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的写作素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531313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一直是中学生面临的难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学语文教学。有人试图寻找一条捷径,能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是都无功而返。原因很简单,作文教学没有捷径可走,我们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要脚踏实地地从点滴做起,慢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写作素质必须先从语言上下功夫。高尔基曾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人类是先有语言,然后才产生文字的。很难相信一个语言都不通的人能写出好文章来。由于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能再现客观现实的生活面貌,创造艺术形象,从而使读者留下关于事物或人物的清晰的印象。文学语言也和一般语言一样,要求对事物反映得准确,而且要比之一般的语言还要反映得更鲜明、更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大都具有鲜明而生动的形象性。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语言,原是根据各自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主要是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而具有各自的口吻腔调的,于是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也要求个性化,就是要求能通过他自己的口吻腔调以表现出他个人的性格特点。只有熟练掌握了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特点,才能根据你自己作品的需要叙事、描写和刻画人物形象,使他们更加贴近生活,你的作品也就鲜活起来了。
  要使语言准确、合理、生动必须掌握大量的语言知识。所谓语言知识,是指语言学知识,具体说,就是指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词汇丰富了,在作文时我们就有所选择,才能用最准确、最贴切的词来叙述和描写,才能更具体的刻画人物,读者才能更准确地领会你写的文章,而不至于产生歧义,使你的文章能和读者更好的交流;语法通了,你写起文章来才会流畅,得心应手,因为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如果你写的句子不通顺,那么就是失败的。只有你自己懂,别人都看不懂,那么你怎么和别人交流呢?又有谁去看呢?语言知识的来源,除了认真系统地掌握教材与之相关的知识,课外还要下功夫积累大量这方面的知识。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素材是关键。所谓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是指作者进行的创作总得根据一定的社会生活。这一定的社会生活供作者创作时选择采用,是创作的原始材料,就是素材。要想写好文章必须积累大量的素材,因为文学作品的真实就来自于社会生活。我们写的文章是要人看的,与人交流的,要想引起读者的共鸣,就得是读者熟悉的人和事物,这样读者读起来才会感到亲切。怎样积累素材呢?这个问题一直是中学生写作的一个难点,也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要细心观察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文学就没了土壤,就会枯竭而死。有的同学一提到写作,脑袋就疼,不知从何处下手,一点东西也写不出来。究其原因,就是写作的准备工作没做好,你没有积累素材怎么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自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遇到这种情况要静下心来,不要急于去写,根据你要写的题目,认真地去观察生活,观察好了再回来写,这样不就有东西可写了吗。这只能应一时之急,要想解决根本问题,还得长期坚持观察生活,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写出好文章,言之有物,写作时就能如探囊取物一样容易了。
  素材有了,接下来就是挖掘题材。素材经过作者的选择、取舍、剪裁,采用在作品里成为作品内容的基本因素,就是题材。选材工作的好坏决定文章的成败。
  要确立文章主题。题材虽然还是创作时所用的材料,却是作者经过了选择、取舍、裁剪,看出了它的意义,准备进一步加工改造形成艺术形象的,这就要求作者有正确的思想观点,能真正把握有意义的题材,能深刻地发掘题材的意义。在具体作品中,题材本身的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总是在不同方式上结合着的,这就形成作品的意义或者说是作品的思想性,其中最根本的意义就是主题或成为题旨。主题本是从题材中来的,同时也是作者通过题材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高尔基曾说:“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蓄积在它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如《红岩》的思想性是作品中所表现的在人民革命斗争洪流面前,国民党反动派的垂死挣扎终不能挽救其毁灭的命运;而英勇不屈的革命者虽在烈火中悲壮牺牲,却又在烈火中永生。它的主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英勇、坚贞、大无畏精神的不可战胜。文章主题的确立要靠思想来完成,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主题。这就要求中学生注重自己的思想教育,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你的文章才会是积极的、上进的、文明的、有益于人类进步的。
  提高中学生的写作素质,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文学欣赏是一种艺术的认识,它要从形象的感知开始。而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首先接触的是作品的语言;先要了解语言,才能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文学的语言,都是有形象性的。而语言的形象性都能诉之于想象,也即诉之于形象思维,所以,文学的语言能使读者“瞻言而见貌”,也就是在想象中见到它所描写的形象。想象的形象也是具体感性的,好像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留在脑子里的印象几乎和视觉的或听觉的形象是一样的。文学作品的形象,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主观和客观等条件的限制,有时不是那么一目了然。如果一个作品根本没有形象,它就缺乏艺术的基本特征,从而也不能成为艺术欣赏的对象。反之,一个作品所描写的形象若是具体、鲜明而生动,读者的想象便会在脑子里形成清晰的印象,获得一定的感受,由此进入了欣赏过程。如我们在读《青春之歌》这部小说时,一开始就在脑子里产生了林道静这个女主人公的印象,好像看到了一个全身穿着白衣,脸色也带苍白的少女,寂寞地坐在火车厢的一个角落里,也就不知不觉地感到有点异样。这样的对于形象的感受,是艺术认识时初步的心理活动,也是文学欣赏的出发点。波瓦洛曾说:“一个贤明的读者不愿把光阴虚掷,他还要在欣赏里能获得妙谛真知。”也就是说在欣赏过程中,读者既获得艺术享受,又受到思想教育;既开阔了视野,又学到了大量的知识。
  文学语言的加工和提炼。文学语言的加工提炼,是为了能很好地描写出作者对于社会生活的认识,因此要求它具有形象性,而且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如“春风又到江南岸”的改定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由于“绿”字表现得更准确、也更鲜明而生动;文学语言的加工提炼,还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中口语的基础,否则就会成为只是作者徒凭臆想的捏造,也就是鲁迅所说的除自己外谁也看不懂的生造的词句。
  培养中学生的写作素质,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拿起笔来写。不动笔写,就永远做不出文章。写文章前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怎么写呢?关键在于形象的典型化。高尔基谈到文学的任务时说:“光描写现存的事物还不够,还必须记住我们所希望的和可能产生的事物。必须使现象典型化。应该把微小而有代表性的事物写成重大的和典型的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要塑造好典型形象,就要注意主体的把握和题材的选炼。鲁迅在答复青年作者的通讯中曾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就是说要深入发掘题材的社会意义。
  以上只是关于文学创作过程的总体论述,还是粗略的、笼统的。本来文学创作是非常复杂的,它的具体过程又是不易划分的。法捷耶夫就曾说:“任何艺术工作的过程都可以假想地分为三个时期:(1)积累素材时期,(2)构思或者'酝酿'作品时期,(3)写作时期。”要培养中学生的写作素质,也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从小处做起,不能操之过急,先打好基础,逐步提高;要敢于练笔、勤于练笔。只有写作素质提高了,才能写出好的感人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 《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32页.
  [2] 《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34页.
  [3] 《文心雕龙·物色》
  [4] 《诗的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64页
  [5] 《和青年作家谈话》,《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345页.
  [6]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93页.
  [7] 《和初学写作者谈谈我的文学经验》,《论写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175页.
  收稿日期:2013-08-10
其他文献
(中江县永安中学 四川 中江 618100)  影响人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先天遗传、后天营养、体能活动、性格特点等,人们对这些都较为熟知,我也无须赘述。而读书与身体发育之间的关系却鲜为人知。  祖国中医学认为:肾脏为人体“先天之本”。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藏精、生髓、主骨,为生殖发育之源等。  人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生殖能力主要是由肾的精气所决定的。人从幼年开始,由于肾的精气逐渐充盛,所以就有齿更发长的生
期刊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教师,而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一批优秀型骨干教师的支撑与带动。为此,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可是,回顾我市山区青年教师的成长却存在着以下因素的制约:(1)山区教学点分散、教学班少、教师配备不足,不利于校本教研的开展;(2)县域培训缺
期刊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道德建设,教育是基础,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研究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发展规律,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且有健全性格的社会主义新人。自从党和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后,全国各地学校的“素质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各施其法,但是无论何种教育、怎样教育,教师总是主力
期刊
(鹤壁市淇滨区文教体局 河南 鹤壁 458000)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文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它不仅是掌握字、词、句等语法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还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师提高课文教学效益的同时,教给学生自学课文的方法,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学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
期刊
【摘 要】苏霍姆林斯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才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我相信,我们农村广大语文老师如果真正掌握了学生的心理规律,因势利导,改革教法,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也会使“诗人”的琴弦都“发出美妙的乐声”!  【关键词】认知心理;土里土气;不爱“回头”  小学生作文质量不高是困扰教育界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农村小
期刊
活泼欢快的课堂气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讲故事学儿歌或语言、动作、表演等手段,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把枯燥的汉语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表演创设情境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抽象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味为有趣。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
期刊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新时期的需要,这就要求他们要善于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认识、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并具备解决问题及创新意识的能力。目前,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使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别正在遂渐缩小,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农村初中毕业生继续深造广开了门路,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变。  【关键词】初中;思政课;提高;学生素质  
期刊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品质,以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习惯;探究品质;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
期刊
【摘 要】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用语文这种听、说、读、写工具去接受古今中外的思想,智慧与文明的熏陶,提升人生的境界,提高全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素质,进而改造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语文教学关系的不仅是一个学种教学的成败,而且关系到了一个民族整体的灵魂工程的成败。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高素质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培养精英的教育,它应该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百已的机会。现在不少中学以“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
期刊
【摘 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长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这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班主任更应负重前行,充当主角,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的教育重任。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农村班主任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