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家庭群里有一个远房亲戚,年轻时南下打工,吃过很多苦。
现在生活好起来了,人也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他开始时不时地在群里@小辈,传授人生经验。
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序,还在读初中的一位表妹屡屡中招。
她烦极了会偷偷来找我抱怨,说这位舅舅不光在群里发表远见,还会私聊她,指点她不小心忘记设置屏蔽的某条朋友圈內容。
表妹欲哭无泪:“我也想和他讲讲我认为的道理来着,但没法儿,怎么都讲不通。就那种你明知道他说的是错的,感觉掰扯开讲碎了,应该能让他明白,但他就是不明白。”
我接上话茬:“而且还会奇怪乃至愤怒,为什么你想的和他不一样。”
表妹狂打了一串的“是”。
每个人开始有自我意识以后,应该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和人辩驳的场景。
这种辩驳发生在最亲近的人之间,就是日常吵架。气头上,会觉得对方“怎么说什么都不听”“一点儿都不理解我”“为什么TA现在还不明白”。
我小时候也是三天两头和父母产生口角矛盾,他们不理解我,我不理解他们。双方气鼓鼓的,家里气氛冰冷到极点。后来在大学上逻辑学课程时,从老师口中知道了一个名词,了解到这其实是“逻辑世界的互不接洽”。
这种无法互相理解的体验,一般被概称为“三观不符合”。但实际上说白了,是双方的逻辑世界互相排斥且拒绝接纳。
拿每逢端午节必提及的“南北方甜咸粽之争”来说,只吃甜粽的人完全能和只吃咸粽的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甚至一起吃饭,只不过是你吃甜粽我吃咸粽的区别。
因为按照他们一直养成的逻辑来说,虽然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爱吃甜粽/咸粽,但这不妨碍我接受和包容你。我们是可以共存的。
但对于那些无法被说服,或者说不接受自己被说服的人来说,这事可能就是一件大事。在他们的逻辑世界里,和他们逻辑相违背的一切,不仅仅是相异的,而是成为了一个错误,亟需通过愤怒的言语来鞭挞,或者用其他手段加以纠正。
懂得了这一切都是逻辑问题,就能规避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争吵。
比如和爸妈的沟通方面。如果爸妈是明事理的,只是真的暂时没有理解你,不妨双方都冷静下来,好好捋顺一下这里头双方都持有哪种逻辑。理顺之后,孰对孰错,自然分明。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所谓无法被说服的人,其实也不是无法被说服,关键是要明白他所坚持的逻辑是什么,然后从他的逻辑出发,找出其中不合理的逻辑。
不过这种情况下,仍有人哑口无言但依旧义正词严,更有甚者当场表演恼羞成怒。为了不被对方逻辑带偏,也为了不浪费彼此时间——既然彼此的逻辑世界这般互为排斥,“叫不醒装睡的人”,且就随他去吧。
编辑/王语嫣
现在生活好起来了,人也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他开始时不时地在群里@小辈,传授人生经验。
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序,还在读初中的一位表妹屡屡中招。
她烦极了会偷偷来找我抱怨,说这位舅舅不光在群里发表远见,还会私聊她,指点她不小心忘记设置屏蔽的某条朋友圈內容。
表妹欲哭无泪:“我也想和他讲讲我认为的道理来着,但没法儿,怎么都讲不通。就那种你明知道他说的是错的,感觉掰扯开讲碎了,应该能让他明白,但他就是不明白。”
我接上话茬:“而且还会奇怪乃至愤怒,为什么你想的和他不一样。”
表妹狂打了一串的“是”。
每个人开始有自我意识以后,应该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和人辩驳的场景。
这种辩驳发生在最亲近的人之间,就是日常吵架。气头上,会觉得对方“怎么说什么都不听”“一点儿都不理解我”“为什么TA现在还不明白”。
我小时候也是三天两头和父母产生口角矛盾,他们不理解我,我不理解他们。双方气鼓鼓的,家里气氛冰冷到极点。后来在大学上逻辑学课程时,从老师口中知道了一个名词,了解到这其实是“逻辑世界的互不接洽”。
这种无法互相理解的体验,一般被概称为“三观不符合”。但实际上说白了,是双方的逻辑世界互相排斥且拒绝接纳。
拿每逢端午节必提及的“南北方甜咸粽之争”来说,只吃甜粽的人完全能和只吃咸粽的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甚至一起吃饭,只不过是你吃甜粽我吃咸粽的区别。
因为按照他们一直养成的逻辑来说,虽然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爱吃甜粽/咸粽,但这不妨碍我接受和包容你。我们是可以共存的。
但对于那些无法被说服,或者说不接受自己被说服的人来说,这事可能就是一件大事。在他们的逻辑世界里,和他们逻辑相违背的一切,不仅仅是相异的,而是成为了一个错误,亟需通过愤怒的言语来鞭挞,或者用其他手段加以纠正。
懂得了这一切都是逻辑问题,就能规避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争吵。
比如和爸妈的沟通方面。如果爸妈是明事理的,只是真的暂时没有理解你,不妨双方都冷静下来,好好捋顺一下这里头双方都持有哪种逻辑。理顺之后,孰对孰错,自然分明。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所谓无法被说服的人,其实也不是无法被说服,关键是要明白他所坚持的逻辑是什么,然后从他的逻辑出发,找出其中不合理的逻辑。
不过这种情况下,仍有人哑口无言但依旧义正词严,更有甚者当场表演恼羞成怒。为了不被对方逻辑带偏,也为了不浪费彼此时间——既然彼此的逻辑世界这般互为排斥,“叫不醒装睡的人”,且就随他去吧。
编辑/王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