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以及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以大班幼儿垃圾分类养成教育实践为例,提出了借助环境刺激、开展多彩活动、结合一日生活、开展参观活动等大班幼儿垃圾分类养成教育的形式与策略。
关键词:生态文明;大班幼儿;垃圾分类;养成教育
垃圾分类养成教育活动,不仅能有效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使环境教育联系社会实际,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应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意识,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引导幼儿在亲自动手和积极践行中强化环保意识和行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借助环境刺激,强化幼儿垃圾分类意识
环境在幼儿垃圾分类养成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教师应基于环境的重要影响,加强幼儿园环境建设,通过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让幼儿不断受到刺激,感受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从而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垃圾分类意识。
例如,我在班级角落按照垃圾分类要求放置不同的垃圾桶。幼儿在丢弃垃圾时,能天天看到分类垃圾桶,意识不断受到强化刺激,在反复刺激过程中,也了解到不同垃圾桶的标志含义,这样,孩子们都会自觉地将垃圾丢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此外,绘本与动画较好地迎合了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利用班级墙角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张贴垃圾分类宣传图片,并在班级绘本角摆放垃圾分类的绘本。通过班级环境建设,幼儿能处处感受到垃圾分类,耳濡目染中增长了知识,垃圾分类的意识也得到不断强化,使其接受并形成行为习惯。
二、开展多彩活动,促进垃圾分类知识的习得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法,基于垃圾分类养成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以促进垃圾分类知识的习得。
例如,我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主题教育、宣传标语、绘画比赛等形式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同时还开展了诸如垃圾分类知识比赛、制作宣传标语、绘画等比赛活动,较好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熟练掌握了垃圾回收、科学分类等环保知识。
幼儿喜欢游戏,因此在垃圾分类养成教育活动中可设计一些趣味化的游戏。例如,“我把垃圾送回家”游戏,让幼儿分类不同的垃圾,然后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趣味化的游戲活动,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还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垃圾回收的习惯。
三、结合一日活动,培养幼儿垃圾分类技能
提高幼儿分类技能是垃圾分类养成教育的关键,技能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培养、不断强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利用幼儿园一日活动,在一日活动中全面渗透垃圾分类养成教育,使幼儿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为得以不断地养成和强化。
幼儿进入校园时,在幼儿园门口摆放分类垃圾桶,让幼儿受到物质环境刺激;班级中,教师在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的同时,基于班级产生的垃圾,在班级设置垃圾分类引导员,引导幼儿如何分类投放垃圾,并起到督促作用,借助外力帮助幼儿发展垃圾分类技能;幼儿园活动过程中,估计到幼儿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垃圾,我摆放了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桶,引导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结合一日活动,教师还应注意从校园一日活动向幼儿家庭拓展。让幼儿充当家庭垃圾分类宣传员、引导员,并与家长合作,将幼儿宣传、引导拍摄成视频,开展点赞活动,引导幼儿在家庭中培养垃圾分类技能,并借助家园合作,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四、开展参观活动,促进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要使垃圾分类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在外界强制力缺失的情况下,能时时、处处做到垃圾分类,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不断提高幼儿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参观活动是一个有效的路径,可组织幼儿走进社区、走进工厂等不同的场所进行参观,观察社区、工厂的垃圾投放状况,让幼儿在参观中受到熏陶,增强幼儿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使垃圾分类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还借助线上参观的方式,从反面强化幼儿认知。幼儿在线上参观活动中,对垃圾不分类投放的危害性获得了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幼儿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促进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这样在其他小朋友投放错时,他们不仅会及时提醒,还会主动帮助进行分类投放,形成随时随地进行环保活动的好习惯。
总之,生态文明背景下,幼儿园要将垃圾分类教育列入教育体系中,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养成教育,丰富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幼儿在亲自动手和积极践行中提高垃圾分类等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解琳那.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N].西安日报,2019-09-02.
[2]李滢.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20(42):11-12.
[3]李建萍,王琳.小手牵大手,“快乐联盟”齐分类:浙江省宁波市明楼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19(5):96.
[4]陆春燕.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探究[J].成才之路,2021(1):102-103.
关键词:生态文明;大班幼儿;垃圾分类;养成教育
垃圾分类养成教育活动,不仅能有效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使环境教育联系社会实际,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应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意识,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引导幼儿在亲自动手和积极践行中强化环保意识和行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借助环境刺激,强化幼儿垃圾分类意识
环境在幼儿垃圾分类养成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教师应基于环境的重要影响,加强幼儿园环境建设,通过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让幼儿不断受到刺激,感受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从而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垃圾分类意识。
例如,我在班级角落按照垃圾分类要求放置不同的垃圾桶。幼儿在丢弃垃圾时,能天天看到分类垃圾桶,意识不断受到强化刺激,在反复刺激过程中,也了解到不同垃圾桶的标志含义,这样,孩子们都会自觉地将垃圾丢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此外,绘本与动画较好地迎合了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利用班级墙角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张贴垃圾分类宣传图片,并在班级绘本角摆放垃圾分类的绘本。通过班级环境建设,幼儿能处处感受到垃圾分类,耳濡目染中增长了知识,垃圾分类的意识也得到不断强化,使其接受并形成行为习惯。
二、开展多彩活动,促进垃圾分类知识的习得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法,基于垃圾分类养成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以促进垃圾分类知识的习得。
例如,我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主题教育、宣传标语、绘画比赛等形式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同时还开展了诸如垃圾分类知识比赛、制作宣传标语、绘画等比赛活动,较好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熟练掌握了垃圾回收、科学分类等环保知识。
幼儿喜欢游戏,因此在垃圾分类养成教育活动中可设计一些趣味化的游戏。例如,“我把垃圾送回家”游戏,让幼儿分类不同的垃圾,然后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趣味化的游戲活动,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还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垃圾回收的习惯。
三、结合一日活动,培养幼儿垃圾分类技能
提高幼儿分类技能是垃圾分类养成教育的关键,技能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培养、不断强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利用幼儿园一日活动,在一日活动中全面渗透垃圾分类养成教育,使幼儿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为得以不断地养成和强化。
幼儿进入校园时,在幼儿园门口摆放分类垃圾桶,让幼儿受到物质环境刺激;班级中,教师在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的同时,基于班级产生的垃圾,在班级设置垃圾分类引导员,引导幼儿如何分类投放垃圾,并起到督促作用,借助外力帮助幼儿发展垃圾分类技能;幼儿园活动过程中,估计到幼儿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垃圾,我摆放了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桶,引导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结合一日活动,教师还应注意从校园一日活动向幼儿家庭拓展。让幼儿充当家庭垃圾分类宣传员、引导员,并与家长合作,将幼儿宣传、引导拍摄成视频,开展点赞活动,引导幼儿在家庭中培养垃圾分类技能,并借助家园合作,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四、开展参观活动,促进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要使垃圾分类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在外界强制力缺失的情况下,能时时、处处做到垃圾分类,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不断提高幼儿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参观活动是一个有效的路径,可组织幼儿走进社区、走进工厂等不同的场所进行参观,观察社区、工厂的垃圾投放状况,让幼儿在参观中受到熏陶,增强幼儿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使垃圾分类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还借助线上参观的方式,从反面强化幼儿认知。幼儿在线上参观活动中,对垃圾不分类投放的危害性获得了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幼儿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促进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这样在其他小朋友投放错时,他们不仅会及时提醒,还会主动帮助进行分类投放,形成随时随地进行环保活动的好习惯。
总之,生态文明背景下,幼儿园要将垃圾分类教育列入教育体系中,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养成教育,丰富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幼儿在亲自动手和积极践行中提高垃圾分类等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解琳那.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N].西安日报,2019-09-02.
[2]李滢.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好家长,2020(42):11-12.
[3]李建萍,王琳.小手牵大手,“快乐联盟”齐分类:浙江省宁波市明楼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19(5):96.
[4]陆春燕.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探究[J].成才之路,2021(1):102-103.