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凡“百事通”一类图书的编纂都甚是不易,能冠之以“百事通”,便其面面俱到、论述详备,让人一册在手,便感觉信息量大,资料收集全,既方便实用,又有颇多知识上的收获;若真能如此,对作者的要求便相当高了,无论是精力、时间的付出,还是知识储备的丰实,都是必不可少的。我手中的这册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百事通》就是倾注了作者大量心血的一部近乎中国画小百科辞典般的力作。
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伴随着整个漫长的中华文明史而发展的。从原始社会绘制在岩壁、陶器之上的图画发端,历经千百年的流变与发展,中国画逐渐形成了一门寄寓着中国人审美理想与精神追求的独特艺术。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中国画并不单是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而出现,它还与人们的生存理念、人文情怀相关联;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山水画,以独有的笔墨形式,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诗意描摹,呈现作者渴望淡泊平和的人生姿态,反映的是对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追崇。博大精深的中国画,凝聚着中国文化的丰厚内涵,至今仍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有时候,欣赏一幅中国画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画的深邃意韵是深深地潜藏着的,如若没有一定的认知和鉴赏的基础,我们便很难感受到。而这种认知和鉴赏能力不仅包含了对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领悟,更包含了对画作中国画的画技、门类、流派等各种基础知识的了解。因此,对于中国画爱好者来说,如果拥有一册能涵盖有关中国画全方位知识的图书,将非常有助于自身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的提高。我认为《中国画百事通》就是这样一册图书。该书从理论与实践这两条主线入手,又分出多条支线。理论方面:有中国绘画简史、中国历代名家名作、中国画的门类流派、中国画史论画论介绍等;实践方面:则有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水、用色法,中国画的各种勾、皴、擦、染、点法,山水、花鸟、人物的各种画法以及中国画的工具、题跋、用印;还有装裱、鉴定等方面的知识。全书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叙述详尽。
面对这样一部设项完备、内容丰富的图书,不同的读者应该会有不同的收获。比如该图书把中国画特有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技法即皴法作了详细的罗列:线类皴法有披麻皴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荷叶、解索、卷云、牛毛、破网、乱柴、乱麻、折带、鬼面等皴法;面类皴法有大小斧劈及刮铁、弹窝、拖泥带水、直擦等皴法;点类皴法有米点、雨点、豆瓣、直点、横点等皴法。正如书中所说,“皴法作为一种传统表现程式,早已不是一种石纹的表现方法,更是对一种形式美的认知。经千锤百炼沉积下来的传统形式正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物化形态”。因此我们会看到江南的灵秀蓊郁之气被极富含蓄恬淡之美的披麻皴诠释得淋漓尽致,而爽利豪放的斧劈皴则让北方山峦的峭拔险峻尽显无遗。各种皴法彰显出各自的时代背景和地域风貌,也饱含了画家的审美情趣和风格特征。能如此系统掌握名目繁多的各种皴法知识,并以此为切入点,结合画家的个性特点、时代和地域背景以及流派传承,也是我们学习如何欣赏山水画的一条有效途径。
对于不满足于欣赏层面而有习画之需求的读者,如何挑选笔墨纸砚,如何执笔、用笔,如何起形、构图,如何用墨、用色,如何掌握工笔、意笔、没骨、白描等各种技法,该书便是一系列最基础的教学课程;虽限于篇幅,只是言简意赅的讲解,却也具备了清晰而完整的教学思路。比如在讲到工笔花鸟画法一章时,该书从起稿、线描到上色都进行了讲解;尤其是上色一节,用整整一页的篇幅列举了平涂、背衬、晕染、接染、渲染、罩染、积水积色、冲水撞粉等各种技法,并配以图例来进行说明,其详尽程度尤其适合初学者。
该书的读者并不局限于中国画爱好者;对于美术专业工作者来说,该书收集详尽的史论著述、画论掇英、名家流派,能充分提供查阅和检索,无疑是在研究、创作的极好参考。对于《画山水序》《古画品录》《画鉴》《画史会要》等历代著名的绘画史论书籍,该书或摘录其主要语言,或概括其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并注明所在年代和作者,以便读者能从这些信息入手作更深一步的研究。为尽量体现该书的实用价值,为创作者提供方便,该书还摘录了长达72页的经典作品题画诗、词、句集粹,收集了古代有关四时风景、花鸟虫鱼、山川瀑流等各类名句,足见作者的刻意和用心。诸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等等能够体现美景和情境的优美诗句,让创作者节省了查寻的时间,信手拈来,落于画上,更添相得益彰之趣。
《中国画百事通》不是一部高深的理论研究专著;这种小型实用工具书的体裁限制,使其内容阐述不可能大幅度展开;同时由于该书的读者定位是中国画爱好者,因此本书使用的语言力求既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又能说得准确到位。比如该书仅用2000多字介绍花鸟画简史;当写到五代的代表人物黄筌和徐熙时,以“黄筌作画用墨线勾勒,施浓厚重彩,人称‘双勾体’。徐熙则落墨为格,杂彩付之,称‘落墨法’。两人风格截然不同,所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短短两句就点明了五代时期两大花鸟画家的不同风格特征。这样的叙述方式没有在专业术语上造成与广大普通读者的隔阂,满足了普通读者对中国画的基本认知需求。作为一部有关绘画的大容量的工具书,该书对图片资料的收集非常完整。全书共收有2000余幅作品和180幅技法示例图。作品图片起到了较好的说明功能;技法示例图则是为学习者掌握各种基础表现技法而设置的。这些图片均与文字呼应穿插,使读者在文图结合中更易于掌握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有些专业图书由于知识结构过于深奥,常常使那些想要对该领域有所了解的人望而却步;因此如何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以赢得更为广泛的读者群,就成了摆在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中国画百事通》的编著者站在普及中国画艺术的高度,以工具书的编辑思路,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通俗化的讲解,让我们通读完该书后能对中国画形成一种清晰明了的认知,这样的编著方式是弘扬传统文化、普及艺术知识的一种极好方式。主编郎承文是杭州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的国画家和理论家。正因为作者理论与实践两者的兼擅,既深谙创作之道,又具备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所以他才能将《中国画百事通》的编纂理论与实践兼顾,建构比较完备的知识架构,以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中国画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
艺术从来都是人类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画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今天,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亲近艺术,重拾传统,寻找与自然的相谐相通以及心灵的充实愉悦。《中国画百事通》这本书就是一种媒介,让我们能得以渐渐步入艺术殿堂,在倘徉中去领略美的意韵。
(吴敏/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
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伴随着整个漫长的中华文明史而发展的。从原始社会绘制在岩壁、陶器之上的图画发端,历经千百年的流变与发展,中国画逐渐形成了一门寄寓着中国人审美理想与精神追求的独特艺术。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中国画并不单是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而出现,它还与人们的生存理念、人文情怀相关联;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山水画,以独有的笔墨形式,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诗意描摹,呈现作者渴望淡泊平和的人生姿态,反映的是对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追崇。博大精深的中国画,凝聚着中国文化的丰厚内涵,至今仍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有时候,欣赏一幅中国画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画的深邃意韵是深深地潜藏着的,如若没有一定的认知和鉴赏的基础,我们便很难感受到。而这种认知和鉴赏能力不仅包含了对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领悟,更包含了对画作中国画的画技、门类、流派等各种基础知识的了解。因此,对于中国画爱好者来说,如果拥有一册能涵盖有关中国画全方位知识的图书,将非常有助于自身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的提高。我认为《中国画百事通》就是这样一册图书。该书从理论与实践这两条主线入手,又分出多条支线。理论方面:有中国绘画简史、中国历代名家名作、中国画的门类流派、中国画史论画论介绍等;实践方面:则有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水、用色法,中国画的各种勾、皴、擦、染、点法,山水、花鸟、人物的各种画法以及中国画的工具、题跋、用印;还有装裱、鉴定等方面的知识。全书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叙述详尽。
面对这样一部设项完备、内容丰富的图书,不同的读者应该会有不同的收获。比如该图书把中国画特有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技法即皴法作了详细的罗列:线类皴法有披麻皴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荷叶、解索、卷云、牛毛、破网、乱柴、乱麻、折带、鬼面等皴法;面类皴法有大小斧劈及刮铁、弹窝、拖泥带水、直擦等皴法;点类皴法有米点、雨点、豆瓣、直点、横点等皴法。正如书中所说,“皴法作为一种传统表现程式,早已不是一种石纹的表现方法,更是对一种形式美的认知。经千锤百炼沉积下来的传统形式正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物化形态”。因此我们会看到江南的灵秀蓊郁之气被极富含蓄恬淡之美的披麻皴诠释得淋漓尽致,而爽利豪放的斧劈皴则让北方山峦的峭拔险峻尽显无遗。各种皴法彰显出各自的时代背景和地域风貌,也饱含了画家的审美情趣和风格特征。能如此系统掌握名目繁多的各种皴法知识,并以此为切入点,结合画家的个性特点、时代和地域背景以及流派传承,也是我们学习如何欣赏山水画的一条有效途径。
对于不满足于欣赏层面而有习画之需求的读者,如何挑选笔墨纸砚,如何执笔、用笔,如何起形、构图,如何用墨、用色,如何掌握工笔、意笔、没骨、白描等各种技法,该书便是一系列最基础的教学课程;虽限于篇幅,只是言简意赅的讲解,却也具备了清晰而完整的教学思路。比如在讲到工笔花鸟画法一章时,该书从起稿、线描到上色都进行了讲解;尤其是上色一节,用整整一页的篇幅列举了平涂、背衬、晕染、接染、渲染、罩染、积水积色、冲水撞粉等各种技法,并配以图例来进行说明,其详尽程度尤其适合初学者。
该书的读者并不局限于中国画爱好者;对于美术专业工作者来说,该书收集详尽的史论著述、画论掇英、名家流派,能充分提供查阅和检索,无疑是在研究、创作的极好参考。对于《画山水序》《古画品录》《画鉴》《画史会要》等历代著名的绘画史论书籍,该书或摘录其主要语言,或概括其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并注明所在年代和作者,以便读者能从这些信息入手作更深一步的研究。为尽量体现该书的实用价值,为创作者提供方便,该书还摘录了长达72页的经典作品题画诗、词、句集粹,收集了古代有关四时风景、花鸟虫鱼、山川瀑流等各类名句,足见作者的刻意和用心。诸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等等能够体现美景和情境的优美诗句,让创作者节省了查寻的时间,信手拈来,落于画上,更添相得益彰之趣。
《中国画百事通》不是一部高深的理论研究专著;这种小型实用工具书的体裁限制,使其内容阐述不可能大幅度展开;同时由于该书的读者定位是中国画爱好者,因此本书使用的语言力求既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又能说得准确到位。比如该书仅用2000多字介绍花鸟画简史;当写到五代的代表人物黄筌和徐熙时,以“黄筌作画用墨线勾勒,施浓厚重彩,人称‘双勾体’。徐熙则落墨为格,杂彩付之,称‘落墨法’。两人风格截然不同,所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短短两句就点明了五代时期两大花鸟画家的不同风格特征。这样的叙述方式没有在专业术语上造成与广大普通读者的隔阂,满足了普通读者对中国画的基本认知需求。作为一部有关绘画的大容量的工具书,该书对图片资料的收集非常完整。全书共收有2000余幅作品和180幅技法示例图。作品图片起到了较好的说明功能;技法示例图则是为学习者掌握各种基础表现技法而设置的。这些图片均与文字呼应穿插,使读者在文图结合中更易于掌握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有些专业图书由于知识结构过于深奥,常常使那些想要对该领域有所了解的人望而却步;因此如何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以赢得更为广泛的读者群,就成了摆在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中国画百事通》的编著者站在普及中国画艺术的高度,以工具书的编辑思路,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通俗化的讲解,让我们通读完该书后能对中国画形成一种清晰明了的认知,这样的编著方式是弘扬传统文化、普及艺术知识的一种极好方式。主编郎承文是杭州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的国画家和理论家。正因为作者理论与实践两者的兼擅,既深谙创作之道,又具备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所以他才能将《中国画百事通》的编纂理论与实践兼顾,建构比较完备的知识架构,以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中国画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
艺术从来都是人类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画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今天,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亲近艺术,重拾传统,寻找与自然的相谐相通以及心灵的充实愉悦。《中国画百事通》这本书就是一种媒介,让我们能得以渐渐步入艺术殿堂,在倘徉中去领略美的意韵。
(吴敏/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