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引导的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学科的知识也是非常庞杂的,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学生也可以不知道,那么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就是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学习,主要的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阅读来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尽可能的拓展语文知识,丰富自己的视野。
  
  关键词:阅读 小学语文 阅读习惯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 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小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 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语文学科不仅仅需要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大量地也是必须的课外阅读拓展。但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的课外阅读几乎成了一纸空文,情况不容乐观。怎样才能够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学科,推进语文课程新的改革,加强在课堂之外的语文学习呢?一、小学语文阅读课外辅导的意义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大语文观"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尊重真理,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对于我们小学语文学科来说,学生由于本身的知识积淀很少,课堂时间也非常有限,他们对于语文的了解往往是支离破碎的片段,不可能很明白自身怎样去开展语文学习,特别是课外阅读的知识拓展。那么,语文到底应该学习些什么,该去怎样去学,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去指导了。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手中的课本,我们的教学也并不只限定在课堂,我们要从课堂这一语文学习的一点出发,用点连线甚至是连成一个语文学习的整个知识网。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不断强化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在“授之以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要“授之以渔”。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般来说,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只有学生了解到了语文的重要,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往往是处于一个比较感性的阶段,也就是单纯的兴趣阶段。语文教师最为重要的就是善于在平时利用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从课堂知道课外生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书习惯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往往是开始阶段信心百倍,但随着时间、阅读内容的增长,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淡,最终是课外阅读活动的慢慢缺失。那么怎样才能使这种学习不断的延续、发展呢?其实习惯是最为重要的。试想一下,如果学生能够把课外阅读培养成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那么学习的效果会是很明显的。任何事情都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尤其是语文课外阅读的拓展也是这样的。把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拓展,仅仅让学生作为一种任务去完成的话,那么长久下去势必成为一种学习的负担,最终也会慢慢失去。其实能够把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进行下去的原动力了就是兴趣,怎样激发兴趣甚至使之保持成为一种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们经过努力,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在课堂理解的基础上又在课外通过阅读获得了更多的相关知识,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只是一味地指导学生去拓展而不运用,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会受到挫伤,他们甚至会怀疑学习的作用,这样的情况长久的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引到知識这个宽阔的海洋之中,我们还要能够把学生从茫茫的海洋之中引领出来,让他们能够在其中有一个方向,有一种冲浪般的快感。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及时、有效的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课外知识竞赛等等形式的活动,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这种习惯。三、帮助小学生制定阅读自我监督的自查方案 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体验,那些课外知识丰富、文章又写的好的学生其语文成绩却并不是太好,这一现象从一定的侧面也反映我们的现行语文课程评价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科考查内容过于呆板,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对于课外拓展知识的考查很少,可以说是一种“画地为牢”,我们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一方面,我们强调学生要进行大量地课外阅读来拓展语文知识;可另一方面,我们却极力的为自己在画圈,把对语文知识的考查放在一个圈内进行,我们不可否认现行这种方式确实也有它的合理性,但其也在极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知识拓展的一种漠视。因此,小学阶段要巩固好语文知识的课堂到课外的拓展,考查、评价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只有做好这一步,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好课外知识拓展,也才能最终达到语文学习所要求的结果。 四、 阶段性、有步骤的推动课外阅读。 凡事都是循循渐进的。小学语文学习尤其是课外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需要一定的阶段性和层次性,我们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去有选择的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水平较低和较好的也必须相互区别,因人而异;同时我们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安排上,语文教师一定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及时指导,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置身于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从综合的角度考查语文学习的效果。 课堂,其实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起始点,它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点,课堂之外的课外阅读拓展则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抓好课内和课外这两个同等重要的学习环节,那么我们的教学才是完整的,我们小学生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系统的。
其他文献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选自旧人教版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第八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的第二节。  二、设计思想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在本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学习本课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与认识,具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教育意义。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本课
《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结合即:知识与能力结合,过程与方法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它体现在各阶段的目标中。听说的素质是人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听说训练与“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需要。那么,如何将听说训练与“三维目标”结合呢?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依托教材,立足课内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新教材内容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创作素材选取及政治立场的影响对沈从文的作品分析研究只偏重于人物人性分析。立足沈从文创作的社会背景, 客观历史地分析其作品中蕴藏着的真正思想内涵——将人的生存权看得高于一切, 以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的沈从文。  【关键词】沈从文;作品; 内涵    早在1936年, 沈从文在《从文小说习作选集代序》中就不无隐忧地写道:“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讲授”,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探究习惯。自主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老师们思考讨论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本人看来,所谓“自主学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和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进师生间情感沟通。  【关键词】情感交流 创设语言情景 提高学习效率    大部分学生都有爱屋及乌的心理,他所喜欢老师的课,他就愿意多花时间去学习,不喜欢老师的课,他就少下功夫,甚至厌学、不学,反过来,学生学习的热情程度也直接
在历史课堂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外,还必须从教学规律出发,正确地、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历史,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尤其是针对区内初中班的七年级——一群刚刚迈入汉语大门的孩子,教会他们学习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历史,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作为一名内初班的历史老师,在将近六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一些适宜内初班学生学习历史的教学技巧。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历史课堂中如何教会
【摘要】本文从教师的困惑说起,接着阐述了教师在倾听方面的理解误区,简要的叙述了倾听的概念及倾听与听课的区别,在倾听概念基础上,详细地介绍数学倾听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倾听习惯;倾听能力    “学会倾听,将助你走向成功!”,倾听是一种素养,是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中介;倾听是获取来自外界信息、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这里有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有别
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说明倾听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据教育心理学家观察,在人们一般的语言交流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从上面的观察结果可以看出: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听,倾听能力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由于受现实中诸多因素的制约,语文教学偏重于学生的读写,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中学的语文教师,我更深刻体会到:听课
学生不会“做”题,就是不会“想”题,如果我们善于联想、推想和猜想,那么数学课学习起来,就感觉轻松了。  1、联想  联想是由面临的事物回忆过去熟知的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牛顿由苹果落地联想到了  万有引力;阿基米德由沐浴联想“王冠之谜”。联想在科学认识活动中起桥梁作用。数学中的联想就是由一个数学问题联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寻找我们熟悉的模型,知识和方法,变通这些知识、方法,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丰富的
摘要:有效教学是目前社会比较认同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有效,不仅要分析教师的教,更要分析学生的学,因为教的对象是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本文从学生因素对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影响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着眼于“学”,与教师的“教”交相辉映。因此,学生的个人表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