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5年上报的ADR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频数分析;以用药途径、ADR主要表现及ADR病例涉及的药物,记录ADR过程的完整性。结果:101份ADR报告涉及的药品有7类,共19种,其中抗微生物药、中成药品种数及其所致ADR例数位居前列;静滴导致的ADR例次最多。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新的、严重的ADR上报较少。结论:应加强上报人员培训工作,增强ADR呈报意识和责任感,以提高ADR报告质量;应对医师的处方行为进行适当干预,以减少ADR的发生。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类别 统计 回顾性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确保人们安全用药的一项重要措施。ADR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已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资料与方法
收集长春市二道区医院2005年度上报长春市ADR监测中心的138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性别与年龄:在138例ADR报告中,男77例(55.80%),女61例(44.20%)。ADR报告表在各年龄段分布情况见表1。
给药途径与ADR的关系:138例ADR报告中,静脉给药116例(84.06%),口服给药11例(7.97%),肌内给药5例(3.62%),其他6例(4.35%)。
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ADR数据中,各类抗感染药物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喹诺酮类56例(40.58%),大环内酯类28例(20.29%),β-内酰胺类12例(8.70%)。
ADR所涉及的药物类别及所占比例见表2。
ADR临床表现:消化系统35例(25.36%),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干;心血管系统15例(10.87%),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胸闷、血压升高/下降、昏迷;皮肤及附件47例(34.06%),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系统4例(2.90%),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干咳;泌尿系统11例(7.97%),主要表现为多尿;局部反应14例(10.14%),主要表现为静脉炎、局部红肿;其他12例(8.70%),主要表现为虚汗、发抖、浮肿、寒颤。
ADR的处理及结果:在138例中,ADR最常用的处理方法就是停药。轻微的ADR如轻微的皮疹等一般症状,在停药一段时间后,症状就会自行消失,静脉滴注出现轻微ADR后,可通过减慢滴速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对一些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除了停药之外,常用非那根、肾上腺素和地塞米松等进行抗过敏治疗,ADR对呼吸系统造成较为严重伤害的,可通过吸氧进行辅助治疗。
讨 论
重视抗感染药物的ADR监测:138例ADR报告中,106例(76.81%)由抗感染药物引起,其中喹诺酮类56例(40.58%),大环内酯类28例(20.29%),β-内酰胺类12例(8.70%)。因此,应重视对抗感染药物的ADR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ADR与给药途径:138例ADR中,由静脉滴注引起的ADR,远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发生 的ADR。这是因为静脉给药不经过胃肠吸收,没有肝脏首过效应这道屏障,使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广泛分布于体内,并且排除延长半衰期。并且静脉注射剂产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直接诱因较多,除了药品本身的一些原因外,消毒不严格、操作不当以及滴速过快都可能导致ADR的发生。因此,建议医患双方临床用药能用口服药达到治疗目的者,原则上尽量不要使用静脉注射剂。
关于喹诺酮类药物的讨论:喹诺酮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交叉耐药少,使用方便等优势,目前在各种抗感染治疗中应用相当广泛。随之而来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主要影响到皮肤及附件、消化、心血管、呼吸、泌尿等系统。较高的ADR发生率提示我们,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重视其不良反应的严重危害性,选择适宜的剂量与给药途径,以避免减少严重砂良反应的发生。
建立完善的ADR呈报系统:二道区医院药剂科建立了较完善的ADR呈报系统,院内使用ADR速报表,内容简洁,便于填写,医护及相关人员除了手工填写ADR速报表外,也可以及时电话报告。药剂科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培训,同时将收集到的每一个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反馈给临床。完善的ADR处理系统对医院ADR监测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要正确对待药物不良反应。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ADR发生率也愈来愈高。药物不良反应因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程度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影响。ADR监测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工作,只有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才会大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尽早发现,避免重要损害,是我们广大医务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类别 统计 回顾性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确保人们安全用药的一项重要措施。ADR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已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资料与方法
收集长春市二道区医院2005年度上报长春市ADR监测中心的138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性别与年龄:在138例ADR报告中,男77例(55.80%),女61例(44.20%)。ADR报告表在各年龄段分布情况见表1。
给药途径与ADR的关系:138例ADR报告中,静脉给药116例(84.06%),口服给药11例(7.97%),肌内给药5例(3.62%),其他6例(4.35%)。
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ADR数据中,各类抗感染药物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喹诺酮类56例(40.58%),大环内酯类28例(20.29%),β-内酰胺类12例(8.70%)。
ADR所涉及的药物类别及所占比例见表2。
ADR临床表现:消化系统35例(25.36%),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干;心血管系统15例(10.87%),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胸闷、血压升高/下降、昏迷;皮肤及附件47例(34.06%),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系统4例(2.90%),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干咳;泌尿系统11例(7.97%),主要表现为多尿;局部反应14例(10.14%),主要表现为静脉炎、局部红肿;其他12例(8.70%),主要表现为虚汗、发抖、浮肿、寒颤。
ADR的处理及结果:在138例中,ADR最常用的处理方法就是停药。轻微的ADR如轻微的皮疹等一般症状,在停药一段时间后,症状就会自行消失,静脉滴注出现轻微ADR后,可通过减慢滴速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对一些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除了停药之外,常用非那根、肾上腺素和地塞米松等进行抗过敏治疗,ADR对呼吸系统造成较为严重伤害的,可通过吸氧进行辅助治疗。
讨 论
重视抗感染药物的ADR监测:138例ADR报告中,106例(76.81%)由抗感染药物引起,其中喹诺酮类56例(40.58%),大环内酯类28例(20.29%),β-内酰胺类12例(8.70%)。因此,应重视对抗感染药物的ADR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ADR与给药途径:138例ADR中,由静脉滴注引起的ADR,远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发生 的ADR。这是因为静脉给药不经过胃肠吸收,没有肝脏首过效应这道屏障,使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广泛分布于体内,并且排除延长半衰期。并且静脉注射剂产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直接诱因较多,除了药品本身的一些原因外,消毒不严格、操作不当以及滴速过快都可能导致ADR的发生。因此,建议医患双方临床用药能用口服药达到治疗目的者,原则上尽量不要使用静脉注射剂。
关于喹诺酮类药物的讨论:喹诺酮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交叉耐药少,使用方便等优势,目前在各种抗感染治疗中应用相当广泛。随之而来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主要影响到皮肤及附件、消化、心血管、呼吸、泌尿等系统。较高的ADR发生率提示我们,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重视其不良反应的严重危害性,选择适宜的剂量与给药途径,以避免减少严重砂良反应的发生。
建立完善的ADR呈报系统:二道区医院药剂科建立了较完善的ADR呈报系统,院内使用ADR速报表,内容简洁,便于填写,医护及相关人员除了手工填写ADR速报表外,也可以及时电话报告。药剂科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培训,同时将收集到的每一个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反馈给临床。完善的ADR处理系统对医院ADR监测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要正确对待药物不良反应。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ADR发生率也愈来愈高。药物不良反应因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程度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影响。ADR监测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工作,只有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才会大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尽早发现,避免重要损害,是我们广大医务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