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宋朝时,茶已经成为国库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饮茶风习逐渐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皇宫大院到朋友聚会,从迎来送往到人生喜庆,到处都洋溢着茶香,正所谓“上至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
如果说唐朝是茶文化的初生时代,那么宋朝便是茶文化的成熟时代了,茶的用料、器具、烹饪方式,都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就不无自得地说:“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成造其极。”举个例子,宋朝的两大文豪王安石与苏轼都是茶之大家,两人同朝为官,但王安石的官比苏轼大,苏轼又一直对王安石的改革不太感冒,所以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微妙。有一次,王安石听说苏轼要从川中老家乘船顺长江下荆州,连忙写信给苏轼,让他帮忙在三峡的中峡取一壶水用来煮茶。苏轼收到信后,立马准备好一个大茶壶准备帮王安石取水。谁知三峡水流太急,苏轼才情又高,一看到祖国的壮丽景色,便思如泉涌,光顾着写文章了。直到过了三峡的上江、中江,苏轼才记起王安石所托之事,可船已行至黄州段的下江,苏轼只好胡乱在下江水中打了一壶水。
两人碰面后,苏轼把这壶水交给王安石。王安石邀苏轼一起品茶。水沸后,王安石虔诚地饮了一口,马上变色道:“东坡啊,你这是在诳老夫吗?”苏轼本就不善撒谎,一听王安石这么说,连忙道出实情,但他很纳闷:同为一江之水,王安石怎么才喝了一口就能分辨出来呢?苏轼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王安石笑道:“三峡上江水急,下江水缓,只有中江之水急缓相宜,用来煮茶最妙,所以老夫一品便知。”苏轼听后拜服不已。
在宋朝,茶还是最有禅意的饮品。苏轼酷爱饮茶,并与佛家结下了深厚的茶缘。他在杭州做官时,常与佛僧品茗吟诗,还常向灵隐老僧索讨茶叶。如此索要多次,苏轼颇有些不好意思,便叫仆人头带草帽、脚穿木屐到老僧那里去借东西,却不告诉仆人要借什么。老僧看到仆人的装扮,顿时心知肚明,原来草头、人、木组合在一起正是一个“茶”字。
最后,再来说一说宋朝最有趣的活动之一——斗茶。斗茶又称“茗战”,是以竞赛的形式品评茶质优劣的一种风俗活动。斗茶的第一道程序是“点”,即把茶壶里煎好的水注入茶盏;第二道程序是“击拂”,即在点汤的同时用茶筅旋转击打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宋朝有很多斗茶的高手,宋徽宗便是其中之一。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中曾记载: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召集群臣前来斗茶,宋徽宗亲自击拂,其汤花“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可见宋徽宗斗茶技术之高超,于是乎群臣拜服,高呼万岁。
斗茶艺术在南宋时随着饮茶习俗和茶具等一起传入了日本,形成了体现禅道核心修身养性的日本茶道。现代日本茶道文化协会负责人森本司郎先生认为,中国的斗茶“哺育了日本的茶道文化”。
如果说唐朝是茶文化的初生时代,那么宋朝便是茶文化的成熟时代了,茶的用料、器具、烹饪方式,都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就不无自得地说:“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成造其极。”举个例子,宋朝的两大文豪王安石与苏轼都是茶之大家,两人同朝为官,但王安石的官比苏轼大,苏轼又一直对王安石的改革不太感冒,所以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微妙。有一次,王安石听说苏轼要从川中老家乘船顺长江下荆州,连忙写信给苏轼,让他帮忙在三峡的中峡取一壶水用来煮茶。苏轼收到信后,立马准备好一个大茶壶准备帮王安石取水。谁知三峡水流太急,苏轼才情又高,一看到祖国的壮丽景色,便思如泉涌,光顾着写文章了。直到过了三峡的上江、中江,苏轼才记起王安石所托之事,可船已行至黄州段的下江,苏轼只好胡乱在下江水中打了一壶水。
两人碰面后,苏轼把这壶水交给王安石。王安石邀苏轼一起品茶。水沸后,王安石虔诚地饮了一口,马上变色道:“东坡啊,你这是在诳老夫吗?”苏轼本就不善撒谎,一听王安石这么说,连忙道出实情,但他很纳闷:同为一江之水,王安石怎么才喝了一口就能分辨出来呢?苏轼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王安石笑道:“三峡上江水急,下江水缓,只有中江之水急缓相宜,用来煮茶最妙,所以老夫一品便知。”苏轼听后拜服不已。
在宋朝,茶还是最有禅意的饮品。苏轼酷爱饮茶,并与佛家结下了深厚的茶缘。他在杭州做官时,常与佛僧品茗吟诗,还常向灵隐老僧索讨茶叶。如此索要多次,苏轼颇有些不好意思,便叫仆人头带草帽、脚穿木屐到老僧那里去借东西,却不告诉仆人要借什么。老僧看到仆人的装扮,顿时心知肚明,原来草头、人、木组合在一起正是一个“茶”字。
最后,再来说一说宋朝最有趣的活动之一——斗茶。斗茶又称“茗战”,是以竞赛的形式品评茶质优劣的一种风俗活动。斗茶的第一道程序是“点”,即把茶壶里煎好的水注入茶盏;第二道程序是“击拂”,即在点汤的同时用茶筅旋转击打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宋朝有很多斗茶的高手,宋徽宗便是其中之一。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中曾记载: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召集群臣前来斗茶,宋徽宗亲自击拂,其汤花“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可见宋徽宗斗茶技术之高超,于是乎群臣拜服,高呼万岁。
斗茶艺术在南宋时随着饮茶习俗和茶具等一起传入了日本,形成了体现禅道核心修身养性的日本茶道。现代日本茶道文化协会负责人森本司郎先生认为,中国的斗茶“哺育了日本的茶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