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信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到那封匿名信的时候,我正在用电子邮箱下载学生的作业,那封信就躺在邮件列表里,看起来跟其他学生的作业并无二致。然而当我冷不丁地读到信里的内容,脑袋轰地一下,整个人顿时瘫软在座位上。
  信是这样写的:
  “老师,我有个建议想跟您提一下:今天的听力课,都是您在说,我们听的时间太少了,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平时上课也是这样,您自管自地说,我们听得累您说得也累,很多内容扯得太远实在没有意义,满堂灌输反而接受度低……”
  为了写这篇稿,我特地把这封信从邮件里找了出来,时隔两年后重读一遍,仍然有一种后背冒汗的感觉。可以想象我第一次读到它时的那种惊恐与错愕,我的第一反应是:该死的,这封信是谁写的?
  然而写信的人却并没有留下名字,对照了所有学生的邮箱之后,也没有找到任何匹配的地址。我在电脑前愣了很久,直到我老婆走过来看了一眼,说:“别找了,这个邮箱应该是临时注册的,你看那几个字母,是键盘上随意敲出来的,显然是刻意不想让你知道他是谁。”
  有个学生给我写了一封匿名信,对我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批评——这件事就像一道魔咒,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第二天进教室之前,我想了很久,该怎样故作镇定,才能不被学生们看出我昨晚经历了一场怎样的地震。
  然而还是感觉意难平——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而且,这件事情非常棘手:如果硬要追问写信的人是谁,会显得老师气量太小,会让原本已经失分的我更加失分。但如果不找出是“真凶”,又会让我寝食难安——他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再次让我心惊肉跳,况且现在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意见,每个学期末都会组织学生给老师打分。也就是说,期末之前,我必须把这个学生“搞定”。
  当然,我也真的很想为自己辩驳几句。上届班里有个学生,有一次跟我说起他在校外的培训机构上课,那里的老师很厉害,整堂课就在那里不停地讲,根本不跟学生互动,但是一堂课下来,信息量非常大,让他觉得真正学到了东西。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这学生莫非是在拐着弯批评我上课内容太过空洞?于是,信息量、信息量、信息量,这个词就在我心头深深地刻下了烙印。
  所以到了这一届学生,我会尽量把上课时间填得满满的,努力装出很有信息量的样子。我想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缘故,造成了我今天这种“扯得太远”的状况吧……
  关于匿名信上说的听力课“本末倒置”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那些音频材料学生们手上都有,课后他们有大把时间可以一遍一遍反复听;上课的时间那么有限,一周才两个小时,这点宝贵的时间应该突出老师的指导作用。如果上课只是让他们自己听音频材料的话,那跟自习课又有什么区别?
  当然,给那个学生回信的时候,我没有解释这么多,只是告诉他,我会虚心接受意见,适当调整自己的上课方式。后来我没有再收到他的回信,这件事也就暂时告一段落,只是心里终究会有一个阴影,挥之不去。
  有意思的是,就在那封匿名信出现的几天后,班里有个女生开始频繁在微信上跟我说话,有一搭没一搭地问些学习上的问题。嗯,在这个节骨眼上跳出来,很容易让我把她跟那个写信的人联系起来。我仔细地回想了一下前几周听力课的情况,想起有一次快下课时,我发现她正趴在桌子上哭,哭了很久,课后我悄悄向她的同桌询问,也没弄清是什么状况。渐渐地,越来越多的细节告诉我,那个写匿名信的人,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女生。
  找到了人,那就好办了,既然她每天都会问我问题,那我就可以向她潜移默化的“渗透”我的想法,尝试跟她“化敌为友”,消除师生间的误解。就这样,我跟她慢慢地熟络起来,也可以时常在微信上开一些玩笑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应该说,故事差不多有了一个愉快的结局。可我偏偏还是没忍住,有一天,在开玩笑的间隙问了一句:“你是不是曾经做过什么对不起我的事?”
  微信的另一头,那女生稍稍愣了一下,说:“呃,可能吧。”
  我说:“那件事是不是发生在四月份?”
  “是的。”
  “你是不是给我写过一封匿名信?”
  然而,我却猜错了结局。那女孩很认真地告诉我,她并没有给我写过这样的信。
  真要命,都怪我多嘴,原本已经没事了,却又掀起波澜。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写匿名信的人到底是谁呢?还有,这女孩说的另一件事,又是指的什么?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有了教授的支持,Thiel奖学金的资助,灵活返校的学制,让考虑辍学的哈佛学生很难找到理由说‘不’。创业和艺术表演的机会都稍纵即逝,哈佛,对这些学生来说,反而一直都在。”  ——“辍学生(The Dropouts)”  《从零到一》成了大学校园的畅销书,《硅谷》成了热门剧集,支持休学创业的Y孵化器和Thiel奖学金吸引了大量来自常青藤名校的申请者……辍学似乎正成为一种美国大学流行文化。哈佛校刊《深
摘 要:基层在“单套制”推广应用中普遍存在“短板”,受“木桶效应”影响。主要表现在“短板”具有普遍性,有无“短板”与层级高低无关;具有全类性,“短板”的类型与层级高低无关;“短板”的多少与层级高低成反比;“短板”的“长短”与层级高低成正比。消除“短板”,宜采用区域性整体补齐、机构性全科补齐、县区的保底补齐、市级的夹层补齐的方法综合施策。只有补短板、固桶底、消缝隙、紧桶箍同步实施,才能达成推行“单套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在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 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中,遥感技术也位列其中。我们结合榜单,以及业内人士的意见,精选出国内外遥感学科实力较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上海软科"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之遥感Top20
陈宏霞同志在《档案管理》2012年第一期上发表的《也谈档案行政管理的特征》(以下简称“《陈文》”)一文中认为“管理模式的条块并存性也是档案行政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1]笔者表示赞同,并同时认为这一“特征”揭示了档案行政事务不同于其他行政事务的特殊性。因为档案事务既具有社会公共事务的特性,同时还具有单位内部事务的特性,因此,区域化属地管理与条化垂直管理并存是档案行政管理模式的必然。  《陈文》认为
本期关键词:创业农村  都说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但要跟农民打交道、做生意,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期听一个从前的“业代”自主创业成为“种子帝”的故事,看他怎么在广大农村跟广大农民成为朋友和合作伙伴的。  出色“业代”自立门户  2003年夏天曹鹏大学毕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种子公司。公司的总部在北京,他被分到了东北分公司,负责内蒙通辽区域销售,成了一个标准的“业代”。  
不知不觉,距离第一次迈进大学校门已经过去了十年,我从一个懵懂无知对未来期待又彷徨的大一新生变成了一名一线科研工作者。人生轨迹取决于个人的每一次选择,遵从内心的选择并坚持为之努力,一定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三份直博offer  高考结束,我被大连理工大学录取,在大连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开启了大学生活。尽管我以2分之差未能录取第一志愿大学,但当我第一次踏进大连理工大学校园时,我就暗下决心,要以最佳的水平完
问雨  雨落我的窗口  我的窗印着我们的寂静  无端流泪  雨和我的姐妹一样:李林氏,杜丁氏,刘南氏……  雨让出门告别的人  坐回她之前坐过的位置  我们交谈:  确定来时的欢喜和  临走的悲伤  并守住内心的雨水,不让它们出逃  隐形人  在人群中失去形状  失去声音  简介和简历也是空白页  步行八公里多  新运动鞋有了脚的形状  站在巨形树下,我的影子就是树  月亮也找不到我  一块玻璃 
2019年12月31日晚上下班后,我躺在床上刷着视频,早已销声匿迹的宿舍群突然滴滴不断,“我们这里好像又发现了SARS携带者”,身在武汉的大学室友大刘连发了数条消息。2003年的SARS对于我们这批90后来说印象还不是很深刻,所以大刘的刷屏丝毫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冷处理  大学时,大刘常穿宽松大裤衩在球场上溜达,伺机寻觅有缘人,成功脱单后的他每年一束给女朋友的樱花表白也是羡煞众人。毕业后,他本想和女
【摘要】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教师作为“舵手”对教育的“航行目标路线”进行学习和研究, 从而实现“自我引导”的过程。教师厘定自身职业发展目标主要从三个维度实现,即教师人格塑造要展现出自发性,教师的角色转换要突出自给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突出自为性。  【关键词】教师;职业发展目标;人格塑造;角色转换;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发展,是由教师的双重身份决定的,即教师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需要在自身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