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ADC值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参数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本院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26例,在化疗前及化疗1个疗程后行常规MRI平扫、DWI和IVIM扫描。记录化疗前和化疗后ADC、纯扩散参数(D)、灌注参数(D*)和灌注分数(f)值,并在T2WI图像上测量肿瘤最大径(MDMRI)。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者间一致性及测量者内可重复性。采用t检验比较化疗前与化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间各参数和参数变化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寻求可以早期预测NSCLC化疗疗效的最佳参数和最佳阈值。采用Z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
结果D*值的测量可重复性相对较差(ICC=0.507~0.716)。化疗前有效组(15例)ADC、D值分别为(1.28±0.21)×10-3、(1.05±0.14)×10-3 mm2/s,无效组(11例)分别为(1.55±0.25)×10-3、(1.29±0.18)×10-3 mm2/s,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89、-3.755,P值均<0.05);化疗前有效组与无效组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4,P=0.312)。有效组化疗前ADC、D、f值均低于化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69、-5.617、-2.876,P值均<0.05);无效组化疗前与化疗后ADC、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37、-0.866,P值均>0.05),f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5)。有效组ΔADC%、ΔD%及ΔMDMRI%分别为(23.90±22.28)%、(32.58±20.63)%、(18.77±10.36)%,无效组分别为(1.19±11.35)%、(6.22±21.63)%、(9.35±8.26)%,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93、3.154、2.487,P值均<0.05);有效组与无效组Δ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6,P=0.191)。ROC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前ADC、D值及ΔADC%、ΔD%、ΔMDMRI%预测NSCLC化疗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0.848、0.800、0.830、0.727,以化疗前D=1.20×10-3 mm2/s为界值,AUC最大,但与化疗前ADC值、ΔADC%、ΔD%、ΔMDMR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36、0.363、0.136、1.395,P值均>0.05)。
结论局灶性晚期NSCLC化疗前ADC、D值及其在化疗后早期的变化率可以较好地预测化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