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微观层次的实践性思考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leehp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与具体的教育实践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空隙”,尚需衔接。“以人为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高指导理念,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运作系统的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上进行主导观念的细化,并形成在该层次上的主导性意蕴,保证“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实践中“落地”,而其基本依据则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实践性;大学生思想特征
  
  
  2003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 [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部分再次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3],特别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关键性。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涵义及实践性难题
  “以人为本,从哲学上说就是把人作为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实践发展的目的,其核心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本质,把人作为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体。” [4]从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成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任务。
  近年来,探索“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研究方面的文章颇多,其基本思路是必要性思考——原则探索(或理念诉求)——路径分析(或实践方式)。其中,在原则探索方面,学者们大都在“理念”层次[5]或“方法论”层次[6]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而在路径分析方面,学者们对于实践路径的探索,或出于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6],或出于对“以人为本”内涵的理解[7],或是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载体[8]上作思考。对于实践路径的探索虽然全面,但略失深刻。另外,在实践“以人为本”理念的其他角度上,有学者从管理学角度提出,以激励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主动性,践行“以人为本”理念[9]。更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需要中介联结。“从过程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是‘内容’和‘方法’”,“内容中介必定是蕴涵教育价值目标的基本载体”,而“方法必须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和理解” [10],颇具创新性。
  虽然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性研究成果丰硕,但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出发,依然存在“实践性”难题。
  首先,“以人为本”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工作中的一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发展观而提出来的,将其作为指导性理念推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相对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现状而言,“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前瞻性和高度概括性特征,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在调整国家与个人、或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主要是意识形态层次,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觀层次;在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要是实践理念层次,即思想政治教育的中观层次;在处理人与人、或人与自身内心世界的关系上,主要是思想观念层次,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层次。” [11]
  其次,“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借助党政合一体制,采用学校——学院(系)——年级(班级)逐级管理、条块合作的运行方式” [1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看重学生的宏观发展,把学生看做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这种模式,使其往往存在“教育方式以填鸭式的灌输和说教为主,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教育模式缺乏‘人本位’思想” [13]等问题。
  2 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社会、组织、群体和其他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情感的交流互动,引导其成员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促成其成员知、情、意、信、行均衡协调发展和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社会实践活动。” [14]由此可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并且主要是在学生的思想层面上进行引导。
  因此,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以人为本”理念,保证教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性前提。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和从事学生工作的具体实践出发,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归纳如下1:
  2.1 渴求知识,又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知识就是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座右铭,使得“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理念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根深蒂固。对于知识的渴求,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一个关键特征。除了日常的专业课程学习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就有了明显的自我发展意识,积极涉猎广泛的知识领域” [15]。与之相应的是,“考证”之风的盛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教师资格考试、会计资格考试、雅思、托福考试等等。一时间,大学生将“持证”数量的多寡,作为衡量掌握知识的重要标准。
  但在这种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之下,也体现出一种“功利主义”的浮躁心态。“他们越来越趋向追求实惠实用,急功近利的色彩比较浓厚。” [16]例如,部分大学生选择专业的标准,首先考虑的不是与个人的兴趣爱好相契合,而是以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为依据,大学生为了挣取学分而选课,以“有用无用论”的标准衡量课程。“造成许多大学生忽略个人道德修养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的个性培养,成为‘有用无德’的‘劣才’。” [17]
  2.2 崇尚权威,又乐于解构的娱乐精神
  “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资源的服从和支持。” [18]在当代社会,权威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代名词,大学生对“权威”的崇拜,其背后隐含的是对“成功”的崇拜,这种崇拜是发自内心的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而在这种渴望成才的迫切心态下,当代大学生又表现出极具特色的反传统、反权威的“解构”心态,具体表现为躲避“崇高”,对传统及现实道德的“嬉戏性”。大学生们“对任何事情追求一种形式的自由” [19],“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轻视和嘲弄,对思想道德的不屑和轻描淡写,对众多需要道德调节的思维领域的搞笑式的处理等等。” [20]如,时下网络流行的“屌丝文化”就以一种娱乐态度,表现当代大学生“既有蔑视主流的骨气和精神,又有自我调侃的淡定” [21]。
  2.3 追求个性,又过于依赖的矛盾性格
  由于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中国社会的利益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用同一个价值目标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也不再用同一个价值尺度来评判自己和他人的是非得失。” [22]追求个性,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如,现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已经很难讲清了。对此表示‘赞同’和‘有点赞同’的占38.2%,‘反对’和‘有点反对’的36.5%,前者超过了后者。” [23]总之,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一种“不满足于因循守旧,而是渴望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张扬个性”的心理诉求。
  但在追求个性和独立的背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又潜藏了过于“依赖”的心态。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从小在相对安逸的成长环境下,习惯了多个家长围着转,家人帮忙打理好一切的生活”错误!未定义书签。,使得他们在生活上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做起事情来,往往“眼高手低”。在大学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寄希望于家长或老师出手“摆平”和“一手包办”。
  2.4 善于思考,又相对稚嫩的人生观念
  高校大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大学相对自由的文化氛围中,对于人生和生活应该有一定的感悟。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和善于思考的特点,使他们在思考个人价值和人生意义等方面,都有各自相对独到的见解。
  但是,从总体上讲,“大学生生活阅历不深,与社会接触不多,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不能充分认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因此导致他们对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错误!未定义书签。对于自我的思考,有时容易陷入“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缺乏积极向上的生活动力。“有47.7%的学生把生活安逸、快乐看做是人生最大的成功,而把光宗耀祖、成为名人、有钱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的合计占37.5%。” [24]对待成功,仅仅看到成功者们在“人前”的光环和靓丽,而忽视“人后”的艰辛和坚持,幻想“一夜成名”,不切实际等。
  3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主导观念细化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首先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运作系统的微观层次和中观层次做主导性观念构建2,作为在该层次上指导教育实践的主导理念。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思考和阐释大学生思想现状存在的客观原因;其次要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特征中的利与弊做客观评价;最后在此基础上,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向学生言明客观情况,适当做出引导,坚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
  3.1 理性求知,引导坚守“宁静”的学习态度
  当代社会,知识转化为物质财富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早、越多地掌握知识,就可以迅速成功。浮躁是一种“社会病”,而非仅仅是当代大学生独有。面对越来越大的学习、就业压力3,浮躁依然是在当代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们的一种必然反应。
  面对这种浮躁的社会气氛,为师者往往是大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保持应有的“宁静”心态,是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关键。大学教育,不仅仅教导学生学习“适应”社会环境的本领,更需要引导学生在“改变”社会上作思考。
  3.2 尊重个性,鼓励激烈竞争中的创新思维
  大学生崇尚权威的同时,又乐于解构传统,张扬个性。以一种“无厘头”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观念和道德的反抗,其中并非完全是破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对当代大学生价值理念的宣扬。正如上文提到的“屌丝文化”:他们知道自己出身卑微与平凡、生活平淡无奇的现状,知道自己身份平庸的现状,但不抱怨,丝毫没有控诉社会的意思。殊不知,多少屌丝天天以屌丝的逆袭为奋斗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个性化的背后,往往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我们现在所实施的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使个体能够清晰的认识自己,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正确的目的和社会意义的能力,表现出自知、自主、自制的人格特征,形成一种创新精神。” [25]质疑权威,揭示矛盾,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保证大学生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3.3 兼容并包,启发多元价值下的集体主义取向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原有社会阶层内部的分化、新社会阶层的兴起、西方价值观念的涌入,使得我国文化价值观念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集体主义取向,但并不否认当前条件下,高校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特征。思想政治教育须坚持“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澄清大学生对“个人主义”的模糊认识,引导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客观评价当前历史条件下“个人主义”带来的社会弊端。而对于“集体主义”,同样不需要一味鼓吹其优越性,也要客观评价“集体主义”幌子下损公肥私、压抑民主和个人权利的恶劣行为。通过客观公正的阐释和评价,引导大学生认识到集体主义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普遍趋势。
  3.4 理解人性,倡导“小中见大”的人生理念
  对人性的理解,往往决定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人为本”理念,在根本上是引导学生对人性做出思考,进而指导其人生理念。多元价值下的人生观鼓励大学生勇于思考“自我”,总结“人生”,倡导“小中见大”的人生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空泛的說教,远离生活的成长、成才案例往往引发大学生的“嬉戏性”态度。肯定现实中贴近生活的“平凡”、“微小”案例,以小见大,更能激发大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而在思维方法上,辩证性和透过现象看本质依然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方法。
  注释:
  1“政治观主流积极向上”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据我国教育部社政司组织的京、津、沪、鄂等八省市的74所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能关心民主政治,认同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爱国主义热情高涨,对于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对于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十分关注,尤其是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切身利益和国家安全以及民族感情的重大历史事件。”转引自:温明.施道荣.代奕.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J].前沿.2012,19:37.本文中归纳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中观层次(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微观层次(思考人与人、人与自身内心世界的关系),但并不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层次中的大学生思想特征,只是在此不作为重点讨论。
  2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主导性的宏观层次上,即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极高的政治素养,坚持爱国主义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宏观层次上的探讨不是当务之急。“‘90后’大学生生活在国家经济全速发展和国际地位日益增强时期,强烈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和繁荣,在他们的心中时刻涌动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所以为了国家利益他们会义无反顾地抛弃个人利益”。文章参见:吴卓华.赵志萍.刘宁.张晓臣.“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5:78.
  3 2008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期间压力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就业和自身前途”(53.7%),“学习和科研”(18.7%),“经济方面”(10.2%).文章参见:田辉.戚家勇.“8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18.
  参考文献: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EB/OL] .http://news. 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0/21/content_1135402.htm
  [2] 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3] http://phycjy.pinghu.gov.cn/readnews.asp?id=3121
  [4] 许金招.思想政治教育中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39.
  [5] 程健康.“以人为本”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J].教育与职业.2012,4:52.
  [6] 刘志奇.刘海燕.“以人为本”视角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0,4:140,141.
  [7] 刘亦工.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25.
  [8] 张晓平.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和实现理路[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2:44.
  [9] 赵志华.“以人为本”视域下的激励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J].河北学刊.2008,5:198.
  [10] 唐志龙.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中介探微[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18-20.
  [11] 李维昌.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建设的利益分析[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61,163.
  [12] 蔡红生.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35.
  [13] 周洁.段海霞.叶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9:11.
  [14] 徐蓉.刘钢.方啸天.“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讨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2010,7:93.
  [15] 王学臣.周琰.大学生的学习观及其与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8,31(3):734.
  [16] 俞亚萍.郝永贞.“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9.11:67.
  [17] 李晓雪.浅谈“80后”、“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147.
  [18] 权威[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532809.htm
  [19] 李合亮.解析与建构: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反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03.
  [20] 温明.施道荣.代奕.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J].前沿.2012,19:37.
  [21] 何必为难和贬低屌丝?一个屌丝对屌丝的看法与自.[EB/OL] .http: //www.diaosi250.com/guanyudiaosi.html
  [22] 王计永.梁志霞.大学生思想与心理行为特点分析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7:57.
  [23] 杨军.大学生价值困惑研究及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2,12:77.
  [24] 静钰婷.大学生人生观、国家观现状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48.
  [25] 郑庆柱.对当代大学生张扬个性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6:7.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加强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看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积累语言时存在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等不良现象,语言积累流于形式,厚积而不得发,导致语言积累的高耗低效。而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阵地,如何凭借课堂这一阵地,提高小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1 在读中积累,品味语言。  朗
期刊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多数学习成绩好,而且学的轻松;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多数成绩上不去,学的还挺苦。因此,我在教学时格外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激发兴趣  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这些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鼓舞和推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的深入,英语成为人们的必要工具之一,国家教育部门对英语教育的改革不断的加大,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评估方法不能够解放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运用和提高,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先对中学英语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中学英语教学的误区,然后提出了改进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误区       英语作为世界第一通用语和现代人们必备
期刊
【摘要】愉快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强调的是在人的思想和方法上,要开发、培植和发展儿童探索客观事物奥秘的内驱力——求知兴趣和求知情感,创设和营造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求知兴趣,能够获得和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把欢乐还给儿童,使他们在乐学中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愉快教学       1、开篇激趣,诱发好学之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
期刊
很多学校的作文教学一直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作文教学常常根据教师的性趣和爱好来进行,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没有真正学会写文章,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也不会写文章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有一部分大学生终身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最近呼唤作文教材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全国统编的中小学作文教材问世之前,我想,谈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或者说怎样才能进行行之有效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图书馆的现状,还有存在的问题以及信息社会里图书馆文化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文献;知识        图书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共同享有的精神财富,它集聚了古今中外人类创造和积累的知识,是人类社会的结晶。这些被继承下来的财富,在社会上广泛地传播和应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民的整体素质,为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图书文化是社会知识层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否搞好作文教学,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要搞好初中作文教学,就要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自觉的、主动地求知、探索和创造,也就是要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主体作用;主人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中,学生能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的不多,作文的提示、批改、评讲主要是由老师来完成的。在这样的作文教学双
期刊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作文教学就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要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故而,作文教学应激活与关注生活。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地开展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激活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
期刊
1 前言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技术要求细腻、灵活多变、集多种能力为一体的全身性隔网对抗型运动项目。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中羽毛球爱好者人数剧增,但多数非专业羽毛球运动员的后场高远球技术较差,本研究针对高校羽毛球爱好者的身体素质、训练特点、训练时间等因素制定训练计划,以提高其击高远球的质量,使其更好地掌握高远球技术,加深对羽毛球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其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其体质。  2 后场
期刊
【摘要】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即使如今,也面临诸多问题。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论文分析了两岸关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所述问题,罗列出了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契机,促使两岸关系更加和谐友好的发展。   【关键词】两岸关系;面临问题;新形势;发展;合作       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却称不上是世界强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至今唯一一个未实现完全的大国。台湾一天不统一,我们的历史任务就没完成。台湾始终是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