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立园和私立园的区别
在新西兰,政府会给3~5岁孩子每周20小时的幼儿园费用补贴,不论选公立园或私立园均可享受。而20小时之外的费用是公立园与私立园的最大区别。
公立园大部分经费来自政府补贴,所以费用相对较低,一般只接收2岁以上的孩子,在园时间也是有限的。同时,因规模有限,一般需提前报名排队入园。
私立园在新西兰更普遍,教师资格、师生比率等都严格按政府要求执行。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很灵活,可以选择一周送几天、每天送几个小时等。很多外国妈妈都只让孩子在幼儿园玩半天,一方面入园费用全免,另一方面自己也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私立园一般不对孩子年龄作太多限制,3个月以上的婴儿至5岁皆可,采取混龄教育,2岁半以前的婴幼儿有一个独立园区,2岁半至5岁则在另一个园区。因此,大多数家长更愿意选择私立幼儿园。
最大的亮点:自由与尊重
儿子说:“老师不会要求我做这做那,我每天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是的,新西兰的幼儿园对孩子没有整齐划一的照做执行,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以午睡为例,入园前,老师会给家长一张关于孩子情况的调查表,内容很详细,如是否有过敏现象、孩子喜爱的活动和玩具、如何让孩子更有安全感等,以使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在该表中,老师还会了解:孩子的午睡习惯是什么?家长对孩子午睡的看法是鼓励还是反对?幼儿园是否需要配合培养孩子的午睡习惯……幼儿园不会统一要求孩子午睡,而是根据家长及孩子的意愿决定。
每个孩子入园后都有一名主要负责老师,她会用照片和文字记录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并定期反馈给家长。另外,新西兰的幼儿园是随时向家长开放的,每个大门都设有安全锁,家长凭借安全码可以随时进出。若家长有时间,可以留下来陪孩子玩上一整天!
孩子在幼儿园的“任务”就是玩耍
幼儿园希望给孩子更多的玩耍空间,让孩子在喜爱的游戏和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思考、创新,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园区一般分为室内和室外,下面讲讲室内外的主要场地和活动。
1.室内活动
读书角:新西兰非常重视阅读,幼儿园里年龄大些的孩子会安静地自己阅读,年龄小些的会请老师帮忙。老师会把孩子抱在怀里,读给他们听。这里的很多图书都配有简单的音律,孩子们喜欢围坐在一起跟着节奏哼唱,每个人都自告奋勇地坐在前面帮大家翻书,很热闹。
玩具区:除常见的玩具外,令我们吃惊的是笔记本、数码照相机、手机这类贵重物品也是孩子的玩具。平时就放在指定区域,孩子们可以随便拿来玩,乱按,乱咬,当然有时不小心也会乱摔(不是故意摔),都不会被禁止。老师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希望这些真实的“玩具”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探索和发现。
绘画区:幼儿园提供各种画笔、画板,孩子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所有作品都会得到老师们的鼓励与赞美。儿子几乎每天都会带回一幅新的作品,并兴冲冲地给我们讲述他的创作灵感、过程。
模拟厨房区:幼儿园为孩子们设置的“迷你厨房”里有小灶台、小烤箱、小食品秤、微型锅碗瓢盆及各种颜色的面团、食物模型等。孩子们很享受过家家、做美食的过程。用量杯、秤等计量食物,让他们对重量、体积有了初步认识;用面团按模具捏成各种糕点,让他们对形状更有体会……
2.室外活动
沙坑:幼儿园的沙坑里有各种容器和玩具(如铲土机、挖掘机、沙滩工具),旁边还有个装满水的大水桶。孩子们玩沙、玩水、玩泥巴都是可以的,玩耍后孩子们都会自己换上备用衣服,必要时老师也会帮忙。
游乐场:游乐场是孩子们的最爱。滑梯、爬竿、吊杆、秋千应有尽有。这里的孩子特别喜欢运动。老师和家长也敢于放手,不会因为怕磕碰就限制孩子的运动,但同时也准备了冰袋、创可贴、常用药膏等急救物品,及时为孩子处理小伤口。滑梯旁还摆放着一些可移动的立体方格,长长的木板被孩子们搬过来、搭过去,组成各种形状的建筑,钻进钻出、爬上爬下,乐此不疲。
野餐会:这是幼儿园的传统户外活动。园长会提前将活动细则告知家长,同时征集家长志愿者帮老师一起照顾孩子,一般会保证两名孩子由一名家长或老师照看。同时根据活动主题,家长需准备野餐垫、食物、玩具等。孩子们也会和幼儿园的厨师阿姨一起准备糕点、水果等。唱歌、奔跑、踢球、爬树,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家长、老师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交流。
除了日常的室外活动,幼儿园会安排男老师们每周1~2次带领孩子们一起做集体游戏。男老师们深受孩子们喜爱,每次都是被孩子们簇拥着,玩得别提多兴奋了。
在玩耍过程中,幼儿园也十分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由于新西兰阳光较为强烈,室外玩耍必须戴帽子,几乎每个孩子冲到室外之前都会自觉戴上帽子;画画时颜料难免涂抹得到处都是,画画之前孩子们都会自觉穿上罩衣等。这些生活细节慢慢都变成了良好的习惯,更能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
教育要让孩子们愉快地接受,孩子们的笑容说明了一切。
作者简介:刘奇(新浪微博:babysbreath67),一个可爱男宝的妈妈,长期居住在新西兰,对当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深有感触,愿和国内的家长朋友们分享。
在新西兰,政府会给3~5岁孩子每周20小时的幼儿园费用补贴,不论选公立园或私立园均可享受。而20小时之外的费用是公立园与私立园的最大区别。
公立园大部分经费来自政府补贴,所以费用相对较低,一般只接收2岁以上的孩子,在园时间也是有限的。同时,因规模有限,一般需提前报名排队入园。
私立园在新西兰更普遍,教师资格、师生比率等都严格按政府要求执行。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很灵活,可以选择一周送几天、每天送几个小时等。很多外国妈妈都只让孩子在幼儿园玩半天,一方面入园费用全免,另一方面自己也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私立园一般不对孩子年龄作太多限制,3个月以上的婴儿至5岁皆可,采取混龄教育,2岁半以前的婴幼儿有一个独立园区,2岁半至5岁则在另一个园区。因此,大多数家长更愿意选择私立幼儿园。
最大的亮点:自由与尊重
儿子说:“老师不会要求我做这做那,我每天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是的,新西兰的幼儿园对孩子没有整齐划一的照做执行,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以午睡为例,入园前,老师会给家长一张关于孩子情况的调查表,内容很详细,如是否有过敏现象、孩子喜爱的活动和玩具、如何让孩子更有安全感等,以使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在该表中,老师还会了解:孩子的午睡习惯是什么?家长对孩子午睡的看法是鼓励还是反对?幼儿园是否需要配合培养孩子的午睡习惯……幼儿园不会统一要求孩子午睡,而是根据家长及孩子的意愿决定。
每个孩子入园后都有一名主要负责老师,她会用照片和文字记录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并定期反馈给家长。另外,新西兰的幼儿园是随时向家长开放的,每个大门都设有安全锁,家长凭借安全码可以随时进出。若家长有时间,可以留下来陪孩子玩上一整天!
孩子在幼儿园的“任务”就是玩耍
幼儿园希望给孩子更多的玩耍空间,让孩子在喜爱的游戏和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思考、创新,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园区一般分为室内和室外,下面讲讲室内外的主要场地和活动。
1.室内活动
读书角:新西兰非常重视阅读,幼儿园里年龄大些的孩子会安静地自己阅读,年龄小些的会请老师帮忙。老师会把孩子抱在怀里,读给他们听。这里的很多图书都配有简单的音律,孩子们喜欢围坐在一起跟着节奏哼唱,每个人都自告奋勇地坐在前面帮大家翻书,很热闹。
玩具区:除常见的玩具外,令我们吃惊的是笔记本、数码照相机、手机这类贵重物品也是孩子的玩具。平时就放在指定区域,孩子们可以随便拿来玩,乱按,乱咬,当然有时不小心也会乱摔(不是故意摔),都不会被禁止。老师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希望这些真实的“玩具”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探索和发现。
绘画区:幼儿园提供各种画笔、画板,孩子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所有作品都会得到老师们的鼓励与赞美。儿子几乎每天都会带回一幅新的作品,并兴冲冲地给我们讲述他的创作灵感、过程。
模拟厨房区:幼儿园为孩子们设置的“迷你厨房”里有小灶台、小烤箱、小食品秤、微型锅碗瓢盆及各种颜色的面团、食物模型等。孩子们很享受过家家、做美食的过程。用量杯、秤等计量食物,让他们对重量、体积有了初步认识;用面团按模具捏成各种糕点,让他们对形状更有体会……
2.室外活动
沙坑:幼儿园的沙坑里有各种容器和玩具(如铲土机、挖掘机、沙滩工具),旁边还有个装满水的大水桶。孩子们玩沙、玩水、玩泥巴都是可以的,玩耍后孩子们都会自己换上备用衣服,必要时老师也会帮忙。
游乐场:游乐场是孩子们的最爱。滑梯、爬竿、吊杆、秋千应有尽有。这里的孩子特别喜欢运动。老师和家长也敢于放手,不会因为怕磕碰就限制孩子的运动,但同时也准备了冰袋、创可贴、常用药膏等急救物品,及时为孩子处理小伤口。滑梯旁还摆放着一些可移动的立体方格,长长的木板被孩子们搬过来、搭过去,组成各种形状的建筑,钻进钻出、爬上爬下,乐此不疲。
野餐会:这是幼儿园的传统户外活动。园长会提前将活动细则告知家长,同时征集家长志愿者帮老师一起照顾孩子,一般会保证两名孩子由一名家长或老师照看。同时根据活动主题,家长需准备野餐垫、食物、玩具等。孩子们也会和幼儿园的厨师阿姨一起准备糕点、水果等。唱歌、奔跑、踢球、爬树,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家长、老师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交流。
除了日常的室外活动,幼儿园会安排男老师们每周1~2次带领孩子们一起做集体游戏。男老师们深受孩子们喜爱,每次都是被孩子们簇拥着,玩得别提多兴奋了。
在玩耍过程中,幼儿园也十分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由于新西兰阳光较为强烈,室外玩耍必须戴帽子,几乎每个孩子冲到室外之前都会自觉戴上帽子;画画时颜料难免涂抹得到处都是,画画之前孩子们都会自觉穿上罩衣等。这些生活细节慢慢都变成了良好的习惯,更能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
教育要让孩子们愉快地接受,孩子们的笑容说明了一切。
作者简介:刘奇(新浪微博:babysbreath67),一个可爱男宝的妈妈,长期居住在新西兰,对当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深有感触,愿和国内的家长朋友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