育初绽放
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随着独生子女的出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日益突显出来,学校、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在某些时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把以往的被動教育和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呢?这些思考不约而同地出现在2004年9月新上任的8个六年级班主任的脑海中。2005年3月9日,在学校的引导下,六年级全体师生决定在本学年试行自主管理,并于该日中午举行了自主管理誓师大会。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辅助和主动作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自我形象设计”、“班务日记制和学生值周制”、班级制度的建设、“每周辩论”、“谈天说地”、“新闻发布”、“我的心语”、温馨之家、整洁之家、文明之家、学习之家、团结之家、守纪之家、奉献之家、爱心之家的评选等活动。教师成为了学生自主管理中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校德育工作有了一个新型的教育环境。
“每天习惯了值周教师的检查,习惯了看到班主任课间在班级里闪现的身影,习惯了在老师的监督下上自习课,突然没人管了,心里还真有点儿空荡荡的。”一位学生如此形容最初的感觉。学生由不适应到开始主动承担起大大小小的事情,就连养鱼、开关灯这样的小事都有专人负责。在退队仪式上,当同学们摘下佩带多年的红领巾珍藏起来,大声宣读青春誓言的一瞬间,我们看到了他们成熟而坚定的目光。
(二)编撰校本课程——习惯教育展新颜
2009年9月,为了推广学生自主管理的成果,学校拓宽了习惯养成教育的外延,明确了五种习惯(节俭、读书、思考、勤奋、运动)为学校习惯教育的五个支柱;组织人力物力,潜心研究,科学定位,编撰校本教材,将校本课程排进课表,让校本课程走进课堂,由专职教师进行授课;设立楼廊文化,让习惯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些举措,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从物质文化向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拓展,使学校的特色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深。
三、内涵发展铸品牌——特色学校创建成果
系列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使得习惯教育理念在广大师生中生根发芽。学校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习惯教育展开,学生大型活动阵容整齐,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精细化常态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校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一)、队伍建设引领习惯教育
学校加强班子建设,以校长为核心,规范管理、明确责任,保证质量。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前提。我校始终把职业道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位置,以铸造“师魂”为根本,要求教师有服务于每一名学生的师德修养。学校利用教师自评、互评、家长评、学生评来考核教师的师德行为。教师们深刻领悟到:精湛的业务能力、高超的教学水平、优质的服务意识,才是师德的最高境界。
在读书中沉淀,在写作中升华。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必须率先垂范, “以书为师,温润人生”。有制度保证,有活动跟踪,有成果交流的读书活动早已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舞台,学校长期开展《教师讲坛》活动。教师们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娓娓道来,滋润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田,激活着每一位教师的智慧。教师讲坛将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新亮点,引领教师们实践于教学,思考于理念,成熟于交流。
(二)、因地制宜,彰显办学理念
学校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墙壁等有效空间打造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育人”,让学生在校园中得到全方位的教育与熏陶,形成学校“处处是文化,事事皆教育”的良好氛围。(校园规划已进入尾声,马上进入施工阶段)
(三)、德育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日常管理,培养习惯;量化评比,强化习惯;实践活动,突出习惯;大型活动,彰显习惯。
习惯教育理念熏陶下的学生们,如今已经有了许多让同龄人羡慕的好习惯。
(四)、教学活动渗透习惯教育
1、教学管理制度化
质量是生命,管理是保证。学校领导班子树立“真诚服务教师”的管理理念,关心每一位教师;教师树立“真情塑造未来”的教育理念,关心每一位学生。逐步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完美的制度文化,保障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教学研究习惯化
在教学工作中,我校坚持“以教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开展集体备课,规范备课常规,提高集体备课效果。带着“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学校将课题实践课与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结合在一起,借助科研的“五个一”工程,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打造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如今,教师们已经习惯了自动自觉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标、研究考试说明。集体备课不再流于形式,而是切实讲究效果,做到一个主讲,众人补充,形成方案。
3、教学活动常态化
学校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主题研讨、教学反思、个案分析等活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教和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专业发展以研训活动为载体,以课标为引领,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课堂实践为落脚点,以反思为延伸点,通过集体备课展示、观课议课、反思交流、试题命制、抽签课、骨干引领课、同课异构、复习研讨课、试卷讲评课、复习引领课、课标解读、论文撰写、师徒结对,集团化办学等活动的开展,从而达到“促进教师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培训目标。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先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如弟子规)涵养了学生的传统文化,阅读课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书法课磨练了学生的意志,绘画课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击剑、健美操、歌唱、排球等等更是充实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校的每一名学子在这块沃土上快乐成长。
十年来,从彷徨到清晰,习惯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它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它以无声的语言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三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