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m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将数学基本知识理论与学生的能力、素养统一起来,实现学生知识与应用的融合,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以数学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突出学生的技能和态度,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创新,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创新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和内容,因地制宜地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优化教与学两方面的内容,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构建.
  一、新课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
  面对深化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学生地位、综合能力等方面对数学课堂进行重新构建与优化,以实现数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时候应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之前,应对每一节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使其具备明晰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要将片面的知识型教学目标进行发展,使得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涵盖学生的知识体系、各种能力、情感、品格等方面,以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优化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时,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和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育人理念,将知识学习与育人两者结合到一起,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确定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往,教师在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时,常常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并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关键标准.这样的目标并不适合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统一起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节和独立思考、探究的空间,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分析
  (一)创新课前导入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基于小学数学学科具有极强抽象性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自身认知规律的制约,常常面临着较大的难度,久而久之会使学习兴趣消失殆尽.因此,教师在强化课堂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唤醒学生内在求知欲望”为基础,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动机,能够热情高漲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和构建并从中获得知识与经验,提升自身的学习态度.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以课前导入作为切入点,立足于课前导入的重要作用,结合课前导入的现状,不断加强课前导入形式的创新,使得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中,唤醒自身的内在求知欲望.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在对课前导入环节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就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了新闻联播播报的视频、春晚零点倒计时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对比,明确时针、分针、秒针的特点,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有效掌握时间各个量所表达的真实含义.
  (二)创新教学器具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学器具是教师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器具仅限于粉笔、尺子等.由于教学器具有限,教师在开展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常常出现没有教学器具匹配的现状,进而制约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创新教学器具的时候,应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这一载体,科学、合理地引用多媒体技术,借助直观生动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动态化的视频等,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一来,教师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器具的创新,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新颖,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成绩,保障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观察物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从多个角度对立体图形的形状进行描述”是本章节教学的重难点.但是在具体的学习中,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尚不成熟,并未形成一定的空间感.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对教学器具进行创新,借助多媒体中的三维动态软件,将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上面等展示出来,使得学生在直观的感知中,对其进行精准的掌握.
  (三)模拟还原,解开数学的神秘面纱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强化课堂教学时,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行精准把握,使得学生在全面把握数学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逐渐降低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最终促使学生对数学与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初步认识乘法”的教学中,这是乘法学习的开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发现虽然多数学生都会运用乘法,会背诵乘法口诀,但是针对乘法从哪里来,学会乘法能够做什么都不了解,以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面对这一现状,在强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对传统的数学课堂进行创新,解决模拟还原的途径,带领学生对乘法的产生过程进行模拟和还原:教师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三个小组,针对第一组的学生,引导其一张一张地数卡片,并将二十张卡片数相加;针对第二组的学生,可引导学生两张卡片两张卡片地数,并将十组卡片数相加;针对第三组的学生,可引导学生四张卡片四张卡片地数,并将五组卡片数相加……学生在还原探究的过程中,理解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最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创新课堂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学内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按部就班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如此一来,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满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基于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要对课堂教学手段进行创新,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手段,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情境教学.在进行教学手段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精心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分数乘法”教学中,教师就借助中秋分月饼的故事,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引领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加深对分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2)合作式教学.面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手段创新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自主 、合作、探究”的原则,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并将全班学生科学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引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数学知识的合作、探究学习.例如,在“长方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布置了教学任务:在学校中寻找校园中的长方体,并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将长方体的特征总结出来.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强化了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论,也促使自身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展了综合素养.(3)开展生活化教学.基于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性,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教师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到一起,最终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模式下,深化数学理论知识,并逐渐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在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的過程中,就以教室中、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在生活元素下将角的概念抽象出来,并对其形成初步的认识.
  (五)创新教学评价手段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导向性、激励性.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传统以数学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模式已经落伍,根本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需求.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一方面,从教学评价的标准上来说,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要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态度、情感、学习过程中进步与成长、作业完成情况等,纳入教学评价中,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另一方面,从教学评价的主体上来说,教师不仅仅要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还要将学生这一主体纳入教学评价中,使得学生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明确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促使自身开展更好的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内容,从课前导入、教学器具、知识还原、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怀新.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37.
  [2]周晓云,徐学梅.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8):98 105.
  [3]张力巾.刍议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41.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信息教育背景下,网络信息资源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比较强,小学生需要开阔学习视野、夯实知识基础、强化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学好数学.本文通过阐述小学数学学科应用网络信息资源常见的教学弊病,探究网络信息资源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产生的积极影响,提出合理的授课策略,为营造优质的数学教学环境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
支架式教学是指当学生试图解决超出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给予支架,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渡过难关,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文章以译林版初中英语7B Unit 2 Neighbors为例,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英语读后续写中,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和模糊模式识别的故障诊断系统的诊断流程,并讨论了将原始数据进行前期处理的方法,同时提出了使故障诊断系统具有自学习功能的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在实践中也具有指导意义.最后,本文对以上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模糊聚类;模糊模式识别;故障诊断;自学习  引 言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中的模糊聚类和模糊模式识别技术进
【摘要】初中相比于小学来说内容更丰富,学生学习的科目种类也会更多.在学习当中学生也有了科目的主次之分,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需要针对自己学习的科目进行调整.在高中教学过程当中,数学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同时数学也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学习的学科.学生对数学的接触很多,同时在学习过程当中,逐渐掌握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但是在现阶段教学过程当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还是不正确,所以导
【摘要】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诸多的调整和改变,使现代小学数学教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问题情境化教学强调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引入或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场景,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帮助其理解教材,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发展,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策略  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典型特质便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任何新鲜的事物均抱有
【摘要】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而“有效引导”就是其中一种.在有效引导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气氛的调节、学生思维的引导、学生错误的纠正、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方法的多样、课堂节奏的把握六个部分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对学生、对教材、对课堂有一个精准的把握,才能不断推动课堂向前发展.此外,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些知识点学生很难理解,这
【摘要】小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规模性学习的阶段,这个阶段里的学生对学习的概念以及学习的方法没有形成,很多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并不高.而且学生普遍都是被动学习,需要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才会学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不高,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针对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制订,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对小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