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视频网站在2005年之后飞速发展,背后却缺少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视频网站用户较为分散、定位不明显、版权不明确等问题造成我国视频网站行业较为混乱的局面。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成为视频网站共同面临的课题。差异化经营一直是抓住目标受众、增强用户黏度的策略,本文以新浪视频近年来在内容制作和整合营销中做差异化调整为分析案例,以期探寻网络视频网站如何通过差异化手段寻求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新浪视频 微平台 差异化
一、我国网络视频网站发展现状
我国的网络视频网站在2005年受美国YouTube创造的“神话”鼓舞纷纷创建。视频网站诞生至今经历了运营模式的选择、国营与民营间的竞争、版权乱战、上市风潮等事件,并在此期间不断摸索出新的内容模式和盈利模式。
按照平台运营商分类是目前国内视频网站业界普遍采用的划分方式。一般可以分为:视频分享、网络电视、门户网站以及电视媒体。对视频网站分类能在直观上了解其功能构造,但对于其更为深入的关注应该是对其内容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研究。
目前,我国视频网站的模式主要是UGC和Hulu两种。UGC(User Generate Content)是以YouTube为代表的用户上传视频内容的模式,属于内容分享型模式。这是2006年至2010年间我国多数视频网站运行的主要模式,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在中国成立最早的土豆网。
2007年以播放具有版权的高清视频的Hulu网站在广告盈利上非常可观,引起了世界各地视频网站的变革。我国许多网站也在这一时期对经营策略有所调整,加入到版权视频收费点播的行列。
UGC(用户分享型)模式的视频网站是我国出现最早的用户上传、分享并免费收视和下载的类型,也培养了受众免费使用的习惯。用户的上传及下载由于并不受限制,这就造成了许多视频网站在内容呈现上出现同质化的现象。用户的不确定性和内容的多样性使得网站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也是影响用户黏度和品牌认同度的因素之一。由于Hulu模式在盈利上较为可观,因此,国内网络视频网站在对用户生产、分享内容紧抓不放的同时朝Hulu模式转型。
视频网站对应该怎么发展才能找到较为符合当下网络生态环境的模式的思考和探求从来不曾停止。无论现实环境如何,视频网站运营的趋势是都通过差异化经营由内容平台向媒介平台方向发展。
差异化经营一直都是经营者在同质化竞争环境中获取主动的有效手段。国内视频网站也开始了尝试。这些尝试包括受众定位的不同、内容形式的创新、平台间的互动等等。
本文着重分析新浪视频在微博盛行之时的差异化整合营销策略。新浪视频一直以来在网络视频网站市场份额中一直较低,但其以拥有的众多微博用户为重点营销对象,力图实现在微博平台上的视频与微博的连接,以形成和其他视频网站的差异化并增加用户对其视频品牌的忠诚度。
二、新浪视频的差异化营销
1、“微平台”
对于“微平台”业界和学界都没有做出明确的定义,多数人把它认为由微博客的兴起而产生的集社交、服务、娱乐为一体的媒介平台,其实是社会化媒介中一种较为普遍的形式。简单的说就是具有商业价值的社交平台。国外在这一方面做得较为成熟,较有代表性的有Facebook和以信息推送为主的Twitter。这些网站通过各种整合方式为用户提供除社交之外的其他多种类型的服务。
新浪微博是目前我国微博客的领军者,根据新浪财务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目前其微博注册用户已超过3亿,活跃用户占9%。新浪微博在构建“微平台”上已经拥有了众多用户的基础。同时,新浪还推出许多微博产品并根据用户需求及市场反应做出调整。新浪也打算加强微博的货币化进程,并推出自助广告系统。
利用微博对新浪的其他产品进行整合性销售已成为培养受众认同的手段之一,也就是本文提出的“微平台”的概念。新浪视频以新浪微博为操作平台,并从中找出不同受众群的内在需求以次进行差异化经营。
新浪视频依托门户网站新浪网,在时效性和资讯量上具备相当大的优势,并通过和传统电视媒体合作增加内容的多样性。
2011年,新浪视频对NBA全明星赛进行首次直播,许多网友通过微博将视频截图上传到微博上与好友间互动交流。新浪网作为NBA中国的官方合作门户网站,制作了大量的独家明星访谈,集合了现场解说经典语录,这些都被网友转载并评论。这次直播,无论是明星经典动作的视频,还是独家明星专访或明星评论员语录集等等都为受众制定好了讨论的话题,微博成为NBA赛事直播的延长战线。
随着“自媒体”的深入发展和“自媒体”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呈现,微博平台仅仅作为话题的延长线并不够。以用户需求为话题选择依据,通过用户之间的带动才是新浪内部“微平台”的无缝链接。因此,对2012年NBA全明星赛的直播,新浪视频便与微博形成了更加有效的互动。
新浪视频在2012年NBA赛事直播前,通过内部数据和第三方数据调研公司分析了体育和篮球用户的媒体习惯,筛选出看点、视频直播和微博社区等产品①。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的资源整合为受众提供了完整的平台,同时依托微博形成了平台的聚合效应。新浪视频的流量和点击率通过平台的链接大大增加。
平台的广度是短时间内增加用户的有效手段,但要想使受众认同其品牌且忠诚于该品牌就需要运营商提供多层次的用户互动话题和机制。微博在NBA赛前主推华裔球员林书豪的话题性,一方面为赛事提供更多的话题,另一方面提高了用户观看视频的期待度。
依托微博建立的资源整合平台是新浪视频增加用户粘度的有效手段,也是其在视频网站市场抢占份额的差异化策略。直播重大赛事或者其他较为重大的庆典活动是视频网站在短时间内获取高流量的方式之一,但要想在长时间内留住受众就不仅需要在平台上进行差异化营销还需要运营商积极进行作者培养,实现内容差异化,并以此与整合平台形成新的产业链。 2、定位明晰的社会化营销——视频“微计划”
(1)微电影。微电影一般是指内容短小,制作周期短,投入成本较低且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影片。相对于传统电影电视而言,微电影对现实与生活的细微关怀能大胆体现,更加贴近用户的内心世界,非常适合在移动状态和休闲状态下观看。
2010年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触发”了中国微电影行业的热潮。微电影制作成本低廉,同时能够培养视频网站建立自己的制作团队,在内容创新上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许多视频网站纷纷推出不同题材的系列,例如腾讯视频“9分钟”微电影计划、奇艺网“城市映像”、盛大“选美”微电影计划等等②。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满足受众对信息高速全面的需求成为了媒介着力的方向。微电影的出现符合当下的网络生态环境,既能够抓住受众需求又能够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拥有自己的版权以此获得广告收入。各视频网站力图通过微电影的内容定制和独特性获得差异化效应。
(2)新浪视频“微计划”。视频一开始作为内容的从属资源,没有被当作独立的经营运作对象,媒介内容视频化被视为运营视频网站的着力点,这一时期注重的是视频增加了内容运作的多样性。当UGC模式出现产生用户之间分享的影响力之后,视频成为了社交的一部分,社交媒体利用视频分享交流,并获得较高广告收益。视频和社交平台结合成为了运营商向媒介平台转变的方式。
新浪视频对于微视频和微电影有较为明确的区分。微视频是针对用户,立足于用户,为用户提供视频社交平台。而微电影则主要针对客户,偏向于商业盈利。新浪视频“微计划”就是满足用户与市场商业需求。
新浪视频是新浪网从内容平台转向媒介平台后所依赖的载体形式之一,视频“微计划”的运作采用“平台 内容”的模式。新浪自其微博拥有众多注册用户之后,其社交平台的功能也被广泛利用在对其他产品的推广和衔接上。
2011年新浪视频启动微视频大赛,通过新浪微博进行推广并将其作为比赛平台之一。微视频大赛分为微电影和微剧本两部分。两部分内容都设有“原创发”和“看见转”。“原创发”是参赛者将参赛内容发布到微博上直接参与比赛。而“看见转”则是将没有参赛的微博用户拉入比赛环境,在分享评论中获得抽奖机会。此次微视频大赛更着重平台界面的操作和交流,目的是将微博的关注度和传播效力转移到新浪视频。
微电影在最近两年非常受欢迎,各运营商也不断在微电影的策划和制作上推陈出新,并将版权纳入自己旗下,争取树立在为电影行业中的品牌。新浪视频在微电影浪潮中一方面力争“新浪出品”能够搏出位,同时更注重整个产品整合后产业链的发展。2012年,新浪以出品方的身份为《梦想的力量》系列微电影做平台推广,同时把较有名气的明星纳入到微电影系列中,逐渐形成微电影的产业链。
结语
国内网络视频网站经过近七年的发展和探索后逐渐步入较为成熟的运营阶段。无论是运营商对内容模式的整合运用,还是探索新的盈利模式,都需要为用户不断提供新的话题,而非在用户提供的内容中“乱象丛生”地寻找有价值的视频再进行针对性的传播。
获取用户的持续关注以此形成商业利益是运营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想要保持用户的较高粘度,形成品牌认同和品牌忠诚度,就需要定位准确的针对性营销。同时在营销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再进行整合营销,令受众在持续性的分享中主动参与并带动其他用户。□
参考文献
①王立准,《新浪NBA全明星赛:从明星影响到用户影响》,《成功营销》,2012(5)
②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人民网,2012-3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关键词】新浪视频 微平台 差异化
一、我国网络视频网站发展现状
我国的网络视频网站在2005年受美国YouTube创造的“神话”鼓舞纷纷创建。视频网站诞生至今经历了运营模式的选择、国营与民营间的竞争、版权乱战、上市风潮等事件,并在此期间不断摸索出新的内容模式和盈利模式。
按照平台运营商分类是目前国内视频网站业界普遍采用的划分方式。一般可以分为:视频分享、网络电视、门户网站以及电视媒体。对视频网站分类能在直观上了解其功能构造,但对于其更为深入的关注应该是对其内容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研究。
目前,我国视频网站的模式主要是UGC和Hulu两种。UGC(User Generate Content)是以YouTube为代表的用户上传视频内容的模式,属于内容分享型模式。这是2006年至2010年间我国多数视频网站运行的主要模式,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在中国成立最早的土豆网。
2007年以播放具有版权的高清视频的Hulu网站在广告盈利上非常可观,引起了世界各地视频网站的变革。我国许多网站也在这一时期对经营策略有所调整,加入到版权视频收费点播的行列。
UGC(用户分享型)模式的视频网站是我国出现最早的用户上传、分享并免费收视和下载的类型,也培养了受众免费使用的习惯。用户的上传及下载由于并不受限制,这就造成了许多视频网站在内容呈现上出现同质化的现象。用户的不确定性和内容的多样性使得网站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也是影响用户黏度和品牌认同度的因素之一。由于Hulu模式在盈利上较为可观,因此,国内网络视频网站在对用户生产、分享内容紧抓不放的同时朝Hulu模式转型。
视频网站对应该怎么发展才能找到较为符合当下网络生态环境的模式的思考和探求从来不曾停止。无论现实环境如何,视频网站运营的趋势是都通过差异化经营由内容平台向媒介平台方向发展。
差异化经营一直都是经营者在同质化竞争环境中获取主动的有效手段。国内视频网站也开始了尝试。这些尝试包括受众定位的不同、内容形式的创新、平台间的互动等等。
本文着重分析新浪视频在微博盛行之时的差异化整合营销策略。新浪视频一直以来在网络视频网站市场份额中一直较低,但其以拥有的众多微博用户为重点营销对象,力图实现在微博平台上的视频与微博的连接,以形成和其他视频网站的差异化并增加用户对其视频品牌的忠诚度。
二、新浪视频的差异化营销
1、“微平台”
对于“微平台”业界和学界都没有做出明确的定义,多数人把它认为由微博客的兴起而产生的集社交、服务、娱乐为一体的媒介平台,其实是社会化媒介中一种较为普遍的形式。简单的说就是具有商业价值的社交平台。国外在这一方面做得较为成熟,较有代表性的有Facebook和以信息推送为主的Twitter。这些网站通过各种整合方式为用户提供除社交之外的其他多种类型的服务。
新浪微博是目前我国微博客的领军者,根据新浪财务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目前其微博注册用户已超过3亿,活跃用户占9%。新浪微博在构建“微平台”上已经拥有了众多用户的基础。同时,新浪还推出许多微博产品并根据用户需求及市场反应做出调整。新浪也打算加强微博的货币化进程,并推出自助广告系统。
利用微博对新浪的其他产品进行整合性销售已成为培养受众认同的手段之一,也就是本文提出的“微平台”的概念。新浪视频以新浪微博为操作平台,并从中找出不同受众群的内在需求以次进行差异化经营。
新浪视频依托门户网站新浪网,在时效性和资讯量上具备相当大的优势,并通过和传统电视媒体合作增加内容的多样性。
2011年,新浪视频对NBA全明星赛进行首次直播,许多网友通过微博将视频截图上传到微博上与好友间互动交流。新浪网作为NBA中国的官方合作门户网站,制作了大量的独家明星访谈,集合了现场解说经典语录,这些都被网友转载并评论。这次直播,无论是明星经典动作的视频,还是独家明星专访或明星评论员语录集等等都为受众制定好了讨论的话题,微博成为NBA赛事直播的延长战线。
随着“自媒体”的深入发展和“自媒体”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呈现,微博平台仅仅作为话题的延长线并不够。以用户需求为话题选择依据,通过用户之间的带动才是新浪内部“微平台”的无缝链接。因此,对2012年NBA全明星赛的直播,新浪视频便与微博形成了更加有效的互动。
新浪视频在2012年NBA赛事直播前,通过内部数据和第三方数据调研公司分析了体育和篮球用户的媒体习惯,筛选出看点、视频直播和微博社区等产品①。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的资源整合为受众提供了完整的平台,同时依托微博形成了平台的聚合效应。新浪视频的流量和点击率通过平台的链接大大增加。
平台的广度是短时间内增加用户的有效手段,但要想使受众认同其品牌且忠诚于该品牌就需要运营商提供多层次的用户互动话题和机制。微博在NBA赛前主推华裔球员林书豪的话题性,一方面为赛事提供更多的话题,另一方面提高了用户观看视频的期待度。
依托微博建立的资源整合平台是新浪视频增加用户粘度的有效手段,也是其在视频网站市场抢占份额的差异化策略。直播重大赛事或者其他较为重大的庆典活动是视频网站在短时间内获取高流量的方式之一,但要想在长时间内留住受众就不仅需要在平台上进行差异化营销还需要运营商积极进行作者培养,实现内容差异化,并以此与整合平台形成新的产业链。 2、定位明晰的社会化营销——视频“微计划”
(1)微电影。微电影一般是指内容短小,制作周期短,投入成本较低且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影片。相对于传统电影电视而言,微电影对现实与生活的细微关怀能大胆体现,更加贴近用户的内心世界,非常适合在移动状态和休闲状态下观看。
2010年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触发”了中国微电影行业的热潮。微电影制作成本低廉,同时能够培养视频网站建立自己的制作团队,在内容创新上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许多视频网站纷纷推出不同题材的系列,例如腾讯视频“9分钟”微电影计划、奇艺网“城市映像”、盛大“选美”微电影计划等等②。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满足受众对信息高速全面的需求成为了媒介着力的方向。微电影的出现符合当下的网络生态环境,既能够抓住受众需求又能够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拥有自己的版权以此获得广告收入。各视频网站力图通过微电影的内容定制和独特性获得差异化效应。
(2)新浪视频“微计划”。视频一开始作为内容的从属资源,没有被当作独立的经营运作对象,媒介内容视频化被视为运营视频网站的着力点,这一时期注重的是视频增加了内容运作的多样性。当UGC模式出现产生用户之间分享的影响力之后,视频成为了社交的一部分,社交媒体利用视频分享交流,并获得较高广告收益。视频和社交平台结合成为了运营商向媒介平台转变的方式。
新浪视频对于微视频和微电影有较为明确的区分。微视频是针对用户,立足于用户,为用户提供视频社交平台。而微电影则主要针对客户,偏向于商业盈利。新浪视频“微计划”就是满足用户与市场商业需求。
新浪视频是新浪网从内容平台转向媒介平台后所依赖的载体形式之一,视频“微计划”的运作采用“平台 内容”的模式。新浪自其微博拥有众多注册用户之后,其社交平台的功能也被广泛利用在对其他产品的推广和衔接上。
2011年新浪视频启动微视频大赛,通过新浪微博进行推广并将其作为比赛平台之一。微视频大赛分为微电影和微剧本两部分。两部分内容都设有“原创发”和“看见转”。“原创发”是参赛者将参赛内容发布到微博上直接参与比赛。而“看见转”则是将没有参赛的微博用户拉入比赛环境,在分享评论中获得抽奖机会。此次微视频大赛更着重平台界面的操作和交流,目的是将微博的关注度和传播效力转移到新浪视频。
微电影在最近两年非常受欢迎,各运营商也不断在微电影的策划和制作上推陈出新,并将版权纳入自己旗下,争取树立在为电影行业中的品牌。新浪视频在微电影浪潮中一方面力争“新浪出品”能够搏出位,同时更注重整个产品整合后产业链的发展。2012年,新浪以出品方的身份为《梦想的力量》系列微电影做平台推广,同时把较有名气的明星纳入到微电影系列中,逐渐形成微电影的产业链。
结语
国内网络视频网站经过近七年的发展和探索后逐渐步入较为成熟的运营阶段。无论是运营商对内容模式的整合运用,还是探索新的盈利模式,都需要为用户不断提供新的话题,而非在用户提供的内容中“乱象丛生”地寻找有价值的视频再进行针对性的传播。
获取用户的持续关注以此形成商业利益是运营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想要保持用户的较高粘度,形成品牌认同和品牌忠诚度,就需要定位准确的针对性营销。同时在营销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再进行整合营销,令受众在持续性的分享中主动参与并带动其他用户。□
参考文献
①王立准,《新浪NBA全明星赛:从明星影响到用户影响》,《成功营销》,2012(5)
②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人民网,2012-3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