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已逐步化解,并为近几年高校扩招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在高校推进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只顾追求经济利益,违背教育规律的认识误区和操作偏差,这种现象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加以纠正,同样会阻碍高等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笔者认为,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必须坚决遵循高等教育规律。
1、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准确把握“社会化”的改革内涵
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校后勤领域的基本教育规律是:高校后勤要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三服务),通过服务育人,通过管理育人(两育人)。高校后勤社会化并没有改变,也决不能改变高校后勤“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
1.1从推进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来看,后勤社会化必须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必须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办学效益;必须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与稳定。它是检验后勤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从其精神实质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三服务,两育人”的教育规律是与“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完全相通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符合这三个有利。
1.2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来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归根到底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是不要高校后勤,而是要把高校后勤搞得更好。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依据教育规律、经济规律,运用新的机制、新的模式,克服旧体制的矛盾和弊端,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快后勤建设。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建立一种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让师生员工满意。如果后勤社会化改革不能搞好服务,就会失去师生的信任和认可,失去校内市场,最终这种改革必然失败。
1.3从高校后勤实体的资产性质来看,后勤实体的资产属于学校,后勤实体经学校授权才拥有资产的使用权。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对后勤实体使用的资产基本上实行的是零租赁,各实体对使用学校资产有正常维护和保值的责任。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基本关系必然要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只能以“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为根本宗旨。
陈至立同志最近指出,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概念不是绝对的,那种不顾条件与可能,不加区别地把高校后勤完全推向社会,不是我们要求的社会化改革。我们要求的改革,是要加强政府的领导、统筹与规划;强调改革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强调改革要精心操作,稳妥推进;强调高校对后勤工作不是不管了,而是方式变了。
2、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正确理顺服务与经营的关系
所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是要把后勤服务转变为社会服务形态,也就是要求高校后勤服务要面向高等学校这个特殊的市场,以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服务保障为目标,以优质的服务得到师生员工的认同,并使自身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
2.1从改革的实践看,高校后勤服务是商品,它既有价值也有使用价值,要将学校拨款运行的机制逐步转变为服务收费的机制;要把原来属于事业性、福利化的高校后勤,改变为相对独立的教育产业,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要在实体与实体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开展竞争,在竞争中扩大市场,壮大实力;在服务经营中还要强化成本意识、降低生产和服务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所有这些就要求后勤实体在服务经营中必须努力按市场规律、资源配置规律、服务商品规律、成本核算规律等来操作,否则后勤改革就会停滞不前。但如果处理不好商品定价、收费标准,不顾师生员工特别是学生承受能力,靠涨价推动改革,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学校后勤改革将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当前,尤其要警惕只要经营不要服务只要经济效益,不管社会效益的倾向。
2.2从改革的目的看,高校后勤改革中出现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发生矛盾时,要坚持教育规律优先,这是由社会主义高校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等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学校后勤服务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改革如何始终坚持姓“教”的原则,如何千方百计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这是政府、学校、后勤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正如陈至立同志在第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中指出的那样,后勤服务,质量要上去,价格要稳定、合理,设施衡量后勤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是否认同的一个根本标准。要努力兼顾经济和社会两种效益,当两者发生矛盾,一时难以协调解决时,要首先考虑社会效益,因此产生的资金缺口应由学校或政府予以补贴或承担。公寓、食堂的经营者,应坚持微利保本的经营思想,要看得远一些,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谋取暴利,要千方百计从降低服务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扩大经营规模中找出路,找效益。
因此我们认为,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都是后勤社会化改革要遵循的规律,但教育是基础、是目的,经济规律是手段,他们总体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正确把握服务与经营两者关系,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3、遵循高校教育规律,明确加大食堂、公寓的监管力度
学校食堂和公寓是后勤为学生服务的主要工作,也是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的重点。因为餐饮和住宿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涉及到学校、经营者和学生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是学生切身利益的敏感点,直接关系到学校稳定和后勤社会化的顺利实施。因此加大食堂、公寓的监管力度,已成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极为重要任务。
3.1学生公寓是学生日产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外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应该建立健全机制,做到责任、人员、机构、制度四落实。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公寓内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决不能推给社会或其他单位。党支部、团支部进公寓,年级老师进公寓,选派优秀干部与同学同住公寓,负责学生日常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法律法规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在公寓内开展各种健康的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公寓的精神文明建设。当然作为学校后勤、业主、物业管理也必须严格按规定办事,对学生公寓的住宿、用电、用水、饮食、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安全工作,要职责明确,落实到人,以保障入住学生的日常生活,保证各项生活设施的正常使用,维持公寓内的正常生活秩序,同时还必须严格执行学生公寓的各项收费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巧立名目乱收费。
3.2高校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餐饮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高校食堂的运作,经营既要遵循市场规律,更要立足于为广大师生服务,既要考虑到经营者的利益,更要兼顾到广大学生的利益,决不能允许经营者为谋取更大利润而随意提高价格。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学校应给予必要补贴,以确保食堂的健康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管住价格,高校后勤应结合本地实际,对食堂的就餐价格实行最高限价。学校也不能一下子完全断掉对学生食堂的必要支持。
其次要加强对食堂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的管理、监督,严格执行学校餐饮经营的准入制度,全面推行饮食物资招、投标和集中、定点采购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很大程度上是解放高校后勤服务的生产力,但不仅仅是指后勤体制的改革,还应根据高等教育规律,研究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研究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建立保障服务体系,摸索新的条件下,哪些属于保障类,哪些属于服务类,哪些属于基本需求类,哪些属于选择类需求等等,使得后勤服务既要以最低成本提供所需服务,又要使得后勤社会化改革更有利于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大学)
1、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准确把握“社会化”的改革内涵
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校后勤领域的基本教育规律是:高校后勤要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三服务),通过服务育人,通过管理育人(两育人)。高校后勤社会化并没有改变,也决不能改变高校后勤“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
1.1从推进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来看,后勤社会化必须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必须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办学效益;必须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与稳定。它是检验后勤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从其精神实质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三服务,两育人”的教育规律是与“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完全相通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符合这三个有利。
1.2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来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归根到底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是不要高校后勤,而是要把高校后勤搞得更好。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依据教育规律、经济规律,运用新的机制、新的模式,克服旧体制的矛盾和弊端,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快后勤建设。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建立一种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让师生员工满意。如果后勤社会化改革不能搞好服务,就会失去师生的信任和认可,失去校内市场,最终这种改革必然失败。
1.3从高校后勤实体的资产性质来看,后勤实体的资产属于学校,后勤实体经学校授权才拥有资产的使用权。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对后勤实体使用的资产基本上实行的是零租赁,各实体对使用学校资产有正常维护和保值的责任。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基本关系必然要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只能以“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为根本宗旨。
陈至立同志最近指出,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概念不是绝对的,那种不顾条件与可能,不加区别地把高校后勤完全推向社会,不是我们要求的社会化改革。我们要求的改革,是要加强政府的领导、统筹与规划;强调改革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强调改革要精心操作,稳妥推进;强调高校对后勤工作不是不管了,而是方式变了。
2、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正确理顺服务与经营的关系
所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是要把后勤服务转变为社会服务形态,也就是要求高校后勤服务要面向高等学校这个特殊的市场,以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服务保障为目标,以优质的服务得到师生员工的认同,并使自身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
2.1从改革的实践看,高校后勤服务是商品,它既有价值也有使用价值,要将学校拨款运行的机制逐步转变为服务收费的机制;要把原来属于事业性、福利化的高校后勤,改变为相对独立的教育产业,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要在实体与实体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开展竞争,在竞争中扩大市场,壮大实力;在服务经营中还要强化成本意识、降低生产和服务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所有这些就要求后勤实体在服务经营中必须努力按市场规律、资源配置规律、服务商品规律、成本核算规律等来操作,否则后勤改革就会停滞不前。但如果处理不好商品定价、收费标准,不顾师生员工特别是学生承受能力,靠涨价推动改革,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学校后勤改革将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当前,尤其要警惕只要经营不要服务只要经济效益,不管社会效益的倾向。
2.2从改革的目的看,高校后勤改革中出现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发生矛盾时,要坚持教育规律优先,这是由社会主义高校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等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学校后勤服务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改革如何始终坚持姓“教”的原则,如何千方百计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这是政府、学校、后勤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正如陈至立同志在第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中指出的那样,后勤服务,质量要上去,价格要稳定、合理,设施衡量后勤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是否认同的一个根本标准。要努力兼顾经济和社会两种效益,当两者发生矛盾,一时难以协调解决时,要首先考虑社会效益,因此产生的资金缺口应由学校或政府予以补贴或承担。公寓、食堂的经营者,应坚持微利保本的经营思想,要看得远一些,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谋取暴利,要千方百计从降低服务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扩大经营规模中找出路,找效益。
因此我们认为,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都是后勤社会化改革要遵循的规律,但教育是基础、是目的,经济规律是手段,他们总体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正确把握服务与经营两者关系,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3、遵循高校教育规律,明确加大食堂、公寓的监管力度
学校食堂和公寓是后勤为学生服务的主要工作,也是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的重点。因为餐饮和住宿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涉及到学校、经营者和学生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是学生切身利益的敏感点,直接关系到学校稳定和后勤社会化的顺利实施。因此加大食堂、公寓的监管力度,已成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极为重要任务。
3.1学生公寓是学生日产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外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应该建立健全机制,做到责任、人员、机构、制度四落实。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公寓内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决不能推给社会或其他单位。党支部、团支部进公寓,年级老师进公寓,选派优秀干部与同学同住公寓,负责学生日常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法律法规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在公寓内开展各种健康的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公寓的精神文明建设。当然作为学校后勤、业主、物业管理也必须严格按规定办事,对学生公寓的住宿、用电、用水、饮食、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安全工作,要职责明确,落实到人,以保障入住学生的日常生活,保证各项生活设施的正常使用,维持公寓内的正常生活秩序,同时还必须严格执行学生公寓的各项收费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巧立名目乱收费。
3.2高校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餐饮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高校食堂的运作,经营既要遵循市场规律,更要立足于为广大师生服务,既要考虑到经营者的利益,更要兼顾到广大学生的利益,决不能允许经营者为谋取更大利润而随意提高价格。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学校应给予必要补贴,以确保食堂的健康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管住价格,高校后勤应结合本地实际,对食堂的就餐价格实行最高限价。学校也不能一下子完全断掉对学生食堂的必要支持。
其次要加强对食堂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的管理、监督,严格执行学校餐饮经营的准入制度,全面推行饮食物资招、投标和集中、定点采购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很大程度上是解放高校后勤服务的生产力,但不仅仅是指后勤体制的改革,还应根据高等教育规律,研究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研究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建立保障服务体系,摸索新的条件下,哪些属于保障类,哪些属于服务类,哪些属于基本需求类,哪些属于选择类需求等等,使得后勤服务既要以最低成本提供所需服务,又要使得后勤社会化改革更有利于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