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泻"是一个常用字,按照《汉字信息字典》所载有关字频统计,其使用频序与"鞋"相近,我们每个人都能随意说出若干由"泻"组成的常用词。对此字本文不再多议。
"澙"却是一个不常用的字。但是在2002年韩日足球世界杯期间,此字的使用频度大为提高,电视节目和其他传媒中不时提到此字。那是因为日本有个新澙市,是世界杯比赛场地之一。
遗憾的是,笔者在收看电视节目时多次听到播音员读错此字,把"澙"(音xì细)误读作"泻"(音xiè)。这大概是因为此二字的字形相近,而且"泻"字的繁体"瀉"和"澙"更为相近。有的人想当然地把它们当作同一个字,没有花点工夫去查一下字典,于是就造成这种错误。其实这个"澙"字并不算太生僻,一般汉语字典中都可以查到。
由此笔者联想到十几年前,当时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审定"澙湖"一词时,也曾为这两个字形相近的字颇费踌躇。
在海岸带,有一种地貌叫做"澙湖",英文叫做lagoon。它是海岸与长条状滨外沙坝之间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浅水区域,常有一条或多条潮汐通道与外海相通。而滨外沙坝是波浪在沿岸浅水区堆积成的,与海岸大体平行的长条形砂砾石堆积体。在热带海洋中的环状珊瑚礁内也能形成澙湖。有些沿岸澙湖本来与外海相通,后来由于泥沙的淤积,也可能被封闭在海岸之内,例如杭州西湖就是这样形成的。当时在地质地理学界的文献、词典和教科书中,也发生了类似的混淆。有正确使用了"澙湖"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错误地使用了 "泻湖",名词讨论会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把 "泻" 误认为是"澙"的简体字。"澙"字和繁体"瀉"字,形虽近而意实不同。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澙"注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既然是"浸渍",应该是不流动或流动不畅;而"瀉"则是"液体很快地流下:一泻千里"。二者意思截然相反。
针对不同教科书中的不同写法,规范名究竟怎样定,地理学名词委员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名词审定中有一条"约定俗成"的原则,当时也曾有人主张将错就错,理由是"泻"字好认好写。但经反复讨论后,委员们认为应该首先尊重科学性的原则,不能迁就错误,而且"泻湖"一词易引起概念理解错误。最后委员会确定采用正确的写法,称作"澙湖",并于1988年正式公布作为规范名。接着,1989年出版的《海洋学名词》和1993年出版的《地质学名词》也一致作了这样的确定。至此,这个由形近字引起的名词混乱得到了纠正。但是,即便如此,后来还是有一些专业性的文章在继续错误地使用"泻湖"这个错词。甚至《中国海洋报》2002年9月20日头版头条的新闻《实现海洋卫星系列化发展》文章中,还在使用"泻湖"这个错词。
我们希望今后媒体都能正确读写此字,例如日本的新澙市、海滨的澙湖等不能再误读、误写,从而误人了。对语言文字工作者来说,这也算是形近字"惹麻烦"的实例之一吧。
"澙"却是一个不常用的字。但是在2002年韩日足球世界杯期间,此字的使用频度大为提高,电视节目和其他传媒中不时提到此字。那是因为日本有个新澙市,是世界杯比赛场地之一。
遗憾的是,笔者在收看电视节目时多次听到播音员读错此字,把"澙"(音xì细)误读作"泻"(音xiè)。这大概是因为此二字的字形相近,而且"泻"字的繁体"瀉"和"澙"更为相近。有的人想当然地把它们当作同一个字,没有花点工夫去查一下字典,于是就造成这种错误。其实这个"澙"字并不算太生僻,一般汉语字典中都可以查到。
由此笔者联想到十几年前,当时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审定"澙湖"一词时,也曾为这两个字形相近的字颇费踌躇。
在海岸带,有一种地貌叫做"澙湖",英文叫做lagoon。它是海岸与长条状滨外沙坝之间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浅水区域,常有一条或多条潮汐通道与外海相通。而滨外沙坝是波浪在沿岸浅水区堆积成的,与海岸大体平行的长条形砂砾石堆积体。在热带海洋中的环状珊瑚礁内也能形成澙湖。有些沿岸澙湖本来与外海相通,后来由于泥沙的淤积,也可能被封闭在海岸之内,例如杭州西湖就是这样形成的。当时在地质地理学界的文献、词典和教科书中,也发生了类似的混淆。有正确使用了"澙湖"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错误地使用了 "泻湖",名词讨论会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把 "泻" 误认为是"澙"的简体字。"澙"字和繁体"瀉"字,形虽近而意实不同。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澙"注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既然是"浸渍",应该是不流动或流动不畅;而"瀉"则是"液体很快地流下:一泻千里"。二者意思截然相反。
针对不同教科书中的不同写法,规范名究竟怎样定,地理学名词委员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名词审定中有一条"约定俗成"的原则,当时也曾有人主张将错就错,理由是"泻"字好认好写。但经反复讨论后,委员们认为应该首先尊重科学性的原则,不能迁就错误,而且"泻湖"一词易引起概念理解错误。最后委员会确定采用正确的写法,称作"澙湖",并于1988年正式公布作为规范名。接着,1989年出版的《海洋学名词》和1993年出版的《地质学名词》也一致作了这样的确定。至此,这个由形近字引起的名词混乱得到了纠正。但是,即便如此,后来还是有一些专业性的文章在继续错误地使用"泻湖"这个错词。甚至《中国海洋报》2002年9月20日头版头条的新闻《实现海洋卫星系列化发展》文章中,还在使用"泻湖"这个错词。
我们希望今后媒体都能正确读写此字,例如日本的新澙市、海滨的澙湖等不能再误读、误写,从而误人了。对语言文字工作者来说,这也算是形近字"惹麻烦"的实例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