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悠久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发展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还要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植入,旨在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5.026
思想品德课是小学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全能型人才。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可贵品质,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将传统文化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意义
为了避免受到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良影响,如今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品德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么如何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永恒课题。将传统文化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实施,可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植入途径
1.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大部分课堂活动的开展都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课堂中植入傳统文化时,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融入与知识内容相符的传统文化,借助这一环节,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祖国妈妈,我爱您》的课堂教学中,在讲解国庆节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进行适当的渗透,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认知,让学生知道我国发展至今的艰辛历程,是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今天的和平安宁,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2.利用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小,还不具备完善的学习认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确保思想品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利用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将思想品德知识进行转化,内化为自身的优良品质。
3.植入传统文化,组织实践活动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启示,并感受其中蕴含的实际道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让诚信伴随我》的课堂教学中,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可以将与诚信有关的相关典故讲给学生听,为学生搜集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如“人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等。还可以根据历史典故编一出情景剧,让学生进行表演,深入到故事情节中,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植入,这样才能确保起到积极的作用。借助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进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李丰瑞《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植入分析》,《学周刊》2018年第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5.026
思想品德课是小学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全能型人才。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可贵品质,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将传统文化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意义
为了避免受到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不良影响,如今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品德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么如何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永恒课题。将传统文化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实施,可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植入途径
1.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大部分课堂活动的开展都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课堂中植入傳统文化时,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融入与知识内容相符的传统文化,借助这一环节,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祖国妈妈,我爱您》的课堂教学中,在讲解国庆节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进行适当的渗透,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认知,让学生知道我国发展至今的艰辛历程,是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今天的和平安宁,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2.利用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小,还不具备完善的学习认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确保思想品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利用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将思想品德知识进行转化,内化为自身的优良品质。
3.植入传统文化,组织实践活动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启示,并感受其中蕴含的实际道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让诚信伴随我》的课堂教学中,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可以将与诚信有关的相关典故讲给学生听,为学生搜集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如“人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等。还可以根据历史典故编一出情景剧,让学生进行表演,深入到故事情节中,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植入,这样才能确保起到积极的作用。借助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进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李丰瑞《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的植入分析》,《学周刊》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